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早就被糜竺摆了一道。自己当初还以为糜竺是躲避曹豹的打击,这才把糜芳派去护送曹嵩一行人,如今糜家家产早已搬空,再结合自己曾经收到琅琊附近郡县说是曹嵩家产颇为丰厚的报告,自己如何还能想不出来,糜家究竟是怎样从自己的眼皮子地下逃走的呢?

    如今自己已经别无他法,兵事上还得仰仗曹家的,政务上,就只能依靠陈家的辅佐了。好在孙乾也是可用之人,幽州、青州一行,为自己拉来了无数的盟友,尤其是平原的刘备,九江的边让和北海的孔融,都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袖手旁观。只是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刘备可以不管,可是孔融和边让说不定都会对自己不满,到时候只怕援军一事必有变数。因此自己现在所能做的,如同陈登所言,那就是休养生息。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抓紧屯田。自己强大了,那才是真正的强大,否则自己的徐州,只是曹操和袁术嘴边的肥肉罢了。

    相比于陶谦,同样在休养生息的袁绍和袁术兄弟,就有着明显截然不同的状态。袁绍和公孙瓒的争斗,如今已经告一段落,尤其是公孙瓒在十月的时候,因为和刘虞政见不合,又被刘虞突袭,心中怨恨。大胜之后居然二话不说就把刘虞给杀了。刘虞在幽州可是颇有人望,他一向主张对异族怀柔,因此幽州的百姓和异族都对他很有好感。公孙瓒这次杀了他,使得幽州民怨沸腾,不过他的这一举动,却当真让袁绍大为开怀。他公孙瓒干出这样的事情,在幽州还能长久的了么?就连沮授都说,公孙瓒这一刀,能让主公早三年平定幽州!

    而袁术虽然遭遇了一场惨败,可也同样有着好的事情,比如孙策在这一年,加入了自己的阵营。孙坚兵败身死之后,孙策便带着孙坚的棺椁,回到江东老家风光大葬。一应礼毕,这才转回到袁术的麾下,想要建功立业。而且孙策的第一仗就没让自己失望,讨伐了为祸已久的山贼祖郎。孙策的骁勇善战当真让袁术喜不自胜。毕竟自己手下现在最缺的就是猛将。有了孙策,曹操手下的猛将,自己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相比于陶谦,同样在休养生息的曹操,就显得截然不同。秋天之时的大获丰收,足矣让曹操再无粮草之忧。无论是新式农具的效率,还是新式作物的产量,都让曹操以及兖州一众世家喜出望外。虽然曹操下令,新粮通通收归官仓,不过各郡的长官大都是世家众人,新粮在世家之间的流传,也无法避免。

    尤其在自己提出唯才是举之后,虽然大家都对有才无德之人窃居高位报以怀疑的态度,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让自己有能力与世家抗衡的计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高夜、荀彧他们说的都有道理,自己又如何能不知道?可是眼下的局面让自己只能如此,那也就只好如此了。

    从谯郡回来的高夜,亲自把华佗送到了颍川书院,不但住宿、仆人一应俱全,高夜还亲自把华佗介绍给了荀靖和蔡邕。他们两个对于华佗的到来,更是喜出望外。说到底两个人如今的年纪都大了,华佗的名头也算是在豫州一带广为流传,他们对于书院能有这样一位神医坐镇,都持以欢迎的态度。再加上东观藏书之中,医书也有不少,他们两个对于医术可谓是一窍不通,如今有了华佗在,整理这些医术也就容易的多了。

    至于高夜,他把蔡琰留在了阳翟,还特意拜托了华佗,对自己怀孕的妻子好好看护一下。本就对高夜心存感激的华佗,自然是连声答应。而高夜此时则是在曹操的召唤之下,又匆匆的回到了颖阴,和众人一起讨论起了讨伐徐州的事情。

    直到这个时候,高夜才想起了另一件将要发生的大事。如果自己记得不错的话,历史上的曹操这一次讨伐徐州,一直杀到了东海郡,不但一路上杀戮颇重,更兼一怒之下干掉了九江太守,名士边让。这一下子使得陈宫、张邈等人起了背叛的心思,陈宫一击,就使得曹操差一点丢了整个兖州。这么大的事情,这么严重的后果,自己既然来了,就决不能让它再次发生!

