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挂大军阀-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万雄道:“在咱们延绥镇,当然是主要是吃糜子、谷子、黑面之类的了,再就着一些干板菜、野菜,一家人也能凑合着过了。”

    赵康不由得大惊失色,虽然不知道尤万雄所说的“干板菜”是什么,但是从名字来判断应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怪不得自己那天才城门口看到的两个军士不仅身材矮小,恨不得全身上下206块骨头全是排骨,还听说很多士兵一到晚上就变瞎子,什么也看不见,那就是典型的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夜盲症,这样的军队真的能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但是此时也不能落了尤万雄的面子,赵康打了个哈哈说道:“没办法,我那傻子亲戚这次运来的粮食全是这样的,这次就便宜那些丘八们了,就当时让他们补补身子得了。”

    尤万雄也不再说什么,继续参观着赵康运来的物资。拿起一个土豆来,尤万雄问道:“赵大人,这是什么东西?”

    赵康道:“土豆你都不认识?”

    “土豆?”尤万雄道,“这东西可以吃吗?”

    赵康道:“不可以吃我拿仓库堆着干嘛?这些是种子,以后我要咱们府谷县的所有人,全都给我种这些东西。什么荞子、糜子,亩产才几十斤,还得看天吃饭,活该饿死那么多人。我这土豆,只要照料得好,亩产嘛。。。。。。”

    说到这里,赵康顿了一下,突然想到府谷县本就属于半干旱地区,而且这年头根本就没啥水利工程,更没有化肥、农药什么的,自己也不知道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于是有些保守的说道:“这个亩产嘛,少说也有一千斤。”

    听到“亩产少说也有一千斤”,尤万雄差点站不稳,双腿一软差点倒下,幸好旁边的赵福贵眼疾手快,赶紧扶住了他。不过脸色非常难看。

    赵康担心的问道:“尤大人,你没事吧?是不是生病了?要不我先叫赵福贵扶你回去休息吧,这些东西反正就在这里堆着,等你身体好些了再来看吧。”

    赵康心想:这老狐狸该不是有啥病吧?万一突然死在这,我真就撇不清关系了。万一别人以为我谋杀,那问题可就大条了!县令谋杀县丞,想来在这娱乐活动严重匮乏的大明朝也算是头版头条级的新闻了。。。。。。

    尤万雄回答道:“没事没事,赵大人咱们继续,刚才只是不小心脚崴了一下。”

    尤万雄心想:我就看你这小后生在这瞎吹,还亩产一千斤,你咋不上天呢?

    赵康仔细打量了一下尤万雄,看到对方脸色慢慢恢复了正常这才松了一口气,这老年人万一有啥三长两短的,把自己给讹上了,那就亏大了。

    确定尤万雄没事之后,赵康打开一个口袋,抓出一把类似西瓜籽一样的种子出来递给尤万雄:“这你就更不知道了吧?其实之前我也不知道,这东西就是红薯的种子!红薯知道吗?种田里能亩产几千斤呢!早点种这东西,咱们府谷县还会饿死人吗?你这县丞当得也是,不早点弄些这种高产的东西来给百姓种植,等到天灾来了,又傻眼了。”

    对于红薯的产量赵康还是比较确定的,因为自己家种过。

    尤万雄心道:我特么哪知道什么红薯、土豆啊?再说劳资对你说的这些亩产一千斤、几千斤的东西持深度怀疑态度。

    口中却说道:“县尊大人教训得是!”

    赵康又拿来一把玉米说道:“这东西总该知道吧?”

    尤万雄看了看说道:“这个知道,玉蜀黍。在河北、山东一带有人种植。”

    赵康则一傲娇的说道:“玉蜀黍,什么鬼?我还赵叔叔呢!这东西叫玉米,算了,难得跟你讲,反正这东西不挑地,抗旱,正适合咱们府谷县,产量嘛当然是比不上红薯、土豆了,但是亩产几百斤应该还是很轻松的。而且用来当主食比土豆、红薯好一些。土豆吃多了消化不良,红薯吃多了胃酸、烧心。这玉米面则不会有这些副作用。”

    尤万雄心想:劳资活了五十多年,也没听说过哪里的玉蜀黍能亩产几百斤的,这赵大县令可真能吹,看来古人那句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比起刚才的粮食和盐,尤万雄明显对这些种子不感兴趣。拿起一套劳保服问道:“赵大人,这就是你为民团士兵准备的军服吗?样式有些奇怪呢。”

    赵水根肯定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劳保服是自己没钱了才在淘宝上订的便宜货,于是大言不惭的说道:“是的。样式嘛,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要建立的是一支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人民的子弟兵!当然要与众不同才行。”

    尤万雄虽然脸上很平静,心中却大起波澜:人民的子弟兵?!看来县尊大人所图不小呢。

    接着又去看枪头和农具,尤万雄看着这亮闪闪的不锈钢枪头、崭新的农具,就算是当了一辈子地主的他也不禁赞叹道:“好铁!好钢!赵大人真是厉害,咱们府谷缺什么就能弄来什么!”

