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4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而去这个庞大计划的背后,最为关进的一点就是移民,对于那些新占领的疆土来说,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百姓存在,这样才能够彻底的占领他;而移民就会发生掠夺当地土著人的生产资料,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土地,双方毕竟因此而爆发战争。

    如今大夏帝国掌握了犀利的火器,就其军队的装备而言,少说也要领先其他的地方数百年以上,在灭亡大宋以后,大夏帝国的火器研技署设在各地的兵工厂非但没有任何减产的迹象,反而还在不断的扩充产能,同时在夏军占据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大规模的建造大型的海船,全都是三千料以上的大型海船。

    当然对于残宋势力,李谅祚也不会放过,现如今地盘已经分下去,想让这些王爷们再去灭残宋已经不可能了;李谅祚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也是时候该真正的享受一下生活。

第八百一十章 禅位() 
公元1112年,大夏帝国终于统一了天下,虽然在江南各地还有反夏势力,但是已经不足为虑了,如今已经六十五岁的夏皇李谅祚决心退位,禅位大典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了,自从封地结束以后就开始准备了,在这次的禅位大典上,除了李谅祚要交出皇位给太子李秉常以外,同时还要分封皇子和有功之臣,因此这是一个盛大的典礼。

    清晨大夏帝都东宫之中,正在紧张的忙碌着,天还没亮的时候,太子李秉常就起来了,在太子妃段蓉的服侍下太子李秉常穿上了新做的龙袍,按理说太子在没有正式即位之前是不能够穿龙袍的,但是龙袍穿起来十分的复杂里三层外三层的,而且像这种登基大典所穿的龙袍,衣服上绣的龙纹都是用金线缝制的,在加上皇冠很沉重,夏皇李谅祚为了避免麻烦事先就让太子李秉常船上了龙袍。

    “臣弟在这里恭喜皇兄了……”越王李浩进来后向太子李秉常行礼道。

    “五弟来了。”李秉常走到越王李浩的身边说道:“大哥我穿上这身衣服如何?”

    “皇兄真是意气风发啊!”越王李浩拍马屁说道。

    “你们都下去吧!”太子李秉常对太子妃段蓉和其他的宫女说道。

    在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李秉常对李浩说道:“五弟啊!你对大哥的忠心和功劳大哥都记得,虽然这七大诸侯王没有你的位置,但是大哥在这里像你保证,大哥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臣弟拜谢大哥。”李钺起身单膝跪在地上说道。

    “快起来。”太子李秉常对越王李浩说道:“今后这中原天下就是你我兄弟二人的,今后你只在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看着越王李浩离开的身影,太子李秉常背着手一直目送到越王李浩离开,李秉常清楚虽然自己即位登基成为大夏帝国的下一任皇帝,但是自己的皇位并不牢固,因为自己的老爹还活着,这位一手缔造了这个庞大的大夏帝国皇帝,哪怕退位成为了太上皇也依旧有着很大无穷的权利,哪怕是李谅祚交出手中所有的权利,李秉常也没有能力和自己的老爹向抗衡;因为李谅祚是一个无需任何印信和兵符,就能够调动天下所有兵马的人,更何况李谅祚只需一句话就会得到七大诸侯和天下百姓的相应,因此只要李谅祚活着,那太子李秉常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帝国皇帝。

    紫微宫宫门,太子李秉常在禁军卫队的保护下来到皇宫的正门,此时位于两边的四个宫门是开着的,而位于中间的最大的宫门却是紧紧关闭着的,这个宫门是专门供皇帝出行的,战线出的是皇帝天下独尊的气势,在太子李秉常来到之后,丹凤门的正中门缓缓的打开了,透过宫门太子李秉常远远的看见在含元殿巨大的台阶的龙椅上作者的李谅祚,在御道两旁站立着无数的帝国官员和将士。

    “陛下有旨,宣太子觐见……”小卓子高声喊道。

    “陛下有旨,宣太子觐见……”

    “陛下有旨,宣太子觐见……”

    这个声音一直从含元殿的大殿前的台阶上传送道丹凤门,在丹凤门前站立着的身穿龙袍的太子李秉常听到夏皇李谅祚的圣瑜以后,从丹凤门的正门进入,然后一步步的向含元殿的大殿走去,此时整个御道上都铺上了红色的地摊,在御道两旁的官员目送太子李秉常向前一步步的走去,身为大夏帝国即将即位的皇帝自然不会走龙尾道,而是从中间的大御阶上走上去。

    李秉常走了好久才走到夏皇李谅祚的面前,在见到夏皇李谅祚以后,太子李秉常立刻跪拜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接着小卓子开始宣读圣旨道:“大夏皇帝陛下圣瑜,太子秉常为朕肱骨,帝国之储君,自继任太子以来政绩卓越,甚合朕心;朕自幼年即位殚精竭虑已有六十五载,今之精力已经大不如前,特此传位于太子秉常,望太子即位后善待天下百姓,守我大夏疆土,钦此。”

    “儿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李秉常跪拜接旨道。

    夏皇李谅祚笑着点了点头,对着小卓子大手一挥,小卓子捧着传国玉玺和虎符来到太子李秉常的跟前,李秉常接下以后将其交给自己身边侍奉的太监,然后走到李谅祚的左侧站着,夏皇李谅祚突然从龙椅上起身,然后拉着李秉常的手走到龙椅前,将其摁在龙椅上坐下,即便是李秉常坐在了龙椅之上李秉常的屁股也不敢坐实。

    夏皇李谅祚对着众臣说道:“诸位爱卿,一起朝拜新皇吧!”

