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在高夜看到孙坚全副武装的大军的时候,这样的感觉就愈发的强烈了。虽然自己这个颍川太守名义上要归他管辖,但讲道理,自己从来没听过他的。即便在刘焉上书之后,刺史的权利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可是就凭孙坚,还是没有命令自己的资格。这一点不光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就连孙坚也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在过去的一年里,孙家和高夜也同样是井水不犯河水。更何况现在的孙坚实力已经衰退到要靠袁术保护的地步,他的权威下降的就更加的厉害了。

    只是看着这杀气腾腾的大军,就连高夜都奇怪,难道这孙坚今日转了性子,准备要和自己开战了不成?还是袁术觉得自己的出击侵犯了他在豫州的利益,所以让孙坚来给他找找场子?

    好在在孙坚下令安营扎寨了之后,迎着高夜的是他的一张笑脸,要不然,高夜现在就想落荒而逃。毕竟自己这一次只有三百亲卫跟随,孙坚这里可足足有八千兵马,要是打起来,绝对讨不了好。要不是自己觉得自己和孙坚的关系还算不错,自己根本就不会来见他。

    “哈哈哈,明曦,好久不见啊!”那孙坚一走过来,就大笑道。

    “文台,别来无恙啊。”高夜也跟着大笑道,一起说着许多无关痛痒的寒暄语。孙坚的大营才开始安扎,自然没有邀请高夜随他进帐,反而骑着马,邀高夜一起到处去走走。高夜自然欣然同意,至少说明孙坚对自己没有敌意。既然如此,大家都是好朋友,一起遛遛马也没什么不可以的。高夜随即让周仓、裴元绍带着人马暂时安歇,自己则是和孙坚一起向远方跑去。

    两个人甚至还赛了一段马,前后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就足足跑出去了十几里。不过孙坚的马不比高夜的绝影,虽然也算是不错,但到底不是一匹真正的宝马良驹。一路疾驰十几里,已经开始有些后继乏力了。两个人这才勒住了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明曦,未想到会在这汝南见到你啊。你这是带兵做什么来了?”孙坚率先发问道,毕竟自己是朝廷任命的豫州刺史,虽然高夜基本上不听自己的差遣,可是在颍川也就算了,如今已经越境到了汝南,这是当真不给自己面子啊,因此孙坚这话虽然是笑着问的,不过高夜还是听出了一丝不快。

    “说起来这件事怪我,也没先跟你打个招呼。”高夜抱拳道,“你也知道,那何曼前不久率部袭击了我颍川治下的颍阳县,不少百姓遭此罹难,因此我一怒之下,就出兵来讨伐他了。”

    孙坚闻言点了点头,何曼的动作自己当然知道,虽然自己这个豫州刺史有点名不副实,真正能控制的地方也就只有汝阴一带。毕竟自己年初和刘表那一战自己损失了不少人手,甚至还不得不依靠袁术,才能在豫州站稳跟脚。虽说那袁术在伐董之时,担心自己尾大不掉不给自己发粮。不过在袁绍用周昕为豫州刺史,来夺自己地盘的时候,却也多亏了袁术的帮忙,自己才能在这里站稳跟脚。自己本来也没有准备兴师问罪的打算,如今高夜又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纠结的必要。

    “只是文台兄你率领大军,气势汹汹,这是要去找谁的麻烦?不会是我吧?”

    “哈哈,明曦多虑了。虽然你一下子打到了汝南城下,可惜我虽为豫州刺史,实际上却不过只有一个汝阴罢了。你就是占了汝南也不打紧啊,更何况你还让你的人马全都撤回了颍川。我知道,你这是给哥哥面子……”

    高夜闻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心里却在偷笑。什么叫给你面子,要不是因为郭嘉相劝,自己怎么可能放掉汝南这块肥肉呢?算了,你既然这么想也不错,平白落下个人情也没什么不好。

    “……我这一次,是准备去打荆州!你也知道,年初的时候,我率部回江东,却被那刘表小儿伏击,损失惨重。如今我招募八千悍卒,如何能不去找那刘表的麻烦!”

    高夜闻言也是一愣,对啊,明年就是初平二年,不就是孙坚被黄祖暗算致死的那一年么!可是不对啊,如今还未到年底,这孙坚怎么就出征了,难道自己记错了,孙坚的出击不是初平二年四月的事情么?“文台,如今天寒地冻的,你怎么想起在这个时候攻击刘表了?”

    “哈哈,明曦你想多了。我如今只是准备屯兵于汝南,略作休整。毕竟这里毗邻荆州,待到明年三四月份,春暖之时,我可长驱直入,只下樊城,给刘表那袁绍家犬好”

    “啊?这刘表怎么又成了袁绍的家犬了?”高夜突然发现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明曦你有所不知啊,其实要不是公路,我也不知此事。其实之前刘表之所以袭击我,全是那袁绍指使,若非如此,那刘表又如何能知道我的确切归期,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

    “原来如此。”高夜随声附和道,这才想起,还有袁绍给刘表写信这件事。完了,最近自己是不是太想着和蔡琰的婚事了,怎么脑子都开始了混乱!你要说细节的东西自己记不得了也就罢了,这么大的事自己还能忘……难道说陷入爱情中的人智商会下降这是真的不成?

    “只是还有一件事,我想要拜托明曦啊。”

    “文台但讲无妨。”

    “我此次进军汝南,虽然粮草也算是准备充分,但也只能坚持到明年四五月份。我本想打下汝南之后,必有缴获,只是如今汝南已经落入明曦你的手里了。因此,我想请明曦,助我一部分粮草如何?”

