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纸笔来!”孙策开口说道。

    很快有亲军拿来了纸笔,只见孙策笔走龙蛇,先是两个大字,悯农。

    随即又写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诗,好诗!”孙策刚刚停笔,高岱就迫不及待的说道。

    “主公,应当将此诗刻碑于此,令世人谨记粮食生产之不易!”主簿严畯也开口说道。

    孙策点了点头。

    严畯简直就是一个模范下属,这马屁拍的多舒服!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53、视察会稽郡 三() 
视察完山阴县这一百亩冬小麦的试验田之后,孙策极为兴奋。

    一季冬小麦和一季水稻,这种成熟两季的生产方式如果在整个江东推广开来,自己便能够取得足够的田税。

    粮食越多,孙策就越有底气在这混乱的时代战斗!

    这些粮食,就是孙策的胆!

    勉励了高岱一些话之后,孙策又匆匆视察了余姚和鄞县这两个县的生产情况。

    总体来讲,这两县的生产规模要小于海盐县和长水县。

    不仅仅是盐的产量和鱼的产量,腌鱼的产量也大大不如。

    正如顾雍当初所承诺的那样,长水县的腌鱼生产已经达到了每月8000坛。而余姚县和鄞县的产量只有各自1000坛。

    不过,总的来说,每月一共能有10000坛的产量已经让孙策非常满意了。

    近海的鱼虽然好捕,但是大规模的捕捞,鱼也会学聪明的。在没有海船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这种产量,孙策已经很佩服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了。

    所以鄮县生产的福船就是进一步提升腌鱼产量的重要工具。

    就目前来看,生产福船主要是作为远海渔船使用的。

    孙策真的是很好奇,马钧是怎样凭着自己记忆中随便画出来的几张图纸,和一个时辰的解说,用了半年的时间,就造出了一艘福船?

    孙策其实并没有向马钧说太多的东西,毕竟他并不是船舶制造的专业人员,只是曾经在博物馆里看过一些福船的介绍。

    简单来说,孙策只知道龙骨,硬帆,尖底,水密舱这些东西,然后便是按照记忆中的样子画了几张图交给马钧。

    出了鄞县,孙策领着众人朝鄮县而去,一路上众人速度极快。

    孙策实在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看马钧制造的福船,和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在鄮县县令的带领下,孙策很快就来到了海边的船厂。

    鄮县距离后世的镇海不远,船厂的位置大概就在镇海一带。整个海边上,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

    海边已经建起了四座船台。

    船台便是建船的地方,当船铺好龙骨,搭上船体之后,就会被推进水中,在船台的边上进行进一步的安装制造。

    最左侧的船台边上正停靠着一艘大船。

    当然,这个大是相对而言的。与孙策在后世所见过的巨舰想比,这只是一个玩具,但是在这个时代,如此大的海船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巨舰吧!

    这船通体乌黑,那是上过漆的结果。

    放眼望去,整艘船让人赏心悦目。流线型的船身,黑色的船体上还有一些点缀的红线,煞是好看。

    孙策能够明显的看出,这船就是尖底海船,甲板上有两层船舱,再加上甲板下的一层,一共有三层船舱。

    船上用的是硬帆,应该是三桅两帆的结构。

    没过多久孙策便看到从船上下来一人,正是马钧。

    “属下拜见主公!”马钧看着孙策拱手行礼道。

    孙策笑了笑,摆摆手说道:“德衡不必多礼,先带我们去看看这艘福船!”

    马钧点头称是,转身带众人向船上走去。

    待上得船来,孙策朝马钧点了点头,马钧便开始侃侃而谈:“诸位,我们目前所在的这艘船被称为福船,这是一种大型海船,能够在大海上进行捕鱼,贸易,运输。”

    顿了一下,马钧继续说道:“整个船的结构是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它的两舷向外拱,两侧有护板。特别是船首部,有坚硬宽大的冲击装置,吃水又深。整个船体高大,上有宽平的甲板、连续的舱口,船首两侧有一对船眼。福船全船分四层,下层为压舱,二层住人,三层是操船场所,上层则主要是视察海情,经改装后可以进行作战!船只的操作比较简单,有双舵,深海和浅海都可以行进自如!”

    孙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看来元化先生的药挺管用,德衡口吃的毛病也治好了!”

    马钧笑着向孙策拱手,说道:“多谢主公关心!”

    孙策拍了拍马钧的肩膀,点头说道:“要谢还是谢元化先生吧!”

    说完,孙策开始仔细观察起这艘福船。

    整艘船约莫长30米左右,宽为8米左右,大小倒是和三层楼船差不多。

    福船的吃水约莫在四米左右,倒是能够开进长江,只是在不少地方可能无法行进,想了想,孙策还是打消了把福船开进长江的想法。

    到时候还是让马钧去鄱阳湖造带轮子的楼船吧!

    “德衡,这福船需要多久能造好一艘?”孙策想了想开口说道。

    马钧想了想,开口答道:“回禀主公,这一艘因为是初次制造,所以花了五个月的时间。不过这些工人船匠都是极为有经验的,所以今后造船速度会快上不少。现在有四个船台,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四艘,大约三个月的时间会造好四艘。如果船台更多的话,造出的船也会更多。”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德衡,我给你一年的时间,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鄮县船厂至少有十座船台,能够有足够的熟练船匠同时开工建造十艘福船,也就是每年至少要生产40艘福船!”

