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68章 68。妥协,扩张() 
太原府,巡抚衙门,刘策看着卢象升给他递上来的文书,眉头皱得很深。本来按照刘策的安排,卢象升和谭良栋是处于对立面的,现在卢象升举荐谭良栋,是给他释放了一个信号,卢象升选择了和谭良栋合作,也就意味着,他要恢复五县夏税秋粮的计划失败。

    “谭良栋,吕梁山,建斗啊建斗,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刘策喃喃自语道。

    经过多番权衡,刘策还是同意了升谭良栋为千总,张应宸、刘文景、牛凉、屈华、康军伟为把总,把总以下由谭良栋定夺。当然,刘策给谭良栋的只有名义,他把原本准备拨付给吕梁营的钱粮全部转交给镇西卫,并赦免左卫千户的罪过,让他重建镇西卫,吕梁山不能只有一个吕梁营。

    在将命令传达下去后,刘策有些颓然的坐在椅子上,在坐上山西巡抚的位置后,刘策本来还想着有一番作为,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内侍魏忠贤竟然迅速崛起,拉拢朝臣为己用,排斥异己,大肆敛财,竟然把脑筋动到全天下的督抚头上。

    “唉,皇帝啊皇帝,授权柄于宦官,以家奴治天下,你置内阁于何地,视百官为何物啊。”刘策心里对天启皇帝极不满,像他们这种坐到封疆大吏的官员,心里对皇权保持着敬畏,但对皇帝可不一定会尊敬。更何况现在天启皇帝以太监制百官,不论是政治上的考量也好,还是为了皇帝自己更好的玩,在刘策看来,都是在胡闹。

    相比较吕梁营这样的小问题,魏忠贤的崛起才是刘策真正担忧的问题。

    柳林,谭良栋接到了刘策的晋升文书,正式成为吕梁营的千总,但随即也知道了刘策往镇西卫运了大批钱粮,命原左卫千户重建镇西卫。

    谭良栋把玩着手里的千总令牌,笑着对胡振江道:“涛起,刘巡抚还是不信任我啊。”

    胡振江没有接谭良栋的话,说起了另外一件事:“谭千总,建斗让我问你,下来你要做什么?”

    谭良栋没打算隐瞒,既然合作了,藏着掖着只会产生裂痕,直接开诚布公道:“柳林周边有不少村子打着我吕梁营的旗号,我需要处理一下。中阳下面有两处煤矿,临县有一处煤矿,这三处的矿工都派了代表来柳林,我也要处理一下。”

    “好,我帮你转达一下。”

    “涛起啊,你就待在柳林吧,有很多事需要你。”从大同回来,胡振江也要

    回中阳县衙去帮卢象升,谭良栋现在很需要胡振江的帮助。

    胡振江点头道:“可以,正好建斗需要个人跟你联络,就我吧。”

    谭良栋高兴道:“那太好了,以后就有劳涛起了。”

    “我只做我该做的。”胡振江说完后就走了。

    “真是个有脾气的人。”谭良栋有些无奈,不过胡振江确实是个有才之人,他编写的那些条例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漏洞,这很难得。

    回到真武山,谭良栋立刻忙了起来。今年晋西北再一次大旱,五县的不少村子为了不交夏税,在找人接触过吕梁营后,便打着吕梁营的红旗,县衙的税吏不敢进去,怕吕梁营收拾他们。对于打着红旗的村子,谭良栋准备派人入驻,整编后的吕梁营开销不小,对于向外扩张,既是谭良栋的想法,也是吕梁营上下的一致认知。

    打着红旗的村子也大都做好了吕梁营入驻的准备,谭良栋在柳林和刘垣圪坮的做法已经传遍晋西北,人们对于吕梁营并不排斥,最起码给吕梁营交了粮食吕梁营能保证人们的安全,而官府却是管收不管事。

    此次吕梁营直接往外扩张了八个村子,地盘已经触及到临县、中阳、方山三县。在新扩张的村子里,各驻扎一个队,并在村里组织护村队,护村队的队长们全部由此次整编因伤退出吕梁营的老兵担当。

