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挂大军阀-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詈笠淮谓心愣绞Υ笕耍阆衷诘乃鏊褪窃谀狈茨阒缆穑磕憔醯媚阏庋龆缘闷鸹噬下穑慷缘闷鸫竺髀穑课仪丶液头蚣伊郊胰司鞘来伊迹揖圆换岣阏庵秩送骱衔郏∪绻源笕四阏娓夷狈矗仪亓加袷囊槭蚨希 

    秦良玉的话骂得赵康一脸懵笔,让赵康原本兴奋的心情立马沉到谷底。

    说完后秦良玉转身便想离开宴会会场。只见陈二典、李老官、张勇、赵良栋、王辅臣、王屏藩、周遇吉七人,赵康的这七大铁杆粉丝齐刷刷的拔出腰刀,刀尖指着秦良玉,齐声大喝:“大胆秦良玉,竟然敢对督师大人无礼!难道你还想活着离开么?”

    这下众人也反应过来,马爌、郑嘉栋、高杰、牛成虎四人也跟着拔出刀来堵住大门,阻止秦良玉离开,其余人也拔出刀来隔在赵康和秦良玉之间,护住赵康和章有湘夫妇。

    赵康对这些人的动作倒是没什么感觉,必竟虽然胆小,却也是经历过南征北战的人物。不过这一下子却把坐在赵康身边的章有湘吓坏了,赵康也顾不上手下的动作,只是在一旁先安慰着受到惊吓的章有湘,同时叫身边的丫环将她先扶下去。

    而另一边,秦良玉虽然是个女人,但是却毫不示弱,也拔出腰间阔背大刀,一双虎目盯着赵康,喝问道:“赵大人今天是想要把老妪这条命留在此地吗?”

    对于这个对大明朝死忠的老阿婆,赵康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强把她留下来吧,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绝对是个祸害。放她走吧,说不定她一回去就立马脱离自己的统治,估计还是个祸害。宰了她吧,又会把自己好不容易搌起来的好名声给败坏掉,依然是个祸害。

    抓着头发纠结了一会,赵康还是决定让她走,必竟这个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太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她都的的确确、确确实实、实实在在是个英雄。赵康一直认为,英雄应该死在战场上、死在他该死的地方,那里才是英雄的最终归宿。如果这样一个女英雄死在自己手里,死在自己的这座督师衙门里,自己绝对会内疚和懊悔一辈子。

    于是赵康对诸将大声喝道:“你们要干什么?还不赶紧把刀全部给我放下!你们把我这督师衙门当什么地方了?”

    众将才悻悻的收回腰刀,不过一个二个还是警惕的盯着秦良玉,生怕她做出什么极端的举动伤害到赵康。

    赵康当即叫人拿来纸和笔,写了一章委任状,叫人递过去给秦良玉:“你不是认为自己对大明非常忠心吗?现在我就任命你为先锋官,你现在就去带上你的白杆兵,兵员、装备、粮草、补给都由我来给你们提供,从即日起你便东出潼关,去给我收复洛阳。攻不下洛阳提头来见我,攻下了洛阳今日之事我就放你一马,不再追究!”

    秦良玉看到还有一线生机,也不矫情,当下单膝跪地领命道:“末将秦良玉遵命!”

第一百四十一章 五省总督(六)() 
赵康被秦良玉这么一闹,什么心情也没了,宣布宴会解散,各回各营、各找各妈。

    接下来便是如火如荼的整编、扩军工作,本来古代搞这种工作的效率就低,再加上整编过后的军队还要进行现代化训练、洗脑,要学习使用赵康从现代社会带来的或者榆林钢铁厂生产的新式装备,再加上对各级军官培训,等二十多万大军完全整编完毕,已经快到年底了。

