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

    谭良栋没有料到张彤提前派了人赶到毕节卫,错估了毕节卫的守备情况。

    张彤和从层台要塞逃出来的头人部曲们拼了命的跑,终于赶到毕节卫。此时的毕节卫上下守备森严,要不是张彤反应快,及时报出了自己的身份,差点被守卫的弓兵射杀。

    进了毕节卫,张彤放松了下来,召集了各头人,恨道:“若是明军再靠近,全部射杀,弓箭打不退,就派步兵打。总之就是一点,千万不能让明军靠近,都听到了吧?”

    “听到了!”

    跟着张彤逃回来的头人们深以为然,层台要塞已经成了他们一生的噩梦。

    (本章完)

第135章 135。强攻,战损() 
在张彤前脚进入毕节卫,吕梁镇后脚就追了上来。

    张应宸部最先抵达毕节卫前,毕节卫的土司兵守卫森严,张应宸派出两个小队进行了一拨试探性进攻,被土司兵的弓兵挡了回来。

    等吕梁镇的后续部队抵达后,张应宸去见谭良栋,道:“将军,毕节卫内的敌人已有准备!”

    “这么快!”谭良栋细细思索一番后,让各部扎营立寨,先休整一番。

    毕节卫,张彤从探子那里得知吕梁镇只是试探了一下便不再强攻,转为扎营立寨后,悄悄松了一口气,短时间之内连续败给吕梁镇两次,自己还差点被炸死,张彤有点怕了。

    吕梁镇主帐,刘文景和康军伟向谭良栋请战。

    刘文景认为敌人连续两次失败,士气低迷,若是尽快强攻,能再一次打败敌人,打得毕节卫内的守军没有了战心,战斗就会顺利得多。

    谭良栋同意了刘文景的看法,等各部稍微休整后,张应宸和康军伟配合刘文景发起一次强攻。

    半个时辰后,刘文景集结了十三个营,共计一千四百人,分成三个攻击阵列。

    “呜……”攻击的号角声吹起,士兵们踩着鼓点声,心里默念一二一,缓缓的朝毕节卫而去。

    大小堡垒上的土司军看到明军发起了进攻,连忙燃起了篝火,冲天的烟火弥漫,大半个毕节卫都被黑烟笼罩。

    “张将军,不好了,明军发起攻击了!”有头人大呼小叫道。

    张彤心里咯噔了一下,但马上面色就严肃起来,喝道:“慌什么!我不是说过,大小堡垒守军切忌不要让明军靠近,靠近就打!”

    “是,将军!”

