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镇明军使用火炮,一般都将火炮当作是要塞炮使用,主要起防守的作用,吕梁镇使用火炮,是将火炮集中起来作为野战炮使用,是在进攻。

    牛凉的建议是将火炮扩大到全军使用,全吕梁镇设火炮营,各部设炮队,重视火力输出。

    对于火炮的推广,谭良栋早就着手开始做,炼铁坊的大师傅们每天都在研究怎么铸造铁制炮管,现在最大的技术难题是如何避免浇铸时炮管产生的气泡,增加炮管的气密性和降低炸膛率。

    屈华的问题则是关于吕梁镇的各兵种配置问题,现在的吕梁镇是冷热兵器混合,但整体上还是属于冷兵器部队。屈华认为吕梁镇应该增设一些枪兵、弓兵或是弩兵,就比如这次的养龙坑战斗,基本上是全靠了白杆兵的弓兵。

    各部参谋、把总也做了不少总结,张应宸等千总们只说问题,参谋和把总们既说问题也讲优势,养龙坑的战斗吕梁镇和白杆兵是取胜了,自然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吕梁镇最大的优势就是战斗意志,要比土司军中的奴隶兵强得多。谭良栋在军中推广教育,让每一个吕梁镇士兵已经有了基本的军人意识,慢慢脱离老百姓口中的丘八形象。

    后世的军队,在军队内部和外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一致认为,军人的地位要高于普通百姓,军人的道德水平、自我要求也要高于普通百姓。

    吕梁镇仅凭内部的教育和训练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谭良栋内心深处,对于地方权力的控制也是越来越迫切,他不希望自己一手创立的吕梁镇被这个时代的明军给同化。

    在吕梁镇这边战后总结的时候,白杆兵也在做战后清点。有吕梁镇医疗兵和药品的帮助,白杆兵的战损比以往下降了很多。

    秦翼明在战场上临阵逃跑的事情并没有传出去,回到白杆兵中后他把这事瞒了下去。

    秦良玉主帐中,秦邦屏、马祥麟、秦翼明等白杆兵主将都在。营帐中间是一张大桌子,桌子上铺的是黔中一带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各地的土司。

    养龙坑一战,白杆兵和吕梁镇合力打败安顺明,以秦良玉对黔中土司实力的了解,这一战基本把各土司的兵力都给打掉了,可以说,现在养龙坑司周边的土司,完全给明军敞开了不设防的大门。

    马祥麟看着地图道:“阿母,那安顺明调集了乖西司、青山司、底寨司、札佐司、水东司五个司的兵力,现在全部丢在了养龙坑司,这些地方现在防务空虚,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秦良玉摇摇头,指向了贵阳城和周边的贵竹司、新贵县、贵定县等地,道:“我们的目标是安邦彦,贵州城下的叛军才是主力。”此时的白杆兵和吕梁镇,还不知道杜文焕已经打开了安邦彦对贵阳的围困圈。

    “阿妹说得有理,我们现在万万不能分兵,安邦彦的主力还在。”奢安之乱刚爆发时,明军屡战屡败,其原因就在于兵力过于分散。

    入黔平定安邦彦之乱,明军的主力基本都在一块,反观安氏,因为水西被威胁,处处分兵。安顺明纠集了各地土司之兵,人数虽和明军相当,但战力就弱了很多,奴隶兵占数太多。

    在秦良玉等将领商议下一步行动时,帐外传来声音:“秦少保,贵州传来军情!”

    “进来念!”

    “秦少保,杜指挥使已率兵打破安氏叛军对贵阳城的围困!”

    传令兵话音一落,秦良玉从传令兵手里抢过战报,杜文焕打通了进入贵阳城的路,安邦彦对贵阳城的围困有了一个大缺口。

    并且据杜文焕派出去的人查探得到的情报,贵阳城外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安邦彦很可能要撤军。

    秦良玉立刻看向地图,指向龙场驿这个地方,道:“秦翼明,你领一支百人队,盯着这个地方!”

