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汴梁皇宫内,各级武将都汇聚在宋帝昔日的御书房内。

    李德对所有人问道:“对宋军的辎重都盘点清楚了吗?”

    “禀王爷,我们缴获了宋军的账簿,此次共缴获宋军黄金三百余万两、白银六百余万两,粮草一千余万石,兵器、盔甲七十余万套,****二十余万张,箭支、被服、鞋就多的数不清了,而且现在每日还有大量的辎运到汴梁,另外我们还截获了三百余艘槽船及其辎重……”副将向李德一一禀报道。

    李德听到汇报�笑着说道:“这些武备足够武装百万大军,并持续作战三个月以上,大宋还真是富有啊!”

    “王爷,这还只是宋军官仓中的辎重,另外还有民仓以及汴梁城内百姓喝皇宫内的资产没有算入其中。”副将继续对李德说道;“根据卑职得到的情况,宋军在陈留、雍丘、襄邑、宁陵、应天府等运河沿岸还设有大量的官仓,其中都存放了不少的粮草、武备……”

    “王爷,这么多的辎重我们不可能全部带走,一旦宋军大军抵达,就凭我们现在这些兵力根本无力守卫汴梁这么大的一座城池。”另一名将领对李德说道。

    “那依你看此时应该怎么办?”李德向其问道。

    “末将以为,我军应该在宋军赶到汴梁之前,主动撤离汴梁,存放在汴梁的辎重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主要是粮草和兵器,至于那些金银细软可有可无;另外我军还需要选择一个易攻难守之地,而且这个地方还要尽可能的距离宋军运河粮道近,而且是越近越好,如此我军就可以威胁到宋军的后方命脉……”

    “哈、哈、哈、哈……”李德大笑道;“你小子还真有些慧根,跟本王想的八九不离十,不过有一点本王不可能在这么轻易的就将汴梁城还给宋军,宋军要想夺回汴梁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好了,此事以后再说,宋军在十日之内不可能抵达汴梁,我们来商议一下,下一步的计划;

    第一:选择一个易守难攻的据点,这地方本王已经找到了,就是芒砀山,这里是距离宋军运河粮道最近的地方,而且芒砀山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并且山中拥有水源,只要我们储存足够的粮草,以芒砀山为核心的方圆百余里都将处于我大军的兵峰之下;

    第二:就是汴梁城内的辎重搬运,这么多的辎重我们不可能全部搬走,而且我们只有五万人,只凭借我们这些人,来回的折腾连个毛都折腾不过来,因此本王决定动员宋人百姓为我们搬运……”

    李谅祚的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投来了质疑的眼光,让宋人帮助夏军转运宋军的粮草辎重,这怎么看怎么像是异想天开,但是李德这么做却有着八成的把握,李德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把握完全是因为一句名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李德看着不明白一切的诸将说道:“传本王号令,凡是为我夏军搬运粮草者,按照搬运粮草、兵器的多少进行赏赐,每日赏银最少十两,多干多得。”

    “王爷英明……”

    此日夏军就在汴梁城各处张榜,同时夏军开始征调船只,准备向芒砀山运送粮草辎重;但是宋人百姓看到这张榜文的态度不一,其实这是封建时代所有天下百姓的一个共同特性,不信任官府,在百姓的眼中官府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即便是在大宋如此富庶繁华的时代百姓对官府依旧是十分惧怕的。

    汴梁城一处张榜的榜文旁边,聚集了大量的汴梁百姓。

    “每日最少十两银子真的假的呀!”

    “那谁知道啊!二赖子要不你去试试。”

    “你去我就去,这榜上不是写着的嘛!只要报名就能够拿十两银子。”

    两个人一起奔着招工的地方去了,跟在他们后面的还有数百人,这些人都在观望,在报名以后他们两个顺利拿到了十两银子,这一下可在汴梁城的百姓当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快夏军在各处的招工处都爆满了,夏军从大宋府库当中缴获的银子是哗哗的往外流,但是在这样的重赏之下还是有很显著的的成绩的,夏军缴获的的那些空着的槽船一艘艘的被装满了,与此同时从北方南下的漕运船只也都是被夏军劫了下来。

    短短的一天多的时间内,夏军就装满了近百艘槽船数十万石粮草,粮草和兵器是装满了,但是现在怎么运出去却成了问题,要知道汴河周围的城池还有宋军把守,而且要是让这些百姓自己运到芒砀山,顾忌没到一半连人带东西非得给拐跑不可。

    所以必须要有夏军进行押运,这就意味了李德需要分兵,这样本来兵力就不多的李德手中的兵力就更加不够用了,为此李德不得不慎重的使用自己手中的兵力,要想将这些辎重顺利的运往芒砀山,夏军必须要保证从汴梁到芒砀山这一带运河粮道畅通无阻,在第一批物资准备完毕以后,很快李德就开始进行往芒砀山运粮来了。

第611章 搬运进行时() 
傍晚,汴梁皇宫内。

    李德看着一副运河沿岸的地图对副将说道:“此次南下,本王不能亲自去,汴梁需要本王亲自镇守,本王给你两万大军,由你保护漕运船队南下芒砀山,并占据这沿途所有的重要城镇,能办到吗?”

