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赵和众将开始讨论作战方案,毕竟这场大规模战争对于大宋算是生死之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旦宋军战败,辽军就算是损失惨重,也可以长驱直入宋境占领或者劫掠中原,很有可能还会再次造成兵围汴梁的被动局面,因此作为这支大军的统帅赵是慎之又慎,因为宋军已经输不起了。

    于此同时辽军这边也有动静了,在被夏军打劫之后,虽然辽军并没有找夏军报复,但是却对占领区内的百姓横征暴敛来弥补损失,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御寒的衣物,整个冬天下来辽军占领区内的百姓只存活下来的不到一成,到处都是一番荒芜的景象。

    永静军镇,耶律延禧将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都叫来回来商议下一步作战行动;虽然在这次会议当中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又吵得面红耳赤,但是大的作战方案也出来了,那就是进攻大名府,而耶律延禧利用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之间的这种不和的关系,正在为妙的掌握着平衡,让二人互相制衡,从而达到真正掌权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

    为了拿下大名府辽军做了充足的准备,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其中包括一百多架投石器和大型床弩,另外还有攻城车、撞车、冲车等等,在立春那天辽军分别出魏县和冠氏两城从两面向大名府夹击而来。

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名之战(中)() 
大名府城下,辽军已经摆好了进攻的架势,为了进攻大名府辽军共集结了十万大军,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各自率领五万兵马将大名府给半包围了,只留南门给宋军,围三缺一这是攻城战的基本打法。

    辽军第一天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休息,毕竟长途行军辽军需要进行短暂的休整,辽军的作战方案已经拟定完毕了,辽军将从大定府的东西两面进行进攻,而将东面作为主要的进攻方向,这与大定府的地利有很多的关系,大名府虽然坐落在平原上,但是在大定府的西面是运河,进攻纵深狭窄,而北门城墙最高最为坚固,不适合进攻;在南面进攻很容易受到宋军后方军队的夹击不利于撤退。

    与其他三面相比,东面是最好的选择,首先东面的城墙不是很高,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足够的空间供辽军摆兵布阵,虽然东面也容易遭到宋军后方部队的偷袭,但是同样也利于辽军向冠城方向撤退。

    “呜、呜、呜、呜……”

    辽军的号角声在大名府外响起,这是辽军集结进攻的声音,在大名府东面辽军集结了七万大军,有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共同率领,为了争夺谁先攻入大名府的这份功劳,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将整个大名府的东面城墙一分为二,耶律仁先攻东城墙的北面,耶律乙辛攻东城墙的南面,因此整个辽军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攻击面。

    优先攻入大名府可不仅仅是一份功劳这么简单,谁先攻入大名府谁就有对大名府的分配权,可以想象一下,大名府作为大宋的北方的陪都,又坐落于运河岸边,是大宋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至于城内有多少财富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辽军要想得到这些必须要先拿下大名府。

    “王爷,这城墙上大危险了,您还是下去吧!”种师道向赵劝说道。

    赵反对道:“不,本王绝不下去,告诉兄弟们本王就在这城门楼上坐着,与你们同生共死。”

    “王爷……”种师道还想说什么。

    但是却被赵打断道:“安心指挥御敌,不必担心本王,本王不会干涉你的指挥。”

    “是,末将这就去,王爷您自己小心。”种师道向赵行礼说道。

    种师道来到城墙上说道:“所有人听命,没有本将的军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攻击。”

    在看着辽军一步步向自己逼近后,种师道下达军令道:“投石器,床弩八百步准备。”

    八百步是宋军大型器械最远的有效射程,“一千两百步、一千步、九百五十步、九百步、八百五十步、八百二十步……投石器、床弩放……”

    在种师道一声令下以后,数十块石块和上百支小臂粗的弩箭向辽军而去,石块一砸砸一片,弩箭一穿一串,辽军的先锋进攻部队很快就出现了一道道的裂痕,就如同被老虎的爪子给挠了一样。

    在八百步到六百步的这段距离,辽军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是过了这段距离以后,辽军的反击开始了,辽军的远程攻击武器停留在六百步的位置上开始向宋军反击,辽军的主要远程武器是投石器;有了投石器的掩护后,辽军的攻城部队开始进攻,他们抬着简易的云梯向大名府冲去,冲车和楼车紧随其后宋军的大型床弩转而瞄准了这些重型攻城器械。

    “弓弩手准备,放箭……”

    “雷石滚木、金汁给我往下倒……”

    种师道一道道的命令下达,尽管辽军受挫、损失不小,但是辽军依旧继续进攻,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形势正在发生着改变,辽军单兵战斗力强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有一部分辽军开始通过云梯攀登到城墙上,而此时城墙下挤满了要通过云梯攀登上城墙的辽军将士。

    李宪一路小跑的来到种师道的面前说道:“种将军,让他们上吧!弟兄们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不行这才开战第一天,让在城下准备的预备队增援。”种师道说道。

    李宪朝着种师道吼道:“现在不是根辽军拼消耗的时候,能少死一个是一个,这时候正合适。”

    种师道看着城下乌泱泱的辽军最终决定道:“好吧!让他们上,不过所有的东西必须要翻倍,必须一次将辽军打疼。”

    “好,我这就安排。”

