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时候,夏皇想要举行会盟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夏军要西征了,此次大夏国必定是举倾国之兵西征,所以夏皇需要稳住我们大宋和辽国,陛下前去会盟正好可以麻痹夏皇……”

    (本章完)

第347章 三皇会盟(中)() 
    “好吧!”宋神宗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那朕就去走一遭吧!”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道:“陛下,既然是会盟,既然夏皇邀请我们前去会盟,那自然会作出一定的让步,陛下正好利用这次机会,来为我大宋争取更多的利益。”

    “爱卿有何话,直说便是……”

    “陛下,当初我大宋与夏国签订协议,允许夏国向我大宋的出售清白盐,然而这些年来夏国并没有按照协议规定出售,其数目翻了数倍不止,如今夏国的清白盐几乎垄断了关中、河西、河东盐业,每年从上述地区能够赚取数百万两白银,而且大部分清白盐都是走私贩卖价格低廉,而清白盐无论成色、味道都源源优质于海盐,长此以往我朝盐业必将受到严重打击;盐税是朝廷税收的一项重要来源,陛下可以利用此次会盟要求夏皇停止对我大宋清白盐的出售,另外在关中、河西、河东等地进行打击盐贩子……”

    “爱卿言之有理,朕记下了,会盟之时朕会与夏皇谈及这些问题的……”

    “不能是谈及,陛下必须要让夏皇作出让步,最好能够连每年的岁币都一块免除了,如今的大宋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大宋了,依靠大宋的实力,陛下完全可以争取三国盟主的地位……”

    “盟主?”宋神宗愣了一下说道;“王爱卿,你没有跟朕开玩笑吧!此次会盟时由夏皇组织的,朕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喧宾夺主的意思啊!”

    “陛下,放眼如今天下,能够担任盟主的人除了陛下,还有第二个人吗……”

    不得不说王安石这个马屁拍的相当不错,拍的宋神宗十分的舒服,次日宋神宗召见了杨守素表达了自己会前往会盟的意见,对于杨守素来说,能够说服宋神宗亲自前往是相当不容易的,宋神宗已经答应去了,剩下一个辽道宗耶律洪基就好办多了,毕竟辽国现在是三国中实力最为弱小的一个。

    离开汴梁之后,杨守素就马不停蹄的赶往辽国的都城中京大定府,现在对于杨守素来说时间是最宝贵,但是让杨守素没有想到了是,耶律洪基当场就答应了,容城会盟到目前为止进行的十分顺利,其实无论是夏皇李谅祚、宋帝赵顼、辽皇耶律洪基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毕竟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更何况他们这些将国家是为自己一人的君主。

    在辽皇耶律洪基答应会盟之后,杨守素并没有回去复命,而是选择前往容城,作为三国会盟的地点,容城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夏、宋、辽三国皇帝都要来此,所以容城的安保工作是不容有丝毫差池的,杨守素与宋、辽两国负责的大臣商议以后决定将容城分为三份,分别有三国军队负责驻扎,夏国暂住西部、大宋暂住南部,辽国暂住北部,在容城的城中心会筑起一座祭天台,到是三国皇帝都会在此祭祀天地。

    三国皇帝当中最先出发的是宋帝赵顼,对于赵顼来说此次会盟至关重要,但是赵顼对于安全问题也相当看重,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赵顼光御林军就带了一万多人护驾,同时还在容城以南百里准备了数万大军,大有一看事情不妙就撒丫子跑路的架势,其实作为一个大国的皇帝这么做也不是太过分,毕竟皇帝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脉。

    宋神宗这一路上走的十分的悠闲,从东京汴梁出发宋神宗一路上坐船经过大运河就可以直接北上到容城,这一路上根本就用不着走陆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宋的后勤供给能力,就算是在今天大家也都知道水运比陆运要好的多,而且性价比还比较高;在古代更是如此了,如果宋军挥师北上的话,大宋完全可以依靠大运河作为北上大军的输血大动脉,将中原、江南、湖广乃至四川的物资,通过长江、大运河远远不断的运往北方。

    走的最惨的应该说是李谅祚了,李谅祚要前往容城有千里之遥,而且一路之上都要骑马而行,不过这对于李谅祚来说并不算什么,毕竟李谅祚也是一个马背上的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李谅祚只带了千骑前往,在这一路上李谅祚也没有闲着,为了了解北方草原的情况,李谅祚特意绕了一圈前往镇州一趟,视察安北都护府的情况,如今的大草原比起以前可是要好太多了,由于李谅祚这些年对草原的投入,如今草原牧民的生活简直就是以往不敢想象的天堂,李谅祚所过之处受到了牧民的热烈欢迎。

    如今的草原人口增长很快,而且这里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当年李谅祚的设想,中部草原已经成为了夏军骑兵的摇篮,这里为大夏国培育了大量的战马和骑士,相比于中原人,北方的草原人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各个都骑术超群,这些少年郎们将来都可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战士。

    李谅祚虽然绕了一个大圈子,但是却是第一个到达容城的皇帝,在李谅祚到来之前,渤辽王萧挞凛、渤海王李渤等诸侯王也都到了,但是女真王完颜函普并没有到,而是派了其次子完颜斡鲁前来,这一点让李谅祚十分的不高兴,女真国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已经渐渐的超出了李谅祚的忍耐程度……

    容城,李谅祚的行宫内;李谅祚向杨守素问道:“杨爱卿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禀陛下,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了,宋帝和辽皇会在明日上午抵达。”杨守素向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点了点头说道:“此次会盟干系重大,安全工作一定要万无一失,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一场大战,小心一点为妙。”

    “微臣明白,微臣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

    “禀陛下,渤辽王和渤海王求见……”一名内使进来汇报道。

    “让他们进来吧!”

