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宅世学园反穿记-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影响的不止晓月真祖的领域,这一击斩破了空间,毁天灭地的气势冲破了血之领域,带着灭世般的力量开始席卷外界正常的城市,未知的恐惧,无数人心里升起一股绝望感。

    可就在下一瞬间,城市的某个地方升起两股强大的力量,如天际般宽广,如大海般深沉,抚平了躁动的大气,灭世的威压被即刻冲散。

    “苍天与海神吗……”蒙面男似乎洞察到了领域外的情况,“若是将校长也引来,就麻烦了。”

    顷刻间,少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杀意,那是蒙面男对自己发出的。

    “交出戒指,或者…死!”

第五十六章 招贤令()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戏剧性胜利落下帷幕,在追击中曹军斩获甚多,更活捉了袁绍军诸多的核心人士。~~~小~说~~比如谋士沮授,还有名将张颌与高览等。

    其中谋士沮授褒义来说是有骨气,贬义来说是不识时务,死也不肯投降,于是被曹操赐死了。而张颌和高览褒义来说是识时务,贬义来说是没骨气,看到曹军主动就投降了。

    心高气傲的袁绍因为败得如此不明所以,回老家后立马气得病倒了,手下本来就动摇的人心更加摇摇欲坠。

    不过说实话,客观分析下还是能发现,袁绍就算在官渡遭逢大败,但底子还在,瘦死的骆驼都比马大,何况袁绍这骆驼还没死呢!官渡之后的战力比较,虽然袁绍军元气大伤,但整体实力还是要比连番获胜的曹军要强。

    只是这袁绍受不了刺激自个儿病倒了,若是他能克服挫败,重振旗鼓,说不准还能反推回去。

    可惜没有如果……

    这还不止,袁绍的子嗣,膝下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更是趁着老父病倒的关头开始拉帮结派,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外敌尚未退却,自个儿就先开始内斗起来了。对于本就不乐观的袁绍军更是雪上加霜。

    曹操北上占领了一些地盘后也停止了继续扩张,原因就是曹操自己也清楚自己力有不逮,硬磕的话明显是自己更吃亏。再加上一口吃不成胖子,占领的那些地盘也要时间慢慢消化,还得去交好当地的士族,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行。

    突然占了那么大地盘,曹操现在真的是严重地人手不足啊,你要说缺人手缺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对于新进投降的降军败将你说他会放心吗?

    但现在曹操都没空削他们职位,直接放权让他们原本是干嘛的现在就去干嘛,只要把这些地盘管好就行了。

    而张颌高览这两萌新不懂这些啊!两人见这新主子居然不嫌弃自己这种降将,一来就委以重任,立马感激得肝脑涂地,士为知己者死了。可谓是歪打正着。

    至于袁绍这前主子?管他去死呢!

    ┑( ̄Д ̄)┍节操这东西,能保命吗?

    “主公怎能出如此昏招!”荀彧看着手中的急报,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

    “你家曹老板又桶什么篓子了吗?”我心不在焉地吃着炫迈,根本停不下来。

    “主公竟欲发布招贤令,这如何使得!”荀彧将急报递过来。

    “招贤令?”

    熟悉的词汇传入耳中,看三国网时最常见的一项就是主角颁布招贤令,然后收集了一帮人才。

    我接过急报一看,密密麻麻的繁体字,读着难受,索性递了回去,凭着记忆里对招贤令的印象说道:“不是很好吗,不注重身份地选拔人才,还是说若先生觉得自己世家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紧张了?”我恶意地笑起。

    熟料荀彧却一副不明所以的意外样子:“威胁?何来威胁?”

    “嗯?放任底层平民爬上来,难道不会对世家造成威胁吗?”

    “平民爬上来?”荀彧一副有听没听懂的样子:“平民怎么会爬上来?”

    忽然觉得我和荀彧的电波又开始对不上了,这帮古人的脑子都是怎么长的!

    “你家曹老板不是颁布招贤令吗,那不就是让底层平民爬上来当官的吗。”我15度角疑惑歪头。

    荀彧紧皱眉头,问道:“小友,你认为的招贤令是什么样的?”

    “额……不就是从底层选拔人才的招聘启示吗?”

    看荀彧的脸色似乎并非如此,难道我说错了,不应该啊?

    荀彧似乎明白双方思路的差异点在哪儿了,耐心解释道:“小友此言差矣,招贤令的目的并非是为选拔底层平民,而是选择有才之士。”

    “有什么不一样吗?”我6度角歪头。

    “那小友认为,有治国之术或能治理一方的才士,底层平民能有几何?”

    前面说过,知识是被世家垄断的,这个时代的人识字率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特别是现在这个多灾多难、战乱不断的时代,面对权贵的压榨剥削,平民光是想要活下去都不容易,一般都是在田地像家畜一样替地主务农,大半辈子不会踏出老家。

    那么,又如何指望这种人会有什么治国之术。

    能有钱有时间读会识字的人,那家境绝不会差。

    这招贤令虽然没有明言拒绝平民,但在诸多苛刻的前提基础下,压根就没给平民机会。

    “那若先生你说招贤令不是对平民发的,那是对谁发的?”我对这点感到奇怪。

    “招贤令的本意只是在人手不足的前提下,把那些不得势的寒门拉上位顶替职位的临时措施罢了。”

    “额,寒门不就是平民吗?”

