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能有如此结局,幸甚,幸甚。这些请命的朝臣,在得到了皇帝的旨意之后,便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人微言轻的小官,完成上司交给自己的任务就好,至于其他的事情,有大头们在前面顶着,与自己何干?

    果然,皇甫嵩刚要回去,便被刘宏叫住:“皇甫爱卿,你是我朝中第一能征善战之士,家学渊源,朕从未曾小觑过,依你之见,如今当如何清剿这太平道的反贼?”

    皇甫嵩见刘宏此时面色不善,他也知道自己这一回逼宫逼得皇帝心理不舒服的紧,若是没有好办法,只怕自己下场堪忧。但他对此其实早有腹稿,毕竟兵法大家可不是说着玩的。

    “回陛下,老臣以为,首先当使各公卿捐出马匹,弩箭。八州糜烂,损兵折将,军械损毁更是数不胜数,若有各公卿捐助,一来可银钱军费,二来可武装,老臣以备好良马百匹,弓弩五百副,只待陛下下旨。”

    刘宏听到这一条,本来发白的脸色一下子就有了一丝红润,豪门大户哪一个没有私兵,战马弓弩铠甲齐备,虽然人数不多,但说到底还是隐患,如今皇甫嵩提议要公卿捐助,一来能给自己省不少钱,二来又能削弱这些世家的实力,何乐不为呢?当即便允了这一条。

    皇甫嵩其实也是早有准备,早在昨日就已经和诸位大臣有了商议,以捐出军械来换得解禁党锢。况且他皇甫嵩今日带头,强逼皇帝,若是不出点血,皇帝岂能放得过自己?就算现在他还需要自己为他平定叛乱,可谁能保证他不会事后寻仇呢?

    想当年韩信助刘邦,项羽还活着的时候,韩信对刘邦说自己要做假齐王,刘邦信誓旦旦道做什么假齐王,要做就做真的。可项羽一死,天下平定,韩信不还是被搞死了么!前车之鉴啊这都是。

    皇甫嵩接着又道:“其二当召集五校兵马,以及三河骑军,从洛阳出发,一路直捣张角老巢冀州,一路南下颍川平定东南之乱。各州刺史当就地募兵,反击叛军,保卫城池,若再有不战而降者,与谋反同罪。如此可阻击叛贼,不使其攻入洛阳。”

    “其三,当召集朝中各武将子弟,以及民间自认有勇略之人,到公车署参与考核,若真有才学,即可委任为校尉,领兵平叛,如此可解军中武将之弊病。”

    “好!好啊,皇甫爱卿不愧是当世名将,这三条所提甚好,朕都准了。依爱卿看,这两路兵马当由谁来挂帅?”

    “回陛下,尚书卢植,颇通兵法,可率一路人马,北击张角,平定冀州。至于豫州黄巾,可由朱隽领兵,荡平不臣。老臣亲自率军接应这两路人马,以备不时之需。如此定可为陛下平定叛乱。”

    刘宏大喜,当即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以宗员为副将,率北军五校准备杀奔冀州;任命皇甫嵩左中郎将,朱隽为右中郎将,带三河骑兵,以及即将招募来的精壮兵员,讨伐豫州一带的黄巾。

    这样的大事自然要明发旨意,昭告天下,不说那遭了兵乱的八州之地,就连未遭或坏的并州也收到了剿灭境内黄巾的命令。只不过这对于丁原来说只是小事一桩,本来在自己的高压之下,并州一地就没有几个黄巾信众,再加上这里本就偏僻,又与匈奴接壤,张角也从未惜得占领并州这个地方。

    不过丁原自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招兵买马的机会,一时间并州各郡县都开启了征兵模式,短短一个月,便征兵一万三千人,皆有吕布统领,每日操练。至于高夜,倒是乐的在五原躲清闲。

    高夜做为五原校尉,统领兵马,自然每日要去太守府点卯,当然也能看到的情报。因此每次回家,自己家里的那三个小鬼总是打听。

    “大哥,那黄巾贼现在如何了?有没有被官军遏制住?”郭嘉总是第一个发问的人,而且每日都会问这个问题。无他,只是因为他和赵云打了个赌,赌朝廷什么时候能开始反击。

    赵云虽然心理上已经接受了高夜那一套忠于百姓的理念,但心底里依旧相信,现在的大汉,平定区区叛乱应当不费吹灰之力。郭嘉虽然也认为朝廷可以平定这场叛乱,不过他所考虑的要比赵云全很多。因此直言朝廷在战争初期会处于劣势。一来太平道猝然发难,朝廷根本没有准备,攻州破府自然易如反掌。二来太平道裹挟数十万百姓,一齐发难,朝廷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全线防守,重点击破才是正理。因此某些战线节节败退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问题。

    至少皇甫嵩的战略里,从未想着去平定正在荆州作乱的黄巾,他们不过是疥癣之疾,只要解决了张角这个心腹之患,黄巾自平。

    这整整一个月里,高夜对他们的回答都是“没有”,看着郭嘉一脸的得意和赵云一脸的尴尬,高夜就恨不得再赏郭嘉几个爆栗,做为我高夜的师弟,鬼谷的传人,得意忘形到了如此地步,不多打几巴掌好好教育一下怎么行?

