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换协议之后,吕梁营和晋南的商人们完成了交易,并按照协议内容,约定了下一次的交易数量。对于活字印刷设备,王振江特意找了一次谭良栋,以王家的背景和实力,拿出一套活字印刷设备问题并不大,但王家凭什么用自己的人情去做对吕梁营有利的生意,王振江找谭良栋正是要说明这个问题。

    谭良栋知道王振江的难处,说实话,要不是谭良栋自己控制了柳林和周边的村子,他是不会推广《科学入门》这样的书。

    明清时代,所有的私学、公学、书院传授学生的都是四书五经,若是学堂教授其他的书,一旦被学政官发现,轻者革掉讲师身份,重者就是一场文字狱。

    王振江对着谭良栋道:“谭千总,希望您能理解我的难处,王家不是我一个人的王家,很多事情我是无法去办的,这套活字印刷设备单凭我自己是无法拿出来的。”

    “我知道,既然这样的话,你,或者说你们王家,需要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给我弄来一套活字印刷设备?”

    “谭千总,我听说那‘活曹操’罗贼在岢岚州那里是绕过了吕梁营的驻地,不知这事?”

    谭良栋道:“有这事,罗汝才跟吕梁营碰了下,然后就绕道走了。”

    见谭良栋证实,王振江有些兴奋道:“这就好,谭千总,整个永宁州的商道现在都很乱,我们王家的商队需要吕梁营的保护。”

    “那活字印刷设备?”

    “到时一定亲自送到柳林!”

    “成交!”

    吕梁营和晋南的商人们落实了协议,交城的事就告一段落。在回去的路上,谭良栋和白世镜并行。

    “白世镜,咱们和晋南的那些商人们达成了这样的合作,你有什么想法没?”

    白世镜思索了一会,回道:“千总,我觉得这样很好,把煤价和采购定了下来,以后到交城交易就能省去繁琐的讨价还价过程,并且我们自己所需要的物资也可以一并到位。”

    “你说的很对,现在的柳林就是一座大军营,吕梁营的一应供需基本都来自柳林,而柳林的物产又过于单一。白世镜,你现在在柳林也算是有些名气,有没有想过在柳林也组建一个商会?”

    “这……”白世镜还真没想过建立商会,以前的柳林太穷了,虽说煤炭资源丰富,但矿主们赚了钱要么买了地要么埋在地下,矿工们穷到连煤都烧不起,整个柳林几乎没有像样的商业活动。

    谭良栋入主柳林后,煤矿改制、压制盐价、推广土豆,矿工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购买力比以前强了一大截,整个柳林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涌现出不少像白世镜这样的商人,把以前柳林的大户们完全压了下去。

    “组建一个商会,把柳林的商人们都团结到一块,这次和晋南的商人们订的协议给所有人宣传一下,以后所有的采购全部走这。”谭良栋继续道。

    白世镜静静的听着,纵观谭良栋在柳林的所作所为,从来都是一步接着一步,白世镜可以肯定谭良栋让他组建商会有着自己的目的。

    (本章完)

第72章 72。商会,谋官() 
“白世镜,以往的商会都是大商人们联合组建,一为了更好的合作,二为了自保。柳林的商会要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商会,不管大小商人全部都要纳入,对外采购统一价,对内各种物品也要定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柳林内大商人不多,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更多的是小商人,听谭良栋的意思,是要把所有人都纳入商会中,白世镜觉得这活不好干。

    商人天生就和官府不对付,特别是在明代,开国太祖朱元璋的重农抑商和后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畸形的税收政策,商人们既幸福又痛苦,经商不用交税,赚的钱都进了自己的口袋,也因为赚得钱太多,商人也经常被官府盯上,某些时候就被当成肥猪给宰了。

    现在柳林的体量太小,谭良栋不可能收取商税,这会对好不容易活跃起来的柳林商业造成很大的打击,但谭良栋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组建商会,借商会了解柳林的经济活动情况,并控制吕梁营地盘上的物价。

    “有什么困难?”谭良栋见白世镜欲言又止,问道。

    白世镜苦笑道:“千总,我只是一介小商人,人们哪里肯听我的。”

    “哈哈,这好办,白世镜,我吕梁营中还缺一个军务帮办,你意下如何?”

    “多谢千总大人!”白世镜说着就要跪下来,被谭良栋拦住。

    “军中之人,当行军礼,不要动不动就跪,又不是缺骨头。我让你组建商会,也不会让大家吃亏,商会建立好后,吕梁营和矿上的日常用品,只要商会有,就从商会手里采购。”

    白世镜听了这话,笑道:“千总大人,有您这番话,我绝对把商会的事办得漂漂亮亮的。”加入商会就能和吕梁营和煤矿这两个柳林最有实力的集体做生意,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人干,白世镜相信,到时商人们只会争着抢着加入商会。

    “好,回去后就着手准备这件事!”

    半日后,谭良栋返回柳林,卢象升正在真武山上等着他。

    “建斗,出去办了点事,让你久等了。”谭良栋和卢象升既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政治上的盟友,关系十分紧密。

    卢象升打趣道:“谭千总大忙人,我这样的闲官比不上啊。”

    “额,建斗兄,你就别开玩笑了,说吧,找我什么事?”

    说到正事,卢象升不开玩笑了,正色道:“良栋,你确定要在整个晋西北推广土豆吗?”

