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姬,你看看这是什么?”蔡邕笑着把手中的文书递给了蔡琰道,“高夜在五原,以八千兵马对阵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六万大军,直杀得去卑是片甲不留,五原未来几年再难有匈奴犯边之苦,爹爹能不高兴吗。”

    “真的吗?明曦哥哥这么厉害!”蔡琰也是一脸的喜色。

    “是啊,这个高明曦,真是屡屡让为父惊叹,学识过人,武艺高强,还能作曲,给你寄的那一曲,就连为父听了都觉得是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啊!还懂造纸,耕种,酿酒,制茶,如今就连战阵一道,都是如此高明,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不会的!”

    蔡琰听到蔡邕如此夸赞高夜,蔡琰不禁的想起了高夜给他寄来的那首曲子,蔡琰本就是精通音律的人,那里听不出《梁祝》这首曲子里面的哀怨缠绵,怎么会不知道高夜这是在婉转向她表达好感呢?自己小时候在五原,总和他一起玩,感情自然是不同,况且高夜如此优秀,自己又怎能不动芳心呢。

    蔡邕自然也知道女儿的心思,长叹了一口气道:“琰儿啊,我知道你对高夜动了心,如果为父没有把你许配人家,这高夜确是你的良配。可为父早已把你许配给了卫家的二公子卫德,卫家是累世大族,更对父亲有恩,况且为父也听闻那卫德卫仲道很有才学,你嫁过去也不会有什么委屈的,至于高夜,你还是不要再想了。”

    蔡琰自己自然也知道这段指腹为婚的事情,自己心里也是发苦。卫仲道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完全不知道,总听说他才学好,却从未见过,怎么比得上高夜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可想要反驳父亲退婚,却又说不出口。自己的父亲自己还不知道么,对于名节看的比什么都重,况且卫家还对自己家有恩,说出来除了让父亲为难自己挨骂,却依旧改不了自己要嫁给卫仲道这个结果。

    蔡邕自然也看到了女儿暗淡的脸色,只得说道:“那卫仲道的哥哥卫伯觎为父见过,很有才华,长的也不差,想来一母同胞的弟弟也不会差的。而且那卫仲道与你年龄相仿,等再过个几年,你们都大了,自然是要完婚的。至于高夜,不用再去想了。”

    “是,爹爹。”蔡琰一脸黯然,却还是顺从的应了父亲。只不过这件事一出,原本二人喜悦的心情都已经不见了。

    蔡邕看着蔡琰颓然的走出了房间,不由得叹道:“我这都是遭了什么孽啊!”

第二十一章 时光飞逝() 
对于蔡邕的感慨,高夜自然是不知道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小姑娘,已经有了未婚夫。虽然高夜是从后世穿越而来,对于蔡琰的故事知道的很清楚,可即便如此,高夜也不知道蔡琰究竟是什么时候成卫仲道的未婚妻。

    况且卫仲道这个人死的早,也没什么作为,煌煌史册他也不过是因为蔡琰才留下了那么一丝半点的痕迹。以至于后世学者都知道蔡琰的第一任丈夫卫仲道是个短命鬼,可却连卫仲道的名是什么都无从考证了。

    高夜自从领了旨意,在五原担任校尉,就不再每日里给郭嘉等人上课了,而是每五天才会给他们讲点东西,其他的时候全靠自学。自己院中那些孩子们,也只能在晚上,高夜能来上一个时辰的课,其他时候全靠郭嘉等人教导。整整两年,高夜在军营里的时间多,在家的时间少。

    高顺不愧是能训练出陷阵营的人,训练起士卒来当真是很有一套,在他从高夜这里得到了一本《练兵实纪》后,更是如获至宝。这本《练兵实纪》对于这个时代,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的很丰富,已经不单单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写的那部分,高夜在这本书里把戚继光所著的另一本《纪效新书》的也夹杂在了里面,再加上后世的现代化军队中的一些要点,纪律,甚至连如何做思想工作这样的东西都总结在了里面。

    到了汉末,兵书其实已经有很多了,诸如《孙子》、《吴子》、《六韬》、《三略》、《司马法》等等,早就是不可逾越的经典,但这些书中都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的兵书重在告诉领兵的人该如何打仗,却从未讲该如何练兵。高顺虽然是个草根阶级出身的军人,读书不多,自然更加没有见过这样专门讲如何练兵的书籍。高夜告诉他这本书是他恩师所著,自己又见他善于练兵,所以把这本书赠送给他他好好学习,练兵。

    高顺自然是感激涕零,甚至当场就认了家主,平日里在军中喊高夜校尉,私下来都是喊高夜公子的。高夜也乐的如此,毕竟高顺这样的人才,自己也是多多益善的嘛。高夜在自己府里腾出了一间院子,给高顺居住,高顺也是孑然一身,家当也没多少,搬入高夜府中自然也没有很麻烦。

    现在整个高夜府上,能随便进出高夜院中书楼的,就只有四人,而高顺便是其中的一个,其他三个便是郭嘉、赵云和张辽了。

    至于郭嘉他们几个,经过两年的学习,也更加的成熟,尤其是赵云,不但武艺已经出神入化,整个人由于书读了很多,说起话来也经常能够引经据典,整个人一副儒雅的样子,别看才十三岁,可一身武艺,就连高夜都已经感觉到自己快要不是对手了。