    听到李谅祚的话,众臣一起向太子李秉常,现在应该叫夏皇李秉常叩拜道:“臣等参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众臣朝拜的时候,李谅祚已经离开了,坐在龙椅上的李秉常朝众臣十分威严的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在众臣起身后,李秉常起身说道:“朕蒙父皇青睐即皇帝大位,心中甚是惶恐不安,今后还望众位爱卿多多指正;朕喻尊父皇为太上皇,尊母妃为皇太后,敕封太子妃段氏为皇后,即日起该年号盛康……”

    “臣等谨遵皇帝陛下圣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再次朝拜道。

    在众臣朝拜完毕以后,新皇李秉常还需要前往太庙祭祖、前往天坛祭天、前往地坛祭地,等这一套的流程走完天色已经黑了,身为皇帝李秉常当晚自然居住在了皇宫之中,新皇后段氏住到了安寿宫内;而太上皇李谅祚依旧住在麒麟殿,已经是皇太后的梁洛瑶也还是驻扎延寿宫内。

    在回宫之后,李秉常来到麒麟殿外,向小卓子说道:“卓公公,朕要渐渐父皇,麻烦您通报一声。”

    “陛下稍等,奴才这就去禀报。”小卓子十分恭敬的说道。

    很快小卓子就出来了,然后对新皇李秉常说道:“陛下,太上皇有请。”

    虽然已经是皇帝了,但是李秉常在见到李谅祚之后依旧行跪拜之礼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儿,起来吧!”李谅祚放下手中的书说道:“从今天起你已经是帝国的皇帝了,明天朕和母后就要离开帝都返回兴庆府了,这大夏帝国就交给你了;新的皇储人选将在下一个月举行,具体的事宜就由你这个皇帝主持吧!”

第八百一十一章 秉常的困惑() 
“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还请父皇明示。”新皇李秉常向李谅祚问道。

    “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说吧!”李谅祚十分平静的说道。

    李秉常尽量的平心气和的对李谅祚说道:“父皇,儿臣不明白,父皇为何突然改变古制,自古以来国之储君都是有皇帝来任命的,皇位之传承从来都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即,可是如今却改为公议,而且还要从子侄后辈中选取,此乃有违古制,请父皇三思啊!”

    “朕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李谅祚对李秉常说道:“你不就是担心顺儿将来无法继承皇位吗?担心这皇位无法在你的后世子孙手中。”

    被李谅祚这么一说,李秉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的确李秉常有这样的担心,其实这也正常,要知道李秉常为了得到这个皇位那可是费劲了心机,李秉常这么做的目的除了为了自己,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李秉常希望皇位能够永远的在自己的后世子孙的手中,可是现在李谅祚的这已决定,那就不一定了,毕竟自己的后代已经不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的候选人了。

    李谅祚继续对李秉常说道:“你知道朕为什么会这样确定皇位的继承人吗?而且要十年一选。”

    “儿臣不知,还请父皇明示。”李秉常向李谅祚说道。

    “朕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我大夏帝国能够永远的繁荣昌盛,我拓跋李氏能够建立万世基业。”李谅祚对李秉常说道:“你看看历代王朝,有哪一个超过四百年的,就算是大汉王朝,中间也被王莽叛乱给插了一杠子;难道你愿意看到百年以后我大夏帝国如同他们一样,从此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吗?”

    “儿臣当然不愿意,可是这跟皇储有什么关系?”李秉常依旧不解的问道。

    李谅祚继续对李秉常说道:“朕可以保证自己不是昏君,可是保证你不是昏君,可以保证朕的孙儿不是昏君,可是再往后呢,你能够保证吗?皇储选立可以从我大夏帝国的皇室当中选出最为优秀的皇位继承人,同样只要你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后世儿孙,能够让他们成为一个好皇帝,难道还用担心有人会抢走皇位吗?”

    “可是父皇,今年顺儿还没有成年不满十八岁;这皇储选立大典是不是可以明年举行。”李秉常看了李谅祚一眼说道。

    李谅祚笑了笑说道:“就算是顺儿满十八岁,这第一任皇储也轮不到他,与他的那些皇叔们相比,顺儿还太嫩了;不过你也不用担心,十年以后顺儿还是一样可以能够成为皇储的,你现在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你想让顺儿将继承皇位,那就好好的教育他,不要让其每天过的太安逸了,也去军中历练一番,我大夏帝国以武立国,列祖列宗无不骁勇善战,朕可不希望日后顺儿连刀枪都拿不动。”

    “儿臣明白了,多谢父皇教诲。”新皇李秉常向李谅祚行礼说道。

    从李谅祚那里离开之后,李秉常就回到了御书房,同时命人将李乾顺给找了过来,李乾顺虽然如今已经十七岁了,但是还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每日只知道读书写字,在文学上也有了不小的成就,而且在帝都也很有名气。

    “儿臣拜见父皇。”李乾顺进来后向李秉常跪拜行礼道。

    “皇儿起来吧!”李秉常对李乾顺说道:“顺儿,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有没有想过要上战场为国建功立业啊!”

    “父皇,儿臣虽然跟这师傅练过些许武艺,但是上战场恐怕还不行吧!”李乾顺对李秉常说道。

    李秉常听到这话心中那个气啊!对李乾顺说道:“朕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独领一军了,你看看你大伯的两个儿子,李襄和李哲如今已经位列七大诸侯了,难道你一点进取心都没有吗?”

    “父皇赎罪,儿臣、儿臣实在不知该如何领兵杀敌啊!”李乾顺十分委屈的说道。

    李秉常自幼上战场,从小就跟在李谅祚身边自然是耳听目染知道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