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人生在世,连黑白都无法分清,谈何清白为师不知道你此去会怎样,但是至少有一点,你不要学为师,遇到些挫折和痛苦就想着辞官归隐,你的才华,比为师更加优秀,你应该可以比为师走得更远,更高,读书人读书做官,照理来说,为的是为百姓谋福祉,可为师白白活了四十余载,到头来,却也只是保全了自身。

    一身才学没有微国家为百姓做任何事情,单凭这一点,为师其实就不配做你的老师,待你考取了进士,做了官,运气好些还可以进入翰林院,那个时候,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何谓做官,为师考虑了一辈子也没考虑清楚该如何做官,但愿,你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到底该如何做官。”

    待得府试开考的那一日,唐顺之的话还在郑光的耳畔回荡,唐顺之的思考,唐顺之的无奈,唐顺之的彷徨,这些唐顺之自己还没有明白的道理,或者说全天下也没有人明白的道理,郑光自然也无法明白,至少现在不行,但是唐顺之还是把这个问题告诉了郑光,或者说,这是唐顺之的期待。

    到底,该如何做官,做官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官,做官之后该怎么做,当遇到权力和良心的矛盾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当遇到名声和性命的矛盾的时候,该如何做,这些终极问题,现在的郑光是无法想象的。

    四月初,温暖的春风拂过苏州城,明媚的春光之下,嘉靖二十五年南直隶苏州府府试正式开始了,苏州城作为苏州府的府治,自然也是府试的考试场所,所以住在苏州城里的吴县和长洲县的学子们还是比较幸运的,吴县和长洲县的县治所也在苏州城,等于县试是主场作战,而府试还是主场作战,不用离开熟悉的家乡,面对陌生的环境。

    当然了,为了准备府试,也有不少家境宽裕的通过县试的学子早就从各处赶来,在苏州城里比较不错的客栈里订一间房间,安心读书备考,免得府试临近之期和那些赶考的人挤在一起,受那种罪,这一点上,住在苏州城的学子们要占了不少便宜,郑光更是如此,家里有一间房产就在距离考院不远的地方,走路三五分钟就到了,连起早都不用。

    为了这一次的考试,郑家也是为郑光做足了准备,到处找参加过科举的有经验的人询问各种注意事项,给郑光准备各种考试装备,除笔墨之外,还准备了很多吃食,甚至还准备了软垫——奶奶听说考试的时候椅子很硬,所以屁股会很难受。

    考试的时候是要自备吃食的,府试一共要考三场,当然如果第一场考得好被取中了,就不用去考接下来两场,但是基本上也要考一整天,而且更多的人天还没亮就出发准备占位置了,可谓是从天黑考到天黑,三顿饭还是要准备的,不然饿晕在考场上也没人管你,自然也有人会从考场外买来吃食贩卖,赚些外快,但价钱贵,味道也不好,还是自己准备的踏实。

    奶奶和一家子女眷进行给郑光准备了包子饺子等一系列吃食,生怕郑光在考场上饿着,郑光颇为无奈,看着一个大食盒非常郁闷,但是家里的女人们说,自己不能为郑光做更多的事情,只能在这种事情上下工夫,所以眼巴巴地看着郑光郑光无奈,只能接受。

    考上当天一早,四更天的时候,郑江就把郑光喊起了床,郑光自己心里也颇为激动,毕竟是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之前的记忆很实在,但是毕竟不是实在的感受,大宋的那九年都在打仗了,也没有人举办科举,到了大明,可算可以和老祖宗们一较高下。

    饶是心里早有准备,打开屋门的一刻,郑光还是被眼前的壮观景色给惊呆了,门口大街上,不知多少人举着灯笼火把,汇聚成一条粗壮的长龙,向着考场方向缓缓前进,各种轿子、马车、牛车甚至是驴车层出不穷,挤在大街上,使得只有现代大都市才会出现的堵车壮举也穿越时空再现在了嘉靖二十五年的苏州城内。

    “这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郑光有感而发,身旁的三叔郑江轻笑道:“可不是吗?当初,和你爹一起来考试的时候,更壮观,那一日咱们起得晚了,天亮了才出门,一打开门,喝!排着队的人都已经从考院堵到咱家大门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多少人家是举族出动,就为了一个孩子参加科举。”

    郑光笑着摇摇头,和郑江一起汇入了这滚滚人流,好在距离短,没过一会儿,郑光已经抵达了考院外面,人山人海的模样,实在是壮观,不过大多数人都已经被提前出动的官兵给挡下来了,只有应试考生才能进入内部,郑江和郑光吩咐了一下,说自己已经和看门的官差打好招呼,只要报上吴县郑光的名号,就有官差来帮他把考篮食盒拿到好位置上,到时候自己只要进去就可以了,不用担心没有好位置。

    这也是潜规则了,管理不是十分严格的童子试里,有些钱财的人家花些钱给负责验身的差役一些钱财,让他们帮忙把自己的考篮事先拿入考场,选一个好位置占着,虽然考场的环境比较好,但是考试座位还是有优劣之分的,比如风大,比如太阳大之类的,甚至还有在厕所旁的“臭号”,那可就懵逼了。

    郑光一点儿也不介意花些钱财,既然允许,那就利用,傻愣愣的追求公平,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快,万一捞着臭号,跟谁说理去?

