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

    谭良栋说完后,看了一眼胡振江,道:“涛起,这两个司,你想负责哪个?”

    胡振江愣住了,以往他只是在吕梁营中地位比较特殊,虽然编写条例和负责工作队,但他本人并不属于吕梁营这个体系内。

    现在谭良栋让他选统计司和税务司,是要把他彻底拉进吕梁营的体系内,胡振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回想起自己跟着好友卢象升上任中阳县以来,在吕梁所做的一件件事,胡振江回道:“我选择,统计司。”

    统计司其实就是由工作队改编而来,胡振江负责统计司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且统计司管得很宽泛,比税务司权力要大很多。

    “好,等各村代表都到齐之后,这件事就向他们宣布一下。”

    胡振江离开后,谭良栋发愁税务司的负责人,他手底下太缺人了,特别缺那种有真才实干的人。

    在卢谭之名传遍太原府后,也有读书人过来投奔谭良栋,但这些读书人研究科举研究傻了,讲起怎么应付科举来头头是道,让他们去做事就什么也干不了。

    谭良栋把这些人安排到学堂去,让他们负责教认字,并且是只能负责教认字,谭良栋可不希望自己的学堂里出来只会科举的夸夸之人,就像后世某些人,全部的能力就是考试,除了考试什么也做不了。

    无奈之下,谭良栋只能自己暂时兼任着税务司的负责人。

    一天后,上原村的刘脑袋和李琦赶到柳林。上原村是离柳林比较远的村子,刘脑袋和李琦到了柳林,也就意味着各村代表基本都来齐了。

    真武山上,负责接待各村代表的胡振江清点了人数,一共来了七十五人,和村子的数目一致。

    受前段时间争水的影响,上游村子的代表和下游村子的代表各自聚在一块,互不理睬。

    各村代表们聚集在吕梁营在原先真武观基础上修建的大堂,倒也不是很拥挤。

    “千总到!”亲卫老郭在进门是大喊道,打断了还在互相说着话的各村代表。

    代表们争相朝着谭良栋看去,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谭良栋。

    按照吕梁营的惯例,谭良栋让各村代表坐下,然后道:“我就是吕梁营的千总谭良栋,这次召集大家前来,有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水泥作坊的选址,想必大家都已听说。下面,就由白世镜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水泥作坊是什么。”

    白世镜站起身来,给各村代表介绍水泥作坊。水泥作坊生产什么白世镜几句话带过,他主要讲水泥作坊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水泥作坊设在哪里,那里的人们就可以去水泥作坊工作,顺带着白世镜把工作的薪水也说了。

    代表们对水泥作坊干什么不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去水泥作坊能赚多少钱,在白世镜讲完后,代表们纷纷叫起来,都要让水泥作坊建在自己的村子里。

    白世镜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不得不佩服谭良栋来这么一手,在柳林之外建水泥作坊,若是让商会和村民直接打交道,村民们不知道水泥作坊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到时肯定会受到很多刁难。

    现在就不一样了,代表们争着抢着要让水泥作坊落在自己的村里,白世镜占据了主动权,有很多事就好办了,比如那一百亩的占地。还有,若是村子里有反对的村民,也可以让代表们去摆平,一举两得啊。

    等代表们稍微安静下来,白世镜把水泥作坊建起来的条件说明了一番,特别是占地一百亩。

    白世镜的话音刚落,就有代表高喊道:“一百亩不是事,只要水泥作坊落到我们村里,出两百亩,不要一分钱!”

    说话的代表是兴县一个村子的头面人物,兴县地广人稀,荒地很多,因此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其他的代表们也不甘落后,纷纷说出自己的条件。

    最后在谭良栋的示意下,白世镜选择了中阳县内的一个村子,一来中阳离柳林近,烧制出来的水泥方便运到柳林,二来中阳有铁矿,铁矿渣很丰富。

    不过兴县那个能免费提供两百亩地的村子也进了白世镜的视线,两百亩地啊,不一定非要建水泥作坊。

    蜂窝煤的销量越来越好,白世镜打算再开个蜂窝煤厂,兴县的那个村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章完)

第95章 95。两司,代表们() 
水泥作坊的地址最终落在中阳县和柳林交界处的龙口村,龙口村的代表是原先村子的里正,在水泥作坊落在自家村子后,颇有些得意,朝四周抱了抱拳,文绉绉道:“老汉多谢诸位承让了。”

    和龙口村代表相熟的在一旁酸溜溜道:“呦,李老汉都学会拽文的了!”

    李老汉笑而不语,正襟危坐,看向坐在堂上主位的谭良栋。

    白世镜则记下了兴县那位能免费提供两百亩荒地的村代表,等谭良栋的事情了结之后,他就要去找这位代表,谈笔大生意。

    “好了,都安静!”谭良栋拍了拍手,等人们安静下来后,继续道:“水泥作坊定在龙口村,这事就决定了,下面要说的是关乎各村的大事。”

    各村代表听到这话都直起耳朵,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只要是和庄稼有关的都是大事。

    “现在各村的工作队改组为统计司,各村至少要有统计司的一个人,负责统计田亩、人口和夏税秋粮的数目,由胡振江领统计司。”

    谭良栋的话音一落,村代表们都愣住了,有胆子大的悄悄问身边的人:“老哥,朝廷有统计司这玩意?”