    “是!”

    (本章完)

第167章 167。贵阳解围() 
龙场驿是从贵州到水西城的必经要道,安邦彦若是要撤军的话,必定会经过龙场驿。

    秦良玉派秦翼明盯着龙场驿,安邦彦要是撤军,一定会派重兵占着龙场驿。若是安邦彦撤军的消息属实,那白杆兵的行动就要做出调整了。

    同一时间,谭良栋也得知了杜文焕打开了安邦彦围困贵阳的包围圈,并且种种迹象表明,安邦彦要撤军。

    参谋司的参谋立刻忙了起来,他们需要推演安邦彦撤军的可能性、安邦彦撤军的话会怎么撤、吕梁镇该如何行动。

    张应宸等千总得知安邦彦可能要撤后,纷纷请战,组织撤退要比组织进攻难得多,吕梁镇的军官们相信,安邦彦要是真撤,率军跟在安邦彦屁股后面,总能咬下一口肉。

    谭良栋摸了摸下巴,无论安邦彦撤不撤,贵阳城他都不可能攻下了。若是安邦彦继续留在贵阳城下,他面临的局势很危险,正面有杜文焕的部队,北面有白杆兵和吕梁镇,南面还有云南沐王府受朱燮元军令而来的沐府军和土司军。

    以现在安邦彦面临的局势,他还非撤不可,不然被三面敌人包围,他想逃也逃不了。

    看着黔中、黔西的地图,谭良栋对参谋司负责联络各部的参谋道:“特战队有新的消息传过来没有?”

    联络参谋翻了翻手里的文书,道:“三天前传来消息,他们和水西城就一河相隔。”

    “嗯,给王显传令,让他不要再和白杆兵一起行动了,潜入水西城,调查水西安氏的情况。”

    “是。”

    后勤司中有专负责炮队后勤的主官,谭良栋道:“炮队的飞雷炮炮筒要尽快铸好,让余生和郭世贵加快速度!”

    “是!”

    谭良栋的目光盯向龙场驿,若是安邦彦真要撤军的话,龙场驿是必经之路,自己是不是该做一些什么准备呢。

    贵阳城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在杜文焕打破安邦彦的围困圈后,安邦彦又得知了一个消息,云南的沐王府从南面派兵而来,主力军是滇南的阿迷州土司普名声。

    说起来,这阿迷州普氏和水西安氏都属于西南土官世家,两家来往不少,安邦彦对普名声的实力还是有所了解的。

    阿迷州普氏和安南土司沙氏是世代姻亲,就如同水西安氏和永宁奢氏一般,普名声派军队过来,安南土司的沙定洲也必会派兵而来。以两家在滇南的实力,凑出万余兵力不成问题。

    安邦彦得知南面也有敌人过来后,加快了撤军速度。为避免杜文焕的军队追击,安邦彦还安排和杜文焕邻近的部队,做好战斗准备,甚至还主动进攻了几拨,都被杜文焕打退。

    天启五年十一月,就在万物陷入沉寂的时节,安邦彦开始了大撤退。各地的小土司和土官早已带着部曲和奴隶离开,安邦彦要撤走的多是安氏自己的部队。

    最先撤走的安氏部将是安顺义,安顺义撤到贵竹司,把贵竹司所有的粮食一抢而空,临走前又在贵竹司放了一把火,整个贵竹司几乎被烧成了平地。

    没错,安邦彦执行的就是坚壁清野的策略,他要把各地土司能破坏的都给破坏了,防止被明军利用了。

    战争,是最大的破坏。无论是明军还是土司军,在作战时都是烧寨毁村,奢安之乱五年来,土司之地大量的部民奴隶死于战火,极大地削弱了土司的力量。

    安邦彦是分三步撤退的,第一步是派出先遣部队,执行坚壁清野。第二步是派出主力部队,这是安氏的核心精锐,是他必须要带回水西城的。第三步是殿后的部队,若是明军不追击也就罢了,一旦明军追击,殿后军队就是用来争取时间的。

