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光和袁洪愈对视一眼,一起点头:“请老师赐教。”

    孙陛点点头,温声道:“这名帖,只有你们两人才有,为师之所以仅仅只给你们两人这样的名帖,也是有些特殊的原因,这样吧,先认识一番,为师姓孙,名陛,浙江余姚人,现居南直隶提督学政之职,也是本次南直隶乡试的主考官。”

    袁洪愈的惊讶不提,郑光却是心中大惊,想起昨日那报喜人额外的话语,便抬起头看向这位南直隶学政,以及此次考试的主考官,一系列的疑问浮上心头,和袁洪愈单纯的惊讶不同,郑光师从唐顺之,经常听到一些官场内幕,对于大明官场有些特殊的了解,苏州之战以后,东南平稳的局势发生了改变,这改变的中心,就是自己。

    这位孙提学是浙江余姚人,也是东南本地官僚,那么他到底是否知道东南倭寇的内情,是知情派,还是不知情派,是幕后派,还是坚定的抗倭派?郑光不敢想象,此刻也不敢多做别的设想,只能继续听着。

    “也不瞒你们,你们两人的考卷都是为师点中的,但是因为文采不相上下,苏州大捷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考官们已经定下了其余所有名次,唯独对一二两名不能决定,五名阅卷官,两名支持平之,两名支持抑之,互相争执不下。”说到这里,孙陛停顿了一下,看着郑光和袁洪愈的表情,抿了抿嘴唇。

    见郑光和袁洪愈也明白了些什么,孙陛这才点头开口道:“你们猜得不错,最终决定权在为师手里,其实为师一开始也觉得难以抉择,因为你们的文章无论从文笔、字体以及格式和对先贤思想的阐述都不相上下,单纯的列比,实在是难以抉择,于是,为师便开始考虑其他的地方,抑之年岁大,多次参加乡试,经验丰富,这样的卷面并不意外。

    而平之年岁小,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便连过童试,取得小三元,实为不易,为师便有心君子成人之美,将三元再添一元,就在此时,苏州大捷的消息传来,为师是在得知苏州大捷之后才知道苏州被倭寇袭击,顿时就被吓得不轻,得知苏州大捷的大功臣正是为师准备点取的新科解元之时,为师便有些犹豫了。

    在大明朝,最厉害的杀人武器不是刀枪剑戟,也不是火炮火枪,而是人的嘴,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才是杀人于无形之利器,任何人,一旦在道德上有瑕疵,在伦理上失去了站脚,便难以立足在士林之中,平之刚刚取得苏州大捷的消息已经传来,但凡晚上一日,在乡试放榜之后传来,为师也不会太过犹豫,可偏偏是放榜前一日。

    平之,你要明白,若是此时,为师点取你为解元,会不会有嫉妒你年轻便取得大功之贼子恶意中伤,以你唐荆川之徒的身份恶意串联南直隶学政上下,届时,就算此事是子虚乌有,你也会很麻烦,又是解元,又是嘉靖以来东南抗倭第一功,你必须要知道,木秀于林啊!你还年轻,机会还多得很,将你放到第二,定会有人觉得遗憾,觉得你为何不是解元,如此一来,人多同情,便不会有恶意中伤之举。

    至于抑之,你也要明白,以你的水准,当然可以取得解元的名次,可是,正如你父你祖之所言,你最大的缺点,便是容易得意忘形,一朝考中,便觉得天下第一,接着就被打击,如此三番,依然不改,实在是不该!这次,为师之所以喊你过来,就是为了告诫你,万万不要以为自己真的是新科解元,就再次得意忘形,不去努力准备会试,而是四处游玩!

    你们都是南直隶的俊杰,为师身为南直隶提学,自然希望你们更上一层楼,但是限于身份,为师只能做那么多,今后,你们如何做,如何走,只能看你们自己了。”

六十四 结束() 
鹿鸣宴在欢快的氛围下慢慢展开着,而郑光和袁洪愈却不是那么的欢快,袁洪愈得知事情的内幕,原先升起的休息一段时间再去读书备考会试的想法顿时消失无踪,他也意识到,之所以自己每次考到高名次之后都会于下一次考试中失利,就是自己容易得意忘形且屡教不改的原因。

    而这一次,被主考官在另一个人面前狠狠的训斥之后,袁洪愈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开始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自己已过而立之年,儿子都到了可以读书的年龄才考取举人,而郑光年仅十七,不仅以小三元的身份连闯童子试,更考取举人第二名,或者说,如果没有别的情况发生,就该是第一名。

    更别提之前还率领孱弱的苏州兵大破凶悍的倭寇两千余人,斩首一千五百级,创下如此辉煌的战绩,和他一比,自己算得上什么呢?居然就是这样,还能升起休息一段时间再去备考的想法,说白了,还是考取第一名之后过于相信自己,又一次犯了老毛病。

    “孙师一言,实乃醍醐灌顶,叫我好生羞惭,想我袁某年过而立,才得中举人,与平之贤弟十七岁得中举人相比,也不知差到了什么地方,更别提贤弟有用兵之能,能为国分忧,而愚兄也仅仅只是个书生罢了。”离开房内,袁洪愈如此叹息道。

    袁洪愈是个君子,为人坦荡,这大抵和他的出身有关,方才孙陛的口气,很明显与其家人是相识,那么袁洪愈应当是官宦子弟,家境优良,教育良好,这才有了这般君子之风,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就如同孙陛所说,容易得意忘形的缺点,但是这种缺点并不是太过于碍事,只要及时认清,改正便好。