    走近了考院,郑光便四处寻找红色福字灯笼,按照府试的规矩,是一个县一个县的考生聚在一起,点名入场,所以考生要找到自己的领考人,也就是县学教谕,之前吴县的教谕和考取的考生们吩咐过,找红色福字灯笼,那就是吴县考生的集合地,八十名通过的考生聚在一起,等待点名。

十四 本心(下)() 
不远处,郑光瞧见了红色福字灯笼,便走了过去,那里已经有不少人聚集了,大家提着灯笼,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着话儿,缓解着各自的情绪,郑光一走过去,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见着本县大名鼎鼎的案首来了,吴县考生不论长少都对郑光抱拳行礼,口称“师兄”。

    郑光也笑呵呵的回礼,之前郑光读书时深居简出,甚少和同县读书人交流,所以大家知道郑光的大名,却甚少有人认识郑光,县试考完之后郑光就出事了,此后虽然没事了,但也在家呆了两个月,没见着出来,此时见着郑光,不少人都上前询问郑光的身体。

    郑光一一回礼,表示自己没有问题,谦逊的表现倒是赢得了不少学子的赞许和好感,初次见面的第一感觉很重要,他们都觉得郑光果然是个不错的人,不愧有那样的好名声。

    “那个,师兄,您身上可还有多余的鞋?问遍了诸多同窗,也没见着有人有多的。”郑光突然听到有人这样询问自己,便朝那说话的人看去,就瞧见一个衣衫不整的年轻学子傻傻的朝着自己笑,双脚一只有鞋一只没鞋,帽子都歪了,一看就是刚才人挤人的时候运气不好,郑光的确有两双备用的鞋,便从考篮里拿出一双鞋:“不知能否穿得上,但,好歹应付一下吧!”

    考试有规定,衣衫不整者是不允许进入考场的,所以考试的学子一般都会准备第二套装备来应急,这家伙应该运气不好,或者没有经验,亦或者家里也没什么钱,准备不了第二套装备,这里大多数考生也是自身难保,帮不了他,郑光不缺少这些东西,自然愿意拿出来帮助他,这家伙当即大喜,感动道:“多谢师兄相助!大恩大德向青没齿难忘!”

    郑光笑道:“一双鞋而已,不算大恩大德,不用如此的,大家都是同乡,相互帮助是理所应当的。”

    向青再次感谢,之后大家便三三两两的聚集过来说起了话儿,大多数人都对郑光比较感兴趣,谁让郑光之前深入简出,躲在家里做极品宅男,也不出去和同乡文人士子们多多交流,不过大家很少见到他的人,他的名却如雷贯耳,隔个几天就能听到一次,人家的老师还是大名鼎鼎的荆川先生,让人羡慕不已。

    一番交谈之下,大家也对郑光有了不少了解,郑光也大概了解了一下自己这群同乡的水准,在官场上,拉帮结派是很正常的事情,除非你真的做到了足够的高位,为了避免皇帝猜忌才能做孤臣,否则,拉帮结派是保证安全的第一要素,其中,以天然形成的地域关系为第一选择。

    在苏州府的地界,同属吴县就是关系亲近的理由,在南直隶的地界,同属苏州府就是关系亲近的理由,在北京,同属江南人都能成为关系亲近的理由,当然了,南直隶的人还是要相对亲近一些,所以但凡出现党争的时候,什么浙党晋党之类的以地域为划分的党派就纷纷粉墨登场了。

    自带的这些地域关系有时候比起其他的政治联盟更加牢靠,因为大家都是老乡,此时此刻的大明,乡土观念可不是一般的浓厚,南北之争东西之争等等也持续了很久,或者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任何地方都有纷争,不仅是无奈,也是可悲。

    唐顺之的谆谆教诲,在此刻的郑光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生活在这个世界,如果这个世界你不满意,你无法改变,你只能妥协,你指望高高在上的皇帝去解决,其实皇帝也不是有无边的权力,你指望首辅去解决,首辅也不能一言而绝,那么,最有权力的两个人都无法解决,还能指望谁?

    想要斗争的心在明白了一切之后渐渐冷却,留下满腔满腹的“生存智慧”,郑光不知道唐顺之是否真的已经妥协了,但是郑光接受这种思想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那一丝丝的渴望。

    天渐渐地亮了。

    负责考试的官员出现在大门口,开始从太仓州开始呼喊各个县州的考生准备入场,而此时,见到负责考场的差役的考生们也按照长久以来的潜规则拿出一点点父母的血汗钱,递给那些差役,请他们帮忙把自己的考试用具放到比较好的位置上,这样,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占据一些优势。

    郑光按照郑江的吩咐,找到一个差役,对他说道:“学生吴县郑光。”

    那差役显然被打点好了,连忙行礼:“小相公是吧?请把考篮递给小人,小人自会为您办妥。”

    郑光道了声谢,把考篮递给他,然后提了提手上的食盒:“这个食盒能否一并带入?”

    差役为难道:“考篮只有笔墨砚,还可提前带入,食盒的话,是一定要经过检验的,小相公,小人也想为您办事,但是,府尊一旦问罪下来,小人”见那差役一脸为难之色,郑光也不强求,微微一笑道:“那就不麻烦了,多谢。”

    那差役显然没想到郑光有如此好的涵养,连连鞠躬,为郑光寻找好位置去了,见他离开的背影,郑光却觉得心里有些不安,这算不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不公呢?长久以来出现的这些,为了富家子弟而方便的潜规则,满足了富家考生,满足了考场差役,显然还满足了更多的人,为了这些人共同的利益,高高在上的大官员们是不会在意这些小事的。

    作为既得利益者和享受者,郑光觉得自己为那些没有办法享受到这一切的寒门子弟去鸣不平,颇有些侮辱别人的含义在里面,也更容易被人家说得了便宜还卖乖,毕竟自己没有反对这些做法,也是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便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