    “不过今日我听督太守言道,朝堂之上,已经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隽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征讨黄巾。这是半个月前的消息了,只怕此时,应当整军完毕,从洛阳出发了吧。这三人都是朝中名将,黄巾的好日子要到头了。”高夜笑道,“哦,还有,那皇甫寿坚以此要挟,使得皇帝终于解除党禁,督瓒那家伙因为这事非要跟我喝酒,我这是把他喝躺了才回来的。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快问,没有问题我就去睡觉了,娘的,以前真是没发现督瓒这么能喝。”高夜揉了揉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道。

    “大哥你觉得黄巾还有多久才能彻底平定?”赵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平定?那我可不知道,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吧。”

    高夜作为一个后世人,自然知道这一场看似势如破竹的起义,终究是昙花一现,不过一年就随着张角身死而被平定。就算现在能攻破州府,那也不过是上天给予的新手保护罢了。赵云听了,只是“嗯”了一声,便多问,高夜见其他人再没有什么问题,便也转回房间去休息,任谁喝了两斤白酒,都挡不住浓浓的睡意。

    其实在整个五原郡,从没有一个人在为这场叛乱而担心,这里在督瓒几年的铁腕统治之下,一个太平道的信众都没有,百姓无人蛊惑,生活也还算过得去,又有谁会想着造反呢?反正并州没有战乱,其他地方是战是乱又与我何干?

    官员不乱,百姓不乱,高夜这个校尉自然也没有什么事情,军营里有高顺在,他练兵可比自己练得好多了,自己又何必去凑热闹,给他添麻烦。所以每日在军营里闲逛就成了高夜最长做的一件事。

    只可惜好景不长,又过了一个月,丁原一纸急令便把高夜从五原叫到了晋阳。高夜才进城,便被丁原叫到了刺史府内,直让高夜心里犯嘀咕,自己在五原风平浪静,没听说并州境内有什么大问题,这一回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叫我叫的如此着急?

    高夜才进刺史府,就被丁原一把抓住,一边往屋子里拉,一边大笑道:“明曦啊,终于来了,可是想煞老夫了!”

    高夜不由得更是狐疑,丁原和自己的老师是好友,见自己面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从未有向今天这般热情过。事出反常即有妖啊,由不得自己不小心。

    高夜一边和丁原说着没有营养的场面话,一面闻着丁原的身体,再就是问问如今并州形势如何,直到进了大堂,才真正结束这一大段寒暄用语。

    这也是高夜在后世最为痛恨的一点,做为上下级,有事就说事,职责之内自然义不容辞,职责之外那就酌情考虑。是个人跟你说事,先得寒暄几句,接着问候几句,跟着铺垫几句,然后才拐弯抹角的提出请求,据说这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含蓄,反正高夜是不。

    “叔父,有事您还是直说吧,小侄我接到命令就匆匆赶来,饭还没吃一口呐。”高夜苦笑道,“咱们叔侄俩还用得着这一套场面话么。”

    “哈哈哈哈。”丁原大笑道,一副对高夜这话颇为受用的样子,不但笑逐颜开,还拍了拍高夜的肩膀,道:“那好,叔父也就跟你之说了吧,幽州刺史郭勋派人前来求援,他那里很是危急,故而叔父我想要明曦你率军前往幽州,助他一臂之力。”

    “啊?”高夜听罢当真是一头雾水,幽州战事吃紧到了这个程度么?按理说不应该啊,公孙瓒素来勇猛,连乌桓人都怕的勇将,难道打不过这些前几个月还是手拿锄头的农民么?

    “幽州不是有公孙伯珪么?战事怎会吃紧到如此程度?”高夜不由得问道。

    “明曦你有所不知啊,乌桓眼见我中原乱起,便也起了劫掠的心思,公孙伯珪只得率领人马,抵御乌桓,无力分兵。郭勋已经下令,各郡县招募兵勇,只是幽州除了公孙伯珪再无大将,新招募的兵勇又疏于战阵,直被杀的望风而逃。”

    高夜听闻不由得撇了撇嘴,幽州再无大将?当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现在便在涿郡的刘备、关羽、张飞,哪一个不是气压万夫的英雄豪杰。虽然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在桃园结的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去参军,但是高夜知道,他们的参军使得幽州之乱得意更快的平定。

    当然这话高夜是说不出来的,总不告诉丁原,这个织席的,那个卖枣的还有那个杀猪的都是绝世猛将吧,这话说出来挨顿骂都是轻的,不挨揍都算幸运。不过高夜一点都不排斥去幽州,既然有机会可以近距离的观察一下刘备,何乐而不为呢?自己本就在他与曹操只见纠结,倒不如亲自去见一面,也好感受一下传说中的刘备的风采。

第二十五章 初见刘备() 
虽然不知道历史上幽州刺史郭勋是不是真的向丁原求救过,但现在既然派了信使来,丁原做为大汉鼎鼎有名的忠臣,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更何况草原一战,吕布、高夜威名远扬,恐怕这也是郭勋来并州求援的原因之一。

    现在丁原下达了出兵的命令,高夜自然要遵照无虞。若不是丁原和自己师父相交莫逆,他也不会跟自己寒暄这许久。一道命令来,难道自己这个小小的校尉还敢不遵从么?况且现在更有了见一见刘备的想法,高夜对自己这一趟幽州之行,充满了期待。

    “明曦,军情紧急,我也不多留你,你今日好好休息,明日你便赶往雁门,你的人马都在那里。到了雁门去找奉先,他会将你的人马尽数交与你的。”丁原说着,把早已写好的调令递给高夜,又道:“你此番去当要火速赶往幽州,郭勋一介书生,不懂打仗,只怕是难挡叛军。”

    高夜拱手应是,道:“既然如此,也不必等明天了,我这就启程赶往雁门。定当平定叛乱,不辱我并州军的威名。”高夜的话说的大义凛然,一副赤胆忠心的样子,直看的丁原是满心欢喜。

    其实自从高夜回到这个时代,满心想的就是如何能在三国这个热血沸腾的时代,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自己的家里做了无数的准备,都是能在这乱世出人头地。可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自己的想法告诉郭嘉、赵云可以,要是告诉了丁原,不用想着怎么出人头地了,只怕是要人头落地了。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大义灭亲的事迹,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