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日后,柯旭成为山西巡抚的消息传遍整个山西。朝堂的派系争斗愈演愈烈,地方上的官员们也都学乖了,新任长官到来,先看看他属于哪一派系,再做决定。

    山西巡抚柯旭哪一派也不属,又和任何一派都有联系,地方官员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学着柯旭的做法,把柯旭就当成一般的上司,既不过分亲近,也不蓄意对抗,上下级和谐相处。

    柯旭也很乐于看到这种情况,以他多年的经验,最迟到明年,东林党和阉党必会争斗起来,到时不论谁胜谁负,他这山西巡抚的位置也得让出来。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当个闲散官员,无事一身轻,时间一到就致仕,回老家享受田园生活,想想就美滋滋啊。

    永宁州城,卢象升在得知柯旭出任山西巡抚后,便不再担心其他。刘策进入都察院,和卢象升还保持着书信交流,柯旭就等着致仕,本人也不是朝中任何一派系,再加上卢象升也不知道的魏忠贤给柯旭的“建议”,新的山西巡抚是不会插手吕梁营的事情。

    柳林,谭良栋也得知了柯旭出任山西巡抚。当初,在刚来到这个时代时,谭良栋还觉得凭借自己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可以做点什么,但四年下来,这点对历史的先知先觉起的作用并不大,也让谭良栋明白了一点,把握了未来的趋势并不一定会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

    就比如现在,吕梁营已成为一支各方都不可轻视的军事力量,朝中各派系斗争再激烈,只要吕梁营在,那最后无论谁胜出都需要给吕梁营表示。

    如果以现代的眼光去看,谭良栋这种军阀思想是要不得的,但在明末这样的大环境下,武将要想生存,手里必须得有部队,不然只会被文官集团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真武山下,新兵营,张应宸、刘文景五人正在等分兵。此次谭良栋新兵营共招纳了一千三百人,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留下了一千两百人,这一千两百人中有两百人被留在柳林,补充亲卫队、斥候队、掷弹队、炮队等,剩下的一千人则被分散到五部。

    在新兵营刚组建时,张应宸等五人就盯上了新兵营,等谭良栋从永宁州城回来后,五人直接就住在了柳林,说是不带回新兵去在营里就没脸待了。

    谭良栋无语,原先还很淳朴的乡村少年都变成老油条了,一个个的脸皮越来越厚。

    “每个营两百个名额,这是花名册,自己去挑!”

    张应宸拿到花名册立刻就跑了,这次新兵中有几个不错的苗子,他早就看上了。

    其余四人也不甘落后,追着张应宸。

    余生看着五个把总没脸没皮的样子,转过头去,不忍直视,实在是太丢吕梁营的脸了。

    “余生,各营扩兵之后,后勤能否跟得上?”谭良栋问道。

    “千总,问题不大。胡司(胡振江)那边说了,现在各村的深水井基本都已挖好,庄稼的长势也不错,等再过两月,就能收割一波,到时咱吕梁营的军粮就不再缺了。”

    “那就好。”

    在各村负责挖井的土工营已经撤回,谭良栋并没有撤销土工营,将土工营保留了下来,和掷弹队、炮队一同作为吕梁营的技术兵种。

    卢象升从京城回来之后,就多次跟谭良栋说过,很有可能吕梁营会被调往其他地区作战。

    此时的大明虽然处处烽火,但大的战争只有两个地方有,一是辽东,二是西南,吕梁营要被调往的也就只有这两个地方。辽东方面,明军已装备了红夷大炮,若是吕梁营被调往辽东,谭良栋一定会趁机弄上一两门。

    红夷大炮可以作为野战炮使用,只可惜辽东明军已失了战心,把红夷大炮作为守城炮使用,发挥不出大炮的威力。

    若是去了西南,川贵多山地,当地土司借地势筑堡,若要攻破这些堡垒,土工营必不可少。

    (本章完)

第114章 114。新警察,新学堂() 
永宁州城,李鹤轩正给州城的警察搞培训。

    在卢象升下了新的命令,在州城和各县城推广警察制度后,李鹤轩便忙开了。

    州城作为第一个试点,李鹤轩带着柳林警察队的骨干,到永宁州城搞培训。

    根据谭良栋和卢象升的协议,用警察来代替以前的衙役,除了直属吕梁营的警察队,州城和各县城新设立的警察队都直属卢象升,谭良栋会派人帮忙培训,卢象升则要出一笔培训费。

    卢象升经过此次京城大考,明白了一点,以现在的局势,文官要想不陷入派系之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带兵文臣,做地方实力派。

    谭良栋对此不好说什么,卢象升也想直接掌握一支兵,这很符合卢象升的性格,也很符合原本历史上卢象升的人生轨迹。

    历史的惯性实在太过强大,卢象升终究是要走上带兵的路子。

    警察队属于半军事化组织,须有一定的纪律性。州城里招募的人以为警察队干的还是以前捕快衙役的活,在巡抚衙门发出招人告示后,有不少人前去报名。

    然而,人们一看招人标准,纷纷傻眼了,身高、体型、臂力、耐力都有要求。

    “这警察队,不会让去打仗吧?”

