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挂大军阀-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从后门走进县衙,赵康就看到春梅正在院子里的水井旁洗衣服。

    看到赵康走了进来,春梅立刻停下了手里的活,高兴的站起来:“少爷!你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

    赵康道:“是啊,事情都办完了。现在你马上去找赵福贵,让他去把县丞和典史叫到咱家里来,我有事情跟他们商量。对了,还有那个府谷县守备,叫什么陈二典的,也让他叫来。我在县衙的二堂等他们,就说我有要事找他们商量。”

    “好的,少爷!”春梅小跑着出了院子。

    约摸半小时后,赵福贵、县丞尤万雄、典使李生、守备陈二典四人都来到了县衙的二堂,赵康坐在主位上,让春梅为几人都沏上了荼。

    四人当中赵福贵和府谷守备陈二典是赵康认识的,赵康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尤万雄和李生二人。尤万雄大约五十来岁,非常瘦削,脸上似乎一点肉都没有,黝黑的皮肤,花白的头发,一看就是个老成精的厉害人物,之前据赵福贵所说,他是一名举人,同时他家也是府谷县境内的大地方、大乡绅。他的身份、官职和家世,由不得赵康不重视。

    而李生则是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身形微胖,脸上总是泛着冒似和譪的微笑,只是偶尔眼中闪过一丝狠毒的神色,让赵康有些不寒而栗。赵康心想:这家伙绝对不是啥善茬。

    就在赵康思索着如何开始这次会议时,县丞尤万雄发话了:“不知道赵大人这次召集我等前来有什么要事吩咐?”

    赵康道:“这次召集大家过来,确实是有非常要紧的事情跟大家商量。过去一段时间,我在这府谷县韬光养晦,无所作为,很不称职。但是我也看到咱们府谷县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

    “这些年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经常性的颗粒无收,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咱们这府谷县城里城外,全是难民,乡野间的树皮草根都被啃光了。饿殍遍地、易子而食,实在是人间惨剧。再这样下去,我想不用等正在河南、湖广闹腾的反贼叛军打过来,咱们这些当官的都会被这些饥饿的难民给吃了。”

    尤万雄道:“赵大人所说的事情我们全都知道。但是现在这情况我们还能怎么办?县衙的库房里空得连耗子都饿死,朝庭的救济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运来,对于目前的状况,咱们真的是无能为力。”

    赵康道:“我从外地购买进了一批粮食,我准备在这县城中建立几个难民救济点,大家看怎么样?”

    “万万不可啊!”让赵康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他自认为很慈善的办法,却遭到了包括赵福贵在内的所有人的反对。

    赵康不解的问道:“为什么这样说?”

    尤万雄道:“赵大人难道忘了米脂县令的事吗?”

    赵康更是疑惑的问道:“米脂县令?什么事?”

    尤万雄侃侃说道:“三年前米脂县令王象兑王大人也是和赵大人一样的想法。王大人他怜悯难民们的苦难,决定不顾朝庭法令开仓放粮,救济难民。把米脂县城仓库中所有的粮食全部放出去,分给难民维持生活。米脂县令开仓放粮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周围几个县,短短时间,米脂县境内就涌入了近十万难民。结果就是饥饿的难民们很快就吃完了所有的粮食,而朝庭的救济粮却仍然迟迟不到。”

    “而一些反贼派出的奸细也混杂在难民群中,他们看到米脂县的粮食已经放完后,便开始到处散布谣言,说王大人前些天放粮只是假惺惺的做做样子,现在他已经后悔了,不愿意再救济大家了,他要把剩下的粮食全部运出米脂县卖掉,以后者不管米脂县境内所有人的死活了。”

    “这样没过几天,米脂县的难民们就在反贼奸细们的挑拨和带领下冲进县衙,将王大人乱刀分尸。愤怒的难民们竟然把王大人的骨肉都用大锅煮了吃掉。他们恨王大人入骨,恨他作为米脂县的父母官,居然不管自己子民的死活。”

第十二章 县令也疯狂(二)() 
第十二章县令也疯狂(二)

    听完尤万雄的话,赵康感觉自己背后的衣衫似乎都已经被冷汗给打湿了。果然自己还是太年轻,不知道人世间竟然有如此险恶的事情。

    听完了尤万雄的话,赵康更是坚定了自己首先必须要建立一支能保护自己的军队的决心。

    于是赵康问府谷县守备陈二典:“咱们县城里有多少士兵?其中能打仗的又有多少?”说完之后,为了防止陈二典慌报数据,赵康又警告道:“我要知道真实的数字,而且等会开完会我就要去检查。如果你说了谎,虽然我管不到你们卫所的事情,但是我有的是办法让这府谷县换一个守备。”

    陈二典听到赵康的警告被吓得不轻,在这文贵武贱的大明朝,得罪一个正儿八经进士出生的县令,那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

    用衣袖擦了擦从额头冒出来的虚汗,陈二典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军营里共有士兵228人,真正在出征打仗的。。。。。。”

    陈二典顿了一下,抬头看了看赵康的脸色,然后像下了什么决心一般咬牙道:“真正能打仗的不足百人!其它的全是老弱病残。”

    赵康虽然有心理准备,不过还是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跳。府谷守备陈二典是名千户,按道理来说应该统领一千多名士名,没想到能打仗的人居然还不足一百个。

    要知道现在这时候这府谷县城内外的难民足有一万多人,万一真的被有心人挑动起来,这不到一百个军士能做什么?指望他们变身成为超级赛亚人吗?