    被问的人也是一脸迷糊,含糊道:“可能有吧。”

    以前收税的都是村子里的里正、粮长、总甲,由村民们自己把粮食送到税吏那里,交多少也是由税吏说了算。

    胡振江站了出来,在大堂里坐的大部分村代表他都认识,笑着道:“胡某在这就拜托诸位了,多多配合统计司的工作。”

    各村代表连道不敢,胡振江是个狠人,别看是个文弱书生,杀起头来毫不手软,有多少豪绅就是死在他的手里。

    “除统计司外,还要设立税务司,专负责收取夏税秋粮。”

    统计司和税务司,再加上护村队,可以说谭良栋完成了下乡,并且将县城的官府给彻底架空,衙役下不了乡,税吏收不上税,那官府就是个摆设。

    村代表们接受了统计司和税务司,不论在什么时候,种地交粮都是免不了的事。不过相比较这两个新设的司,村代表们更关心的是谭良栋给他们承诺的深井,这是他们来柳林的关键。

    对于代表们的问题,谭良栋直接摊开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测绘队最近绘制出的,基本把整个吕梁给包含进去了。

    谭良栋手划过原水和离石水两条河的方向,说道:“沿着两条河,从下游往上游的方向,开挖深井。”

    下游的村代表们满脸喜色,受干旱的影响,原水和离石水两条河的流量很小,下游村子明年的浇地基本就指着谭良栋的深井了。

    上游的村代表们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开挖深井的速度,从下游到上游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能等得起。相比较下游,上游可以多支撑一段时间,开春后河水解冻,上游的村子可以先用两条河里的水浇地。

    深水井的事情有了着落,各村代表放松下来。

    开会是件很耗费时间的事,算下来谭良栋和村代表们一共就说了三件事情,却用了大半天时间。在说完该说的事情后,谭良栋便让村代表们自己活动,商会的人对村代表们很有兴趣,白世镜就在一旁蠢蠢欲动的,他着急去见兴县的那位代表,谈谈关于蜂窝煤厂的事情。

    兴县那位喊出可以免费提供两百亩荒地的代表,非常希望水泥作坊可以落在自家村子里,他们村子比较闭塞,又多山,光靠种地根本养不活一村的人。

    白世镜找到了那位代表,双手抱拳道:“老哥,你好。”

    “白帮办,有事情?”

    “有个事情想和老哥谈谈。”白世镜把自己要建一个蜂窝煤厂的事情讲了一番。

    “蜂窝煤啊。”兴县的这位村代表听过蜂窝煤的大名,这东西在晋南很火,配合铁皮炉子,很受大户人家的欢迎。

    “白帮办,欢迎欢迎,还是那句话,我们村可以免费提供两百亩荒地。”

    “多谢老哥了。”白世镜笑得嘴都咧开了,能不高兴吗,省下了一大笔地皮钱。

    商会的其他人也跟代表们相谈甚欢,商人都是逐利的,柳林的集市马上就要往外扩,到时必定会有个大发展,到时商品会更加丰富。商会主事们趁着这个机会,了解各村有什么特产,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和村代表预订一批货。

    村代表们也没想到,来柳林开个会,还谈成了几笔生意,这真是……那感觉,真不好讲。

    胡振江穿插在人群中,听着商会主事们和各村代表之间的交谈,对谭良栋的做法愈发的佩服起来。

    让各村代表聚集在柳林,促进了各村的交流,打破了以前那种闭塞的状态。如果这次村代表们能在柳林获益,那以后村代表们只会更依赖柳林,在这个过程中柳林也会受益,慢慢的就会发展成为吕梁的商业交流中心。

    谭良栋对商会主事们和各村代表谈生意是乐见其成的,经济只有流动起来才会得到发展。

    胡振江在暗暗佩服谭良栋的手段时,心里也有一丝担忧,统计司和税务司的设立,谭良栋是在光明正大的抢文官手里的权,别的县官无所谓,卢象升的态度很重要。

    吕梁现在能安稳下来,就在于谭良栋和卢象升的合作,胡振江不希望两人之间出现问题。现在吕梁的形势很好,明年开春后的开挖深井、推广土豆,还有教授科学的学堂,一切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统计司和税务司的事情随着代表们回到自己村子被传开,在永宁府坐镇的卢象升也得知了,他对此只是叹了一口气,谭良栋做了太多官府该做的事情,并且做得比官府还要好。

    卢象升不会去阻挡谭良栋,谭良栋独立于文官之外,有很多事情要比他卢象升更方便去做。相比较坐视自己的那些同僚们让局势继续恶化下去,卢象升更愿意去和谭良栋合作,即使谭良栋做了很多超出规制之外的事。

    为了表示自己对谭良栋的支持,卢象升继续约束各地官员,不要干涉吕梁营,特别是岚县县令。同时,卢象升也派人断了驻永宁府锦衣卫的消息来源,以前有太多的消息是锦衣卫传给了刘策,让谭良栋和卢象升相当被动。

    (本章完)

第96章 96。李言欢,过年() 
在明代,按照规制,全国的重要府城都有锦衣卫的分支机构。永宁府设有一个小旗,麾下只有一名校尉,剩下的都是白身。

    换句话说,就是永宁府的锦衣卫里只有两个是有编制的,剩下的都是临时工,是锦衣卫在永宁府临时招纳的办事人员。

    卢象升很容易就切断了锦衣卫的消息渠道,锦衣卫小旗对此无可奈何。从万历年间开始,锦衣卫的地位就一日不如一日,到了天启朝,魏忠贤的异军突起,锦衣卫更是成了东厂的附庸。

    在地方上,锦衣卫更是处于弱势,若是碰上强硬的地方官,锦衣卫就真是个摆设,而卢象升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