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议和。”

    “臣等复议……”

    此时从外面跑进来一个内使进来跪在高太后面前说道:“禀太后,种将军传来战报,已经拿下了函谷关,种将军的勤王大军已经抵达郑州。”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内使跑了进来,跪在高太后面前说道:“禀太后,陛下派人送来的密报。”

    高太后一听十分激动的说道:“快,给哀家呈上来。”

    高太后打开密信看完之后,身体内的走后一丝力气好像都被抽走了,通过密信高太后了解到了赵顼如今的处境,高太后对众臣说道:“皇帝已经被夏军囚禁,陛下下旨,让朝廷派出使团前往关中与大夏议和,结束战事。”

    “母后,这是好事啊!这表示这夏军已经无力再攻打我大宋了,我大宋的基业保证了呀!”昌王赵颢兴奋的说道。

    “众卿何人愿意前往关中议和啊?”

    一听这话众臣都低下了头,此时赵颢向高太后建议道:“儿臣推举一人,此人定能不辱我大宋尊严完成使命。”

    “昌王推举何人?”

    “西路行营总管种师道将军。”

    “种将军统帅勤王大军,派他去合适吗?另外他离开了这大军由何人统帅。”

    “禀母后,种将军能从夏军的手中夺回函谷关,可见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派他前去是最佳人选;至于这大军统帅,儿臣愿往。”

    “好,传哀家旨意命种师道为大宋特使,前往关中与大夏国议和;其麾下兵马暂由昌王赵颢统帅。”

    “臣等谨遵太后懿旨。”

    “至于与城外的夏军议和之事,就有昌王跑一趟吧!哀家允许他们暂时驻军封丘,其所部需要的粮草全部由我大宋供给,只要他们不如汴梁城,其余的什么都好说。”

    昌王赵颢硬着头皮说道:“是,儿臣领命。”

    永乐城下,夏军大营内。

    自从李孝仁被李谅祚调往关中之后,围困永乐城的夏军全部由皇后没藏飞雪统帅,永乐城下的夏军成分很杂,除了李延宗率领的七万夏军和李孝仁带来的五万夏军主力外,还有由皇后没藏飞雪亲自统帅的麻魁军,由银川公主统帅的银川军和由李德、李克、李浩、李庆分别统帅的横山军,这些主力军和杂牌军林林总总加在一块有二十余万人。

    “诸位,陛下已经将大军的指挥权交于本宫;目前徐禧率军宋军残部龟缩在永乐城内,诸位对此有和看法?”没藏飞雪向众人问道。

    “禀皇后娘娘,永乐城并非一座城池,而是以永乐城为核心,包括周围大大小小十余座营寨的整体防御体系,自开战以来一直作为大宋西征军的重要支点,宋军在城内屯放了大批的粮草、武器,如果他们负隅顽抗的话,我军攻城会损失十分巨大。”李延宗向没藏飞雪说道。

    没藏飞雪从帅椅上走下来,走到沙盘前看着沙盘很久没有说话,两只眼睛一直盯着永乐城,忽然之间没藏飞雪发现了一个问题,或者说是宋军的一个漏洞;没藏飞雪立刻下令道:“来人备马,本宫要亲自去视察战场。”

    没藏飞雪说完就离开了中军大帐,众人谁也不知道没藏飞雪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藏飞雪率领百余骑兵来到永乐城外的山坡上,没藏飞雪在山坡上待了好久,一直在观察者宋军的一举一动,没藏飞雪发现一到做饭的时间,宋军就会有大批士卒集体出城,前往距离城外不是很远的永定河打水。

    永乐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城中没有水源,城中所需要的水全部都从城外的永定河获取,如果夏军出兵占据永定河就等于切断了宋军的水源,没有粮草一直军队或许还能够坚持,但是没有水源无论是任何人都会坚持不下去的。

    没藏飞雪回到大营后,立刻召集众将说道:“诸位将军,本宫已经找到了破城的方法,永乐城虽然易守难攻,可是城中并没有水源,只要我军占据永定河,就等于切断了宋军的水源,没有水源,我倒要看看他数十万人能够坚持多久;传令明日大军兵法永定河,切断宋军水源。”

    “是,谨遵皇后懿旨……”

    永乐城内,徐禧的大帅府。

    徐禧召集众将士说道:“如今正值国家危难之计,我等身为军人应该舍生取义,只要我军能够在此拖住夏军主力,陛下终究会率军将夏军击溃,还请诸位将军坚守城池,与夏军血战到底。”

    “请大帅放心,我等与夏贼势不两立。”

    “与夏贼势不两立……”

    自从徐禧率军退入永乐城以后,一直在积极备战,在城内日夜练兵,另外还组织民扶也展开训练,并加固城墙,一副拼命死守的架势。

    次日清晨,没藏飞雪率领夏军主力占据永定河岸,城内的宋军依旧坚守不出,徐禧明白在野战之中宋军不是夏军的对手,为由拒城坚守还有打下去的希望;徐禧最大的渴望不是打败夏军,而是夏军因为损失惨重无法破城与自己议和,最终放自己麾下的兵马归国。

    搜索:9……9……9……w……x…绿色无广告…快速稳定…免费阅读

    ps:书友们,我是天宇翱翔,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百四十八章 宋军的反抗 下() 
推荐一个分享天猫淘宝购物优惠券公众号:guoertejia先领券再购物最高可以节省90。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

    徐禧本以为夏军渡过永定河后会向永乐城大举进攻,为此徐禧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城墙的备了大量的雷石滚木和金汁,可是事情却大大出乎徐禧的预料,夏军没有进攻,而且在永定河岸停了下来,一面警戒永乐城一面在河边修筑营寨,站在永乐城城头的徐禧看到这一幕可是急坏了,就算徐禧再怎么不知兵事,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知道是要切断自己的水源了。

    徐禧焦急的对众将说道:“夏军这是要切断我军的水源啊!诸位将军你们何人敢领兵出城与夏军一战,将夏军赶到永定河对岸。”

    “末将愿意率军前往。”

    “好。”徐禧派了派将领的肩膀说道;“说吧!你需要多少兵马?”