    因此高夜在大堂之中,拱手说道:“主公要打徐州,我是没什么意见,不过有两件事,主公还是要切记小心在意才是啊。”

第十三章 伐徐之议() 
高夜的话音一落,众人无不朝着高夜瞅来。毕竟刚刚大家一顿商议过后,一个个都对拿下徐州信心满满。尤其是糜竺指责陶谦的那神来之笔,着实让陶谦狼狈不堪。郭嘉都笑着称赞糜竺道:“有子仲这一篇檄文在,陶谦不被气死,也得被气的吐血三升。”虽然这只是郭嘉一时的玩笑话,不过事实却也和他想的差不多,如今的陶谦只能勉强拖着自己疲惫的身躯,打理着徐州的各项事宜。

    眼前形势一片大好,高夜却突然一反常态,提醒曹操有两件事必须要注意,因此方才还一片欢声笑语的大堂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人都在等着听高夜发表他的意见,就连曹操也是看着高夜笑道:“明曦且讲来。”

    “主公,这第一件事倒也不是别的,就是请主公善待徐州百姓。”高夜拱手说道。言罢曹操却是放声大笑道:“此言明曦不说,我也知道。正如明曦当年所言,人和者,聚百姓之力也。徐州自从黄巾之乱后,就再未有什么刀兵之祸。那陶恭祖当年也算得上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徐州一地被他治理的也很是不错。百姓富足,粮草丰盛。如今我既然要拿下徐州,自然会对百姓多加笼络,这一点明曦你不必担心。”

    高夜却摇头道:“我怎么能不担心?那陶恭祖虽然如今垂垂老矣,可是他在徐州近十年,威望很高,更兼有仁义之名,百姓甚是爱戴。主公你大军过境,即便你愿与百姓秋毫无犯,只怕百姓也会在陶谦的煽动之下袭击你的粮道。若是主公尚未考虑此事,只怕到时候祭起屠刀也就成了迫不得已了。”

    曹操闻言则是眉头一皱,点了点头道:“明曦不言,我几乎忘却。不错,如果百姓作乱,我不平定无法安然进军。若是屠杀百姓,则必然落一个残忍嗜杀之名,只会让徐州百姓更加畏惧我等。如此一来,徐州好打,却不好治理啊。”

    “哈哈,主公何须担心此事。”一旁的程昱倒是笑了起来,“主公难道忘了,子仲献给主公的这份大礼了不成?”

    曹擦闻言,随即笑道:“仲德此言有理。如今我等出师徐州,可谓是师出有名,只要示百姓以恩德,想来百姓也能深明大义。”

    程昱却在一旁摇头道:“不仅如此,如今已是年尾,天寒地冻自然不是出兵之时。因此主公就算是想要攻伐徐州,也是明年四五月的事情了。这小半年的时间里,主公应当派遣细作,徐州,将陶谦此等恶行大肆宣扬。如此陶谦在百姓心中仁义之名尽毁……”随着程昱的讲述,一个恶狠狠的反间计就在曹操的拍板下,由郭嘉主持,在徐州来执行。

    说起来程昱在三国演义中声名不是很响亮,可是在高夜的眼里,这家伙绝对是个狠人。可能就是因为他出的计策太过阴狠毒辣,因此罗贯中把曹操描写成一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便把许多程昱的奇谋算在了曹操的身上吧。至少在高夜看来,程昱这一条反间计,绝对拿捏得恰到好处,一击就打在了陶谦的软肋之上。

