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婆婆咳嗽了两声,无所谓道:“安氏的死活关我何事?他们让我来出使明军,就没安什么好心思。”

    气氛一下尴尬起来,桑婆婆是谭良栋见过最不称职的使者了。

    “将军,我想请教你一件事。”

    “什么事?”

    “我年轻时曾去过成都、金陵求学,那时还是在万历年间吧,当时的儒家主流是理学,将军,您是怎么看理学的?”

    桑婆婆的问题出来,王显和老郭满目不可思议,这画风不对啊,一个被盛传着掌握着神秘巫术和可怕蛊术的神婆,居然要和吕梁镇的将军讨论儒学问题。

    谭良栋陷入了思考中,桑婆婆提出的问题很大,理学起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在元朝时被定为官方哲学,到了明朝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共有三派之说。

    发展最快的是程朱理学,被时人称之为理本论,八股考试即是以理本论为核心,也是在民间传播最为广泛的。

    其次是明朝王守仁在陆九渊的“心学”基础上创造的阳明心学,在当世江南一带流传甚广,被时人称之为心本论。晚明的士大夫大多受阳明心学的影响,讲究随心而动,冲破程朱理学定下的框框条条,并发展出不同的流派。

    再者就是张载的气学,被称之为气本论。张载认为,宇宙中充斥着“气”,这种气处于永恒运动中,并认为事物总是“有两则有一”,“若一则由两”,承认矛盾是对立而又统一存在的。继承了气本论的学者,自称为实学一派。

    不论是已经完全教条化、死板化的程朱理学,还是追求个人解放的阳明心学,抑或是想要从物质角度认识世界的张载气学,都有一个核心的观点,即理学,可以穷尽天下之理,任何事物都可以归纳到理学的范畴内。

    同时,桑婆婆提出的问题也很小。作为当世显学的理学,本质上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掌握学术解释权的学政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君君臣臣这一类的三纲五常上,他们眼中的理学是非常狭隘的。

    或者说,这种狭隘的理学已经成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他的任何不符合所谓正统理学的想法都会被看作是异端。

    “理学,本欲要穷尽天下之理,最后却被禁锢在了框框条条内,成为了一件工具。”

    王显和老郭听不懂谭良栋的话,桑婆婆则是陷入了沉思中,随后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将军,我看了《科学入门》,有一个疑惑,不知能否解答?”

    “你说。”谭良栋也来了兴趣,思想是需要被分享的,谭良栋很期待桑婆婆问出有质量的问题。

    “将军,整本《科学入门》,你只是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变化缘由,我想问的是,你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是否是从理学中悟出来的?”

    谭良栋站了起来,桑婆婆的问题直指核心,换句话说,桑婆婆是在问谭良栋,他的这种认知世界的方法,是从哪里学到的。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与本时代人最大不同的地方在哪?不是对历史的已知,也不是掌握后世的知识,而是在工业化社会成长下所培养的对世界的认知方法。

    “桑婆婆,你有没有读过荀子的书?”

    “荀子,那位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读过一些。”桑婆婆道。

    “好!荀子曾言,‘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桑婆婆听完谭良栋的话,细细思索了一番后,叹了一口气道:“想我还自以为对儒学有所了解,没想到到头来只是学了些皮毛。”

    谭良栋笑而不语,桑婆婆理解了他所说的话,可见桑婆婆本身的学识。

    (本章完)

第193章 193。医术的传承() 
谭良栋和桑婆婆两人的对话,让王显和老郭听起来一头雾水,特别是王显,他在吕梁镇中也读过《科学入门》,当时他只是觉得书中对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释很有趣,绝不会想到什么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荀子之类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显问道:“将军,荀子他老人家的话什么意思?”

    谭良栋坐了下来,笑着解释道:“流星坠地,树木发出声音,百姓们都很恐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没有什么原因,这些都是天地的变化,自然的变化。对于这些罕见的自然现象,我们应当是疑惑,然后去解决它,而不应该是恐惧。”

    “这……”老郭听完后,有些难以接受谭良栋的话。

    老郭年龄长与谭良栋和王显,对于读书不是很喜爱,《科学入门》也是在谭良栋的硬性命令下随便看看,受当世理学的影响,老郭很难接受荀子的话。

    谭良栋自然看到了老郭的表情,继续道:“刚刚我说的荀子的话,就是用荀子的角度去看世界。在荀子看来,出现罕见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的活动没有多少关系,正如他所言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但是呢,在理学看来,就不是这样了。‘天裂为阳不足,地震为阴有馀。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伐骤举’。”

    桑婆婆接道:“那为了避天裂、消地震,就得辨奸邪、去女谒、屏谗慝、弱刑罚、慎征讨,是不是?”桑婆婆说完后,露出了一丝讥讽的笑容。

    老郭依旧不解:“那不是好事吗?”