    “抑之兄长言过了,抑之兄长无论是才华还是品行都是一等一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方才孙师所言,容易懈怠,考试是一环扣着一环,一场接着一场,绝非是一场考完,就没事了,今后我等做官遇到事情,也当是如此,绝非一件事情做完,就彻底完结,没有后续,所以,除非入土,否则,无论何时,都不能懈怠。”郑光言辞切切的说道,与此同时,不断地想起自己在大宋的征战岁月。

    袁洪愈细细品味了一下,躬身道:“愚兄受教了,贤弟之言,愚兄谨记在心。”

    郑光忙道不可。

    之后,两人与向青成功会师,结伴前往宴会大厅,大厅里按照考试名次,已经将个人的案几排列好,需对号入座,袁洪愈当仁不让的坐在了第一位,而郑光坐在了他下面,第二位的位置,向青则坐在了稍微后面一些的位置。

    此刻,大厅里众人的目光也慢慢汇聚在了郑光和袁洪愈的身上,方才众人不知道风头最大的第一第二是何人,现在他们对号入座了,也就可以确定了,大家方才也在讨论这第一第二去了哪里,为何现在还没来,让很多想趁机结交的人都有些郁闷。

    现在两人终于出现,想要结交的人就开始行动了,说起来,其实相识是比较纯粹的,只有解元最出风头,剩下的第二到第五号称五经魁,也会一起上台大跳魁星舞,但其实并不太受关注,比起中进士时的三鼎甲,乡试就差了一些,不过这一科的第二名实在是有些特殊,这个刚刚打败了两千多倭寇的少年英豪,实在是热点话题的不二人选。

    要知道,大家都是南直隶出身,而南直隶的大半辖区都在倭寇的威胁范围之内,这里的很多士子文人自懂事开始就生活在倭寇的阴影之中,除去一些和倭寇暗中勾结的大户人家子弟知道内情,别的大多数举子都是深受其害的,甚至还有一些人的亲人死在了倭寇的手里,所以,或多或少都对倭寇怀着切齿痛恨。

    但是大明军队绵软无力,在东南之地,倭寇几乎可以横行无忌,大明军队设置的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偌大的东南,军队闻倭寇之声就四处逃逸,整个东南,敢和倭寇作战的将军居然只有卢镗和汤克宽两人,其余的将军连打都不敢打,这就导致大家痛恨倭寇,却无时无刻不被大明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伤透了心,也随时生活在被倭寇夺取亲人的恐惧之中。

    而此刻,郑光横空出世,苏州一战,大破两千倭寇,斩首一千五百级,实打实的战功战绩,一开始还被人们怀疑是不是虚报战功与冒名顶替,毕竟一个十七岁的小秀才如何能有这般强悍的能力,但是很快风向就转变了,人们谈听到无孔不入的锦衣卫甚至参与到此事之中,个别嗅觉灵敏的人联想到如今那位强悍的不像话的锦衣卫指挥使,便顿时明白了一切。

    这绝对是实打实的功绩,实打实的一千五百级首级,倭寇也的确是来了两千多人,被打败了,活着逃走的不到一百人,剩下的无法记首级是因为身体被火炮炸碎,难以计数,苏州军还生擒了大约十来个活着的倭寇。

    就在昨天,所有的举子名额全部宣布完毕之后,应天巡抚、苏松巡抚两个巡抚衙门联合在苏州和南京张贴了公示,以官府威信确认了苏州大捷的真实性,两个最高巡抚衙门的公示,让人们再无一丝怀疑,真的是大胜了,一场嘉靖以来东南抗倭战役从未有过的大胜利。

    人们开始狂热的追捧起了这场大胜的缔造者,苏州知府范庆、苏州秀才郑光。

    范庆身为知府,保境安民是职责所在,不算奇怪,而郑光,此次战斗的实际指挥人,谋主,主将,为苏州之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郑光开始被人们热切的交谈起来,包括这些参加鹿鸣宴的新科举人们,他们也都是南直隶人,很多人出身一般,家就在倭寇的威胁范围内,对倭寇的痛恨可想而知,郑光一举消灭两千倭寇,等于为他们狠狠出了一口恶气,他们顿时对郑光好感大生。

    此时,郑光高中第二名亚元的消息也传扬开来,能打仗,能读书,成绩还那么好,难道是第二个阳明公王守仁出现了?

    郑光从落座开始,就有一大群人围了过来,又是作揖又是行礼,郑光都不知带该如何还礼,正准备还礼的时候,还被人死死托住,流着眼泪痛诉自己是如何痛恨倭寇,与倭寇有如何的不共戴天之仇云云,表示这一礼郑光应该受,不能还礼;接下来,二十几个和倭寇有杀亲之仇的举子聚在一起,联合起来给郑光行礼,感谢郑光为他们的家人报血海深仇,狠狠出了一口恶气,此情此景,让郑光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郑光开始觉悟,倭寇之乱早期的深层次原因大概真的是沿海人民对朝廷政策不满的抗议和抵制,但是,发展到了大规模杀人屠城的层次,似乎就不是那么纯粹的原因了,至少,大部分东南百姓深受倭寇之苦,就连这些读书人士子们也不能幸免,倭寇之乱绝非是简简单单的抵制政策行动,而是有一大群幕后黑手在操纵着。

    自己的这次胜利,很明显出动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经,至少郑光自己察觉出来的不对劲里面,就有着孙陛的一份在里面,郑光敏锐的感觉到孙陛之所以没有点取自己为解元,其原因肯定不仅仅是如此,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在里面,而东南的局势,随着这次突如其来的倭寇袭城与突如其来的大胜,变得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

    大概真的是要等待北京城里,那位至高无上的道君皇帝的意思传达来之后,人们才能知道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鹿鸣宴上,有心事的人心事重重,没心事的人没心没肺,袁洪愈作为魁首,不停的被人敬酒,几乎扛不住,郑光作为热门话题被更多的人围起来敬酒,还时不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