    安邦彦撤退的再隐蔽,这么大的军事调动,肯定会有不少动静的。

    杜文焕得知安邦彦要撤后,并不准备派兵追击,安邦彦一撤,贵阳之围就解了,功劳唾手可得。再说,贵阳以南的各番司仍旧不稳,杜文焕还需要在贵阳协助巡抚王三善维持贵阳稳定。

    安邦彦在撤退前,深深的看了一眼贵阳城,这次撤军后,水西安氏的势力必会被大大削弱,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到贵阳城下了,自己的一切、罗甸国的野望、成为国主后的荣华富贵,一切的一切,全都没了。

    “王巡抚,安贼退兵了!”贵阳城内,杜文焕对王三善道。

    “不容易啊,三年啊,贵阳城,终于安全了!”王三善听后,老泪纵横,被围困的日子太难熬了,既有饥饿的苦,也有内心的煎熬。

    杜文焕不语,王三善的身体状况很差,战事结束后,以王三善现在的状况,多半要致仕。

    贵阳城内的居民百姓,得知贵阳解围后,全都跑到街上,疯狂的大喊大叫,发泄着心中的喜悦。

    安邦彦围困贵阳城两百多天,贵阳城内人相食,原总兵张彦芳公开组织杀人,贩卖人肉。

    城内守军和百姓受不了张彦芳带来的恐怖气氛,推翻了张彦芳,把张彦芳给分食了。王三善为了安抚守军和百姓,宣布了张彦芳的诸多罪状,认定张彦芳死有余辜,并提拔城中守备将军李芳为总兵。

    贵阳城内发生的这一切让城内百姓心中极其压抑,解围之后,城外的粮食运进城里,城内的百姓衷心的希望,战争能一去不复返,从此以后都可以和和平平的,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创伤太深。

    然而,世事的发展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生在西南的奢安之乱只是大乱前的预演,真正的乱世很快就要降临了,将会席卷整个大明王朝。

    贵阳解围的消息传到养龙坑司,谭良栋立刻找上秦良玉,道:“秦少保,安邦彦撤兵,必回水西城,正是我们的机会!”

    秦良玉也道:“我已派翼明盯着龙场驿,一有情况,你我二部可以直接过底寨司,到陆广这个地方。安邦彦再怎么有准备,也要掉一块肉。”

    “好,到时再和秦少保携手战一场!”

    (本章完)

第168章 168。土司内部() 
谭良栋和秦良玉商议完后续的军事行动,回到吕梁镇军中。此时距养龙坑一战已有五天时间,各部都已休整完毕。

    养龙坑司一战,安顺明全军被杀或被俘,周边土司的战力几乎全部被消灭殆尽,在安邦彦撤到龙场驿之前,吕梁镇和白杆兵要对养龙坑司周边的乖西司、青山司、底寨司动手。

    青山司和底寨司位于养龙坑司西南一侧,乖西司则位于东南一侧,白杆兵和吕梁镇分别动手,一走西南,一走东南。

    鉴于吕梁镇的人数少于白杆兵,谭良栋选择了东南的乖西司。

    出战乖西司的是刘文景部和屈华部,共计一千人,谭良栋亲自带队,向导是俘虏的乖西司的部曲兵和奴隶兵。

    乖西司距离养龙坑司不远,连半日的路程都不到,吕梁镇的一千人就到了乖西司前。

    没有预料中的战斗发生,谭良栋也体会了一把传说中的传檄而定。乖西司的留守头人很识相,在吕梁镇抵达乖西司,派出原先是乖西司的部曲兵前去劝降后,头人在保证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后,果断投降谭良栋。

    他不投降也不行啊,整个乖西司的战力全都折在了养龙坑司,留守的头人连两百人都凑不起来,根本就没法打。

    谭良栋率军进入乖西司,乖西司的头人贵族们在路两旁相迎,纷纷行叩拜大礼。叩拜大礼不是跪拜,跪拜只是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