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近了郑勇,郑光坐在了柴草堆上,正对着那血糊糊的屁股,把带来的几盏煤油灯点燃,柴草屋里顿时亮堂了不少,几只肥大的老鼠则四处乱窜,躲避着突如其来的光线,郑勇的身子一阵抖动,终究没有一丝声响。

    “知道你没睡着,刚才还哼哼着,现在就睡着了?恨我也不至于这样吧?”郑光准备帮郑勇脱下裤子,重新处理伤口,结果折腾了几下,郑勇始终不动弹,做无声抗议,郑光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便开口道:“你不动弹,那我只好用别的方法了!”说着,郑光拿出剪刀,把郑勇的裤子屁股那一部分一气儿剪掉,没给郑勇反应的时间,剪完了好一会儿,大抵是感受到了屁股那一块儿冰凉的感觉,郑勇才嚎叫起来:“啊啊啊!你剪了我的裤子!你剪了我的裤子!”

    郑光笑道:“让你起来你不起来,我只好这样了,跟你说了你不听,你怪谁?好了!现在别动弹了!给你换药换纱布,不然你这屁股迟早要烂掉!”

    郑勇怄气的声音响起来:“烂掉好了!反正我整个人早就烂掉了!”

    话虽如此,不过他不动弹了,乖乖的撅着屁股等着郑光的救治,郑光轻笑一声,动手给郑勇处理起了伤口,之前下手的确凶狠,屁股给打得皮开肉绽,自己又是习武之人,狂怒之下,的确要命,不过幸好是屁股,不是别的地儿,要是脑袋,一棍子下去,凭着自己大枪枪身的硬度,直接就能让郑勇见他爹去。

    “你说你这混小子,你干什么不好,偏偏喝人家喝过的酒,还偷着喝,还刚刚放出来就偷着喝酒,见过屡教不改的,没见过你这么屡教不改的!”郑光想起郑勇之前的所作所为,不由得又是怒上心头,手里也用了些劲道,把治伤的压在了郑勇的伤口上,顿时就叫郑勇体会到人生百味。

    “啊啊啊!”

    郑勇浑身都抖了起来,看来人生百味的体会非常到位,郑光又笑了一声,继续说道:“好端端的小伙子,那么好的条件,那么好的机会,你不读书就算了,还不好好习武,你说你那么喜欢舞枪弄棒的,好勇斗狠,老是和人家打架,真要你练武了,你又不练了,你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郑勇没出声儿,郑光也没继续问,手上给他处理伤口,两兄弟陷入了一段沉默之中,只有煤油灯的滋滋声响,好一会儿,郑勇闷闷的声音才响了起来:“我不喜欢舞枪弄棒。”

    郑光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说瞎话要在没有光的地方说,现在光那么亮,别说瞎话。”

    郑勇加重了语气:“我不喜欢舞枪弄棒,我没说瞎话!”

    郑光好奇道:“那你从小就和人家打架,好勇斗狠,小小年纪就是村里的小霸王?!”

    郑勇的语气里仿佛带着些委屈:“不那样的话,村里人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的,怎么办?”

    郑光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猛然间意识到了一些事实的真相,他突然发现,郑勇从小的生长轨迹里,似乎有些被他忽略掉的因素,促成了他今日的怪异性格,而在之前过于泥古的郑光并未察觉到。

    “家里只有母亲,还有妹妹,两个女人,性子又柔弱,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村里有些坏家伙就知道欺负咱们,爹爹没了,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人,我要是不凶一点,怎么镇得住那些坏家伙?家里需要我们看着土地,看着收成,没个靠得住的男人,怎么行?”

    郑勇沉闷的声音如同一记闷锤锤在了郑光的心里,这让他想起了当初父亲和爷爷相继去世后李氏张氏两大世族合力谋取郑氏五百亩水田的事情,家里面没有说得上话的男人,没有当家男人,那个时候,全靠这父亲和爷爷的遗泽,才有很多人相助,郑家才能挺过来,自己才有如今这优越的生活,如果当初郑家挺不过来,自己怕是连活都活不到今日。

    郑氏人丁稀薄,如今只剩这三支,还多为妇孺,旁支里只有郑勇一个男丁,从小失去父亲之后,母亲柔弱,肯定会被欺凌,被年幼的郑勇看在眼里,以他幼稚的思维,自然只能想到这样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说白了,郑勇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纵使你有自己的苦衷,也不是你放纵自己,不努力上进的理由,有一个坏名声,纵然让坏人不敢靠近你,但好人也不敢靠近你了,靠近你的全是狐朋狗友,被我一顿棒子打断了腿,全部都跑得无影无踪,把你一人丢下,那种朋友,算什么朋友?

    阿勇,你十四岁了,年纪不小了,再过几年及冠,就该成亲了,可你现在这副模样,文不成武不就也就罢了,偏偏恶名在外,谁愿意把自家女儿,清清白白的大姑娘许给你?我不求你振兴家族,也不求你名留青史,只求你安安稳稳,振兴家族我来,光宗耀祖我来,这一切我都可以扛在身上,我唯独希望你安安稳稳,过几年娶个媳妇,把这份香火传承下去。”

    郑光一边给郑勇包扎伤口,一边苦口婆心,一切都过去了,郑光也长大成人,可以保护家族了,郑勇需要用恶名震慑宵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继续下去,反而会成为郑氏最大的弱点。

    郑勇没说话,只是趴在地上,包扎好的伤口凉丝丝的,有一点舒服,之前的疼痛感消失了,他也冷静了许多,说实话,他一点都不恨暴打自己的兄长郑光,自从八岁那年,亲眼目睹兄长在大雨倾盆里跪了一天一夜替自己求取老先生的原谅之后,郑勇就从来没有想过别的,他反而很依赖郑光,对郑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他畏惧郑光,郑光稍微动怒,他就胆战心惊。

