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湖西抗战走廊-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李连璧也有一样的好,就是从心底里,不想赖账,也想着自己的胳膊腿儿长在自己的身上好。

    只是,他收到的那些礼,已经叫别人给顺走了。

    谁顺走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样是李连璧欠人家帐的。只是,这样的用官儿换来的礼,有点特殊。

    就是家里头的那十几个大小老婆。虽然说,这些个女人,个个的,经过鲜衣美食的再那么涂胭脂抹粉的一打扮,算是有点儿人模样,拉出来遛狗遛人的也算有那么一会儿事儿,人前人后的长长老龟孙的干巴脸皮子,但是,也仅仅只是这样了,这十几个女人,即使她们想粘粘李连璧的身子,李连璧也绝对的没有那个能耐了,他接连着娶媳妇,主要是送上门来的“礼“没处搁,不要白不要。

    这下,好了。

    人家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倒好,连三个月还没到,就从河东蹦到河西了,真真的光着腚推磨,转着圈儿的丢人、现眼。

    李连璧家里,接连着新纳的十几个小老婆,别看进门时候,心肝宝贝的喊得欢,就像那个妓女、大热天穿红棉袄红棉裤再自己送上门的那个老女人,都是还得来官的“礼”。

    这十几个“礼”,一见用自己的身子,换的来的官儿被皇军收走了,“礼”白上门,被当老龟孙的媳妇了,那还行?这年月,无利谁起早五更?当下,乘着李连璧“风雪天”大年关的外出去躲债,就将那些能拿得动或者叫来家里人的赶大车的来,卷铺盖的卷铺盖,顺东西的顺东西,能拿的能拿得动的,全拿跑了,家里,基本上,光剩下一个空壳屋了。

    你说,他,李连璧,到哪里,还人家送来的礼?

    这阵子,李连璧整天躲在县政府里,啥事儿不敢往街上走,更不敢回家,据说,那些要不回来礼,又彪性的,正撸胳膊,耍拳脚,要李连璧的胳膊腿儿的。

    已经有人打上了他的二闺女的主意了,要钱没有,人来还,自古的道理。

    要他闺女的人,放开风儿的,要绑了他的二闺女,卖到窑子店里去,招呼大家半折优惠,全来嫖,然后坐在门口收淫帐,啥时候还清啥时候走。

    还有的说,对他二闺女,绑上梁山去,先奸后杀,给钱才完。

    李连璧听后心里发了毛,他的后辈儿,算上侄子外甥的,能站着的,就一个他的二闺女了,要是二闺女再有个好歹,等到他蹬腿儿,可就没有一个亲人给自己穿老衣,摔盆,指路,烧火纸了,那样一来,他,就只能是游荡在半空,不知道前程在何方,真真的,成了没有一分钱的穷鬼、饿鬼、游荡鬼了,那才是最最害怕的事情哩。

    所以,李连璧一边赶紧地把二闺女接到县政府里,藏到最里边的一间柴禾房里,一边放出风来的,要卖自己大闺女的尸首来抵债。

    湖西人,有个讲究,配阴婚。

    就是家里的死人里面,有没娶过媳妇的,离婚的人,或者自己后来混阔了,想给自己早死去的老辈儿尽孝心,也想让他们在阴曹地府里也妻妾成群,就花钱,买人家死的女的尸首,合葬到自己家的老坟里,就叫做配阴婚。配阴婚的女方的年龄,也像阳世界,年龄越小越好,没结过婚的更好。

    李连璧想,自己的大闺女,年龄小,也没结过婚,是配阴婚里面的极其难得的最最好。

    于是,李连璧就撒出口风儿,四处里卖大闺女配阴婚,但是,效果,大出他意外,竟然没有来买的,也没有接着阴婚来抵债折算礼物的。

    李连璧像是得到理儿的,四处里抱怨那些死要帐的,你们有本事耍光棍,没本事真要帐,有本事要他的大闺女呀,大闺女明打明地躺在龙床上睡大觉,谁要谁要去。

    只是,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要他的大闺女的,就是攥个小钱的媒婆子也没上门介绍配阴婚的。

    李连璧很是烦恼,自己咋混到这个层面来?

