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火药炸的不是石灰岩,炸的是敌人的军心。”据谭良栋所知,朱燮元率领的明军以冷兵器为主,安邦彦的叛军也都使的是冷兵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吕梁镇若是用火药炸敌,对敌人也是很好的震慑。

    若是实在不行了,还有李阿信搞出来的那种东西,到时和大量火药混合,怎么都能炸掉一个堡垒。

    天启四年七月,在山西巡抚柯旭的帮助下,大量火药原料运进吕梁,火药局的生产全开,一个月后,加上以前的库存,谭良栋共凑齐了三万斤火药。

    手榴弹也生产了上千枚,除了满足掷弹队外,全军各营也都分了些。

    七月中旬,吕梁各地收获了第一茬粮食,统计司和税务司一同把各地的粮税收取了上来,卢象升过目后,又全部进了吕梁镇。

    随后,谭良栋安排胡振江、李鹤轩等人留守老家,卢象升也安排好了一应事务,赶到柳林,和谭良栋汇合。

    (本章完)

第119章 119。筹备,辽饷() 
卢象升来找谭良栋,有两件事,一是为了吕梁镇出兵贵州的事,他作为吕梁提督,名义上的吕梁镇最高长官,需带着吕梁镇前往贵州,到时归属于朱燮元麾下。

    二是关于吕梁镇出兵粮饷的事,去贵州打仗,粮食由朱燮元调配,但出兵的饷银就得由山西出了,这也是魏忠贤让卢象升提督吕梁的原因。

    以吕梁现在的情况,只能维持吕梁镇的本土作战,而这也是谭良栋努力的结果,不然以刚经历过旱灾的吕梁,连吕梁镇都养不起。

    明朝后期,卫所制崩坏,募兵制兴起,各地军队不再是开国时期的义务兵,本质上已经成了雇佣兵。因此,吕梁镇去贵州作战,按照惯例,得有出兵费、安家费、抚恤银等,合计每人二两银子,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吕梁镇此次出兵,卢象升得拿出来一万两银子。

    卢象升很为这笔银子发愁,同时也感觉到吕梁提督的位置不好坐。

    “唉,这提督,不好干啊。”卢象升用手揉了揉了脸,满脸的无奈。

    谭良栋给卢象升倒了一杯水,卢象升为凑银子到处跑,把州城和各县库房的存银全部拿出来,勉强凑够三千两银子。

    “建斗,你只是吕梁提督,这事为何不找巡抚,他对我们可是有监察之责啊。”

    卢象升也是忙得晕了头,听了谭良栋的话,面色一振,“对,我怎么给忘了,这提督真是迷人眼,我得去太原找一趟巡抚。”

    说完后喝了谭良栋给倒的水,直接离开。

    卢象升乍一成为吕梁提督,总管吕梁二州一切事务,下意识的不想让巡抚去干涉自己,故没有想到柯旭能帮上忙。经过谭良栋一说,卢象升即刻醒悟过来,吕梁镇出兵,可不光是吕梁的事,山西巡抚也要担责的。

    太原府,柯旭正在城外游玩。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柯旭这官当得相当舒服,大事不理,小事管管,闲下来就到处游玩。

    山西西有吕梁山和黄河,东有太行山,北有长城,南有中条山,被人称作“表里山河”。有这样的地理优势,因此山西在战乱时期一般都是想对安定的地域,各地受战乱的破坏想对较小,因此留下了很多的名胜古迹,上到三皇五帝,下至本朝,什么时期的都有。

    在后世也是如此,山西可是有着“地上博物馆”的美称。

    柯旭在闲暇时,就经常到处去游玩,探访太原城周边的古迹。

    也正是因为柯旭这样的态度,卢象升成为吕梁提督在地方上基本没有阻力,你要换成刘策,自己辖内出个能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提督,他绝对会闹上朝堂,要么辞官不干,要么逼朝廷收回任命。

    在去往太原城的路上,卢象升琢磨着该以什么名义跟柯旭要银子。很快,他就想到了朝廷在各地加征的新饷。

    新饷的旧称为辽饷,始征于万历四十六年,全国两京一十三省除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外,平均每亩地加征银九厘。到了天启朝,在地税的基础上并征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改辽饷为新饷。

    朱燮元作为西南总督,有一项很大的权力,可以截留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四省的新饷用作平叛。不过一般时候朱燮元只截留四川的新饷,若是他真截留了四省的,第二天户部的弹劾奏章就能淹了他。

    想到朱燮元作为总督能有此权力,卢象升决定以提督的身份截留一部分新饷。天启朝每年征收新饷五百多万两,山西上交三十余万两,从中截留七千两,卢象升觉得自己这个吕梁提督还是能办到的。

    太原城外,柯旭正在研究一个村子,据村子的老人说这个村子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建于两晋时期。

    正当柯旭对着一面土墙察看时,随行吏员道:“巡抚大人,吕梁提督、永宁知府卢象升正在衙门等您。”

    “卢象升,他不好好准备着打仗,来我这干什么?”柯旭最不想见的就是卢象升了,卢象升一来,铁定是大事,最麻烦了。

    可惜卢象升已经是吕梁提督,不是柯旭不想见就不见的。让随从给土墙标记了位置,柯旭返回巡抚衙门。

    柯旭回了巡抚衙门,换上了官服,见了卢象升后直接道:“卢提督,找本府何事?”

    卢象升本来还想说几句客套话拉拉关系,没想到柯旭这么干脆。

    “柯巡抚,吕梁镇出兵贵州,耗费甚多,需要巡抚的援手。”

    一听卢象升的话,柯旭就皱起眉头,果然是麻烦事,这位新晋的提督是来要银子了。

    “卢提督,吕梁镇需要多少银子?”