    “陛下有旨,宣渤辽王、渤海王觐见……”

    “小王萧挞凛(李渤)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位爱卿免礼……”

    “谢陛下……”

    在二人入座之后,李谅祚对二人说道:“二位爱卿多年来镇守辽东和辽西辛苦了,你们二人做的不错,朕心甚慰……”

    “这是臣等的本分……”

    “二位爱卿急着见朕,恐怕不会只是想见朕这么简单吧!有什么事就说吧!朕会尽力帮你们解决的。”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萧挞凛向李谅祚说道:“请陛下下旨讨伐女真国……”

    (本章完)

第348章 三皇会盟(下)() 
    李谅祚看着二人说道:“你们让朕下旨征讨女真国,到底是为何啊?”

    “陛下,女真国不守本分,屡次出兵袭扰周边各国,搞得整个安东都护府境内动荡不安,请陛下圣裁……”萧挞凛对李谅祚说道。

    “此事朕知道了,真会跟高维询问情况,如果真如二位爱卿所言,朕绝不姑息……”

    “陛下圣明……”

    在萧挞凛和李渤离开之后,杨守素向李谅祚问道:“陛下真打算如何处置女真国?”

    李谅祚手敲着书案说道:“现在说处置还为时尚早,等朕腾出手来以后再说吧!”

    “陛下,完颜斡鲁在门外求见……”

    “说曹操、曹操到,让他进来吧!朕倒要看看完颜斡鲁会对朕说些什么?”李谅祚笑着说道。

    “陛下有旨宣完颜斡鲁觐见……”

    “微臣完颜斡鲁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完颜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完颜爱卿找朕有何事啊?”

    完颜斡鲁向李谅祚恭敬的说道:“禀陛下,父王接到陛下的圣瑜,本想亲自前来,怎奈父王年事已高,身体不是很好,不慎跋涉,父王特命微臣前来向陛下请罪……”

    “女真王有病在身就算了……”李谅祚很大度的说道。

    “为表对陛下的歉意,父皇特命微臣带来黄金十万两、骏马三百匹、海东青一对、上等千人参十颗……”

    “女真王有心了。”李谅祚笑道;“杨爱卿,这东西好像连每年的朝贡都补不起吧!”

    完颜斡鲁听到这话立刻跪在地上说道:“禀陛下,前些年并非我女真国不肯缴纳朝贡,而是渤辽和渤海两国从中阻挠,将我们给陛下的贡品全都劫了了,为了索要贡品父王才不得不与两国发生冲突,求陛下为我们做主啊!”

    “原来如此,看来女真王对朕还真是忠心耿耿啊!朕心甚慰;不过以后这仗就不要再打了,都是自家兄弟犯不着啊!至于这朝贡女真国也不用向兴庆府运了,到时候直接送到安东都护府就可以了,让女真王注意身体,少了他朕可是少了一位大将啊……”

    “是,微臣回去一定转告父王……”

    “朕累了,你们都下去吧……”

    “微臣告退……”完颜斡鲁和杨守素一起告退道。

    次日,宋帝和辽皇都来到了容城,为了表示对宋帝赵顼的敬重,李谅祚特意出城迎接,这让赵顼感觉自己很有面子,当天李谅祚、赵顼和耶律洪基在容城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宴会虽然看似和睦但是却也不乏针锋相对啊!

    “今日我们三人再次会面实属不易,朕提议干了这杯……”耶律洪基举杯说道。

    “请、请……”

    三人一饮而尽,随后李谅祚站起来说道:“朕将二位叫到此处,是有事与二位商议。”

    “夏皇有何话尽管说便是。”宋帝赵顼说道。

    李谅祚冲着李钺招了招手,李钺立刻带人从外面拿了一卷巨大的画轴进来,李钺将画轴挂到了早就准备好的挂壁上,在画轴摊开以后,一副巨大的三国地图呈现在众人面前,在地图上宋、辽两国各地的城池、地势、道路都标注的清清楚楚,而大夏国只是简单标注了一下城池的位置,李谅祚在这个时候将这幅地图拿出来,显然示威的成分很大。

    李谅祚指着地图说道:“如今中华天下再次一份为三,如今天下是夏、宋、辽三国鼎立,三国的版图都处于当年盛世大唐的版图之内,无论是我党项人建立的夏国,还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我们的祖先都曾经世受大唐隆恩,自先祖迁到夏州以来我党项一族已经四百余年,如今吾等文物彬彬,皆不异于中华;

    今虽三国鼎立,然吾等三国皆一脉相承,结为中华同宗;家有父母兄长,国也不可例外,朕的意思是从今以后夏、宋、辽三国结为兄弟之国,三国互相扶持,共存与中华天下;虽为兄弟之国,但也要有兄弟之分,三国应选一位盟主,三国同盟之后,可以减少边军、互通有无,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夏皇言之有理,朕也正有此意……”宋神宗说道。

    耶律洪基也说道:“三国选为盟主在下同意,我辽国国力微弱自知担任不起盟主重任,这盟主只选还是在二位当中产生吧!”

    “盟主之事干系重大,朕看还是明日再议吧!”李谅祚笑着说道。

    “如此甚好。”宋神宗说道;“既然三国要结成兄弟之盟,那三国就应该平等对待,数年前夏宋之间曾有协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