    即使穷断筋的人家,想给家人配阴婚的,即使配瘸子,配瞎眼,也就是不配李连璧的大闺女。

    后来,李连璧找到了一个明白人,用菱米老白干儿酒,灌晕了脑袋瓜儿,才撬开了咬紧的牙,才说出来为什么别人家再穷再混,也绝不买他的大闺女配阴婚的缘由。

    他大闺女,光天化日之下,光溜溜的身子,劈开着大白腿儿,那样亮敞开地躺乎着,还被开了膛,肠子肝儿的飞满了苍蝇爬满了蛆虫,这样的败兴儿,谁家要?有辱门风,虽然是阴婚,这脸面,也得讲究。

    李连璧听到这些,只能干叹一口气儿,收回去他那抱怨人的话儿。

第三节 放出圈的鸭子还不任人逮() 
3、放出圈的鸭子还不任人逮

    同样的道理。

    高桥,绝不愿意同情或者放过,他这个曾经的义父,买来的这个干巴爹,这个老家伙,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典型的吃里扒外的腌臜人,是坑自己的孬东西。

    对这样的坏种,高桥能怎么办?

    好办,他是皇上,他是统治者,在湖西,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高桥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了,中国的文化,他多少也知道了一点儿。

    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的是以德报怨,这种理念,对高桥这样占上风的人来说,绝对的不合适,合他适的,就一样,是《水浒传》里的大白话,就是坚决的学开封城里卖刀的青面兽杨志,即使自己犯罪蹲大狱,也坚决地一刀刀了讹他刀的那恶人,不让无赖的计谋得逞。

    当然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他的刀,被衙门,也就是县长得去了,没用讹,用政府的名义得去的?

    不信?你查查《水浒传》,看看杨志的宝刀的下落?

    怎么着?还是当官好吧?

    当然,高桥是全湖西大平原的一把手,自然地不害怕蹲大狱,也不害怕那痞子无赖混。

    他从老子,从《水浒传》里,得出了这么一条道理:对付无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赖害怕啥,就给无赖办个啥。这招数,比杀了无赖的办法还灵。

    高桥要对付的李连璧这个无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怎么吃进去的,就怎么样的给他吐出来。

    高桥依稀地记得,他的对头,八路军的发源地里,江西,有个大地主,叫什么胡汉三的,红军走后,他胡汉三又回来了,回来跟那里的百姓算后帐,就说的这样的话。

    李连璧虽然憋屈,虽然不愿,但是,说到底,湖西,是人家鬼子的,自己再能,再有本事,还是在人家高桥的腿上搓绳,只得乖乖地交权。

    也能理解李连璧此时的心情,狼,吃到嘴里的肉,哪能再吐出来?

    但是,高桥此刻的心情,正和李连璧相反,很有点幸灾乐祸,很有点喜气洋洋,连连在心里祝愿李连璧,祝愿李连璧最美好的词儿就是“该,该!该!!该!!!”

    至于他李连璧往后,怎么再回家?那是他自己的事儿了,拉要饭棍要饭,给大闺女**丫子,那是他自己和饭主,和大闺女他们之间搅和了,怎么挨债主的收拾,那是债主的心肠的好和坏了。

    其实,说到底,要是李连璧真像他吹乎的那样能,那样有本事,那样的能掐会算,现在,应该高兴的是他李连璧,因为,高桥这个二百五,在这么复杂的湖西局面下,想当然的自己耍,除了吃比上李连璧大的亏,挨李连璧大的坑之外,啥也得不到好处。

    在湖西,有句老话,二百五外行,害死亲爹娘。

    想单耍的高桥,就是这样的二百五的外行。

    一想到好就再也想不到孬的高桥,真就是二百五、半吊子,他就不想想,八路军可是吃打游击仗的饭的,现在,你鬼子,就是抱成团儿,掩身在深岩壁垒里,还挨打,为了得到秋天的粮食,就把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兵力,分散开来,洒满在全湖西里,处处落单儿,时时被瓜分,用自己劣势的分散,对八路军高明的分散;以自己言语不通、全遭全敌的短处,挑战共产党军民鱼水的长处,能粘到什么好?