    要知道,这种小道消息,一旦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往往流传的更快,也更加的让人觉得可信。尤其是离间的对象,是一群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农夫,只要有一个信了,全村都会相信。有一个村子的人都信了,整个徐州的百姓都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有糜竺的檄文在前,只要让人去散播,曹操此来攻伐的原因,就是因为陶谦的罪恶行径,以及他窝藏张辏У某舐伲傩站曰岫源松钚挪灰伞1暇姑芋靡彩切熘萦忻娜耸浚档幕埃诎傩湛蠢醋匀挥Ω檬钦媸档摹

    一旦让百姓相信了这一点,曹操的攻伐完全是由于陶谦的恶行,百姓就会把的罪责都推到陶谦的身上。说起来他们只是百姓而已,富足安定的生活才是他们所想要的。如今因为陶谦的举动曹操大举进犯,到时候兵祸一起,生灵涂炭,这不都是陶谦的错么?一旦到了这样的情景,无论陶谦曾经为他们做过什么,在百姓的心里,他都是那个破坏了大家安定生活的罪魁祸首。如此一来,只要曹操宣布秋毫无犯,百姓自然不太会陶谦而对曹操发难。

    这件事一解决,高夜也是暗暗颔首,在自己看来颇有些为难的事情,没想到被程昱三言两语就给搞定了,如此甚好。如今才十一月,还有好几个月才能出兵徐州,足够郭嘉操作的了。因此高夜一笑,随即说道:“这第二件事,便是关于兖州世家了。如今主公你提出了唯才是举,对于世家大族的利益,损害的可不止一星半点。颍川世家对此也很是不满,若非因为荀靖先生出面,再加上钟繇那家伙出仕,只怕颍川的局面也要担心。可是兖州世家,无论是张邈兄弟,还是那个陈宫,都对主公表达了诸多不满。而且他们为官于兖州各郡县当中。一旦应对不好,只怕兖州不稳啊。因此主公对于兖州世家不得不防。”

    “嗯。明曦说的虽然有点道理,可是明曦你也知道,我之所以提出唯才是举,就是因为不想受到兖州世家的掣肘。如今颍川书院愿意接收兖州世家的子弟入内就学,兖州一地反对的声音也已经渐渐消失。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郭嘉闻言却是一反常态,静静的说道:“若此次偃旗息鼓,是更大的谋划呢?”

    曹操闻言也是一愣,郭嘉此言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不过还是摇头道:“孟卓与我相交这么多年,当年讨伐董卓之时,我二人也从未有过嫌隙。更何况我能入主东郡,坐稳兖州,多凭其力,我相信孟卓是不会背叛于我的。那陈公台,也确实颇有才能,我已经命他为东郡太守,想来也能安抚兖州世家之心吧。况且如今兖州世家并未做出什么事情来,我若是对他们防备甚重,只怕会适得其反,反倒逼着他们一起来反我了。此事不妥,不妥。”

    高夜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话是这么说没错,毕竟皇上家刀快,还不杀无罪之人呢。如今兖州世家曹操兢兢业业的,不但无过,而且有功,这让曹操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就去怀疑,就去疏远、防备这些人呢?况且曹操现在帐下的文臣武将,基本上分为四个派系,一派便是以夏侯惇为首的曹操自己的宗族子弟;一派则是以高夜为首的颍川人马;一派则是李典、乐就这样慕名而来,毫无根基的外姓官员;最后一派便是兖州世家。如今在曹操的核心之中,兖州世家连一席之地都没有,本来就已经不怎么受曹操的重视。若是曹操再一反常态,对他们小心提防,只怕他们就是没有反意,也要有反意了。

    可是陈宫这里,又不得不防,虽然历史书上所写,是因为曹操大开杀戒,擅杀名士边让,这才惹得兖州世家不满,陈宫才联合了张邈等人一起造反,迎了吕布兖州。可事实上,若不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陈宫又怎么可能会干出这样的事情?世家大族做事,从来只因为利弊,无关乎对错。只要有利可图,那就是对,那才是他们会选择去做的事情。

    因此虽然曹操的理由充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