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9章 79。乡绅,鲜血(二)() 
胡振江在安排妥下河村的事情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回了柳林。回到柳林,胡振江并未直接去见谭良栋,而是待在自己的屋子里,把自己这段时间在各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都写下来,并重新起草了一份条例。

    谭良栋已经知道胡振江在下河村发生的事,心里原本对乡绅们那份妥协的心思彻底消散,一面命令吕梁营各部停止休整,各部把总和李鹤轩回柳林,一面请卢象升来柳林议事。既然乡绅们选择了暴力,那谭良栋就不会再心慈手软了。

    胡振江的动作很快,一天的功夫就拟好了新的条例,来到真武山上。此时,卢象升、吕梁营各把和李鹤轩已抵达真武山。

    卢象升看到胡振江,连忙走到胡振江身旁,看到没什么大碍后松了一口气,“涛起,你没事就好。”

    谭良栋也走到胡振江的面前,当着众人的面给胡振江鞠了一躬,抱歉道:“胡先生,这次让你犯险是我的错。”

    胡振江受了谭良栋的礼,然后拿出自己新拟的条例,道:“谭千总,卢县令,这是我新拟的条例,你二位过目一下。”

    这次的条例不再是上次那样和稀泥似的条例,对土地有了很明确的规定。当先一条就是在灾害中,地主们使用逼迫、诈骗手段弄到的农户的地,一律作废,必须全部返还给农户。

    第二条就是减租减息,吕梁营主要的经济来源在煤矿,在各村收的粮食并不多,按理说农户们的负担减轻了不少。但是,土地是在乡绅地主们的手上,他们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把负担转移到农户身上,加租加息。

    也就是说,吕梁营减少了收粮没有半点用,农户们的负担仍旧很重,最底层的老百姓没从吕梁营这享受到丝毫好处,自然不会支持吕梁营。

    至于没受到损失的乡绅地主们,他们更不会支持吕梁营了,乡村是他们的天下,吕梁营要跟他们争夺对农户的影响,只能是敌人。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清查土地,清点人口。胡振江认为,大乱之后必须大治,趁着刚刚剿完匪,这些在往日里很棘手的工作正好可以完成。而这需要得到卢象升的支持,从规制上讲,吕梁营无权干这事,只能是官府去干。并且,在当下,有了官府的肯定,百姓们才会安心。

    谭良栋暗暗点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胡振江走了不少村子,基本对各村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很透彻的了解,赞成道:“好,我同意这份条例。”

    卢象升有些犹豫,他现在只是中阳县县令,虽说永宁知府把大权让给了自己,但清查土地这样的大事让卢象升觉得风险太大,一旦失控刘策都保不了他。

    胡振江看到卢象升犹豫的脸色,直言道:“建斗,土地的事情必须解决,不然,匪永远也剿不完。只要那些人手里还握着大量的土地,即使是年景变好,即使是土豆推广出去,农户们还是吃不饱饭,到时依旧会匪患丛生。”

    “建斗,不能再犹豫了,下河村已经出了这样的事,再拖延下去,我们这次剿匪的成果就要毁于一旦!”谭良栋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要带来一番真正的变革,那就从根上改变。

    “好,这份条例我也同意,我这就回府城,盖上知府大印!”卢象升咬牙道,这算是一次赌博,若是三人在吕梁推行的改革成功了,那么,永宁知府的位置除了卢象升,谁也坐不稳。

    此时的吕梁,在吕梁营剿完匪后,谭良栋和卢象升两人一掌军一掌政,两人同意的事,基本上就没有人敢反对。

    乡绅和吕梁营的冲突自下河村开始,那么推行新的条例也就从下河村开始。新的条例被盖上知府大印后,谭良栋坐镇柳林调遣各部,胡振江和牛凉一道赶回下河村。

    下河村参与闹事的乡绅和村民们已经被牛凉部控制住,胡振江回到村子里,牛凉把人们全部集中起来,胡振江直接在人群里宣读了新制定的条例。

    中年乡绅听后脸色大变,大喊大叫道:“不可能,不可能,这是乱命,我要到知府衙门告你们去!”

    紧盯着人群的牛凉大喝:“安静!再有喧哗者,死!”

    胡振江继续宣读,在读完最后一条后,补充了一句:“今知府大印盖于此!”

    村民们听完胡振江最后一句话,眼里闪烁着一些莫名的东西。胡振江把条例递给牛凉,牛凉示意,亲自拿着条例在人群中展示,特别是最后一页的知府大印。

    中年乡绅也看到了那红灿灿的印章,失色道:“不可能,不可能,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说完眼里露出一丝疯狂来,直接扑向牛凉,竟是想要撕毁条例。

    牛凉冷笑,直接伸腿把中年乡绅给踹倒,然后高声道:“胡先生,意欲撕毁朝廷令书,该当何罪?”

    “死罪!”

    “抓起来!”

    中年乡绅收买的那些青皮混混见自己的财主要被抓,立刻在人群里鼓动:“当兵的要对大家下手,一起冲出去啊。”

    村民们不知所措,人群混乱起来。

    胡振江大喝:“安静!凡是被胁迫来的人,立刻抱头蹲地,否则杀无赦!“

    士兵们也跟着喊话,村民们立刻抱头蹲地,“呼啦啦”,所有人都蹲了下去。

    牛凉站在胡振江身旁,胡振江道:“牛把总,把人群分开看守,让村民们把那些鼓动作乱的杂碎们供出来!”