    这是标准的自不量力,看错了形势。

    身处劣势的八路军,当然是不会放下这对自己有利的机会的。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上司,这会儿,说得忒对啦。

    猪一样的鬼子兵的上司,高桥,在自认为通过接连的扫荡,通过与八路军满湖西的遭遇战、清剿战,已经把对手消灭了,已经把抗击着赶到了微山湖地下的滞泥窝里了,已经再也不敢跟大日本皇军一争高低了,湖西大平原,已经风平浪静,全是自己的了。于是,再极其高明地,给自己人封官了。

    抗战以来,侵华日军极其稀罕的战法,高桥,在湖西大平原的各个乡和镇,安排日本兵,当乡长,当镇长,现场现的,坐窝子打地铺地收秋粮,支援皇军开拓全世界疆场,支援日本人国内饥寒肚子身儿的行动,开始了。

    一卡车一卡车的鬼子,从各个县城里涌出来,到了各个乡镇里,直接到了乡政府、镇政府,挺着长枪上的长长的刺刀,把那些李连璧封赏的乡长镇长们都光着身子赶跑,而后,自己坐在了衙门大堂上。

    那些个乡长镇长们,可是真惨呦,上任这么短时间,收刮、勒索的东西,才那么指甲大或者长的那么一点点,都被鬼子乡长镇长们,全没收了,就是那根就是哭丧棍的“官”棍儿,也被鬼子拿着当撵狗的棍子,把他们打得砸得,血头血脸的一身血,落荒而逃的不知道白云悠悠何处有。

    你想想,这些吃了大瘪的家伙儿,能不到李连璧家里要礼去,能不打他二闺女的主意,绑到窑子里去换一点两点三四点的钱财来,也算自己拼命想当官的坑得还有点脸面和今后的存身子的营生?!

    这样说,李连璧,也应该把人家送给他买官的礼,退回给人家。

    人嘛,都要厚道点儿,都要讲究点儿良心,你说是不是?

    咱现在,别现替那些被走出来衙门的那些个已经不是乡长镇长的家伙儿,打抱不平儿。

    现在先说说,鬼子新官儿的德行吧。

    新鬼子乡长镇长,抢走人家的买卖,自己坐上了衙门大堂后,立即的拿着鸡毛当令箭,直接直的下达征收秋粮的任务,还有就是额外,自己加的粮食、钱和物。他们的胃口好得很,就是猪屎、狗屎的,只要是能进嘴巴子的,他们统统地都要。

    这些新乡长镇长们,抓起来桌子上的那些账本子,这些账本子,记得都是各村儿里的甲长村长们的名儿,鬼子知道,抓住他们,就等于抓着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了,他们的法儿很简单,快快地把秋粮交上来,不染的话,死啦死拉的干活。

    这些个鬼子的官儿,真是一根筋儿,说来真可笑,就不知道社会上还有睁开眼珠子的五和六。

    现在的田野里,高粱还没晒红米,豆子也就刚成荚,到哪里给你征收来秋粮?

    除非他们人人变成孙悟空,会拔根毫毛地变出来。

    村长保长甲长们确实的不是孙悟空,实在在眼下,变不出来秋粮,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来个孙子兵法的地七十二计,走为上计,打上铺盖卷儿,拉上要饭棍,四乡里要饭或者给人家打短工去了。

    一个头的鬼子官儿,坐在乡和镇的衙门大堂上,左等右等,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