    谭良栋点头道:“是的,土豆的产量你也看到了,比小麦粟米在年景好的时候收得都多。况且,现在的晋西北还不稳,我吕梁营的镇守治标不治本,要想维持稳定,还要人们能填饱自己的肚子。”

    卢象升对谭良栋的话很赞同,说道:“推广土豆确实是一件要紧事,不过我需要你的协助,县衙里的那些小吏,让他们吃拿卡要还行,做这样的大事指望不上。”

    县官不下乡,基层政权基本被吏员们抓在手里,铁打的县衙流水的官,县官几年换一任,吏员们却是坐地户,一代传一代,其间的肮脏腐败还要胜于官场。

    谭良栋掌兵已有两年多,做事愈发的雷厉风行,听卢象升这么说,不由道:“那就把这些小吏全给撤了,换一批新人上来。”

    卢象升摇摇头,他有时很羡慕谭良栋,吕梁营的前身是岢岚盗,本身就是被招安的,现在虽说是属于朝廷的体系内,但吕梁营内部仍旧自成一体,谭良栋做事受到的掣肘很少。自己就不一样了,通过科举做官,自然就要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不管它是精华还是糟粕。

    “还有,我只能决定中阳县内的事,其他四县我不确定他们的意思。”

    “其他四县先不要管他们,我手里有的土豆种现在也只能推广到柳林和中阳。”

    讨论完土豆的事后,谭良栋又把自己在柳林内部开设学堂的事情告诉了卢象升。

    卢象升一点也不惊讶,早在谭良栋还在刘垣圪坮时,卢象升就知道谭良栋日后一定会找机会推广自己的那一套思想,因此道:“良栋,你那《科学入门》给我看看。”

    《科学入门》是谭良栋和余生两人合作编的,里面讲述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东西,比如煤是怎么燃烧的、庄稼生长说需要的条件等等,都是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当初谭良栋还想着自己给书中配上插画,结果被余生给鄙视了,最后只能是谭良栋口述,余生用简笔画把书中所描述的变化给画出来。

    卢象升翻看完以后,幽幽道:“良栋,学这东西的孩子们以后就无缘于科举了。”

    谭良栋反问道:“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吗?”

    卢象升哑然,把书还给谭良栋,提醒道:“良栋,你开设学堂的事尽量不要传出去,不然那些学政教谕会来找你麻烦。他们这些人,影响太大,一旦出了事,我也不好挡。”

    “我明白。建斗,我有个事情想问一下你。”

    “什么事,你问吧。”

    “我在外面听到一种说法,说建斗你和我是一党,是巡抚大人安插在永宁州和岢岚州的钉子,只听巡抚号令,蔑视同僚和知府大人。”

    卢象升的眼角跳了跳,这些传言早就有了,不知道谭良栋此时说出来有何意。

    谭良栋继续道:“建斗,涛起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当今天下日渐沉沦,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建斗,你觉得呢?”

    “涛起他……”胡振江的法家思想卢象升怎么能不知道,自他中进士被授官以来,卢象升对胡振江的思想越发的赞同,不论朝堂还是地方,边关还是内地,时局的形势愈发的让人担忧起来,也道:“确实是需要一番变革了。”

    历史上的卢象升,以文官身份统军,并建立了“天雄军”,对内镇压流寇,对外抗击清军,一心为朝廷,最后却因关宁军监军高起潜拥兵不救而被清军包围战死疆场,死时年仅三十九岁,在最黄金的年龄死去,极为可惜。

    在明末这样道德沦丧、制度败坏的时代里,卢象升为人直厚,不喜与同僚争斗,靠着战功被崇祯皇帝从知府升到总理中原军务大臣,他曾多次想陛辞,但都被崇祯皇帝拒绝,心理异常痛苦。长期的战斗,卢象升看的很清楚,他打仗胜利再多,对时局也没有多少作用,问题的症结还在朝堂里。

    谭良栋很想改变卢象升的悲剧命运,不管是他对于卢象升个人品格的尊敬还是两人之间的情谊,便道:“建斗,天下的变革离我们太远,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眼前的永宁府。永宁知府老迈不堪,建斗,你有想过要当上永宁知府吗?”

    卢象升没有说话,但拿着水杯的手在微微颤抖显示着他的内心很不平静。过了许久后,卢象升才道:“县官至少三年一换,我要想挪位置至少还要等一年。”

    “就是一年,建斗,这一年内我会把整个吕梁范围内的匪给灭掉,让永宁、岢岚二州安定下来,到时你就以此为功劳,完全可以升到永宁府知府。”

    “那你呢?”功劳就一份,谭良栋把吕梁营的功劳给了他卢象升,自己就没了。

    “我?建斗,我的功劳越大,刘巡抚他就对我防备越深,反倒是你,进士出身,有了这些功劳,足以往上走一层。”

    卢象升听后也道:“良栋,我明白你的意思,吕梁营要想强大,只有不断变革,晋西北要想稳定,也需要不断变革。我卢象升在此承诺,只要在我的权力范围内,我必定会支持谭良栋和胡振江的变革!”

    说完后,卢象升和谭良栋二人站了起来,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变革的号角,在真武山上吹起。

    在谭良栋和卢象升二人结成同盟时,太原城,王家,王振江的二哥王振海,在得知王振江代表晋南的商人们和吕梁营达成新的协议后,一场针对王振江和吕梁营的谋划被悄悄展开。

    老王家家大业大,老大王振洋一门心思做官,现在在朝中已经谋得一份重要的职位,老二王振海要继承家业,手中掌握着王家最核心的票号生意,老三王振江本来在老大老二眼里是不成器的,但没想到跑了一趟边塞去了一趟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