    谭良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不好深讲,往远了讲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在理学中的体现,往近了说这涉及到文官和皇权的争斗。纵观历史,儒家将自然现象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本意是为了限制越来越膨胀的皇权,但结果却是,皇权没有限制住,儒家自己给陷进去了。

    桑婆婆哈哈道:“你这后生娃子就不要问了,你们将军不想骗你,真要跟你说的话那就都是些大逆不道的话了。”

    “哼!”老郭对着桑婆婆冷哼道。

    谭良栋摆了摆手让老郭退到自己身后,看着桑婆婆道:“桑婆婆,你问了我这么多,总该是有理由吧。”

    桑婆婆的表情平静了下来,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缓缓道:“或许在场的诸位都不知道,我在成为巫医祭祀前,也是一名奴隶。若不是我被上一任巫医祭祀收留,说不定我都活不过十岁。”

    “在上一任巫医祭祀去世后,我便接替了她的位置,成为新的巫医祭祀。当时我还年轻,又一直听土司头人们讲外面的汉地,心中十分向往。后来我终于找到机会,去了一趟成都城,在那里我学会了汉字,并跟着一个秀才学了四书五经和一部分医书。”

    “再后来,我借着安氏出外办事的机会去了一趟金陵城,在那里我学到了更多,见识到了理学、心学等诸多儒家派系,同时我也趁机搜集了大量的医书。”

    谭良栋静静的听着,从桑婆婆年轻时候的经历来看,这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女人。

    桑婆婆顿了一下,对糯娃道:“糯娃,把这本医书递给将军。”

    “是的,婆婆。”

    谭良栋接过糯娃递上的书籍,一边翻看一边听桑婆婆讲话。

    “我是一名巫医,职责是治病医疗。但是,黔地山高林密,各种各样的怪病层出不穷,而以前的巫医们拘泥于前代传下来的治疗方法,根本不敢有所变动,那些患了怪病的人只能慢慢死去。”

    说着,桑婆婆看了王显和老郭一眼,道:“这也是巫术和蛊术的由来,愚昧的人不知道他们患的是病,还以为是什么神奇的法术。”

    “我翻遍了从成都和金陵收罗来的各种医书,各种各样的病例和治疗方法。中医虽然博大精深,但我仍有很多疑惑,直到我发现了一件事。”桑婆婆说到这,笑容诡异起来。

    谭良栋知道桑婆婆要说什么,桑婆婆给他的医书里有很多后世才有的医学知识,比如血是在血管里流动的,人全身上下遍布血管,从心脏流进流出。以这个时候的医学水平,中医对这方面解释得比较玄乎,西医还停留在放血治疗的阶段,桑婆婆能有这些发现,很显然是火灼堡两侧的骸骨和尸体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在山下见屠夫杀猪,杀完猪后是要放血的,不然肉就不鲜。我把那头猪拿回火灼堡,把它给整个剖开,看了它的五脏六腑,看了它的四肢,我几乎把每一寸地方都看过。”

    “但猪毕竟不是人,有些东西不一样,我就拿奴隶做实验了。”

    桑婆婆说到这,谭良栋叹了口气,他刚刚看完医书,桑婆婆确实有才,医书上记载了很多关于人体内部的知识,也有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都聚集在内分泌系统和人体消化道菌落方面,这一类研究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桑婆婆明显没有这个条件。

    “将军,反抗军崛起,在黔地流传了上千年的奴隶制度是维持不下去了,我这巫医祭祀也当到头了。我观《科学入门》和将军对理学的态度,可以肯定这本医书对将军的作用很大。”

    谭良栋点点头,虽然医书上面的知识来的很血腥,但不能否认这些知识在医学上的价值。若是谭良栋能把这上面的知识和中医相结合起来,一下子能让中华的医学水平直接跃进到十九世纪初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对于吕梁镇而言,医书上的内容对吕梁镇医疗兵治疗外伤很有用处。

    桑婆婆让糯娃站到自己的前面,对谭良栋道:“将军,这孩子跟我长大,基本把我的医术都学了去,我的那些实验都没让他参加。”

    “我想拜托将军一件事,收留了这个孩子,让他学习汉地文化,不要像老身一样,本是该治病救命的人,却将同为人的奴隶送上另一条路。”

    糯娃愣愣的看着桑婆婆,哭道:“婆婆,你不要糯娃了吗?”

    “好孩子,婆婆的医术就靠你去发扬了。”

    桑婆婆从椅子上站起来,对着谭良栋跪了下来,高声道:“老身拜托将军了!”

    谭良栋点头道:“桑婆婆,我答应你!”

    “老身多谢将军!”

    桑婆婆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她的睿智、博学只会在和她同一等级的人面前展示,比如谭良栋,而在土司、头人这样的人面前她是巫医、祭祀她不屑于与那些人讨论。

    同样,桑婆婆自己的出身和在长期的实验下,已经认识到奴隶是和她一样的人,但她又受到奴隶制的影响,奴隶在她眼里只是工具,因此她可以毫不犹豫的拿奴隶做实验。

    抱歉了,老铁们,这段时间换工作,更新可能不稳定!等稳定下来,恢复一日两更,多谢老铁们的支持了!

    (本章完)

第194章 194。桑婆婆的决定() 
谭良栋把医书收好,等桑婆婆重新坐下后,道:“桑婆婆,该说的也都说了,你回到水西城后怎么应对安邦彦?”

    桑婆婆道:“安邦彦借老身祭祀的身份,威慑了一把反抗军,起码在我回去之前反抗军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这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一旦反抗军失去了耐心,水西城必破!”

    “桑婆婆,据我所知,安氏在水西还有一万多部属可以调动,为何你如此确定安邦彦会扛不住反抗军的进攻?”

    “将军,水西城的根基是什么?是那些奴隶。没了奴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