    不过这半年也没有白忙活,加上这段时间的募兵,赵康麾下足足拥有张勇、赵良栋、王辅臣、王屏藩、周遇吉、甘全、王永升、马爌、郑嘉栋、牛成虎、赵光远、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姜瓖、陈永福外加秦良玉合计十七镇总兵官,再加上一镇亲卫营和特木尔、阿布奈麾下两镇蒙古土八路,整个八路军兵力达到二十二万余人,这还不包括各省巡抚直辖的地方武装警察部队与民兵。不过除了张勇、赵良栋、王辅臣、王屏藩、周遇吉、甘全、王永升以及自己亲卫营八部是全机械化、现代化装备之外,其它部队全都只是装备了现代防刺服的冷兵器军队。当然每个战士都还配备了一匹蒙古战马。赵康不要求每个人都是骑兵,但是用这些马来当步兵的机动运输工具也是很不错的。

    尽管如此,在诸将看来,赵康麾下这些冷兵器部队已经算得上是从头顶武装到脚板心了。

    此时赵康的先锋官秦良玉早已率领其麾下白杆兵进入了河南,就那点兵力当然没能收复洛阳,出潼关没多远秦良玉便遭遇李自成部将刘芳亮部,秦良玉部装备精良,但刘芳亮手下人多势众,激战数场,各有伤亡。而此时李自成大军正在横扫河南东部、南部,暂时还没腾出手来收拾这支从陕西过来的部队。秦良玉虽然明知自己处境危险,但是害怕冒然回到陕西被赵康发难,所以也只能与刘芳亮对峙于渑池一线。

    赵康当然也不会坐视秦良玉被围歼,只是他突发奇想决定效仿一下国家领导人,搞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一来耀武,向治下百姓耀武,让百姓们相信自己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来保护他们。二来扬威,向居心叵测的宵小以及横行中原的流寇们扬威,让他们知道赵大督师已经做好了武力平定内乱的准备,他们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腊月初八,正是民间喝腊八粥的日子。可是今天的西安城却不一样,全城戒严,所有马匹牲畜一率不准入城。住在城内的百姓们以及特地从外地赶来的人们全都被凶神恶煞的官军集中在钟鼓楼前的广场及四周的街道边上,准备观看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

    整个西安城所有的建筑上全都被刷上了大字报:“珍爱生命,远离反贼”、“一心想着赵大人,一切为了赵大人!”“生为赵大人生,死为赵大人死”、“大海航行靠舵手,平反贼靠赵大人思想”、“忠于赵大人,赵大人是我们的亲爹娘,谁要是敢说赵大人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赵大人呀,赵大人!五省战士想念你!”、“一切反贼流寇都是纸老虎,看上去吓人,其实一捅就破!”、“宁要赵大人的一株草,不要张李二贼的一棵苗!”、“打倒李自成、打倒张献忠、打倒一切反动派!”、“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不是百姓怕反贼,而是反贼怕百姓。”、“赵大人万岁万岁万万岁!”。。。。。。就连空气中都浓浓的弥漫着一股文化大XX的气息。。。。。。

    赵康觉得自己很冤,其实这些大字报、标语、口号并不是自己安排人写的,全都是那些疯狂的粉丝们自发创作。不过仔细想想过后赵康还是觉得蛮欣慰的,必竟这种行为还是说明了自己深受治下百姓们的爱戴。

    从天还没亮开始,西安全城上空就响起高音喇叭特有的音乐声:《咱当兵的人》、《太阳最红赵大人最亲》、《东方红》、《我爱西安钟鼓楼(我爱北京天安门)》。。。。。。洗脑神曲轮翻播放,响彻整个西安城。

    上午九点整,让人听得想吐的神曲终于不再播放,一支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军队站在钟鼓楼广场左侧的大街上,军队后方安放着临时的围栏,围栏外全是前来看热闹的人群。

    随着音乐声的停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一个地方:督师府的大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赵康在护卫们严密的保护下,乘着一辆敞篷版陆虎揽胜极光从巡抚衙门缓缓驶出来。一身绯红色官袍、头顶乌纱帽的赵康站在车上,左手扶着专门焊接在车上的扶手,右手做着一个希特勒著名的纳粹礼。虽然这身官服配上这个手势略显尴尬,但是这并不影响围观群众们的热情。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学着赵康做出了这个手势。本来安静的人群中,不知道谁大吼了一声:“赵大人万岁!”