    马钧点了点头,自信的说道:“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孙策笑着颔首,拍了拍马钧的肩膀说道:“好好干,一年过后,我会调你去鄱阳郡,去制造那种带轮子的楼船!”

    马钧闻言一喜,拱手说道:“属下遵命!”

    视察过鄮县的船厂之后,孙策很快离开,向山阴而去。

    在山阴县,孙策又与会稽郡郡丞高岱密谈了一番,正式任命原会稽郡郡丞高岱为会稽郡太守。

    随后,孙策在凌统的五百亲卫和侍卫司校尉周泰的本部兵马共同护卫下,向吴郡而去。

    目的地正是海盐县,孙策要去看一看朱恒的一千盐丁练得如何了,希望这个历史上的东吴名将不要让自己失望。

    孙策还要去长水县看看自己未来的大舅哥顾雍,当然,主要原因是要去看看顾滢这个小妮子到底是什么样子。

    孙策已经得到了可靠情报,顾滢就在长水县看望顾雍。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54、山越战事 一() 
当孙策正在前往视察海盐县的途中时,护山越都督府都督徐盛,都督府长史秦松,及归属都督府节制的侍卫司三位将领贺齐,徐琨,贾华正围坐在东冶县衙,商讨如何围剿山越人。

    自从去年(兴平元年公元194年)7月份,孙策建立护山越都督府,以虎步中郎将徐盛为都督,秦松为长史,侍卫司军司马贺齐兼参军,侍卫司军司马徐琨、贾华归属都督府节制后,都督府接连三战大败帮助王朗起兵的东冶县长商升,斩首六千余。

    去年十二月,徐盛领众将攻破东冶县城,东冶县长商升自杀,而王朗则像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再次南逃。

    得到消息的孙策也是不禁哑然失笑,自己竟然把王朗逼到了这份上?

    这王景升也真是够可以的,宁愿南逃交州也不愿投降!

    难道我这么差劲?

    孙策暗自琢磨着,最后想了想,既然王朗愿意去交州,那就让他去呗,难不成去了交州,王朗孤身一人还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却说,孙策得知徐盛等人攻破东冶县城后,心中大喜。

    于是,孙策升任侍卫司军司马兼护山越都督府参军贺齐为侍卫司校尉,所缺兵员从降兵中就地补充,并兼任东冶县长,原有的都督府参军一职继续兼任。

    同时,孙策还任命原侍卫司军司马徐琨和贾华为侍卫司校尉,所缺兵员均就地补充。

    如此一来,整个护山越都督府共有兵员一万一千人。

    当然,这点兵力相对于会稽郡内庞大的山越人来说根本不够看。

    可是生山越向来是大分居小聚居,像当初泾县祖郎那般,一个山寨十万人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

    会稽郡以南的山越多为生山越,他们大多是一两万人聚居在一处山寨中。

    每个山寨的兵员最多不会超过五千人,而且山越人虽然勇猛好武,但却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单兵作战能力虽强,却缺乏纪律和良好的武器甲胄。

    都督府的一万一千兵员虽然单兵作战能力不如山越人,但胜就胜在他们拥有精良的武器和甲胄,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有着铁一般的纪律!

    县衙里的一处花厅,徐盛、秦松、贺齐、徐琨、贾华五人正在讨论如何进攻。

    准确的说,五人讨论的是如何将三股最为桀骜的山越势力剿灭掉。

    这次商升助王朗起兵反叛,就有这三股势力的支持和撺掇。

    这三股山越势力占据着东冶县境内土地最平整的三处地带。整个护山越都督府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地形,处处是山,但是山越人并不一定喜欢住在山里。

    山里不便于种植粮食,也不便于冶炼金属,甚至也不利于山越豪帅的统治。

    这三股山越势力事实上已经不能算是生山越了,但也不像熟山越那样温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汉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接受了很多汉人先进的文化,甚至在他们的山寨中就有不少的汉人。

    在接受了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之后,这些山越豪帅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比如说,这三股山越势力中最大的那一股,他们的山寨修建的更像是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的主人叫做魏瑶,他并不是一个汉人,却非要为自己取一个汉人的名字,也许他认为这样逼格比较高。

    当然,魏瑶还给自己封了一个官,叫做冲天将军,听起来可比孙策的讨逆将军威武霸气多了。

    魏瑶自己也觉得这个冲天将军很拉风。

    魏瑶接受了不少汉人的文化,慢慢的竟然滋生出了野心。

    魏瑶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说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魏瑶觉得自己虽然当不了皇帝,但是一统山越诸部总能做得到吧!

    于是,魏瑶便一直以一统山越作为他的人生目标。

    这个魏瑶倒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会稽南部的山越诸部,虽然不能说全部都听他号令,但也算是大部分都唯他马首是瞻,给他几分面子。

    所以,魏瑶这个名字在会稽南部的山越人中还是很响亮的,甚至会稽南部唯一一座县城,东冶城中的汉人也对这个名字多有耳闻。

    孙策派兵南征王朗和商升,魏瑶觉得这很不好。

    我魏瑶是将军,你孙策也是将军,我是冲天将军,你不过是个小小的讨逆将军,你到老子的地盘,不打个招呼,说打就打,不知道王朗那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