    在一次考试的时候,高夜和赵云对战,打了足有一百多个回合,高夜愣是没看出来赵云用的是什么枪法。高夜遂问赵云,这是什么枪法,是你自己自创的吗?谁知道赵云的回答说,他其实根本没有用什么枪法,就只是见招拆招,随意而为。着实让高夜大吃一惊。

    不由得想起古龙曾在他的《浣花洗剑录》中有过一段描述,是紫衣侯快死之时,讲述起他的师兄时说道:“我虽将天下剑法全部记住,我那师兄也能记得丝毫不漏,但他却能在记住后又全都忘记,我却万万不能,纵然想尽千方百计,却也难忘掉其中一种。我那师兄将剑法全都忘记之后,方自大彻大悟,悟了‘剑意’,他竟将心神全都融入了剑中,以意驭剑,随心所欲。虽无一固定的招式,但信手挥来,却无一不是妙到毫巅之妙着。也正因他剑法绝不拘囿于一定之形式,是以人根本不知该如何抵挡,我虽能使遍天下剑法,但我之所得不过是剑法之形骸,他之所得却是剑法之灵魂,我的剑法虽称天下无双,比起他来实是粪土不如!”

    这里所提到的“剑意”,便是一种阅尽天下招式后的返璞归真,需要华丽的招式,也不需要繁杂的套路,一招一式,随心所欲,却又无不暗合天理,比起强记招数,不知高明了多少倍。金庸老先生的笔下,不也有独孤九剑这样以无招胜有招的剑法吗?创造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一生只求一败而不可得,高手寂寞如此,却让仰望他的人,心潮澎湃。

    高夜在当初教导赵云太极剑的时候,就和赵云说过类似的理论,只是高夜自己都还没能达到“无招”的境地,也只能让赵云自己去领会“无招”的精髓,可谁能想到,短短两年,赵云真的做到了“无招胜有招”。这或许就是天赋!

    吕布这两年里,也时常到高夜这里来,除了喝酒之外,最爱的事情就是和高夜比武,高手寂寞,吕布也是如此。他的武艺在军中,根本没有对手,侯成、宋宪、魏续加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顶多是能多撑几个回合罢了。而高夜虽然也打不过自己,但支撑百十个回合还是能做到的。

    高夜也乐的如此,都说和高手过招,必有进益,高夜在从和吕布的战斗中,每次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对于自己招式的运用,也是更加的得心应手。更何况高夜想要把自己这一手飞石的本事,用在战阵之中,有吕布这样一个武学巅峰指导,更是事半功倍。在征求了吕布的同意后,高夜在战斗中时不时的甩出一块飞石,开始吕布还能把飞石格飞,越到后来,吕布越觉得高夜的石头扔的刁钻古怪,防御起来也变得难了很多,心道若非是自己,其他武将只怕早被这飞石打下了马来,这一手本事当真厉害!最的是这飞蝗石,即便是两个人面对面拆招只是,高夜都能冷不防的飞出一块来,不像弓箭,你只要放箭,对面基本上就会知道。这样的暗器在战场上,当真是防不胜防。

    而郭嘉则是把一套太极拳,一套太极剑学了个滚瓜烂熟,现在随身佩着一把长剑,这把剑可非同一般,乃是大名鼎鼎的宝剑纯均。这纯均乃是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中的一把,后世尊之为尊贵无双之剑。

    相传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了秦国著名的相剑大师薛烛来品评他收藏的宝剑,没想到自己的宝剑薛烛竟然看不上眼,甚至连毫曹和巨阙这样的宝剑,也被薛烛评价为“毫曹光华散淡,巨阙质地趋粗,不能算宝剑。”可当看到纯均之时,薛烛的面色突然凝滞。好大一会儿,才惊醒过来。薛烛来到剑前,深深一躬,然后又表情肃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这才从侍者手中接过宝剑。据《越绝书》中记载,薛烛“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釽,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於塘;观其断,巖巖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勾践见薛烛这个样子,很是得意,接着问道:“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说道:“不能换。”勾践问原因,这薛烛激动地大声说道:“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鑪,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测。群神不下,欧冶子即死。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千户之都二,何足言哉!”

    大意就是说欧冶子在这把剑的时候,那是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区区骏马、富乡、大城怎么能与纯均的价值相比!这也正是这把剑尊贵无双的由来。

    这纯均剑自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便被他收藏在咸阳宫中,汉王攻破咸阳,籍吏民,封府库,未取分毫,唯独将这柄纯均剑带走,后来王莽之乱,天下纷争,这柄剑便不知所踪,后来还是被高夜的太师父偶然所得,一直视为珍宝。现在被高夜拿出来,送给了郭嘉。

    郭嘉也是熟读经史,一看这把剑,便猜到是纯均,几经验证之后,心下大喜,现在更是每天去哪都要佩剑,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而张辽这两年里也是进步巨大,不单单是武艺兵法,他经常跟着那帮小孩子们一起听高夜讲课,这些高夜都让郭嘉他们几个人自学,可张辽还是更愿意听高夜讲,也正是因为如此,张辽和这些农户家的小孩子们关系最好。而这些小孩子们这两年里也没有让高夜失望,别看只用了三年,他们的水平已经和后世的高中生差不多了,毕竟他们没有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这些课程,每日除了诸子百家的典籍,就只有数学这一门课,学的自然会更快一些。

    张辽还教这些孩子们习武,虽然不能说是勇冠三军,但也算是小有成就。在高夜的府上,几乎在学习的人,除了文化课之外,都要习武。毕竟这个时代不是唐宋时期,士大夫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一句口,而是大部分士大夫们的真实写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