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烟尘缓缓散尽,映入周瑜眼中的是一个可容近十人通过的一个大缺口。

    广陵县城南门西侧那一段城墙终于坍塌了。

    周瑜和陆昭的嘴角都露出了兴奋之色,这北伐广陵的头功到手了!

    只见周瑜一把抽出自己腰间的宝剑,厉声喝道:“进攻!”

    周瑜的命令对于等待已久的2000士卒犹如久旱逢甘霖一般,他们早已经饥渴难耐了!

    他们心中的斗志和士气正是昂扬之时,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的2000士卒打头冲向了那个缺口。

    每一伍士卒都形成一个小阵型,中间三人是长矛手,两侧之人则是刀盾手。

    这样的小阵型,有利于城中混战,在进攻和防御两方面都处于相对最优解!

    魏续看着那坍塌的城墙,还有不远处正在冲来的大批士卒,心中复杂异常,有些沉重,有些解脱,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言滋味。

    回头再看了一眼那些眼神中充满了惊慌的士卒,魏续拔出了腰间的环首刀。

    “跟我上!”魏续对身边的几个亲兵厉声喝道。

    那几个亲兵闻言,相视一眼,纷纷点头,各自手持着武器,面色坚毅的跟着魏续向缺口冲去。

    寥寥四五人堵住了那个缺口,稀稀拉拉的。

    在如潮水般的2000精锐陪戎营士卒面前,他们只会被杀死,被踏成肉泥。这就是战争。

    有时候,史书中记载的反骨仔并不是没有骨气的汉子,他们有时候同样有拼死一战的勇气,即使螳臂当车,犹知必死。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7、引兵北上战广陵 五() 
广陵县城终于被攻破了,仅仅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付出的代价也不过是千余士卒的伤亡和一共四架投石机坏掉而已,这代价完全出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周瑜笑了,笑得很开心。

    他有理由这般开心。

    周瑜清楚的明白,在江东利益集团中,有不少人都看不上自己,认为他今天的地位,不过是凭借着他是孙策的义弟这个身份而已。

    徐盛虽然也与他一样的年轻,但是徐盛自孙策讨伐祖郎起便不断立功,更是在今天的临海郡大破山越,如此大功也与其身份相符。

    而周瑜不同,虽然自孙策起兵以来,他也立过不少功,但是却不像徐盛那般,有大破山越的功劳撑场子。

    如今孙策北伐广陵,周瑜一日半攻克广陵县,这北伐首功,非其莫属。

    “想必多少能够堵住一些人的嘴吧!”周瑜喃喃自语道。

    声音很低,连他身旁的陆昭都没听到。

    当然,周瑜也明白,不遭人嫉是庸才。

    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他只需要不断用战功来证明自己,来证明孙策的眼光没有错!

    就目前来看,周瑜确实没让孙策失望。

    当孙策在一日之后,得知周瑜攻下了广陵县城,心中不由得大喜,立马让功曹魏腾为周瑜和陆昭记功。

    在知道了魏续的事情后,孙策不禁有些唏嘘。

    沉默了良久之后,孙策终于还是让人将魏续厚葬于广陵城外。

    毕竟,按照历史中的记载,魏续、宋宪、侯成三人之所以背叛吕布也是事出有因。

    仅仅以此,便不喜三人,似乎不是明主所为。

    单单是能名列吕布的八健将,就充分说明了他们的能力。

    如此将才,死去总是多少有些可惜的。

    广陵县一日半被克,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从广陵郡太守陈登到孙策都有些惊讶。

    孙策是高兴的惊讶,陈登则是不满的惊愕。

    3月15日,孙策领大军至广陵县。

    而带着3000大军自高邮县赶来救援魏续的陈登,恰好刚刚赶到高邮县与广陵县中间的一处小镇。

    已经得到消息的陈登有些惊愕,更多的则是有些措手不及。

    周瑜的速度太快了,一日半克广陵县城,这在陈登看来实在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不过他现在可没有空去思考为什么有3000士卒驻守的广陵县会如此迅速的被攻克,摆在陈登面前的问题是他该何去何从?

    立刻退守高邮县是目前最为保险的选择,有高邮城墙为依靠,总比在这荒郊野外的镇子里安全些。

    可是广陵县城不过一日半便被攻克,不比广陵县城坚的高邮县又能撑得过多久呢?

    陈登在思考对策,而孙策也在思考对策。

    历史上记载,陈登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造诣,起码要比渣权强很多。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攻下皖城后主动向徐州陈登部发难,派孙权跨江进攻陈登所守匡琦城(当在汉射阳县附近)。

    敌军十倍于陈登守军,陈登镇静自若,命将士们严阵以待。为迷惑敌人,陈登下令紧闭城门,偃旗息鼓,示弱于敌。陈登登上城楼,仔细观察敌军,认为可以出击,突然打开城门,将士们如下山猛虎,奋勇杀出,向敌阵冲去。

    孙权所部猝不及防,被陈登军冲乱,溃不成军,失去指挥。陈登亲自擂鼓,将士奋勇冲杀,孙权军很多士兵登船不及,被杀死淹死者不计其数,大败而回。陈登取得全面胜利。

    不久,孙权率大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广陵郡。

    陈登一面向曹操告急,一面做好应敌准备。他暗中命人在救兵来援的必经之地聚积柴草,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然后乘夜点燃,光照远近。