    将领看了看永定河边的夏军说道:“末将只需三万大军即可。”

    “本帅给你五万,如果你能够击败夏军,本帅亲自向朝廷提名封你为当寇江军。”

    “末将多谢大帅。”将领高兴的说道。

    五万宋军在这名勇猛无敌的无名将领的率领下开出了永乐城,而且一出城就对夏军发动了进攻,五万大军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此时在永定河岸的夏军渡河的只有两万余人,面对着五万装备精良的宋军压力也不小。

    李延宗对跟在自己身边的李德和李克说道:“二位殿下,老臣自领一万大军在正面挡住宋军的进攻,好劳烦二位殿下各率五千骑兵从两翼进攻宋军。”

    “请大将军放心,吾等一定完成军令。”李德和李克接下军令道。

    李德和李克二人接下军令后各自率领五千骑兵向宋军的两翼运动并发动攻击,而李延宗则从正面向宋军发动进攻,面对着夏军的进攻,宋军这次没有被动防御反而积极进攻,两军一时之间竟然打的难舍难分,这让站在城头上观看的徐禧很是兴奋,恨不得立刻增派兵力一举将夏军打垮。

    可是好景不长,战场形势很快就发生了逆转,随着伤亡人数的增加,宋军的防线渐渐不支,在宋军当中也不乏胆小之人,不知道谁第一个带头向后跑,在一瞬间整个宋军兵败如山倒,防线瞬间就崩溃了,夏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对宋军开始大肆追杀,宋军开始拼命的往永乐城内跑,看着夏军一点点的逼近城门。

    徐禧惊慌的下达军令道:“快,关闭城门,关闭城门。”

    当夏军骑兵追至永乐城下的时候,城门早已经关闭了,雷石滚木和金汁立刻倒了下来,除了少数幸运的跑回城内的宋军,其余的数万宋军成为了夏军的俘虏,随着城门的关闭这些宋军士卒也都明白了,自己已经被城内的那位大帅给放弃了,拼命已经毫无意义,守城的宋军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昔日的战友举起双手向敌人投降,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对于投降的宋军,李延宗下令收缴其兵器盔甲,所有俘虏全都被赶到永定河畔为夏军修建渡桥和营寨,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天了,有了这三万多战俘夏军的渡桥和营寨已经修建完毕了,远远不断的夏军开始渡河抵达。

    而且为了诱降城内的宋军,李延宗并没有对被俘虏的宋军进行虐待,反而给给予其良好的待遇;三天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城内的宋军已经奄奄一息了,虽然永乐城内有几口水井,可是打出来的水也不够三十多万人一同饮用的啊!

    “城内的宋军听着,只要愿意出城投降,我们一定给予良好的待遇,城外有的是水,只要你们看出城就一定能够活下去,待在城内只能被活活的渴死……”

    战争发生到这个地步已经不仅仅只是铁与血的碰撞了,夏军已经开始的对宋军实施心理战,对于城内的普通宋军士卒来说,留在城内只有被活活的渴死这一条路,出城向夏军投降或许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当夜幕降临,一小队宋军偷偷的从城内溜了出来,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等到天亮的时候,永乐城主城的城门已经四敞大开了,一队队的宋军开始成建制的向城外的夏军投降,徐禧败了而且是败的惨不忍睹,对于出城投降的宋军,徐禧已经无力阻挡了,悲愤交加的徐禧在自己的大帅府内大厅的房梁上直接上吊而死,当宋军接管永乐城的时候,李延宗在大帅府的帅案上发现了徐禧写的八个大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徐禧是一个爱国之人,但是却不是一个合格统帅,他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却没有实行他的能力,总归言之徐禧是一个悲剧的英雄人物。

    永乐城之战结束了,以夏军的完胜而告终,此战双方损失的兵马都不多,夏军只损失了数千人,而宋军也不过损失了两万多人而已,夏军在永乐城之内得到了大批的粮草、盔甲、兵器以及攻城器械;随着永乐城的陷落,夏军也终于彻底打通了从关中到达兴庆府的道路,夏军从关中缴获的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向兴庆府,为已经流干了鲜血的大夏帝国补充血液。

    夏宋之间的大战虽然基本上结束了,但是小战却并没有结束,主要是太原和汉中两个方向,另外宋军投降也给李谅祚带来了难题,这俘虏的数十万大军已经两百余万民扶如何处置,全杀了根本不可能,放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要是就这么养着每天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另外夏军虽然已经在名义上占据了永兴军路和秦风路,可是夏军除了在关中和一些战略要地驻扎军队外,其余的地方根本没有时间去接管,一切还和大宋时期一个样。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夏军兵力不足,对宋之战李谅祚虽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损失也不是很大,各处战场损失加起来也就五万左右,可是如今李谅祚连着五万人也损失不起了;夏军主力已经跌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