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时候的郑光一直想不明白父亲为何会放弃自己逃生的机会而甘愿赴死,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勇气使得父亲面对烈火灼烧带来的剧烈痛苦也不发一言,这一点,现在的郑光也依然难以想象,一个文弱书生,是以怎样的勇气和决心面对残暴的倭寇,宁死不说出大家的去向,最终被倭寇活活烧死,大家发现的尸体,已成焦炭。

    而每每念及此,郑光都觉得痛不欲生,父亲被倭寇绑在木架上活活烧死,烧成了焦炭,那该是怎样的痛苦,这份痛苦一直压抑在心里,促成了即使是现在的郑光也感到极其痛苦的疼痛,当时那支倭寇的匪首,郑光清楚地记住,叫做陈东,是大倭寇头领徐海的部下,据后来俘获的倭寇交代,是陈东亲自下令烧死郑微,企图借此打压苏州人抵抗的勇气。

    所以每每听到这个名字,郑光都难以保证平静,若是让他打败陈东并且抓住了陈东,他不保证不会将陈东五马分尸杀死,为父报仇。

    父亲,虽然我不是你的儿子,但是现在,这副身体,就是你儿子的身体,他所承载的一切,我会全部继承,为你争取封号和谥号只是第一步,你放心,最多十年,我定会为你报仇雪恨。

    抹了抹无法自抑的泪水,郑光缓缓起身,对范庆和黄锦说道:“时候差不多了,知府,黄公公,咱们回去吧,宴席没有咱们,可开不了。”

    范庆上前一步询问道:“既然令尊令堂有了新的封号,那么原先的墓碑就不能用了,要更换新的墓碑,而且要快,不能拖着。”

    郑光点头道:“这件事情奶奶说她亲自去做,我就不插手了,奶奶一定也有她的想法在里面。”

    范庆点了点头,说道:“那,我也就不多事了,平之,回去吧!”

    郑光点点头,请范庆和黄锦先走,自己紧随其后,回去之前,郑光最后望了一眼那三座墓碑,紧了紧拳头,转头离开。

    回到郑府之后,第一波宴席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几位主要人物出场,就可以开始庆祝了,显然,大家的主要目标人物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大太监和即将走马上任苏松兵备的范庆,郑光虽然前途似锦,不过还是不及这两位已经红得发紫的当红辣子鸡,大家把主要的恭贺都送给了这两位大爷,而郑光只得到了少部分意图不轨的人的恭贺。

    对于这些,郑光一点儿也不在乎,这也是人之常情,未来的贵人和现在当下的贵人相比,显然是现在的贵人更值钱,不是每个人都有很长远的目光去看到几年十几年之后的事情,大部分人还是更关注眼前的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吃着酒席,喝着好酒,互相欢庆,庆祝着不知道是什么的什么,这场流水宴席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因为想来的人数太多,郑府的地儿不够大,大家也就达成了不成文的协议,吃好了就走,给后面的人留点东西,留个位置,日后好相见,来的人是络绎不绝的饥肠辘辘的新客,手里拎着奇奇怪怪的物品,都快堆满了大堂,黄锦已经被灌的不省人事,到后屋睡觉去了,郑光和范庆也纷纷不胜酒力,提前退场,把场子留给大家伙儿,郑氏留下郑勇做代表,反正郑勇好酒,这一次,郑光允许郑勇狂饮。

    范庆和郑光一起来到了书房,见着书房里已经准备好的精致小菜和一壶老酒,范庆就笑道:“看来早就准备好了,准备再次小酌一番?话说回来,自从你县试之前的那一次,咱们可就再也没有喝过酒了,以前约定至少三个月要聚一次,现在可是好久没有聚过了,今后你若考取进士当了官,咱们聚在一起的机会也就更少了。”

    郑光笑着坐在桌前,夹起一块鸡肉吃进嘴里,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要更加珍惜如今的时光,能在家里多待一些时日就多待一些时日,现在多待一日,今后也多一份回忆,以后做官可能就不会在家里做官,可郑氏祖业在苏州,总不能带着家人一走了之,现在想想,离开家乡,也真是惆怅啊!”

    范庆倒了一杯老酒,饮了一口,惬意道:“是啊,我也离开家乡很久了,大明也没给咱们这些当官儿的多少休沐日,想回家探亲都不行,前任巡抚就是贪图享乐,去南京游玩几日,还有理由,只是运气不好,遇上倭寇来袭,真要论起来,也不至于被削职为民罢官问罪,却依然被罢职问罪,这叫我等情何以堪啊!”

    郑光笑道:“既然做了官,就要付出代价,否则,如何对得起你手上的权力?”

    范庆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喝下一杯酒之后,开口道:“马涛来找过你了吧?”

    郑光愣了一下,然后释然,笑着点了点头:“位高权重的锦衣卫同知居然亲自来找我这样一个小举人,差点没给我吓死。”

    范庆深有同感:“如今锦衣卫在陆炳陆大都督的掌握之下,极为强悍,连速来压制锦衣卫的东厂都被锦衣卫压制,大有权倾天下之感,马涛刚来的时候,我也被吓得半死,生怕自己招惹了什么不该招惹的人,要被锦衣卫抓起来,结果他却告诉我,是为你而来,为你争取大量好处,还说皇帝陛下指名道姓要你写一封关于你自己对东南抗倭的想法,是吗?”

    郑光奇怪的问道:“这件事你不该知道的才对啊?”

    范庆笑道:“这一次,我也算作是陛下要重用的人之列,同为功臣,马涛不会向我隐瞒这些事情,如果你的建议被陛下采用,我也是要执行的,这并不冲突,写得如何了,让我看看可以不?”