    李宪和种师道口中的他们,其实就是宋军的火器部队,而守城用的这支火器部队还是得到了加强的,他们每个人的武器就是震天雷和炸药包;由于铁皮短缺,宋军将每十斤火药包成一个大包做成了炸药包,虽然是黑火药,但是十斤黑火药的威力也不容小觑;除了这些宋军还研发了一种简易的投掷武器,就是弹弓的放大版,为了固定弹道还增加了一个木板,这样的大弹弓可以将炸药包和震天雷轻松的抛出两三百步以外。

    在李宪的带领下五百余宋军火器部队登上了城墙,他们每人抱着一个炸药包和震天雷,每个五十步还有一个大弹弓发射器,在旁边还放着一些炸药包,而在登城梯上还有一队人正在不停的向城墙上运震天雷和炸药包。

    “听命,准备、点火……”李宪下达军令道。

    在李宪下令后,宋军的这些抱着炸药包和震天雷的火器兵,纷纷点燃导火索,然后跑到城垛口将炸药包和震天雷扔下去,弹弓发射器开始将一个个炸药包抛向辽军的后方;在第一轮扔完之后他们回来后又扔第二轮、第三轮,与此同时宋军的弓弩手也开始不停的放箭。

    “轰、轰、轰、轰……”

    爆炸声开始在城下响起,由于辽军根本没有见过火器,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躲避,尽管这中间有不少瞎号(没炸响),但是依旧给辽军极大的杀伤力,在即短的时间内辽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人太过于密集很多辽军将士成片成片的倒下,有的并没有当场炸死只是炸伤了。

    一朵火焰就带着一团雪雾和一团硝烟,投炸药包的这帮火器兵可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十斤的炸药包扔出去二三十步不是太大的问题,在加上城墙的高度,最远的投手可以扔出去五十步,因此在城墙到三十步的这段距离宋军形成了一个火器攻击面,在三十步以外则是漫天的箭雨,再往后就是弹弓抛射器、投石器和床弩弩箭远程射出的炸药包!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单方面的使用火器作战,之前的宋夏潼关之战与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名之战(下)() 
大名府之战以后,火器的威力深深震慑住了宋、夏、辽三国的朝廷,但是大宋对于火药的配方及其保密,其他国家根本就得不到;从此火器也正是进入到宋军的制式装备,在东方战场夏、宋、辽三国的博弈之中,战场的形势也正是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的交替时代,当然这是后话。

    “轰、轰、轰……”的震雷声,给辽军前锋部队很大的杀伤,整个战场之上硝烟弥漫,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根本看不清前线的形势,为了避免军队遭受更大的损失,辽军开始撤退。

    “铛、铛、铛……”

    伴随着鸣金声,辽军开始撒丫子向后方撤去,离开这个可怕的地狱;在辽军撤离以后宋军停止了攻击,毕竟火药的数量是有限的,站在城楼上观看的赵王赵看到辽军撤退心中异常兴奋,站在城楼上哈哈大笑。

    “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辽军退了……”

    整个宋军陷入到了欢乐的海洋,这是宋军久违了的一场胜利,从大宋立国之初,就一直和辽国打仗,可是从来就是败多胜少,而像今天这样的大胜基本上没有;这次的胜利对宋军的意义重大,极大的提高了宋军的士气,同时也打消了普通将士对辽军的恐惧心理。

    在硝烟散去后,赵站在城门楼上向城外的战场上望去,城外的辽军已经血流成河了,满地都是辽军的尸体,还有一个孤独的战马围在自己的主人身边不肯离去,这是赵经历的第二次大战,也是第一次获得胜利;赵王赵原本历史上名不经转的大宋王爷,在大名府一战以后,开始活跃在大宋的政坛和军队当中。

    大名府赵王行辕内。

    赵没有大宴群臣庆祝胜利,而是将众将上召集起来商议下一步作战方案,赵坐在帅椅上说道:“如今辽军已经遭到重创,下一步辽军很有可能会围而不攻,转而进攻其他地区;所以本王决定,明日出城与辽军野战。”

    赵的话一出,立刻在众将中引起了连锁反应,连守城都是靠着火器才将将守住,要是与辽军野战那宋军基本上没有多少胜算啊!要知道宋军以步卒为主,在野战当中与骑兵作战本来就不占优势,因此很多中下级将领都纷纷反对。

    “本王心意已决,而且作战方案也已经拟定了,种将军由你给他们安排作战任务,本王还有事情要做。”赵说完这句话就离开了。

    种师道将众将叫到沙盘前向众将一一安排作战任务;这场大战也是宋辽之间的决战,在白天辽军付出了重大伤亡后,辽军的士气和兵力都有所下降,这对于宋军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同时宋军占据兵力上的优势,在加上白天的胜利宋军士气大振,完全有和辽军大战一场的本钱。

    赵回到自己的书房当中,提笔给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写了一封信,信中言道:“尔等辽贼世受我华夏天恩,尔等衣物茶书皆来自与我天朝,然则其祖狼心狗肺不思报恩,却窃取我天朝燕云十六州;今日又背弃盟约攻我大宋,实属禽兽之所为,为天下人所不齿;

    今我大宋拥兵百万之众、良将千员,大军可平燕山,刀剑可穿苍穹,然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辽国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我保证辽皇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本王明日率军出大名府西门列阵等候,尔等是战是降本王随时恭候,今有薄礼两件送于辽军统帅,望请笑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