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倭患。

    如果是这样,那么定然是大明之福,因为不解决东南倭患,不将钱袋子的问题给彻底解决掉,大明朝就始终无法正面应对北边的蒙古人。

    “既然如此,陛下想什么时候见到我?”郑光问道。

    马涛看了看周围,低声道:“现在!随我从秘道进宫!”

    没有准备的时间,郑光连换一身正规服饰的时间都没有,马涛说皇帝不在乎这个,他自己都不怎么穿正式的龙袍,所以你也别在意,皇帝现在很着急想要见到你,你也别在意一些繁文缛节了,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郑光也不在意了,跟着马涛从曾经走过一次的秘道入宫,直取西苑万寿宫。

    抵达宫门口,马涛就离开了,自有太监上前询问郑光:“你是郑光?状元公?”

    郑光点头:“我就是郑光,蒙陛下召见,还请通报一声。”

    太监看了看郑光,便转身去通报,不一会儿就跑下来,说道:“陛下召见你,状元公请随奴婢前来。”

    郑光随着这个态度很不错的太监一路往前走,步入宫殿之后,便看到了嘉靖皇帝端坐在书桌前看着什么东西,很熟悉的黄锦站在一旁,一言不发,那太监通报一声:“陛下,郑光带到。”之后,便快速退了出去,一刻也不多待,整座大殿也只剩下郑光皇帝和黄锦三人了。

    郑光便只好说道:“陛下,臣郑光觐见。”

    嘉靖皇帝抬了头,看了看站在底下的郑光,微微一笑,开口道:“状元郎来了,朕等了你有一会儿了。”

    郑光忙道:“臣惶恐,不知陛下有何事要召见臣。”

    嘉靖皇帝放下手里的纸张,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重要的事情,只是你的这份策论,朕看了有好几遍了,觉得写得很好,也不妨告诉你,最开始,评卷大臣们给你定的名次是一甲第三,探花,是朕把你提到了状元的位置上,你可知道是为什么?”

    郑光心里疑惑,想着是不是自己的主张和大部分人的主张不太一样,然后自己的观点更受到皇帝的青睐,便开口道:“臣,臣不知。”

    嘉靖皇帝开口道:“你写的策论,其主旨,在于平定倭患之前,不可与蒙古人轻起战端,哪怕是目前多数人支持的复套之战也不可以进行,而其余两份一甲策论,主旨都是主张复套之战和东南之战可以同时进行,并不会相互影响,夏阁老他们认为你的策论过于保守,故将你定为第三,而朕以为,你的策论最是合适,所以定为第一。”

    说道这里,郑光终于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经成功了,成功的说服了嘉靖皇帝,把复套之战的想法打消了,从而也将严嵩害死夏言和曾铣的最大依仗给打消了,自己的两个目的,看起来都成功了,这不由得不让郑光感到高兴。

    “臣,万分感谢陛下的赏识!”郑光行礼拜谢。

    嘉靖皇帝摇摇头,叹道:“不是朕赏识你,而是只有你的策论最是说到了大明问题的根子上,早些时候,陕西总督曾铣上书请求河套之战,说复套之战的费用不过宣大一年之费,一旦收复河套,则鞑虏必不能年年南下,威胁京师,害的京师年年戒严,朕总是心里不安稳,所以一开始,朕想到了曾铣的战功,又有夏阁老支持,朕便打算同意复套之战。

    可是之后,朕又寻思着,复套之战固然好,但是蒙古人真的会坐视我们收复河套而没有任何动作,他们不会不知道河套的重要性,谁掌握了河套,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我们知道河套的重要性,蒙古人也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也知道,就这么被咱们夺回了河套,他们就真的心甘情愿?