    至于村子里的乡绅,从万历二十八年起连年旱灾,流民年年起,天启一年流民大规模叛乱,天启二年吕梁营组建,稳定了柳林周边的秩序,到了天启三年,柳林周边村子的乡绅们早跑到县城省城里,没有跑的,等待他们的也是吕梁营。

    在这种大灾的特殊时刻,谭良栋直接在各村实施了军管,任何乡绅但凡出来闹事,谭良栋下手绝不留情。柳林的第三茬土豆已经种下去了,谭良栋把多余出来的土豆推广到各村种植,让余生负责,不论是为了推广土豆还是为了能更好的凝聚手中的力量,所有的乡绅要么选择和谭良栋合作,要么就滚蛋。

    谭良栋不想开杀戒,矿工对士绅们的恨可是极其深的,一但谭良栋动了刀子,那整个吕梁营的人将会毫不犹豫的杀向各村,吕梁营此时需要的是休整和维持稳定。

    柳林内部,谭良栋继续调整煤矿的生产模式,并把手里闲置的铁匠全部调集起来,生产工具和各类支架。煤矿机械本就是谭良栋的老本行,这方面他经验丰富。

    以前的小煤窑都是纯手工生产,再加上煤矿主们肆意压榨矿工,拿矿工的命换钱,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柳林全年的煤产量连一万吨都到不了。煤矿主们赚了钱以后,要么进入了官府的腰包,要么拿钱买了土地,把钱投入再生产的很少。

    谭良栋把煤矿分出去后,虽说是全体矿工所有,但真正负责管理的还是谭良栋和吕梁营,谭良栋准备从蒙古人那获得的八百两黄金里拿出一半,用来加固矿坑和置换矿工手里落后的工具。

    这个时候矿工手里用的是什么工具,你绝对想不到,谭良栋在当矿工时挖矿用的还是铁镐,但柳林的矿工太多,矿工手里的镐就是边缘处包了一层铁皮,其他部分都是木制或石制,有些还在用手挖。

    不要说跟大型挖矿机械相比,这就连后世的农具都比不上,对了,这个时代的农具更为落后,受制于铁产量,农户们一般都是三五户合用一把包铁农具,就是农具边缘包点铁皮,只有耕田用的犁才会很奢侈的用铁制的,至于锄头了啥的,以纯木质的为主。

    这些情况让谭良栋迫切的需要发展炼铁坊,和卢象升达成合作以后,中阳的铁矿石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柳林来,炼铁坊采取了谭良栋指点出来的小高炉炼铁,虽然问题还很多,但随着师傅们生产经验的增长,一些大的毛病都被修改过来。

    谭良栋相信,等自己这四百两黄金的订单生产完后,炼铁坊将会培养出第一批熟悉高炉炼铁的铁匠。

    临县、方山的煤矿,谭良栋依在柳林的办法,一并实行改制,推行《煤矿生产条例》。

    除此以外,本来就是吕梁营的刘垣圪坮和一些村子,这些村子已经有了护村队,谭良栋把在柳林实施的《治安条例》推广了下去,并拜托胡振江帮自己在各村宣传条例,同时把李鹤轩的警察队扩展到各村,以条例治村。

    相比较打仗,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更为困难,也更为麻烦,但这也更能锻炼谭良栋,要想维持以矿工为主的吕梁营和应对接下来的大灾,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更加艰辛的努力,谭良栋不敢懈怠,吕梁营诸人亦如此。

    谭良栋的行动和士绅们的利益不符,自然受到他们的反弹。各县城里,受到损失的士绅们联名向县令状告谭良栋,四县县令把来自士绅们的压力又一致压给了永宁府知府。

    自从刘策空降卢象升为中阳县县令后,永宁府知府便身居衙门深处不再理政事。这次,县城、府城的士绅们一致状告谭良栋,并给知府的师爷塞了钱后,师爷来到知府衙门后,看到知府正在欣赏一副不知是谁的字。

    “东翁……”师爷硬着头皮打断正在摇头晃脑的知府。

    知府听到师爷的声音后,头也不抬的说道:“又是吕梁营的事吧!”