    整个阅兵场立即全都轰动起来!狂热的人们齐声高呼着“赵大人万岁!赵大人万万岁!”。。。。。。振天的口号似乎并不能熄灭吃瓜群众们的热情,人群有些失控的向赵康的方向涌来,赵康差点吓出一身冷汗,幸好维持现场治安的武装警察们及时制止住了人们的疯狂,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赵康不知道的是在这些狂热的人群中,一双充满仇恨的眼睛正紧紧的盯着他。。。。。。

    汽车没有停顿,依然缓慢的匀速向前行驶着,一直驶到检阅军队的起点才停下来。这时另一辆敞篷陆虎越野车也缓缓面向赵康的方向开过来。车上站着的人正是赵康的心腹之一尤万雄。

    只见尤万雄的座驾行驶到赵康面前约十米远处停了下来,站在车上向赵康行了一个军礼,大声说道:“所有军队已经结集完毕,请督师大人检阅!”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五省总督(七)() 
赵康也回敬了尤万雄一个军礼,然后大声宣布:“西安阅兵仪式现在正式开始!”

    尤万雄大声回答:“谨遵大人吩咐!”说完便将车行驶到赵康座驾的后方,跟随赵康一起检阅部队。

    赵福贵、张勇、赵良栋、王辅臣、王屏藩、周遇吉、甘全、王永升、马爌、郑嘉栋、牛成虎、赵光远、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姜瓖、陈永福、特布尔、阿布奈十九个大方阵早已整整齐齐的排在街边等候着赵康的检阅。

    赵康座下的敞篷陆虎越野车每走过一个方阵,赵康便通过扩音器对着将士们大声问候:“将士们辛苦啦!”

    下方早已排练好的将士们也全都挺直腰板,齐声回答:“为赵大人服务!”

    看到赵康威风凛凛的模样,就连在督师府楼上观看着阅兵仪式的赵康的一群大小老婆们也全都默然:能嫁给如此人物为妻妾,生有何憾?死有何怨?

    就连年纪最小的章有澄和孟古青都不禁感叹:“咱们夫君真的帅呆了!”

    这一段不算远的距离,赵康座下的陆虎越野车却足足开了近一个小时,这回赵康总算是在黎民百姓面前大大的露了一把脸。部队检阅完成,赵康便将车开回钟楼下方。

    下了车,赵康与四川巡抚陈士奇、甘肃巡抚林日瑞、河南巡抚王汉、山西巡抚蔡懋德、湖广巡抚陈睿谟、蒙古代理巡抚陈二典、陕西代理巡抚李老官等人一起步行走上钟楼。当然与往常不一样,这次阅兵仪式赵康特约邀请了一位尊敬的客人前来参加阅兵仪式,他就是建府汉中的瑞王朱常浩!

    这位明神宗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名声可谓是大大的“烂”!据说这朱常浩年纪到了二十五岁还尚末选婚。群臣们都上奏章请皇帝完成王子的婚事,但明神宗都不理睬,朱常浩几乎每天都向户部要结婚的费用,拿了十八万两银藏在宫中,还说这点钱买冠服都不够。天启七年(1627年)到封地汉中,朱常浩好佛不近女色,但爱财,除了上缴朝廷的税外,再加课盐税等各种名目的税,加重人民的负担。汉中当地的百姓可谓是恨死他了。这种情况直到赵康主政陕西之后才有所好转。

    但是对于赵康来说他有多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姓“朱”,而且还有朱元璋的血统,这就够了。

    瑞王朱常浩刚接到赵康的邀请函时也是大喜过望,他并不是傻子,当然能明白赵康的想法用意。在这个混乱的世道里,能得到赵康这样一个绝对实力派军阀的支持,说不定哪天就能平步青云也说不定呢!必竟王爷和皇上两个职位比起来,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