    听了陈二典的话,赵康也没有责备他。赵康心里也明白,不止这府谷县如此,估计整个大明朝的军队也都和这里差不多,要不然这大明朝也不会过几年就灭亡了。这已经腐败到了一个临界点,缺的只是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赵康说道:“为了防止难民们在绝望之下被叛军的奸细所利用,也为了防止米脂县的那种悲剧在咱们府谷县发生,我决定建定一支民间团练部队,数量嘛,大根在一千人左右。大家对这点有什么意见没有?”

    尤万雄反对道:“赵大人,私自蓄养军队按大明律那是要抄家杀头的!”

    赵康道:“我准备建立的并不是军队,民团知道吗?它并没有正式编制,只是由我这个县令出面组建起来维持咱们府谷县治安的民兵。”

    尤万雄道:“就算是民团吧,可是建立民团所需的银子、粮草、兵器从哪里来?咱们府谷县如果有钱有粮,就不会落到今天这种境地了。”

    赵康道:“这个就不用大家操心了,民团的一切开销由我负责。等下陈二典你就去县城里给我征兵,数量嘛,你就按一个满员的千户所来。凡是被选上的正式民兵,衣食住行全部由我来负责,每月军饷暂时定为一担粮食,有家属的,家属全部由我来安排住所,分配土地。没有家属的,就把粮食折成等价的银子。”

    陈二典问道:“赵大人,如果你给民团的待遇这样优厚,我手下守备营中的那些军士恐怕全都会跑光。”

    赵康道:“跑光就跑光,以后府谷县就靠民团来守卫。我现在任命你为府谷县民团守备,每月饷银二十两,以后民团的操练就由你来负责。至于你手下能打仗的士兵就全部编到民团里去,不能打仗的老弱病残就组建一个施工队,以后民团军营的建设,道路、水利工程、城墙的修复这些事情就交给施工队去做。明天早上你就到县衙里来领武器装备。”

    陈二典听到每月饷银二十两这句话,脸上的肌肉急速的抽动了几下,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平静。急忙回答道:“好的,赵大人!”

    赵康想了想又问道:“我会满足民团的一切要求,米粮银钱管够,民团士兵的家属全部安顿好,但是我要求你在三个月之内让军队能有初步的战斗力,半年之内能上阵杀敌,有问题没有?”

    陈二典:“没有问题!保证不会让赵大人失望。”

    得到陈二典肯定的答复,赵康点了点头:“那陈二典你就先下去准备一下,整理一份建设民团的详细计划给我看看,民团从明天就开始募兵,我对兵员有几点要求,第一,身高不得低于五尺三寸(约165厘米,明代一尺约31。2厘米),第二,身体健康、强壮、无疾病,第三,识字的优先。至于钱粮兵器等等物资的发放,我会叫赵福贵去协助你。”

    “是!赵大人!那末将先行告退了。”

    陈二典离开过后,赵康又询问典史李生:“你手下负责巡捕和监狱的衙役共有多少?”

    李生道:“回大人的话,小人属下快手、弓兵、狱卒等合计六十五人。”

    赵康疑惑的问道:“狱卒我知道,但快手、弓兵是什么?干什么的?”

    看到县令大人提问,李生也不敢怠慢,详细的解释道:“快手主要负责勾提犯人、传唤被告、证人,调查罪证。弓兵则负责防奸辑盗、抓捕逃犯、征收关税。”

    赵康明白过来,说道:“从即日起,将快手、弓兵什么的重新编制,并从现有的衙役里选拔一些优秀、强壮的加入,扩编到一个百户的规模,名字嘛,就改为警察局吧,意为警戒督察之局,局里的衙役则统称为警察。警察局将独立于其它衙役系统之外,直接对我负责,同时警察局的所有人都要加以训练。平日里负责府谷县境内的治安管理,战时要承担起守城的任务。因为我以后准备把民团的军营搬到县城外去,所以县城的安全以后就得靠警察局来保护。至于俸禄嘛,凡是被警察员正式选用的衙役每月发放二两银子的薪水或者等价的粮食。”

    李生道:“好的!小人明白了!”

    赵水根道:“那你也先下去吧,你下去之后就去县衙里挑选衙役,选好之后把名单登记一个给我送过来。”

    李生道:“是!大人!那属下先行告退。”

第十三章 县令也疯狂(三)() 
第十三章县令也疯狂(三)

    赵康看到李生也出了房间,这才对尤万雄说道:“尤大人,这些事情安排好了,不知道你对我做的这些事情有什么看法?”

    尤万雄道:“下官感觉赵大人的做法确有不妥之处。”

    赵康道:“哦?哪里不妥,还请尤大人指点一二。”

    尤万雄道:“既然县尊大人发问,那我也就直说了。第一,赵大人如果真要准备办团练,下官觉得还是先去三边总督郑大人那里报备为好,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总督大人的批条,将来如果民团的事被朝庭重视,那赵大人的处境会非常被动。”

    “第二,府谷乃三边重镇,防御北方蒙古各部的第一条防线,赵大人预裁撤边军,移民团于城外,反而让衙役组成的警察局去负责城防,首先不谈此举是否合理合法,也不论赵大人寄予厚望的警察局有没有能力承担守城重任,但这样做肯定的是这样会让城内士绅、民众恐慌,因为他们对警察们的战斗力不信任。”

    “而且将民团移驻城外,如果遇到战斗力极强的叛军精锐或者蒙古骑兵偷袭、或者击败,很可能全军覆没,赵大人苦心积虑组建的民团瞬间就会化作泡影。更可怕的是,如果那个时候负责城防的警察们不能如赵大人所期望的那样依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