    随着吕梁镇慢慢靠近毕节卫最外围的堡垒,大小堡垒上的土司军弓兵全都张开了弓,随时准备着发射。

    “铮铮铮”,吕梁镇进入弓箭射程后,土司军的弓兵们纷纷放箭,木箭射到前排士兵的木盾上,发出铮铮的声音。

    吕梁镇的前排士兵迎着箭雨,加速推进。木盾只能阻挡两轮箭雨,在两轮箭雨后,士兵们必须要推进到堡垒下面。

    第二轮箭雨射了过来,此时已有部队靠近了小堡垒。

    等箭雨过后,后续的部队立马冲上来,最前面的士兵拿出手榴弹,咬掉拉环,直接扔到小堡垒上面,“轰”的一声,堡垒上的守军直接被炸得摔下堡垒。

    吕梁镇中除了掷弹队,各部也给配了一定数量的手榴弹。小堡垒不过两丈高,用手榴弹攻击最方便不过。

    大堡垒上的守军听到爆炸声,被吓了一跳,特别是从层台要塞逃回来的头人,最听不得爆炸声。

    攻克两个小堡垒后,大堡垒上的弓兵慌忙着准备第三轮,吕梁镇的大部队已经靠近大堡垒,前头部队撤掉木盾,拿出隐藏在下面的木梯,快速往上爬。

    “杀啊……”吕梁镇的士兵大声嘶喊着,迎着堡垒上面的弓箭、滚石。

    “轰”,有士兵爬到半路,拿出手榴弹,迅速拉掉手环,往堡垒上方扔去。

    城头上的土司兵在头人的带领下也杀向攀上城头的吕梁镇,刀刀见血,枪枪入肉。

    攻城战最是惨烈,吕梁镇的伤亡开始增加,各班的医疗兵瞅着空子,把从堡垒上摔下来受伤的士兵抬回己方营地,进行包扎。

    毕节卫一共有十二个大堡垒,三十个小堡垒,吕梁镇第一波攻击,炸掉五个小堡垒,攻下两个大堡垒。

    刘文景见状,把自己手头剩余的兵力全部派出去,他自己和张应宸、康军伟也上了战场。

    谭良栋让土工营的人协助医疗兵治疗伤兵,自己带着亲卫队也上了。秦邦屏也不甘示弱,跟着谭良栋上了战场。

    当初在大同边镇,谭良栋就体会到攻城战的惨烈,不过那时吕梁营是作为防守的一方,此次吕梁镇进攻,伤亡不会小。

    “噗嗤”,谭良栋砍杀了一个落单的土司兵,搜寻己方受伤的士兵。亲卫队跟着谭良栋,保护医疗兵把伤兵们送下战场。

    秦邦屏跟在谭良栋身后,一杆白杆枪舞起来虎虎生风。

    攻城战最耗时间,在吕梁镇打下第三个大堡垒后,天色渐黑。

    “呜……呜……呜”,三声短促的号角声想起,这是吕梁镇的收兵信号。

    第三个大堡垒上,刘文景坐在堡垒上面呼呼喘气。他亲自参与了攻打第三个大堡垒,战场凶险,刘文景差点中了敌人的弓箭。

    在攻下的三个大堡垒上各安排了一个营,刘文景回到后方营帐。经过伤兵营时,刘文景听到伤兵们的哀嚎声,脸色暗淡。

    主帐,等刘文景进去后,其他人都在。张应宸还好,康军伟胳膊被砍了一刀,吊着绷带,眉头一直皱着。

    谭良栋等众人都坐下后,道:“报各部损失!”

    张应宸先道:“战死三十二人,受伤一百四十人!”

    康军伟受伤,是一个把总代替他回答:“战死二十八人,受伤一百四十三人!”

    最后是刘文景:“战死三十五人,受伤九十四人!”

    “诸位觉得这次强攻怎么样?”

    这次强攻是刘文景牵的头,回道:“将军,强攻不合算,损失太大!此次强攻要不是医疗兵,战死的兄弟会更多。”

    秦邦屏在旁边听得眼角直跳,这损失在他看来很小了,攻城战向来有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说法,在秦邦屏看来,吕梁镇的表现相当不错了。

    谭良栋点点头,吕梁镇可不是卫所军或是大明边镇的军队,有家丁兵和杂兵之分,每损失一个谭良栋都很心疼。

    “毕节卫共有十二个大堡垒,三十个小堡垒,咱们打下了三个大堡垒,毁了九个小堡垒,可以说四分之一个毕节卫已经在我们手里。”

    谭良栋站起身来,继续道:“强攻不合算,跟土司部队以命换命是赔本买卖。你们回去后,巩固好现有的阵地。”

    “是!”

    “康军伟留下。”

    等其他人走后,谭良栋问道:“军伟,胳膊上的伤怎么样了?”

    康军伟舒展了一下眉头,强撑着道:“没事!”

    “不要强撑,毕节卫和赤水卫这边条件不好,我安排你去成都府养伤。”

    康军伟一听这话,立刻道:“将军,仗还没打完,我怎么能去养伤?!”

    “军伟,你的身体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也是吕梁镇的。吕梁镇培养一个千总不容易,再说你到了成都府又不是什么都不用干了,卢提督需要人协助,等伤好点后你可以去帮忙啊。”

    康军伟无奈,只得点头道:“好吧,将军!”

    (本章完)

第136章 136。对峙,物资() 
吕梁镇收兵后,毕节卫最后的大堡垒内,张彤等众头人都到齐后,开口问道:“伤亡怎么样?”