    郑光笑了笑,从书桌上拿起几张纸递给了范庆:“看看吧,我要让陛下知道,东南倭寇,到底起于何方。”

    范庆笑着接过了纸张,翻看起来,看着看着,范庆的面色开始变化了,红润的面色变得越来越惨白,到最后,豆大的汗珠地落在桌上,手一抖,一把将这几张纸撕碎揉捏成团,喘着粗气瞪大眼睛对着郑光低声喝道:“平之!平之!你不要命了?!”

七十八 明悟(上)() 
“平之!平之!你不要命了?!”范庆几乎是要发疯般的低吼把郑光吓了一跳,然后郑光便看见范庆将自己数日的心血放在了烛火上点燃,纸张迅速燃烧起来,郑光大为惊讶不解,一把拍在范庆的手上,将燃烧的纸张拍落在地,使劲儿的用脚踩,将之熄灭,但是熄灭之时,纸张也只剩下寥寥数片而已。

    “你这是做什么?!”郑光又是生气又是不解的质问范庆,范庆站起来,满脸后怕的说道:“我的小祖宗啊,你要是把这些东西现在就告诉陛下,东南之地,血海滔天啊!而且你自己,绝对会死在他们前面!”

    郑光顿时有种被背叛的感觉,不可置信般的质问范庆:“你已经知道这些事情了?我以为你从来不知道!”

    范庆使劲儿摇摇头,说道:“不是你想的那样!”

    郑光愤怒的吼出声:“那是怎样?!”

    范庆站起身子,快速的说道:“我是苏州知府,来苏州上任之前,我定然会知道一些原本不知道的事情,苏州是东南要地,财赋重地,不仅仅朝廷重视,那些依靠着苏州城生活运转的东南大户和百姓,更重视苏州,他们不会允许一个没有本事只会捞钱的人来做苏州知府,这一点,朝廷和东南百姓是完全一致的!

    我来做苏州知府之前,已经在其他地方历练了八年,政绩尚可,得到朝廷的认同,遂将我调职任苏州知府,但是哪里有那么容易?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我这个外来知府再怎么强悍,也无法真的把当地的这些豪门大户给压服了,反而我还要受到他们的限制,很多事情都绕不开他们。

    一开始我并不在意,很多地方的官员都是如此,再者,为当地民生计,不熟悉当地的初来乍到的官员的确是需要熟悉熟悉才能知道该怎么做,更何况当地还有倭寇作祟,没有当地人的协助,我不可能把苏州知府给做的很好,所以我与他们有了很多联系,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很正常,都是想要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良民!

    但是不久以后,我渐渐发现,有一些人与我见面商讨问题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的说一些和倭寇有关的问题,还曾经给我提供过几条重要情报,我调兵去看,果然如同他们说的那样,就这样,我打了几次小胜仗,立下了一些功劳,之后,他们之中就来了一个人,对我摊牌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你所知道的这一切。”

    郑光紧紧皱起了眉头,怒道:“那你为何不将此事上报给陛下,上报给朝廷?!”

    范庆闭上眼睛,坐回了椅子上,双手扶额说道:“你以为我不愿意吗?只是我最开始觉得他们不过是少数人,不过是很少很少的一批利欲熏心之徒,所以我打算更进一步,得到更多的情报之后调集大军将他们一网打尽,从而立功,只是我想不到,我这贪婪之举,反而救了自己一命。

    越深入,我就越惊讶,甚至觉得恐慌,我从未想到东南倭乱的真相居然是这样,我曾经也像你这样写下了一份奏折,想要冒死送给陛下,送给皇帝御览,让皇帝做决断,但是那个时候,我的师爷阻止了我,就像今天我阻止你一样,他对我说,东翁,你仔细想想,苏州知府不仅仅只有您一任,还有前任数人,东南官吏不仅仅您一人,更有千千万万。

    如果他们能对您这样摊牌,也能对别的官员摊牌,而且他们居然敢对知府一级的官员摊牌,告知您部分真相,那么他们就定然有恃无恐,至少,有比你更高级的官员做他们的靠山,拿他们的钱,为他们做事,您这份奏章,绝对到不了皇帝手中!您只会送掉自己的性命!

    当时我不了解啊,我很愤慨,我就说,即使东南贪官官官相护,我身为朝廷命官,深受国恩,岂能对此事坐视不理!任由小人坏我大明税政,中饱私囊!就算是拼了这条命,我也要将这份奏折送到陛下眼前!哪怕,是让锦衣卫去送!对,你没想错,当时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锦衣卫南镇抚司,把这件事情告诉锦衣卫,告诉陆炳,我觉得即使全天下人都背叛了皇帝,也只有陆炳这个皇帝的奶哥哥不会背叛!”

    说道此处,范庆露出了极为痛苦的神情,郑光忍不住的询问:“然后呢?”

    范庆犹豫了一下,接着下定决心般说道:“陆炳不会背叛皇帝,但是陆炳会隐瞒,他也会隐瞒,师爷对我说,我来之前数年,陆炳就任锦衣卫之后,就往南镇抚司里派了很多好手,对倭寇之事明察暗访,数年下来,陆炳会一点消息都得不到?更何况平湖陆氏本身也是大家族,对于倭寇一事,会一点都不知道?

    他说他敢保证,陆炳是全大明除那些罪魁祸首之外,对东南倭乱了解的最透彻的人,甚至于比那些倭寇本身都透彻,我所猜测的,是陆炳全部都知道的,锦衣卫无孔不入,连大臣说了什么话吃了什么饭都清楚得很,这种事情,是那么容易瞒住的吗?既然那么多官员都选择同流合污,只能说,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那么多年了,大家从未想过将此事戳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倭寇之乱而得到巨大利益,东南官场从上到下,北京朝廷从里到外,甚至是锦衣卫里面,也都有因此而受益之人,他们会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