    卢象升伸出一根手指头,道:“一万两。”

    “什么!”柯旭直接站了起来,“你那边连一点银子都没凑?”

    卢象升也站起来,苦笑道:“吕梁前两年连续遭灾,流民四起,今年好不容易安稳下来,光收粮食也很艰难,若是再加税,只怕到时候吕梁镇就不要想出兵了。”

    “一万两啊,可不是个小数目。卢提督,各地的夏税已经收上来了,但能让你截留的不多。”

    卢象升就等着柯旭这话,直接道:“新饷!”

    柯旭坐了下去,道:“卢提督,新饷有专门的巡按监理,此事需要你自己去谈。”把事情推了出去,柯旭轻松了不少。

    “好。”卢象升很无奈,很明显柯旭只想置身事外。

    自辽饷加征以来,就有户部右侍郎专门督理辽饷,并派监察御史到各省,以巡按之职监理辽饷。

    监察御史出自都察院,在山西专门监理新饷的巡按见卢象升来找自己后,很是热情。卢象升是刘策的人,刘策现在又是都察院的右佥都御史,都是一家人,见了面分外客气。

    “卢提督,稀客啊,到我这里来有何事?”

    卢象升客套两句后,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巡按很为难,按道理卢象升作为提督,有权力截留一部分新饷。但道理不代表实际,朱燮元作为五省总督,一般都只截留四川一地的新饷,其他三地的能不截留就不截留,可想户部对新饷看得有多紧。

    (本章完)

第120章 120。拖延,拨银() 
“卢提督,户部右侍郎下过命令,若是地方上要截留新饷,须征得他同意。”巡按说道。

    “那好,我写一封调拨文书,发给户部。”卢象升迅速道,离出兵日期越来越近,他不能再耗了。

    两日后,卢象升派出的人抵达京师,把公文交到户部右侍郎毕自严手里。

    看完公文后,毕自严出了户部衙门,去都察院拜访了右佥都御史刘策。

    在刘策看文书时,毕自严面无表情道:“范董,你的这位学生魄力不小啊,敢截留新饷。”

    刘策看完后,笑道:“景会,没那么严重,只是截留一部分。你催督新饷多年,知道军队打仗,耗资很大,他只截留了一万两,不多。”

    毕自严摇摇头,道:“地方督抚虽有权截留税银,但我们户部却要避免这样的事发生。”

    刘策反驳道:“兵凶战危,战机稍纵即逝,前方带兵大臣要想打胜仗,需得有这样的权力。”

    “战争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放任地方督抚却是在动摇根基。”毕自严仍旧坚持着自己的观念。

    “算了,不跟你争,你找我来是何事?”

    毕自严道:“范董,有一事我实在是不明白,我听说你这学生能提督吕梁,全是魏忠贤给提拔的,这是怎么回事?”

    刘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时卢象升提督吕梁后,赵南星都怀疑魏忠贤和卢象升之间有什么勾当。要不是吏部给事中空缺,东林内部乱成一锅粥,只怕赵南星现在还关注着卢象升。

    “这事不好说,依我看,这是魏忠贤在拉拢建斗,想要让吕梁镇为其办事。”

    “内侍结交将领,果真心怀不轨。”毕自严虽不属于东林派系,但属于反阉党的阵营,对魏忠贤十分厌恶。

    “那你准备怎么办?吕梁镇出兵日期在即,没有新饷的支持,吕梁镇可走不了。”

    毕自严沉默了一会,才道:“既然你的学生和魏阉没啥关系,那我就同意拨银。”

    东厂内堂,魏忠贤正在听番子报告。

    “督公,户部右侍郎毕自严接到吕梁提督卢象升的公文,已前往都察院。”

    “再探!”

    “是。”

    李德芳跟在魏忠贤身后,小心道:“督公,吕梁镇出兵西南是您一手促成的,这毕自严不会在里面使坏吧?”

    “他敢!”魏忠贤喝道,此时的他已经抓住了东林的命脉,正是得意之时,不能容忍他人忤逆自己。

    东林党内部已经分裂,赵南星、高攀龙等人将吏部给事中交给了自己等人更为信任的魏大中,让离给事中更近的阮大铖大为恼火,索性就投靠了魏忠贤,给魏忠贤提供了大量东林党的黑材料。

    从这里也看以看出,明末的各派系皆为朋党,以个人利益为重。

    魏忠贤动用手段逼离魏大中,让其成为工部给事中,阮大铖如愿以偿的当上吏部给事中,和赵南星等人的矛盾更大。

    正在此时,又有番子来报:“督公,户部右侍郎毕自严同意吕梁提督卢象升截留银子。”

    李德芳一听,立刻拍马屁道:“督公威武!”

    见魏忠贤一脸笑意,李德芳壮着胆子问了一个自己怎么都想不明白的问题:“督公,您对这吕梁镇如此照顾,莫非卢象升早就投靠您老人家了?”

    魏忠贤半天不说话,李德芳吓得跪倒在地,瑟瑟发抖。

    半晌后,魏忠贤才道:“小芳子,你要明白,咱们这些人,跟外廷的大臣不一样,他们能为自己活着,我们不能,我们是为皇爷活着!明白吗?”

    李德芳立刻回道:“小芳子学习了。”

    魏忠贤是在中年时净身进宫,在皇宫摸爬滚打数十年,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他们这些人,是皇帝的家奴,外廷的文官,则是臣子。臣子可以换领导,而家奴只能有一个主子。

    因此,和大臣们比对天启皇帝的忠诚,魏忠贤比任何一个文官都忠诚。他对吕梁镇如此支持,完全是为了西南平叛。天启皇帝授权柄于他,让他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容忍他跋扈、贪钱、拉帮结派,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就是魏忠贤能解决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