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通的落后啊,郑光从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交通的落后,被交通限制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火车可以提早出现在大明朝,那么大明朝就可以完成许许多多的事情,许许多多的遗憾都可以补全了,尤其是在战场上,多少因为援军赶到不及时而战败的例子,若是有足够快速的交通工具,就可以避免了。

    不过很可惜,郑光是文科生出身,其实就算是理科生,也不会明白蒸汽机和内燃机该如何制作出来,知道存在,知道理论,知道巨大的功效,却不知道该如何制作并且投入使用,这一点上,大概一个技师会比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更有效果吧?

    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者并不比西方的差,但是中国的自然科学始终不成体系,而且以农业为中心,不是以工业为中心,此时此刻的西方,科学技术已经不逊于中国,这个时候,郑光觉得自己要是能认识一些精通西方科技的人,向他们询问学习一些西方最新的科技成果,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说不定

    哎?对了,那传说中的传教士,好像就是这个时代开始,来到中国的吧?

一百三十八 北国()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无论是大明还是大宋,郑光都生活在南中国温暖湿润的土地之上,大宋时代,郑光的北伐没能打过长江,继续往北,大明的时代,郑光居住在苏州城十数年未曾离开,江南的风光,尤其是东南和岭南,郑光深有感触,而与江南风光完全不同的北国风光,郑光还未曾领略过。

    越过长江,跨过淮河,北国的寒风迎面痛击了郑光一行人,刺骨的寒风即使是郑光这样常年习武之人都有些受不了,就更别说虚胖的徐胖了,整日里躲在马车里不出来,除了吃饭睡觉在客栈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躲在马车里取暖,美其名曰在马车里温习功课,其实那摇摇晃晃的车厢里,看一会儿书都会觉得头晕脑胀,更别说昏暗的光线了。

    不过考虑到徐胖的身体的确难以在短时间内承受这样的寒冷,郑光还是让他待在了马车内,考虑到徐胖抵达北京后很有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生病,郑光也准备了两手策略,就是为了让徐胖不至于到北京之后大病一场,以至于无法参加会试。

    徐胖是郑光的全盘计划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此次的义乌事件里,如果没有徐胖跑来跑去为郑光勉励维持着商业运转的局面,郑光是分身乏术的,他不能做到一边练兵一边发展地方,至少目前,他的精力是不够的,徐胖的出现让郑光大大减轻了负担,所以让徐胖和自己一起考上进士授官,这是郑光的终极目标。

    北国的冬天,大街上见不到几个人,即使进入了一些大城市里,也很少看到来来往往的城市居民和行人,似乎他们只会为了购买一些肉食而出来,其余时间都在家中待着,街道很整齐干净,大明的人们对于公共卫生还是颇有些关注的,只是科举考场里的那种事情让郑光颇为不满。

    随便找了一家旅店,郑光一行人住了进去,让店家烧了些热水洗了把澡,看了会书,早早的睡下了,这就是旅途中郑光做的最多的事情,大冬天也没有心思欣赏美景,更没有几个人可以说话聊天,自己离开的很突然,也必须这样突然,所以苏州城里的一些同样要参加考试的好友就来不及招呼了,一路上,也颇为寂寞。

    二十天之后,十二月初二,郑光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北京城,天子脚下的京师,巍峨壮观的外城墙显得极为高大,和苏州城的城墙相比起来,苏州城的城墙就好象是土城墙一般,靠近点看,外城墙并不是崭新和完整的,有缺口,有伤痕,这些,都是北京城被蒙古人骑兵袭击之后留下的。

    北京城作为抗击蒙古人入侵的第一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朱棣当初所说的天子守国门,也并不是虚妄之言,只不过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就不好说了,毕竟作为皇帝,没有谁愿意身陷险境,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虏的事情至今为止还是大明朝的痛,不过,大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比起英宗皇帝时代,更加不堪了。

    记忆里,再过几年,皇帝先后杀死夏言和曾铣之后,就是蒙古首领俺答打到北京城,从而被迫进行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的事件,老大的帝国,曾经将蒙古人按在地上暴揍的帝国,第二次被曾经统治中原的侵略者的后代打到了帝国首都,而这一切,都在嘉靖皇帝的眼皮底下发生了。

    这位聪明绝顶且强势的皇帝,如果有勤奋之心,大明朝会随着他的统治而走上另一个巅峰,而这一切随着大礼议的结束而结束,皇帝失去了勤奋之心,消灭了所有敌人,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大明朝的局势之后,皇帝步入了而立之年,而立之年以后的皇帝,开始注重养生,注重长生之道,而在一些居心叵测的妖道接近皇帝之后,皇帝的心就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郑光可以感受到这座北京城那诡异的氛围,郑光甚至有一种预感,一旦进入这座城市,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就再也出不来了。

    进入北京城之后,郑光对北京城的感官有些奇怪,和苏州这座单纯的商业重镇相比起来,双方的大小、规模和人口都是差不多的,最多是北京城的规模比苏州要大,占地面积要广,毕竟是帝国首都,但是要论活力,郑光却明明白白的感受到北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和南中国的经济中心之间的差距。

    北京很大,很雄伟,道路非常宽阔,进入北京城之后就能看到几乎够二十名骑兵并排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道路两旁有稀稀拉拉走着的居民或者是旅人,还有偶尔看到的一些大冷天还出来摆摊的小商贩,大多数是买一些热乎乎的小吃的小摊贩,还有一些买点手工艺品的小手艺人。