    “很有可能,我就听说吕梁营下面就有个警察队。”

    听到让去打仗,人一下就跑了大半,李鹤轩见此摇了摇头,警察队要的是心志坚定之人,浑水摸鱼混日子的可不要。

    卢象升给警察队开的薪水不低,一月抵得上原来衙役三个月的收入。

    最终,州城的警察队共招收了三十五名警察,李鹤轩开始了自己的培训。

    不同于吕梁营的警察队,李鹤轩对州城的警察队还是留了一手。

    吕梁营警察队的精华在于警察学堂,而州城警察队并无自己的学堂。

    后续的培训基本就是训练,练纪律、练兵器、练体能。

    卢象升时常能见到在州城跑圈的警察队,对李鹤轩的训练很满意,看州城警察队的模样,起码不再是以前衙役的那副散漫样。

    警察队的事情只是局限在城里,真正对各地影响大的是学堂。

    受流寇和饥荒的影响,吕梁早先的社学、族学、私学全部被废。卢象升出任知府,在吕梁营设立学堂的基础上重开学堂,各村只要是有点条件的,都把自家的小娃娃送进学堂。

    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了新开学堂和以前的不同。进入学堂之后,当值的先生很年轻,一打听是吕梁营派来的,并且这些先生不要束攸(学费),表现好的娃娃还给发书,一本《科学入门》,一本《算术入门》。

    人们还得知,娃娃们学习半年到一年后,会有个测验,若是成绩可以,柳林那边的学堂便会招收他们。不过,有个前提,娃娃们不学四书五经才可去柳林那边的学堂,在那边只要学完便可进入吕梁营。

    若是娃娃们选择学了四书五经,那就得去县城或府城的学堂去学,并且到时束攸、书费都得自费。

    很明显吕梁营不要那种死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各地的百姓权衡利弊后,大多数选择了把孩子送到吕梁营开设的学堂,免书费、学费对人们来说不算什么,最吸引他们的是从柳林学堂学成后可以进入吕梁营。

    这年头,谋一份差事不容易,以吕梁营现在的发展势头,进吕梁营干活对普通农家而言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有少数人家选择了去县城或府城,这些人家家底比较殷实,更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走科举之路。

    兴县,上原村学堂,柳林派过来的年轻先生正和李琦闲聊。

    “余司(余生)往各村都派人了?”

    年轻先生道:“我们这一批,余司都派出去了,没有留在老营的。”

    “余司也不容易啊,老营处处要人,还把你们这一批都给派出去。”

    “没办法,千总说了,吕梁营的事情可以缓缓,学堂的事情耽误不得!”

    “千总,他……”李琦微微叹了一口气,谭良栋对教育的重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年轻先生看到有小孩进学堂了,连忙道:“学生过来了,我得去忙了。”

    村里的学堂由原先的族学改成,娃娃们进了学堂,端端正正的坐着。

    年轻先生看着小孩子一脸稚嫩的脸庞,想起了自己刚进吕梁营学堂时候的样子,也跟这些小孩子一样。

    “全体,起立!”

    “老师好!”

    “请坐!”

    “谢老师!”随后响起一片哗啦啦的挪凳子声。

    学堂使用的黑板和石膏笔都是商会的产品。黑板是在一块木板上刷点黑漆,石膏笔则是水泥厂用的下脚料打模做成的。

    “今天咱们先学认字,首先要学的是一个‘人’字。”

    年轻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人”字,指着字对学堂的孩子道:“来,跟着我读,‘人’。”

    “人。”

    这些年轻先生们主要负责的就是教学堂学生认字和简单算数,因此吕梁营在派他们出来时,就教了这些年轻先生们一整套的教学流程。

    教孩子们认字时,先从“人”字开始教起,引申到家庭、民族、国家,给孩子们建立一种朴素的家国概念。

    算术则是让小孩们学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早在宋代时便在沿海诸路流传,谭良栋的这个举动算不上什么创举,只是在沿袭前人的做法。

    等各村学堂的小孩们掌握了常用字和基本的算术后,会有个考核,成绩可以的话便会被柳林的学堂招收。

    到了这,学习的内容就加深了,算术改为数学,学的是《几何原本》和《测量异同》。

    数学是必学科目,农学和工学任选一门。农学的教科书是《土豆志》和徐光启编纂的农书,工学的教科书则是炼铁坊工匠们和余生一同编著的。

    若是有表现优异的,则会被送入火药局,跟着李阿信学习。

    各村的学堂进行的是初级教育,柳林的学堂进行的是中级教育,无论是哪一个,都可以为吕梁营输送人才。

    (本章完)

第115章 115。西南,态度()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位于内陆西南,长江上游地区,北连陕西,南接云贵,素来有“天府之国”美称。

    在明太祖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兵消灭盘踞在四川的明玉珍父子,设立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并在川西高原设立宣慰司,对吐蕃旧地实施羁縻统治,在云贵多地册封土司,使其作为国中国存在。

    到了明成祖时期,朱棣忌惮于西南土司的威胁,便开始了改土归流。这一改,便贯穿了整个明朝,宪宗时的大太监汪直原先就是云南改土归流被俘虏的土司战俘。到了万历时期,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便是削去了占据播州六百余年的杨氏家族,后期则是大将刘显一直在四川对土蛮作战,武力逼迫其改土归流。

    天启初年,辽东战事紧张,朝廷抽调各地官兵支援,四川当地的军队和在播州之役中崭露头角的石砫白杆兵大部被调到辽东,永宁土司奢崇明也在征召之列,但他察觉到四川防务空虚,便扯旗造反,攻占重庆府,兵围成都府。

    在成都被围期间,时任布政使的朱燮元组织成都军民竭力守城,挡住了奢崇明的攻势,并等来了各地的援军,内外夹击打退了奢崇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