    但是朕也只是疑虑,毕竟很多大臣都支持这场战争,觉得收复河套利大于弊,对于大明大有好处,直到朕看到了你的策论,这才惊觉,收复河套的眼前利益的确是不少,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会更加棘手,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绝对支持不起和蒙古人的大战,正如你说的,打仗打得就是钱,没有钱,打不了仗。

    而除了你,大部分士子的观点都是国虽大好战恒亡,朕要他们写策论,问计,他们倒好,直接写成了弹劾奏折,而且还是弹劾朕,这批人一律打入三甲,不容留情;至于另外一批人,认为北方边患严重,应该立刻发动对蒙古人作战,仿前汉之例,击破蒙古人,解决北方变换,而未提到东南倭患,还有一批人认为东南倭患和北方复套之战可以一起进行。

    朕看了不少份策论,发现,只有你的,是最切合实际的,不仅提出论点,还能给出做事的方法,整整三百零一份策论,能做到这些的,寥寥无几,只有你的,最符合朕的心意,朕也知道,让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做什么策论,其实是天方夜谭的,朕其实也没想着真要在这些人里面现在就得到人才,人才是要经过磨练的,没个十年八年的功夫,新进士是不能被重用的。

    但是你不同,朕看了你的策论,又想起你之前曾在东南取得的战绩,朕就知道,你是个可以立刻就用的人才,再者,之前你自己也曾说过,愿意回到东南平定倭患,然后再北上京师,之前,你没考取进士,更没考取状元,翰林院修撰还没到手,朕也不好说的太满,但是现在,一切已成定局,你已经是状元,明日之后,定然可以被授官翰林院修撰,成为满朝最清贵的闲职,所以,朕再问你一次,你愿意接受吗?”

一百九十四 严世蕃的怨念() 
嘉靖皇帝盯着郑光,仿佛要看穿他的一切似的,而郑光心意已决,没有半分犹豫,此刻皇帝一问,他更是激动莫名,于是立刻回答道:“臣只愿回到东南,为平定倭寇献策献力,倭寇一日不平,东南一日不安宁,臣一日不回京师,这是臣在来到京师之前就发下的誓言!即使现在臣侥幸考取状元,此志不变!”

    嘉靖皇帝满意的笑了笑,开口道:“好!不愧是好男儿!好些年没见过有如此志向的好男儿了!”接着对身边的黄锦说道:“黄锦,去给郑光搬个锦墩儿来,别站着了,坐下吧!朕还有很多话想要对你说。”

    能在嘉靖皇帝面前坐着的臣子不是阁老就是陆炳,现在郑光居然可以坐着,还真是天大的恩赐了,于是郑光连忙谢恩:“臣多谢陛下恩典!”

    谢恩之余,郑光瞧着嘉靖皇帝桌案上堆积起来的奏折,便知道世人对嘉靖皇帝的误解有多深,他怎么能叫不理政务偏信奸佞呢?嘉靖皇帝不仅不是不理政务的昏君,反而是一个权力**非常强的强势皇帝,权力**强到了将人事任免权和财权从大臣手里抢过来,以期彻底掌控朝局。

    饶是夏言如此的强势,在嘉靖皇帝面前还是矮了不少气势,全部的军国大事,需要用钱和用人的地方,基本上嘉靖皇帝都要过问,所以事实上嘉靖皇帝足不出西苑,可是帝国政令都是自西苑而出,阁老们都在西苑值房内办公,涉及兵、财、人的事情,全部交给嘉靖皇帝处理,自己是不敢随意处理的。

    当然嘉靖皇帝处理多少,如何处理,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有些事情他聚精会神地看着,然后十分上心的跟进,一直到处理完毕为止,稍有不顺心的地方就要敲打大臣让大臣胆战心惊,一夜三惊;有些事情则随意看看,批个“阅”字就不管不问了,意思就是朕看过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位皇帝,能让全体朝臣惊惧不已的皇帝,该是如何的恐怖,那瘦弱纤细的躯体之内,隐藏着怎样的力量和野望,随时可以化身为食人巨兽,朝天怒吼,吓得群臣抖三抖。