    “谁告诉你寒门就是平民的?”荀彧一脸诧异:“寒门至少都是中小地主级别的,说他们是竞争失败权贵和家道中落的世族也无不可,哪儿是平民能比的。”

    “……也许是我误解了。”

    我有点想失意体前屈,貌似当时艾丽莎和王某人确实说是身份微贱,但并没有说是平民,结果被我自己误会了。

    “那既然是从寒门拉人,若先生你开始为什么那么惊慌啊?”我重新问道。

    “小友有所不知啊,关键就在于寒门的身份上。”荀彧叹息了一下:“你能想象曾经是自己小弟,和自己竞争失败的对手,要看自己脸色行事的寒门,忽然摇身一变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心理吗。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官渡上没有出力的寒门忽然就得到偌大的好处,主公手下出钱出力的世族会怎么想?”

    这就像曹操这个董事投资赚了大钱,利润分给了股东不说,还把利润分给了一些不相关的下层,让那些下层有了和自己这帮股东平起平坐的权力地位,能不让他们气炸吗!?

    就算明知道是不得已而为之,也会心里不平衡。

    “原来如此……”

    我回忆了近期回顾的三国历史,曹操在历史上曾经三次发布招贤令,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真正的平民人才还真就一个都没有,就连寒门出身的人才数量也不多,想来也是被传统世族卡得死死的吧。

    就算颁布招贤令是曹操下的令,但真正落下实施的人可是其他掌权的世族,至于他们怎么做,曹操可没有上帝视角,管不到那么宽。

    若我所料不差的话,那个穿越者王恒在打下江东后应该也会发布招贤令,至于那招贤令会不会出现什么bug理解。

    先暂时记下这个违和点好了。

    整理好笔记,官渡之战的剧情差不多也告一段落了,向荀彧先生告辞后,回到绝郁之槛,我再一次转动了银时之针,踏往了未来……

    。

第五十七章 文人与武将() 
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出自《礼记?王制》,内容很长。简单来说就是除了hn左近,其它地方的都是野人,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无怪乎荀彧提起江东世家时总觉得有那么一股子居高临下的骄傲感,因为中原的洛阳作为大汉首都,那里就是被称为天下中心的地点。如果按距离远近划分地位的重要程度的话。居于其中的自然就是天下第一大世家的皇室,而盘踞在洛阳附近的中原世家则是“内臣”一级,远离天子脚下的江东世家则是“外臣”一级,荀彧会看不起那帮偏僻之地的人的理由也就能解释了。也是,一个一线城市的大家族,会看得起一个三线城市的大家族吗?

    而比起江东,西凉就更不堪了,在中原“内臣”级的世家看来,直接沦为了朝贡国一级。

    将手中的史扔到一边,我双手手指合拢撑着下巴,自从被荀彧以世家角度阐述天下的观点刷新了三观后,这段时间我就一直在恶补各种历史知识,试图融入并理解那种奇葩的世界观,首选的自然就是蓝瑟曾提议过的《二十四史》。

    当然,并没有看完,不止是我没看完,我想这世界上除了专门的历史学家、考古专家外,没几个能闲得蛋疼全部读完。

    因为二十四史根本不是一本,而是《史记》、《汉》、《后汉》、《三国志》、《晋》、《宋》等二十四本的统称。

    我对这些历史没兴趣,才不是因为被那4000万的总字数给吓到呢!

    至于4000万字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史上字数最多,作者没tj却令无数读者tj的第一长网《从零开始》,总字数也就2000万,你能想象看硬着头皮看两本《从零开始》长度籍的痛苦吗?而且史可没有网的爽快感,只有五年模拟三年高考的枯燥感。根本不是给凡人看的!

    合着蓝瑟叫我读二十四史,翻译过来就是让我去看历史,我说你至于说得那么轻松,害我误以为那只是一本史的错觉吗!

    所以,二十四史这东西我也只是粗略的一目十行扫了下,就丢一边去了。至于扫完后二十四史给我的大致印象……

    ?╯﹏╰)╭干脆直接改名叫《二十四姓家谱史》算了,浪费我那么长时间看了这么久,原来我一直在看的是那些大家族的兴衰史!

    不过在皇帝就是天下,就是一个朝代的历史这个观念下,貌似也没什么不对。

    ……

    如今天下局势又有变化,官渡之后不久袁绍就病逝了,留下的三个儿子除了内斗外啥也不会,平白给了曹操休养生息、稳定地盘的时间。

    宅世学堂内,荀彧正在教学生们念诗。

    “翩翩新来燕,冬藏夏来见。瞻望不能及,泪下如流霰。”

    望着一个个朗读的学生,荀彧心里泛起一股成就感,比起子承父业属于继承得来的颍川院,宅世学堂这个他亲手建立的学校更能有归属感,否则他这个曹操手下最为器重的大忙人也不会经常抽空亲自来教了。

    下课后,正打算回府的荀彧接到一封空投的信,条件反射下他都猜到那人马上就要来了。

    “哟!若先生好久不见,你变了好多呢。”

    果然,熟人来了。

    荀彧也习惯了仙人们时不时消失一段时间又突然出现的现象,就当女人的月经好了。

    荀彧拱手笑道:“小友倒是别来无恙,风姿不减当年啊。”

    何止是不减当年,根本完全没有改变,岁月没有在这帮上仙的容颜上留下痕迹,这让愈发显得老态的荀彧也只能自个儿羡慕了。

    寒暄过后,荀彧透露了接下来的行动,如今曹军养精蓄锐已久,蓄势待发,已到了清剿hb势力的时候。而在那之前,为了防止重蹈讨伐徐州时覆辙,曹操决定先把吕布这个比原著多活了几章的钉子拔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