    赵康道:“哪里哪里,这些东西都是我那亲戚的,因为我不是缺钱嘛,所以就先佘给我,以后都是要还的。”

第十六章 赵大人的兵() 
第十六章赵大人的兵

    征兵的速度快得出乎赵康的意料,告示才贴出没到两天时间,民团守备陈二典就将一营编制的1120名士兵招满。

    第三天正午,在府谷县衙门口的空地上,临时搭起了一个高台。高台上堆着像小山一样高的粮食,台下则乱下八糟的站着1120名即将加入民团的难民青壮预备役。威风凛凛站在最前面的正是赵康新任命的民团守备陈二典。

    周围则是密密麻麻的围观群众。由于聚集的人太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汗臭味、脚臭味、甚至屎臭味。就连县衙后院的卧室里在春梅的帮助下换衣服的赵康都能隐隐约约闻得到。

    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候,突然县衙门口传来一声刺耳的锣声,预备役和围观群众瞬间全都安静下来,所有人目光都投向了同一个方向:县衙正门。

    “明镜高悬”四个鎏金大字下走出八名扛着上面写着“肃静”、“回避”等字样牌子的皂吏,几人走到上高台的楼梯处整齐的站成两排,中间留着一条过人的通道。嘴中用低沉的声音吼着:“威——武——。。。。。。”

    然后头戴乌纱帽,身穿青色鸳鸯袍的赵康从县衙走了出来,大步走上了高台。身后跟着县丞尤万雄和主薄张俊。

    做为一名初三学生,赵康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只有领导才能体会的阵势。向下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数万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自己,走上高台的赵康感觉双腿有些软,心有些发慌。

    “咳咳!——”长长的咳嗽了两声掩饰一下自己的怯场表现,为了防止过度紧张做出丢人的表现,赵康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等现场完全安静下来后,他索性不去看台下,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万物。从腰间摸出早就准备好的演讲稿大声念道:

    “府谷县的乡亲父老们!大家好!我就是这府谷县的县令赵康。今天全陕大旱造成咱们府谷县颗粒无收,很多原来家世清白的良民,现如今都变成了难民、流民聚集在这府谷县城。甚至还有很多人为了逃荒,背井离乡远赴山西、河南、四川等地。整个府谷县变成鬼域一般。

    而我,府谷县令赵康,就是为了拯救大家而来!”

    赵康用眼角瞄了一眼台下,心中纳闷:这些刁民怎么那么不配合,连点掌声都没有?

    虽然有些失望,但到这种时候也只能继续念下去:

    “在现在这种最危急的时刻,为了防止府谷县境内唯一一片安宁详和的圣地,也就是咱们府谷县城被反贼、叛军们祸害,也为了保护在场的诸位乡亲父老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决定组建一支民间团练部队。现在征兵已经完成,台下站着的诸位将成为我赵康手中的一把利剑,专门保护老百姓的利剑。无论是反贼、叛军,还是蒙古强盗,甚至是关外鞑子,只要有人对我治下的百姓不利,就会由这支部队去保护大家,消灭敌人!”

    最后几句话赵康几乎是吼出来的,台上反应过来的陈二典立即非常配合的振臂高呼:“愿为赵大人效死!”

    接着所有民团预备役们也跟着他一样握着拳头举起一只手高呼:“愿为赵大人效死!”

    虽然声音不是那么整齐,甚至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但是一千多人齐声呐喊的阵容还是非常庞大的,嘈杂、高亢的声音把赵康尿都差点吓出来。

    约摸过了两一分钟,赵康才做了个禁声的手势,场面才缓缓安静下来,赵康继续说道:“我现在宣布咱们民团的基本军规,大家一定要牢记!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才会对我们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要做到!别外还有八项注意切莫忘记。

    第一说话要和气,第二买卖要公平,第三借东西要还,第四损坏东西要赔偿,第五不打人骂人,第六不损坏庄稼,第七不调戏妇女,第八不虐待俘虏。”

    赵康直接很不要脸的把工农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生搬硬套的拿了过来。不过因为自己声音虽然不算小,但是人太多,太嘈杂,估计也没啥效果。不过他已经让赵福贵安排人把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修改过后的《纪律条令》融合大明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等编成了名为《军纪》的小册子,抄了无数份准备发给将来的军官们,让他们教导士兵们学习。

    对于军队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赵康觉得必须做到位才行。

    至于日常训练嘛,那完全可以参照学校组织的军训。而且明朝的军队中也有完整的训练方案,只是到了这没饭吃、没衣穿的年头,把明初的三日一操、五日一操转变成了一辈子一操而已。

    赵康其实觉得那些底层的边军们很憋屈,姑且不论体能、武艺什么的,甚至有的边军士兵一家人就只有一条裤子,平时见人都是换着穿,穷到这种境界你难道叫人家光着屁股去打仗?这样的军队也不能怪人家没有战斗力。

    能打仗的都是募来的兵,有军饷拿的兵。

    赵康看到自己的三大纪律八大注意说得台下的民团士兵们有些发懵,于是决定先结束自己的演讲:“现在,我念到名字的每名士兵都上来领一套军服,同时我会把第一个月的军饷发给大家,让各位士兵不要怕自己的家人没有饭吃。发了军服和粮食过后,大家将在各位军官的带领下进行我颁布的第一项工作:建设军营!”

    赵康的话引起台下一阵轰动,这年头当兵不为了吃粮那当什么兵?

    本来赵康从现代社会只买来了五百套劳保服,士兵却招募了一千多人。不过在尤万雄的帮助下,又紧急从榆林总兵王定那里买了一千套军服才算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

第十七章 赵大人的兵续() 
第十七章赵大人的兵续

    接着赵康从主薄张俊手里接过名册,赵康大声念起来:

    “王大牛!。。。。。。”

    “到!”台下一个声音响起,紧接着一个黝黑精壮的汉子屁颠屁颠的跑到台上,赵康亲手把军服交给他,然后在一旁的赵福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