    “末将保证完成任务。”副将向李德保证道。

    “本王已经通过一品堂了解过了,这一路上沿途的宋军也不多,各地的守军加在一起也就万把人,主要在陈留和应天府两地,兵贵神速,明日就率军出发,本王等着你凯旋的消息。”李德拍了拍副将的肩膀说道。

    再说宋军,汴梁失守的消息让赵覠和种师道都措手不及,他们二人谁也没有想到李德竟然敢去进攻汴梁,汴梁之事对于宋军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没有想到张敦礼竟然会败的那么快,夏军的进攻速度会那么快。

    洛阳大帅府。

    种师道召集了自己麾下的所有武将,汴梁失守就意味着西路宋军粮道已经断了一大半了,种师道对众人说道:“汴梁之事,本帅不用说诸位也应该都清楚,现在说那么多已经无意,本帅已经从函谷关防线抽调了十万大军,由本帅亲自统帅东进收复汴梁,另外张帅也重新招募了五万兵马从南面夹击,赵王殿下从派了三万精锐,从北门配合进攻,此次我十八万大军必须要一鼓作气收复汴梁;

    在本帅东征期间,你们各个防线要加强防守,夏军主力很有可能会在这个时期对我军发动突然进攻,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尤其是浙水防线和函谷关防线要特别注意”

    西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老西军在长期与夏军交战的过程中很有经验,可以说的上是宋军当中的精锐,在老西军全军覆没以后,种师道重新编练的这种大军的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依靠着雄厚的兵力,在加上稳固的防线,在种师道的指挥下,夏军在西军防线上的收获很小,可以说下西军完全守住了大宋的侧翼防线。

    正如种师道说的,汴梁失守的消息一出,整个大宋都有些慌了,就连在江宁的宋帝赵煦都坐不住了,赵煦虽然从未领兵杀敌,但是也不是一个彻底的白痴,汴梁多重要赵煦十分清楚,为此赵煦下旨将在江淮一带编练的新军派往北上迎击夏军,赵煦此次共派出的二十万江淮军,但是这兵马什么时候能够赶到就不知道了。

    当然有人愁自然就有人欢喜,这个人就是李谅祚,李谅祚在得知李德拿下了汴梁以后高兴的不得了,但是李谅祚也意识到李德根本就守不住汴梁,因此李谅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李德写了一封密信,并命李德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汴梁城。

    帝都紫微宫内。

    李谅祚向小福子问道:“福子,如今各战线的情况如何了?”

    小福子向李谅祚说道:“禀陛下,根据战报,我军经过长时间的进攻战力下降很快,而且损失不小,前线大军急需要补充兵力和辎重;如今各战线上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进攻,转入到了修整状态”

    “宋军那边有何动静?”李谅祚继续向小福子问道。

    “禀陛下,根据情报宋军开始准备收复汴梁了,这一次由西军统帅种师道统帅,共集结了十八万大军,而且一大半都是宋军的精锐,这次恐怕梁王殿下有些危险了;另外奴才还探知到,吴阶已经返回大宋,并返回了蜀地,与其弟弟吴璘积极训练蜀兵,看来是想要在明年开春出关与我军大战了。”小福子向李谅祚说道。

    “如今汉中兵力空虚,如果吴阶趁势进攻的话,恐怕我军会损失惨重,汉中是我大夏帝国在南门的屏障,一旦汉中失守的话,情况将对我大夏帝国及其的不利。”李谅祚有些忧心的说道;“看来朕只能从其他地方抽调兵马来守卫汉中了。”

    “陛下,依奴才之见其实汉中局势还在我军的掌握之中,宋军要进攻最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到那时我军的援军早就准备完毕了。”福子对李谅祚说道。

    “德儿最近有消息吗?”李谅祚向小福子问道。

    “根据情报,梁王殿下将自己的兵力分为了两路,一路三万大军由梁王殿下亲自统帅守卫汴梁,另外两万大军由,,梁王殿下的副将统帅正在沿运河南下,并攻占了沿途的一些重要城镇,如今已经抵达应天府外了。”

    “沿运河南下?”李谅祚皱着皱眉头,然后走到地图旁说道:“看来德儿这次是想要以芒砀山为核心在大宋的腹地订上一颗钉子呀!”李谅祚笑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梁王殿下是想要坚守芒砀山?”

    “不错,看来德儿真有这个打算。”李谅祚点头说道:“但是要想守卫住芒砀山可没有那么容易,宋军怎么可能容忍一支夏军在自己的腹地存在呢!更何况芒砀山距离宋军的运河粮道不是很远,赵覠就更加容不下他了。”

    “既然如此陛下赶紧让梁王殿下撤吧!”小福子焦急的说道。

    李谅祚摇了摇头说道:“撤,就现在的情况你觉的德儿能够撤到什么地方去,这周围也就芒砀山好一点,在其他地方只会死的更快。”

    在宋军各路大军向汴梁逼近的时候,李德加快的搬运物资的步伐,这一次不光是用槽船了,连马车都用上,这些马车或者人推车都有汴梁百姓提供,李德只派了少量的兵力押送这些物资,但是很快李德就发现从陆路运送的辎重代价太大了,如今短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汴梁以南的中原地区土匪横行。

    夏军的辎重队多次遭到了土匪(义军)的打击,对此李德并没有深追究,毕竟现在李德手中的兵力不足;再说夏军南下的这支大军及其的顺利,所过之处宋军基本都是举手投降,因此夏军的行军速度很快,在到达应天府以后夏军驻扎了下来,将槽船上的物资都搬了下来,夏军再次用起了在汴梁的那一招,让应天府周围的宋人百姓为夏军向芒砀山运送粮草辎重。

    如此夏军的搬运计划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出了从汴梁城运的,还有从南方运来的也都在应天府被拦截了下来,由于这个时代消息传递的速度太慢,所以很多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汴梁落入到了夏军的手中,这也是为什么还会有宋军的漕运船队北上的原因。

    

第612章 以退为进(上)() 
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