    “好。”

    村民们被分割开来,受新的条例影响,大家都很配合,只用了半天的功夫,混混们就被揪出来。

    此次被胁迫而来的村民共有一千多人,从中揪出的青皮混混有二十人,胡振江也知道了中年乡绅的名字,中年乡绅名叫黄吉,自称黄善人,下河村的人称他为黄不吝,手里养着四十多号打手混混。

    在关押黄吉和青皮混混们后,胡振江便把剩余的村民们放了。很快,下河村所有人都在传消息:“黄老爷被抓了!吕梁营要给人们分地!”

    相比较分地,黄吉被抓的消息更震撼人。一直以来,黄吉都是下河村人们心中的阴影,欺男霸女都是小事,为了多占一块地逼得田主家破人亡是黄吉最擅长的。

    连续多年的旱灾,让黄吉掌握了下河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黄家的佃户,这也是村民们一开始不敢违抗黄吉的意思和吕梁营对抗的原因。

    抓了黄吉后,牛凉带着人抄了黄吉的家。村民们看到在黄家大院外巡逻的吕梁营士兵,明白黄吉是真被抓了,顿时人们对接下来的分地充满了期待。

    十月中旬,在下河村的护村队再次组建完成后,胡振江公开宣布,要在全村人面前公审黄吉。新组建的护村队队员全部都是没有参与作乱的人,并且家里都有人在煤矿干活。

    经历了这么一件事,吕梁营上下一致认为,在招收护村队队员时,要优先考虑矿工和矿工家属。

    下河村最大的一块空地上,牛凉带人搭起了一座台子,台子下站满了人。

    胡振江走上台子,后面跟着的是被押着的黄吉。

    村民们大都认识黄吉,见平日里不可一世的黄不吝被人押着,都窃窃私语起来。

    “铛”,吕梁营的士兵敲了一下锣,人群安静下来。

    胡振江扫视了一眼村民们,开口道:“今天,公审黄吉!”

    随后,早就有所准备的宣传队出来,拿着厚厚的一沓纸,这是他们在村子里调查到的黄吉所做的恶事。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黄吉强抢村头乔松家的大闺女,肆意凌辱,乔家闺女不堪其辱,被逼自尽。”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黄吉为抢夺范海的三亩地,勾结县衙税吏,强安罪名,逼死范海。”

    ……

    一桩桩,一例例旧事被重提,村民们都安静下来。宣传队队员手里的每一张纸,都代表着一条人命!

    整整念了半个时辰,宣传队的队员们才念完,这还是调查出来的,没有调查出来的只会更多。

    “黄吉,罪恶滔天,天理难容,按律,斩!”胡振江扔下手中的令牌,黄吉被按在断头台上,“咔擦”一声,在下河村横行二十年的黄吉死了。

    村民看着还在台子上骨碌碌滚着的脑袋,心里面还觉的有些不真实,“那不可一世的黄老爷,就这样没了?”

    看了黄吉的头后,轮到那些青皮混混了。青皮混混们在看到黄吉被砍了头,早就吓得瘫倒在地上,大哭大喊。

    胡振江对这些人很不屑,黄吉做了那么多的恶事,里面有一半就是这些人渣动手的。

    连续几声“咔嚓”,五个青皮混混的脑袋被砍,喷溅出去的鲜血把台子都染红了。村民也从恍惚中醒了过来,黄吉死了,真的死了,飘荡在人们心头的乌云被吹散了。

    有那被黄吉祸害过的村民,默默的跪了下来,眼里流出了眼泪,这里面就有乔闺女的老爹乔松。当初在女儿被逼死后,乔松想过报官,想过拼命,但都没成,一个普通的老农,在黄吉这样的乡绅面前,毫无反抗力。

    《大明律》已经变味,保护的是皇室宗亲、官员乡绅,像乔松这样的老农,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秩序面前,只有无声的挣扎。

    (本章完)

第80章 80。分地,编户() 
胡振江对黄吉手下豢养的青皮混混极其痛恨,把从人群里被揪出来的二十人全部斩杀。黄吉可恶,青皮混混们更可恶。

    牛凉是那种嫉恶如仇的人,对胡振江的做法十分赞同,黄吉和他手下那群人渣活着就是在浪费粮食。

    在解决完黄家的人后,胡振江让抄黄家的士兵搬出了一个大筐,里面都是从黄家搜出来的地契欠条。

    台下的村民们直直的盯着木筐里的契书,黄家完了,人们的关注点从黄吉转移到分地上。

    胡振江站到台前,再一次拿出了条例,大声道:“前面我已经给诸位宣读过条例,现在,大家还有什么异议?”

    眼瞅着就要分地了,村民们没有异议。

    胡振江嘴角露出笑容,从天启三年的三月他就开始在各村跑,到现在已经大半年,中间又经历了护村队被解散、乡绅对抗,胡振江成熟了很多。

    当初在柳林推行条例时,谭良栋已经在柳林打好基础,推行条例顺其自然,人们也乐于接受吕梁营定的规矩。但到了下面的村子,农户们并没从吕梁营那里受过好处,对突然而来的条例并不是很买账,再加上乡绅的鼓动,出了那么大的事。

    这次,新的条例下来,前三条条条关乎农户的切身利益,退回被强占的土地,减租减息,让农户切实的体会到条例的好处。然后在这两条的基础上,推行第三条,清查土地,清点人口,至于后续的建立护村队、在原先的村规民约上增加一些条例,更是水到渠成。

    胡振江的做法,在后世有个专有的术语,叫作政策捆绑。

    分地是件很繁琐的事,特别是在有了条例的情况下,不是那种一刀切的直接分,更加麻烦。

    胡振江把自己带着的宣传队全部动员起来,从搜集到的那一堆黄吉犯的事里面挑选出被强占的地,找出苦主,让苦主去宣传队那里,把自己家的人口数、土地数都报出来,因为要做新的契书和鱼鳞册,被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