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派繁华的景象。

    跟着郑光一路走来的向青不由得赞叹道:“往日听说义乌是这东南诸省里排名前三的山穷水恶之地,义乌之民械斗严重,不遵法度,现在看来,这义乌县比起苏州扬州杭州那些大城市,也不缺活力,只不过刚刚开始建设,尚且需要些时日,师兄,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啊!”

    郑光笑着摇摇头说道:“义乌原本就有这样的潜力,只是他们未曾发觉,一味地把目光盯在原本数量就不够的土地上,自然是错误的,人口会不断的上涨,但是土地却只有那么多,粮食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走其他的道路,必然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但是义乌人一开始没有发现他们自己的优势,而是一味的扩大自己的土地数量,不同的宗族之间相互敌对,用械斗的方式争夺土地,究其根源,还是想要存活罢了,现在我帮助他们打开了商路,一部分人继续耕作,一部分人去养殖,一部分人去经营作坊制作商品,一部分人到城池内来经商,自然而然的就缓解了这方面的问题。”

    向青赞叹的说道:“师兄果然大才!如此一来,义乌知县任上,师兄一定可以大展拳脚的!”

    郑光说道:“这倒不是最主要的,大展拳脚什么的,目前的义乌并不需要,你看看,现在还不算是大展拳脚吗?整个义乌都在建设,原来的县城方圆不过数里,就是个小城郭,现在,已经开始扩建城池了,我预计这个县城还是太小,将来还要扩建。

    这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呢,就是要在义乌办学,支持私塾和官学的办理,让适龄幼童都可以读书习字,之前的义乌人都在不停的械斗,不停的争夺土地,打打杀杀,私塾极少,官学不兴,浙江也算是科举大省,义乌籍的士子却寥寥无几,文风不兴,这是不可以的。

    就算是当兵,我要练出来的兵,都要是识字的,至少,能把朝廷的召令给认出来,不认字的兵我不会承认他是我练出来的兵,之前我练的三千兵,他们可每个都识字,不敢说认识的太多,日常读写没有问题,这就是精兵的基础,义乌尚武,可以,我不反对,相反我还很支持,但是文风不兴,也不行。”

    向青非常吃惊:“师兄,你又要扩建城池,又要办学,还要练兵,这事情也太繁杂了,我怕,不是那么好办的,而且,咱们大明朝可是流水的官铁打的吏,基本上三年就要调职,知县知府这些人是不可能掌握真正的实权的。”

    郑光笑道:“子聪,你可别忘了,我之前来义乌办了什么事情,做了什么功绩,义乌氏族实力强悍,基本上县衙的指令是到达不了地方的,地方上的氏族也根本不会理睬县衙,但是,我不是一般的知县啊,义乌目前的两大生财之物,义乌火腿,我手上有两成股份,文豪臭豆腐乳,我手上也有三成股份,他们基本上都听我的。

    至于那些吏员要么就是当地氏族安插的眼线,要么就是投靠前任知县郁郁不得志的,政令不出县衙,他们能和我斗?而且最关键的一点,那个知县手上能和我一样,有三万人的练兵之权?这可就等于练兵期间,我有三万人的兵权,就算是金华知府和浙江巡抚都不敢找我的麻烦,更别说旁人了!”

    向青愣了一下,然后无奈的笑了笑:“师兄这知县做的比总督可舒服多了。”

    郑光笑了笑,指了指前面的一家邸店,说道:“今晚我们就在这里住一晚,明日再去县衙吧。”

    之后,一行人就在这家邸店休息了一晚上,叫了几个菜,大家随便吃了吃,便早早入睡了,明日一早要早早起身去县衙办理交接,和前任知县赵磊做一个最后的告别,这家伙举人出身,现在平白无故可以升一级成为杭州同知,不知道多高兴,这个时候去找他,绝对是满脸堆笑千恩万谢。

    之后就是第一次升堂,和整个知县府衙的官员和吏员见个面,官员就主要是主簿,县丞,典史,教谕,巡检,驿丞,以及士曹,法曹,税曹,刑曹等等,这些有品级的都是国家任命的,最小的都是从九品,相当于现在的编制内人员,不属于知县的任免范围之内。

    另一种吏员就是类似于刑名师爷啊仓储师爷之类的师爷、捕快等等,这些都是吏,不在官员的范畴之内,都是从县府拿工资,放到现在,就算是临时工,专门背黑锅的那种,但是从宋代开始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官员在地方待的时间都不会很长,基本上三四年就一定会调职离开,但是吏员却不会离开,一干就是好几十年。

    这样一来,知县这样的官员虽然地位高,但是却并不一定可以掌握实权,读书读坏了脑袋的书呆子刚刚到地方,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会,不去依赖这些铁打的吏员,还能如何呢?更别说这些吏员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大多数都出身自本地的豪强人家,也就是土豪势力的代表,往往是父死子继,就像是一个县里面的贵族,拿到外面屁都不是,但是在县里面,一个干了十年的老吏员往往比知县还牛逼。

    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普遍存在于县一级的地方,等到了知府那就是正四品正五品的高官,基本上都有从政经验,不会被人亲自糊弄,所以,与其说大明王朝的统治渗入到地方,倒不如说是大明王朝的统治实际上止步在知府知州一级,这一类的官员往往掌握实权,而地方上的知县一级官员就必须要和地方土豪势力达成共识,相互妥协,共享权力,想搞一言堂,那是不存在的。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更别说你一个七品芝麻官的小知县还算不上地头蛇,这些土豪势力在当地的能耐可大得很,你要真想跟他们对着干,除了你自己带来的师爷和卫士,整个县都不会有人听你的,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你朱皇帝管天下,你牛,我们不造反,但是地方上的事情,我们说了算,你别乱来,大的斗不过,小的还斗不过吗?