    “是的,东翁,这吕梁营新任千总谭良栋跋扈异常,侵犯乡贤财产,实在是凶恶之极啊。”

    知府把字合上,摇摇头道:“师爷师爷啊,这谭良栋不是好东西,那让你来的那些人就是好东西了?在本府看来,就是狗咬狗一嘴毛,谁也不是啥好东西。况且本府快到郅仕的年纪了,这吕梁山就是一潭浑水,本府管不了喽。”

    说完后知府直接回到后屋去睡觉了,师爷连叫都来不及叫。“唉,东翁这……”师爷气得跺了跺脚只能离开。

    永宁府知府完全不想管这些破事,他要是帮士绅们,吕梁营肯定会撂挑子,把兵力收缩回柳林,到时流民作乱,谁能控制得住。他要是帮吕梁营,呵呵,那是不可能的。

    中阳县衙,谭良栋的做法都被胡振江传到卢象升这里。“良栋、涛起,希望我的做法是对的,能让吕梁稳定下来,免受灾害和兵祸之苦。”

    从天启三年三月到六月,晋西北唯一能对吕梁营产生威胁的罗汝才部还在大同闹,永宁知府不管事,趁着这个时候,整个吕梁营上下都在忙碌,随着各项条例的推行,吕梁营的实力逐日递增,影响也越来越强。

    胡振江也在此过程中慢慢的对自己的变革之道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谭良栋的做法本身就是在践行一种变革,不过这种变革才刚刚开始,谁也没法料到现在撒下的种子,将来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

    (本章完)

第69章 69。活曹操,拒敌() 
天启三年三月,就在谭良栋专注于处理吕梁营内部事务时,从府谷窜到大同的罗汝才,在听说这一带专门有人针对代王府名下的庄子下手,收获不少,便专挑代王府的庄子下手,杀死庄子的管事,吸纳庄子里的农户,人数由刚进大同时的八百人一下子扩大到三千人。

    谭良栋从庄子里救出来的人已经开始他们的报复行动,还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代王府被搅得鸡飞狗跳,代王让府中大管家亲自出面找到行都司指挥使和总兵张远,让二者尽快派军剿灭大同的叛军。张远令已经到达马邑的贺方驻守马邑,寻找叛军主力围剿。

    罗汝才很高兴,代王府庄子里的好东西很多,一路抢下来,不仅他自己收获甚丰,跟着他的八百陕北老弟兄腰包也鼓起来。如果代王府不是在朔州城这样的大城里,罗汝才还想着去打代王府,没办法,地方藩王手里的财富太多了。

    贺方在追击谭良栋失败后,把气全撒在了罗汝才身上。在乡绅们的指点下,贺方大概判断出了罗汝才的行进路线,于是提前去罗汝才要抢的下一个庄子埋伏好。

    罗汝才人虽然多,但都是充数的,纪律十分涣散,一路下去就是直奔庄子,完全不查探。贺方手里的都是边兵,作战经验丰富,等罗汝才的大队人马踏进埋伏圈后,直接发起攻击,打散了罗汝才部。

    “娘的,碰上硬茬子了。”罗汝才见边军出动,知道自己没法在大同继续待了,反正损失的也都是在大同新纳入的,他的陕北老弟兄都还在。

    宁武关的守备感觉自己今年流年不利,前有谭良栋闯关,后有叛军攻打,自己这太平将军还能不能干下去了。

    罗汝才攻打宁武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用人命填,他让自己的陕北老弟兄们充作督战队,后面依附的做攻关主力。这个办法虽然残忍,但很有效,宁武关守军不足五百人,守备将军又是个混日子的,前面还能挡住,后面就支撑不住了。

    杀红眼的人们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