    提到伤亡,众头人面色发苦。毕节卫一共有土司军一千人,其中五百是张彤和头人们的部曲,五百是奴隶兵。吕梁镇攻占三个大堡垒,摧毁九个小堡垒,头人们的部曲损失一半,奴隶兵损失倒是不大,但奴隶兵是用来当炮灰的,部曲才是头人们的心头肉。

    “唉!”张彤叹了一口气,他对吕梁镇是怕了,就凭现在毕节卫还剩的六百人,里面还有四百是奴隶兵,张彤觉得挡不住吕梁镇。

    “旺察头人,本将军给你个任务,你回贵阳城,把这的情况报给国主。”

    “将军,这……如实相告吗?”安邦彦性格残暴,旺察头人怕安邦彦得知了这边发生的事,把自己给撕了。

    “废话,当然是如实相告。赤水卫的那支明军不好打,还请国主定夺。”

    旺察头人犹豫了半天,直到张彤盯他盯得发毛,才不情不愿道:“是,张将军。”

    第二天,张彤见吕梁镇没有发起攻击,松了一口气,让各堡垒的守军不得懈怠,小心防守。

    吕梁镇这边,在各部巩固好了阵地之后,谭良栋、康军伟和亲卫队便离开,返回赤水卫。

    毕节卫的吕梁镇携带的口粮只够吃三天,谭良栋回赤水卫也是为了物资转运一事。

    秦邦屏也跟着谭良栋离开,他跟着吕梁镇一起行动,见识到了吕梁镇的战斗力,需要尽快回去把吕梁镇的情况告知秦良玉。

    成都府,卢象升和余生正忙着调拨物资。在余生没到成都府之前,卢象升只能按着吕梁镇的四千人数目筹集军粮,在余生来了之后,吕梁镇需要的各项物资数目都已明确,筹集物资的速度提高不少。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余生和朱燮元派到赤水卫的观察使到了成都府后,请总督衙门这边调拨火药,引起了火药局大师傅的兴趣。

    朱燮元在成都解围后,以五省总督的身份上书朝廷,要在成都城办火药局。朝廷没办法给朱燮元派援兵,但抽调火药工匠还是没问题的,工部从京城火药局抽调了两名大匠师,派往成都城。

    然而,成都火药局建立后,所产的火药主要供于成都的守卫部队。石砫白杆兵,惯使白蜡杆枪,不喜火药,各地卫所军,没有一支合格的火器部队。

    一般的火药生产根本不需要大师傅坐镇,成都火药局的大师傅闲来无聊之下,听闻新到赤水卫的明军需要火药,便想去瞧瞧。

    余生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是十分高兴,在得到朱燮元的应允后,便邀请火药局大师傅去赤水卫。

    朱燮元给吕梁镇调拨的物资,一部在成都府,一部在重庆府,余生在协助卢象升筹备了成都府的物资后,便和火药局的大师傅动身去往重庆府。

    重庆府位于平叛前线,又是石砫白杆兵的所在地,战争气氛要比成都府浓厚。朱燮元把物资都集中在武隆,按计划是沿水路下播州,然后走一段陆路到赤水卫,共征召民夫两千人转运。

    等余生抵达武隆后,同朱燮元安排的官员交换了文书,便让已准备妥当的民夫出发。

    重庆府境内的水路不太平,在以往,过路的船只必须去拜会各地的码头老大,送上厚礼,方能保证一路平安。

    在朱燮元收复重庆府时,沿途水道的码头老大把心思动在了运粮船上,甚至有一次差点延误了军机。朱燮元大怒,派军队把整个重庆府的水路清理了一遍,各地码头老大死的死、跑的跑,自此以后,各地地头蛇看到挂着军旗的运粮船,再也不敢动心思。

    吕梁镇的运粮船上挂着两面旗,一面是朱燮元的总督旗,一面是吕梁镇的红旗,沿途的地头蛇们虽不知道红旗代表着什么,但有朱燮元的总督旗就够了。

    运粮船行至播州,在遵义府停靠。遵义府原属于播州宣慰司,是当初的土司杨应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