    官员们也习惯了,一般到任之后都会雇佣一个深谙个中道理的师爷帮助自己处理这些人际关系,走访各大家族,相互通个气,以后我来了,你们给点面子,不要闹大了事,事情闹大了咱们谁都没有好果子吃,安稳点,有什么事情私下里解决,你好我好大家好。

    知县一级的官员也没有谁真的想和地方势力闹掰了,他们往往都想着高盛,力求安稳平和,顺便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修修寺庙啊,办办学校啊,修修水利啊之类的,只要让上官看到,等考评的时候把自己升上去,那就可以了,地方势力也聪明,你来我们挡不住,你想升级我们也挡不住,你自己弄,别损害我们的利益就可以,要是有需要帮助的,你说一声,欠个人情下来,我们出手,你升官儿,别忘了就行,以后有需要的,我们还要您老人家的帮助。

    所以地方势力还往往和某些你根本想不到的人物有来往,有利益纠葛,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人情,但是往往就是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地方势力极为强大,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还真不能算是一盘菜,除非是某些同样有强大背景和势力的知县,过来镀金走过场的,那就更要好好儿的伺候着,赶快把这位爷送走,咱们继续逍遥自在。

    而义乌县的情况和大多数县都不一样。

二百三十二 新官上任(中)() 
义乌县的情况呢,是较为特殊的,宗族势力更加庞大强悍,但是互不统属,以姓氏为单位,强大的传统姓氏统领投靠的小姓氏对抗别的传统大姓,互相之间为争夺肥沃的土壤而不停的乱战,械斗,每年都能闹出人命,而且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土壤而械斗,互相之间有个什么小仇小怨,哪怕是一次口角,都能酿成一次大的械斗。

    山民善斗,奉行拳头真理,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对的,谁就牛逼,官府管不着,大宋官府对北方的管辖程度更深一些,而对江南,越往南,越往山区,统治力就越是薄弱,郑光还记得当初从崖山出发去到义乌县募兵的时候,两派人马互相械斗,理由就是一家男主人的大儿子和一家男主人的三儿子抢一个姑娘做老婆,两方势力就开始大战了。

    这不仅仅关系到老婆,其实女人还真不是太重要,但是没了女人,女人被人抢走了,那会很没面子的!天大地大都不如面子大,面子丢了,那是不能忍耐的!必须要抢回来!

    所以,哪怕是在大明朝,面子问题依然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天大地大面子最大,你让我没面子,不管是多小的事情,我都要和你斗一斗,打一打,往往是两败俱伤,互相罢兵,谁也没有丢面子,谁也没有抢到面子,都死了人,扯平了,等下次再打。

    官府曾经试图阻止,在官方仍然有威信的年代,这是有效果的,但是随之便出现了利用官府或者联合官府谋取利益的小人,官府的威信一落千丈,再也得不到豪族的信任和效力,于是官府被彻底架空,小人被诛杀,联合官府的大族被其余大族联合起来诛灭,从此以后联合官府压迫本地人就成为一种禁忌,谁碰谁死。

    由于义乌没有商业,只有农业,官府若想受到足够的税收以应付上官,便不得不和地方势力妥协,以付出权威和权力的代价,换取了地方大族按时提供税收的条件,从而逐步形成互不统属互不搭理的状态,在郑光进入义乌募兵之前,这个传统已经从大宋末年持续到了大明,三百多年的时间。

    三百多年的时间足以使得任何事情形成定制,任何人都不的触碰,但是人不能触碰,不代表钱不能触碰,尤其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钱,为了结束家家户户相互械斗老死不相往来的悲剧,义乌人也是做过努力的,只是努力最终输给了咕咕叫的肚子,而现在,他们不用担心了。

    也因此,郑光在他们的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并不仅仅只是郑光为他们解决了百年的悲剧,更是郑光这个名字有特殊的含义,这个名字,曾经跨越时空,两次拯救和改变了义乌,如果他们知道这个名字代表着同一个灵魂同一个人,又会如何做想呢?

    不过郑光也不会承认的,一个同时代的友人都不在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郑光带着向青和五名从黑旗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卫士抵达义乌县衙的时候,还是早上,义乌县衙大门刚刚开,郑光便带着部下们登上了台阶,推开县衙大门的守门人还在打哈欠揉眼睛,郑光已经走上前,开口道:“我是新任义乌知县郑光,特来拜见赵同知,办理交接手续!”

    这个家伙,起那么晚,还在打哈欠,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看起来就不靠谱,一定要开除!

    那守门人一听这话就被吓醒了,立刻一回头,看到满脸不善之色的郑光站在面前,他知道新来的知县也就这两天会到,而且还是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不过这个年轻人端的不简单,这府衙里的前任主人之所以可以跨越鸿沟升级担任杭州同知,没有这位知县的原因在里面,可能吗?还有义乌县城现在的大动作,没有郑光的操作,可能吗?

    赵磊对郑光是一千个感谢一万个感谢,要是郑光就在面前,接到升职任命的时候,他都想抱着郑光亲一口,不过那个时候郑光不在就是了,现在郑光来了,一定要恭恭敬敬千万不能出了岔子,这位小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