    他也不想做那些事情,但是从小到大强硬惯了,积重难返,非一时半会儿可以改变。

    为郑勇处理好了伤口,郑光微微叹口气,站起身子,开口道:“关禁闭三天,出来以后,如果想通了,想做些什么,就来找我,如果不想,那就算了吧”

    铁杵可以磨成针,可木棍只能磨成牙签这种一次性用品,材质不同,命运也不同,如果实在是材质不行的话,郑光也不想强逼郑勇去做什么大事业,从古至今能做大事业的从来都是少数人,郑勇如果是个普通人,那么做这些事情,也无可厚非。

    回到屋里,郑光就开始温习功课,准备接下来的府试考试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科举考试,一切都要为科举考试让路,县试得了第一名案首,在两三千考生里取得这样的优势,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府试只会更难,别以为经过县试选拔之后会刷掉一大批人,府试的竞争就会小一些,恰恰相反!

    历年来所有通过县试而没有通过府试的考生,全部都可以不参加县试直接参加府试,加上新科县试选拔出来的优秀士子,不仅在人数上,连质量上都有极大提升,更别提苏州府这样的科举强府,考生素质相当高,考生的考试经验也更加丰富,不少考生都是二进宫三进宫甚至是四五进宫,郑光还见着白发苍苍的科举老前辈拄着拐杖奋勇拼杀

    今年据说府试的参考人数超过五千人,要在五千人里面竞争出不到一百个府州县学的名额,还真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了。

    府试的竞争之激烈,远非县试可比,而且基本上到了府试的环节,是否可以考取生员踏上科举征途,就已经确定了,按照惯例,院试是为了确定考生的真才实学,排定座次,基本上考上了府试的学子都能通过院试,拿到乡试的入场券。

    郑光知道自己考取的是县案首,按照过去的惯例,县案首一定可以被点为生员,只要确定不是别人代笔代考,生员是跑不掉的,所以郑家才如此兴奋,有了秀才的功名身份,基本上半只脚踏入了统治阶层,就算有仇家想对你下手,也要顾及秀才的身份。

    但是既然是案首,自然也是万众瞩目,自己被张知县当堂取中,点为案首,就没参加接下来的几场复试,虽然名声挺好,才名也大,但是多少有些人有酸葡萄心理,不怎么爽快,此举虽然奠定了大名,却也招来了一些心胸不怎么宽大的人的妒忌。

    所以各县县试案首的考卷都会在府试里被知府重点对待,况且县试府试院试也不用糊名誊卷,谁是谁一眼就看得出,各县县试案首肯定也被特别对待,交卷的时候止不准考卷就会被知府当场拿去批阅,那可就是爽翻天了,就算按照惯例可以被点为生员,可如果名次不高,极有可能被人们嘲笑和怀疑,在大明,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对于任何一个人,你可以无能,但不能无德。

十二 恩师唐顺之() 
无论如何,郑光也不能懈怠,县试府试院试的难度从来都是苛刻的,有一位进士曾经在金榜题名之后写下一副对联描述自己的科举历程——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二年才入泮;乡试易,会试易,殿试尤易,一十五月已登瀛。

    为了得到正式科举的资格,居然将四十二年光阴赔了进去,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在枯燥的四书五经的陪伴下度过,但是想不到的是,一朝考取秀才,接下来的路居然出奇的顺利,一路到底,毫无难度,郑光心想,这位进士知道自己金榜题名的时候,回想起四十二年的蹉跎时光,应该是感慨万分的。

    作为吴县县试案首,有一定的特权,这在旁人看来是羡慕,在郑光看来却是莫大的挑战,名声越大,受到的关注就越多,也就越容易被针对,若是那位知府看自己不爽,那真不一定就是稳稳的生员秀才了。

    苏州府知府范庆在苏州府做官已经两年了,政绩嘛平平常常,没有大错,也没有大的功绩,苏州城特殊的地位使得两县一府的治所都安排在这里,所以三方面的政治交流比较频繁,范庆的名字在苏州府不算响亮,本人也不是经常露面,反正郑光从未见过范庆,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这边郑光正在温书,冷不防的房门突然被推开,一个中年男子风风火火地走进来:“光儿,你还好吗?”

    郑光被吓了一跳,定睛一瞧居然是恩师唐顺之,不由得大喜过望,也不知哪里来的冲动,连忙放下书本站起来,走到唐顺之面前就跪下了:“学生拜见师尊!”

    记忆里,唐顺之是真心对待郑光的少数人之一,他因为某件事情和父亲结缘,便悉心传授父亲学识,是父亲得以考取秀才的重要助力,父亲为保护百姓而牺牲之后,唐顺之失去爱徒,痛苦不堪,见郑光孤苦伶仃,遂爱屋及乌,肩负起教导郑光的职责,又成为了郑光的老师,并且惊喜地发现郑光的资质比之郑微更加优秀。

    倒不是什么过于功利的目的,实在是南直隶科举考试竞争太过激烈,没有出色的资质,在南直隶的考试里是难以出人头地的,与其把生命中大好年华葬送在毫无希望的科考上,还不如识几个字去做生意,做个富家翁,也好过寒窗苦读,唐顺之是江南士子,在江南,尤其是东南发达的商业环境中成长,对于商业的看法不似北方士子那般刻板保守。

    郑光的优秀资质无疑让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便悉心教导,郑光失去父亲,悲痛不已,便化悲痛为力量,以继承父亲遗愿为目标,潜心读书学习,小小年纪便如同看破世事的成年人一般,竟然压抑住了孩童天性,守孝的三年里,未曾玩乐过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