    走在大街上,看不到温暖季节的繁华,但是,郑光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作为大明帝都的魅力所在,干净,整洁,时不时能看到端着长矛巡逻的卫兵,街边的建筑高大,宽敞,美丽,展现出美妙的中华建筑艺术,人们的脸上看不到笑脸,但也看不到绝望之色和迷茫之色,每个人似乎都是为了未来而奋斗,为了活下去而努力奋斗。

    来到大明朝那么久了,郑光觉得大明朝的人们是很有魅力和礼貌的,至少,那些晚清时代出自外国人之手的照片里那些目光迷茫、衣衫褴褛的丑陋形象,郑光并没有看到,大明朝的城市里,乡野里,就算是不识字的乡民,郑光也从未看到过他们那种迷茫的神色,即使是一个乞儿,郑光都能看到他们眼中对光鲜的向往之色。

    郑光知道,大明朝绝对不是满清文人们极力丑化之后的形象,失去希望的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存在,那是个人的问题,百姓苦,也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事情,即使到现代,也没有哪个国家敢真正的说,我们国家没有贫穷,没有犯罪和死亡,大明朝的百姓们的确贫穷,这一点,无可反驳。

    但是,那些拖着辫子的丑陋的形象,绝对不属于大明,郑光见到的每一个读书人,不论善恶,都保持着自己的仪表,见到的每一个百姓,都在拼命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他们或许不识字,或许地位低下,或许曾经受人欺凌,或许曾经备受欺辱,但是和那些照片里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眼中,从未失去过希望的光辉。

    或许,这就是大明朝真正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大明朝能被那么多西方来的传教士描述为繁荣强大的国家的原因,即使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已经步入晚年,病入膏肓,但是那些传教士笔下的晚明,绝对不是满清“史书”里所描述的那个人间地狱。

    郑光对大明朝有着深刻的同情和尊敬,对那群曾经代表了世界上最高水准的政治文化精英们充满了憧憬,即使他并不认同他们的理念和主张,尽管他并不支持他们的做法和改革,但是,这并不妨碍郑光对这群出身平民的中国的精英们表达尊敬。

    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有着属于自己的勇气和决然,他们不会像后来被满清征服之后的文化精英们那样,跪在地上,口称“奴才”,或者跪在地上,底下自己的头颅,向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表示屈服,大明朝的文人们,纵使有千般不对,万般不对,可他们从未向皇帝屈服过,甚至于皇帝被他们严格的束缚住。

    这个时期中国的体制曾被欧洲人羡慕过,他们对于这种体制表达了向往,他们描述这样的体制,说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推翻臣子们一致认定的裁决结果,皇帝也不能随意授予任何一个人官职或是增大他的权力,所有的一切需要“朝廷”的赞同才能付诸实施,而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意志,这和满清时代毫无疑问的君主一言堂相比,孰优孰劣?

    而我,来到了这个时代,参与到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又该如何做到我想做到的事情呢?我该如何跨越重重险阻,将这个国家和民族带入那条正确的道路之中呢?

    郑光微叹一口气,带着一行人,往郑江已经准备好的郑氏别院而去。

一百三十九 初见陆炳() 
俗话说天子脚下官如牛毛,一块瓦片砸下去,十个人里九个都是官儿,剩下一个还是不入流的吏员,这话的确是有些夸张了,不过说的也没什么太大的错误,因为北京城里的官员真的很多,多到了像郑光这样的未来官员只能在北京城的南城区宣北坊买一户小小的四合院落作为暂时的落脚点。

    好歹也是苏州土豪的身份,结果郑江到了北京欲图购房的时候给北京的房产经销商们取笑了一番,这才知道天子脚下公卿都多如狗,越靠近皇城的房子越贵,越是有价无市,因为你不仅要有钱,还要有身份和地位,否则谁睬你?你家主人是个什么身份?想在这里买房子?

    举人?

    来来来来来,走出这道门,从外面帮我把门带上

    郑江这才意识到苏州的身份无法复制到北京来,郑家在苏州的房产是黄金地段的,在北京能买到青铜级别的就算是烧高香了,闹不好还只能买废铁级别的,找来找去,奔波了快一个月,才在苏州老乡的行脚商人的帮助下在宣北坊买下一处小型四合院,比起郑氏的苏州祖宅和南京别院都是差了很多,周围的环境还算可以,打听了一下,住在这里的都是些小官员和吏员,人家看在举人的身份上给郑江行了个方便。

    就这还花了将近七百两银子才拿下了这座小型四合院,弄了几十两银子上下打点请客吃饭,才算是给郑光混了个北京居留权,搞的郑江老大不痛快,等郑光一来,就在饭桌上开始数落那些人狗眼看人低,我家大郎多有前途,现在不知道巴结,等他们想巴结的时候,咱们也不搭理他们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郑光无奈的笑了笑,说道:“三叔,北京是天子脚下,高官公卿多如牛毛,这里的人们什么没见过,咱们就是从南方来的赶考小举人,有点钱又怎么了?四五品官员在北京都不算什么,一府知府在咱们那儿是大老爷,可在北京城连说话都不敢大声说,咱们呐,不能拿苏州来和北京比。”

    徐渭大吃大喝一通之后恢复了些许精神,就附和道:“这一点平之说得很对,像这些来来往往的商户和在北京城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