    孙权军发现后,误以为救军已到,十分惊恐。陈登见时机已到,亲率大军出击,一举击溃孙权军,再次取得了保卫广陵的胜利。

    这两次陈登大败孙权,从某种程度上说,孙权是以自己的渣来反衬出陈登在军事上的造诣。

    从军事角度来讲,这两次大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一次战败,孙权轻敌无备,狂妄自大,犯了兵家大忌。

    第二次战败,孙权又变得胆小如鼠,不明敌情。

    两次战败,孙权的色厉内荏暴露无遗。

    孙策当然与孙权不同。

    战略山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当年毛太祖指挥作战的心得之一,也是孙策始终遵循的作战策略。

    对于陈登,孙策在战略上还是比较重视的。

    毕竟历史中记载的两次战役是实打实的,虽说主因在于孙权在军事上的无能,但陈登在军事上有一定造诣也是不可否认的。

    广陵县内,县衙中,孙策高居堂上,看着堂中诸臣,微微一笑,轻抿了一口杯中的清茶,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对于这广陵郡太守陈登有何看法,说说吧!”

    孙策首先将目光看向了周瑜,毕竟周瑜久居江北,对于江北之事要熟悉一些。

    周瑜略微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回禀主公,据属下所知,陈登此人性格沉静,智谋过人,允文允武。其人虽为文官,却于军事上颇有造诣,上任不久就收服了广陵郡内的一支盗匪武装,化为己用。”

    孙策点了点头,周瑜的评价与他记忆中的陈登其人很吻合。

    “公瑾,可有何计策能对付陈登?”孙策开口问道。

    “陈登为人谨慎且多智,用计行险恐怕难以成功!”周瑜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以属下之间,唯有正面对敌,以大军稳扎稳打,以实力碾压对方,方为上策!”

    孙策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吕岱。

    “定公,你有什么看法?”孙策开口问道。

    吕岱想了想,开口说道:“回禀主公,属下以为周都督所言甚是。陈登如今救援不及,我军实力远超对方,如今他只能退守高邮县。而我军有投石机,破城易耳。”

    正如吕岱所想,陈登没有考虑多久便决定退守高邮县。

    魏续有坚城尚不能守,更何况野战?

    所以,兵少且无险可守的陈登,退守高邮县是一个理智的决定。

    至于如何守下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孙策听闻吕岱也如此之说,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吕岱听令!”孙策轻声说道。

    “属下在!”吕岱闻之一喜,起身拱手应诺。

    “命你率本部攻克海陵县,暂且驻守海陵!”孙策知道吕岱是海陵县人,因而有此命令。

    “属下遵命!”吕岱大喜,高声答道。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8、引兵北上战广陵 六()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吕岱如今大小也是个军司马,领兵一千,又是孙策的亲信将领,如今主公又贴心的让他收复家乡海陵县。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孙策对他的宠信。

    孙策看着吕岱满心欢喜领命而去,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周瑜,陈武、太史慈何在?”

    三人闻言,纷纷起身拱手道:“属下在!”

    “命尔等率本部兵马,进攻高邮县,以江北都督府都督周瑜为帅,万勿轻敌!”孙策吩咐道。

    三人闻之练练称诺。

    想了想,孙策又补充道:“这一次依旧带上10架投石机!”

    看着三人领命而去的背影,孙策想了想,看向身旁的郭嘉说道:“奉孝以为高邮县几时可下?”

    郭嘉想了想,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属下对陈登此人并不甚熟悉,若公瑾与定公所言无差,恐怕短时间之内难以攻克高邮,不过我军有投石机利器,攻克高邮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孙策点了点头,对郭嘉的话很是认可。

    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诡计都无甚意义。

    周瑜乃是少有的帅才智将,太史慈和陈武均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是近万人的大军尚不能攻克高邮县城,那他们三人也不用混了。

    至于史书中记载的周瑜攻打南郡,一年方克。孙策认为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孙权并不信任周瑜。从他任命周瑜和程普分别为左右都督就可以看出来。

    其次,曹仁是曹操麾下难得的一员勇将,能够独当一面,在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的年代,近一年的时间攻克南郡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后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并不是仅仅围绕一城一池的战斗。战役中涉及到了与刘备军配合的问题。

    这一次,周瑜三人领命攻打高邮县,有不少的优势。

    首先,孙策很信任周瑜三人。周瑜是孙策的义弟,孙策对周瑜的信任甚至要超过他的亲弟弟。陈武和太史慈都是孙策看重的侍卫司大将,同样极为受信任。

    第二,陈登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造诣,但是毕竟是文官,更不是曹仁那般可以独当一面的勇将。

    第三,高邮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周瑜三人有投石机相助,且兵力上占有优势。

    当然,以上这些思考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一场战役往往很少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天时地利人和都会影响战役的发展。

    将领的随机应变能力,士卒的军心士气都是有些不太好把握的标准。

    正如孙策所意识到的那样,周瑜、陈武、太史慈三人在向高邮县进攻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顺利。

    陈登在明白自己的处境之后,确实迅速开始向高邮县城后撤。

    但是,如果仅仅是坐困孤城,坐以待毙,那也体现不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