    小心翼翼的坐下之后,嘉靖皇帝越看郑光越顺眼,便饶有兴趣的询问道:“郑光,你的才华朕是见识到了,也不怀疑,但是,平倭不仅仅是打仗,做官也不是做学生,朕若是真的把你派回东南,那你想要个什么样的职位,又打算如何平倭呢?你总不至于叫朕给你一个巡抚的职位,让你去全权负责平倭吧?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朕给你这个职位,也不会有人服你的。

    这官场上就是如此,没有年龄,没有资历,你办事情,人家就担心,你强行去办,没人配合你,你反而会办不成,就好比朕,十五岁登基,可以知道十七岁才开始亲政,前面两年,都是大臣怎么说,朕才能怎么做,完全没有决定之权,大抵,也就是个观政皇帝,和你们那观政进士差不多,朕不能给你高位,不能给你重权,这样的情况下,你由该如何做呢?”

    郑光笑道:“陛下,这个,臣自然知道,臣可不会妄想自己可以一步登天当了巡抚,臣的想法,是这样的,臣暂时不需要高位,也不需要重权,苏松之地有朱纨巡抚,有唐顺之知府,有范庆兵备,可以说整个东南最优秀的三个大臣都在苏松集结了,那里现在十分的安全,臣,还是想要向陛下讨一道旨意,继续做苏松的练兵守备,招募新兵,训练新军,增强实力。”

    嘉靖皇帝眉头一挑,嘴角微微翘起:“你想继续练新兵?就是义乌之兵?”

    郑光点点头:“是的,义乌兵之强悍与素质,是臣所在东南见到的,最好的兵。”

    嘉靖皇帝问道:“你打算练多少新兵?”

    郑光老实的说道:“这一次去,臣想至少练七千出来,和原先的三千兵合并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拥有初步的威慑力,毕竟三千兵还是太少了,倭寇动辄出动三五万贼众,臣的三千兵就不够用了,至少保证一万新军的数量,则可以应付不时之需,至于要完全平定东南陆上倭患的话,臣在策论里也说了,至少需要五万新军才够,至于海上的,暂且不提。”

    嘉靖皇帝低下头默默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说道:“东南倭患遍及东南沿海诸省,不仅仅是苏松,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都有倭寇的踪迹,一次性平定朕也知道不切实际,但是,若是要你平定南直隶和浙江的倭寇,你觉得,你需要多少兵马才能办到?”

    郑光默默算了一下,南直隶和浙江的陆上倭寇基本上就是倭寇主力的三分之二了,若真要对敌之,起码能动用十万之众,更别说海上之倭,福建的倭寇未必不会来支援,其余各地的卫所兵不堪用,那么,至少需要三万的新军才勉强够用。

    “最少三万,少于三万之数,臣实在没有把握,若是对南直隶和浙江的倭寇开战,尤其是浙江倭寇,海上倭寇也会来袭,福建的倭寇未必不会来增援,各地卫所兵不能指望,一点都不能指望,只能靠新军!”郑光如实回答。

    嘉靖皇帝这一次沉默良久,而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郑光,缓缓开口了

    郑光在宫内与嘉靖皇帝秘密奏对之时,严嵩在家里面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面带苦恼之色的看着同样苦恼的严世蕃,良久,终于忍不住的开口道:“你说啊,你怎么不说了,你不是自恃聪明绝顶无人可敌吗?现在怎么办?咱们还没动手,皇帝已经不打河套了,你的那些理由那些借口,没了河套,你可如何发挥啊?!”

    严世蕃满脸苦恼之色,郁闷道:“千算万算,也算不出突然杀出个郑光啊老爹!我又不是神,我怎么知道郑光会写出那样的策论,皇帝会那么欣赏他!我把整个朝堂都算进去了,可是偏偏郑光他还不是官员啊!我怎么算他?”说着面露狠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