    高夜闻言却是一笑:“这有何难。我这一次从汝南缴获粮草将近两万石,全都留给文台也就是了。”孙坚拱手谢过,高夜这才说道:“只是荆州蒯氏兄弟,颇有才智,文台此去还要小心啊。你每战争先,脾气又急,小心中了埋伏。”

    高夜很清楚,孙坚在这一仗里,究竟是怎么死的。不就是轻而无备,反而被黄祖算计了么。要说这个黄祖,听起来好像是个草包,可是别忘了,他可是江夏黄氏的族人啊。江夏黄氏之中最出名的就要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由此亦可见,这黄祖绝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之辈。况且黄祖多年来在江夏,抵御江东,虽然毫无寸进,却也没有败退分毫。依高夜想来,若不是他一怒杀了祢衡,导致自己失去了江夏人士的,孙权想要杀他也没那么容易。

    至于高夜为什么提醒孙坚,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和他的关系很好。之前的丁原之死,已经给自己敲响了警钟,朋友就是朋友,亲人就是亲人,自己明明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却保持沉默,那和亲手杀了他们又有什么区别?至于说早日平定乱世,亦或者是实现自己改造世界的理想,那些都是狗屁,成为不了安抚自己内心创伤的药剂。

    “多谢明曦提醒,我会小心的。”孙坚点头道。

    “对了,我马上就要成亲了,到时候给你送张帖子,你可一定要来啊!”高夜话锋一转,看着远方淡淡的笑道。

    “哈哈,明曦啊,我等这天可等了好久了!话说你娶的是哪家的小姐,以你的身份,新娘子定然也非等闲啊。”

    “便是伯喈公家千金。”

    “哦?难道是蔡公家的二小姐?如此你倒是和河东卫家做了连襟。”

    “不!我要娶得,便是琰儿,不是她妹妹。”高夜笑道,眼看着孙坚一脸的惊诧,随即笑道:“怎么,文台也觉得我这事做的太过惊世骇俗了不成?我本就和琰儿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更何况那卫仲道本就病的快要死了,你说,我能眼睁睁的看着琰儿掉进火坑里么?”

    “哈哈哈哈……”孙坚一连串的大笑声发了出来,笑罢才道:“这倒是像你高明曦的风范。只是河东卫家这一次,面子可是丢大咯!我看到时候啊,必然要来找你的麻烦!”

    “那就让他来,我还怕了他不成!”高夜也是笑道,“不说那么多,待我这次回去,非得请于吉道长再给我好好算个好日子。日子一定,我就给你送帖子来,到时候,你可一定得来啊!”

    “明曦你且放心吧,你结婚这样的大喜事,我怎么能不去?到时候,就算我去不了,也得让人给你送一份大礼!哈哈哈哈。”

第八章 动荡的中平二年() 
和孙坚的会面,就像是一次老朋友的阔别重逢。没有什么勾心斗角,也没有什么明争暗斗,只是两个久未谋面的好友在一起拉拉家常罢了。孙坚在请求高夜对他进行粮草的支援,就像是好朋友在借钱一样坦然。高夜邀请孙坚来参加他的婚礼,也是应有之义。

    到中平二年,高夜将要结婚的消息,几乎传遍了整个大汉。这不仅仅是因为蔡邕乃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交游广阔。同时也是因为如今高夜的实力,无论在谁看来,都是实实在在的一方诸侯。做为强有力的争霸天下的人选,他的一举一动,怎么能不被其他人所关心?

    更何况高夜要结婚这样的事情,在蔡邕、荀靖等人的刻意宣扬之下,一时间传播了大汉十三州,就连远在幽州的公孙瓒,以及还在长安作威作福的董卓,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只是对于高夜,虽然在于吉的帮助下,确定了四月二十五这个婚期,算是喜事一件。可是刚刚从汝南拐带回来的近十万人如何安排,着实让高夜忙了个手忙脚乱。说实话,没有了荀彧,这些内政还当真是让高夜忙了个不可开交。别看郭嘉也算是才高八斗,可让他处理这些琐事,还不如高夜呢。直到这个时候郭嘉才连连感叹,没了荀文若的日子当真不好过啊!

    刘辟、龚都手下的八万黄巾,都被高夜直接分散到各县去了。由于之前的劳力和先进农具开垦出来,却又因为人手不足而废弃的荒地,如今终于迎来了它们的主人。高夜已经下令,给大家按量分地耕种即可,至于军屯的事情,还要从长计议再说。刘辟和龚都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他们两个人接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差事,不但琐事极多,最要命的是还要经常到各县去走动。高夜说了,典农校尉是个干实事的工作,当然要多下基层,了解情况。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基层,但是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自己还是明白的。好在高夜给他们俩安排了不少当年跟着荀彧搞屯田的人手,这才算是让他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至于何曼手下这八千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和刘辟二人手下的黄巾不同,他们是战败被俘虏的,不像人家是主动投的降。因此他们的主要工作也和那些黄巾不一样。他们最的工作,就是去阳翟,在高夜家臣公输言、欧雄、燕琼以及崔茂四人的带领下,去安心的扩建颍川书院。这公输言是鲁班的后裔,欧雄更是欧冶子的子孙,燕琼则是墨家传人,都是对土木、建造、制材等领域颇有研究和传承的家伙,高夜一点都不担心房屋的质量问题。

    可能也是被后世的许多豆腐渣工程给吓到了,高夜对于他们三个人去扩建书院,就只有一句话:“我希望的是万世不倒!能用砖瓦巨石,尽量少用木材为妙。”高夜之所以这样说,其实也是因为木材很容易生虫蛀,虽然有些预防的手段,但比起砖石来,还是要差上一些的。最的是自己有着水泥的配方,又在公输言的帮助下,制作了吊臂,因此用砖石盖房,也不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