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秣陵都尉孙河也在紧锣密鼓的征兵练兵,时刻防备着江西的袁术。

    如今袁术新败,所考虑的也是争夺中原和徐州,虽然对于孙策控制江东的速度有些惊讶,却仍旧认为江东非成事之地。

    而宛陵郡郡丞鲁肃的重要任务则是教化山越,至于宛陵郡都尉董袭,则一边征兵练兵,一边出兵山越。

    对于宛陵郡西边的庐江郡,孙策暂时不好下手,如今陆康还没死,依旧是庐江太守。

    除非孙策想和吴县陆氏一刀两断,否则绝不能攻打庐江。

    反正陆康也70岁了,恐怕活不了多久。

    毗陵郡的屯田做的不错,毗陵郡郡丞王伟已经初步建起了嗝县和长荡县。

    吴郡的渔盐之事也发展迅速,海盐县和长水县出产的盐和腌鱼越来越多。而吴郡郡丞陆俊也知趣的递上了辞呈。

    孙策当然不能一下子就同意,好像自己巴不得陆俊辞职似的。

    推辞了两次之后,孙策改任陆俊为幕府议曹从事,而吴县县令虞翻则是新任的吴郡郡丞。

    会稽郡郡丞高岱前些日子来报,说是一百亩试验种植的冬小麦长得不错,大概五月底六月初就能成熟。

    六月份正好能够赶得上种一季水稻,十月份正好成熟。接下来十月份又可以种一季冬小麦。

    虽然小麦的产量比较低,不过总比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强得多。

    这个时代南方的亩产要比北方低一些,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粗放,不像北方人多地少精耕细作。因此南方水稻亩产差不多在3石左右。南方小麦亩产则在2。5石左右。

    《汉书?律历志》记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即一石为120斤。

    因此水稻亩产约为360斤,折合现代为180斤。

    小麦亩产则约为300斤,折合现代为150斤。

    孙策认为,自己的治下,如今毗陵郡,吴郡,会稽郡以及秣陵郡和宛陵郡都可以尝试种一季冬小麦,一季水稻。

    这样一来,讨逆将军府每年可以多收六分之五的粮食,将近翻了一倍。当然往南比如鄱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则可以试种双季稻,再往南交州则可以种植三季稻。

    如果自己再派人往占城得到占城稻这种极为高产的作物,那么想必自己征战天下的粮食就不愁了。

    当然,想要一下子提高粮食产量是不现实的。

    会稽郡虽然试验成功,却依旧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

    所以,孙策不可能一道命令下去,毗陵郡等五郡一下子就全部开始试种两季粮食,一季水稻,一季冬小麦。这样老百姓接受不了,恐怕众多的官员也无法接受。

    以会稽郡为试验区,在全郡范围内推广。

    孙策的打算是用一年的时间在会稽郡完成实验和推广,用三年的时间在毗陵郡等五郡内进行推广。

    用五年的时间保证这五郡都实现一年种两季粮食。

    同时,孙策也会尽快派人前往占城收集占城稻。

    要知道,占城稻这种高产作物对于这时的中国南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作弊器。就像后世明末清初从美洲传来的玉米和红薯一样。

    农业时代,粮食就代表着一切!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50、孙策有女() 
孙策这些日子一边忙着处理公务,一边照料着待产的陈冰。

    当然,孙策还盛情挽留下了华佗。

    原因嘛,主要有两个。

    一是有华佗在,就能几乎最大程度的保证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要知道陈冰才17岁,这个年龄生孩子,可是很危险的,所以孙策就请华佗给陈冰开了一副药,以保证能顺利产子。

    而且,在孙策的记忆中,历史上很多的东吴名臣都是英年早逝,孙策就不说了,如周瑜,如太史慈,如鲁肃,如吕蒙,这些可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太可惜了。

    这一世,孙策要尽可能的让这些臣子为江东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光与热。

    第二个原因同样是出于孙策的私心。

    孙策希望建立一所医学院,尽可能的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一方面降低百姓得病后的死亡率,一方面提高战后伤兵的存活率。

    当然,孙策所希望的医学院,不仅要有培养医学人才的功能,还要进行医学研究,促进中医更好的发展。

    华佗确实有些心动了。

    每个人都有开宗立派的心思,华佗也不例外。

    孙策已经承诺可以在秣陵城外为华佗建立一座岐黄书院,而华佗就是第一任山长,可以传道授业解惑。

    华佗答应孙策暂时考虑一段时间,暂住在讨逆将军府中。

    却说3月29日,陈冰突然喊腹痛。

    众人顿时明白过来,这是要生了。

    孙策头脑还懵着,就被几个稳婆和侍女赶了出来。

    院子外,孙策焦急的等待着。

    吴夫人也迅速赶来,孙尚香站在一旁好奇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侍女。

    只见孙尚香拉着孙策的裤腿,说道:“大兄,嫂子是要生小宝宝了嘛?”

    孙策看是孙尚香,怜爱的拍了拍她的小脑袋,笑着说:“尚香乖,你马上就要当姑姑了!”

    孙尚香闻之一喜,笑着跑到吴夫人跟前,说道:“我就要当姑姑了,我就要当姑姑了!”那声音极为欢快。

    孙策焦急的在院子中来来回回的走着,吴夫人看着儿子的紧张的样子,似乎想起了当年的事情,自己生伯符时,文台不也是一样在门外焦急的走来走去嘛!

    这父子俩,真是像啊!吴夫人在心里想着,带着喜悦的心情,自己就要做奶奶了。

    文台,你看得到嘛?

    你也要做爷爷了!

    求你在天上一定要保佑你的儿子!吴夫人在心中默默说着。

    生孩子在这个医学条件尚不发达的时代,简直就是一道鬼门关。即使在后世医疗条件发达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生孩子是一件百分之百安全的事情。

    虽然华佗的存在,稍稍提高了陈冰顺产的几率,可是华佗也不敢保证,陈冰生孩子就一定没问题。

    毕竟华佗虽然被人称为神医,却不是神。

    听着房内不时传来的凄厉的叫声和无力的哼声,孙策心中越发焦急。

    好几次孙策都想要冲进房间,却被吴夫人命令几个仆妇将孙策紧紧拉住。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男人进产房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吴夫人当然不会看着儿子进去。

    即使在后世,也有很多地方有着这样的讲究。

    孙策无奈,只能焦急的等待着。

    华佗看着孙策焦急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说道:“将军莫急,夫人吉人自有天相,想必是无忧的!”

    华佗的话,多少还是起了些作用。

    孙策还是比较相信华佗的,谁让人家是神医呢!

    从早上一直到中午,孩子还没有出来,孙策此时简直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而讨逆将军府议事堂内,众臣也是三三两两的挤成一团。

    要知道,这不仅是孙策的一件大事,还是孙氏宗族的大事,更是以孙策为核心的整个江东利益集团的一件大事。

    孙策不在乎生男生女,孙氏宗族则希望生男,而众臣则是想法各异。

    顾氏家族当然希望这一胎是个女儿,这样以后顾滢嫁过来,还是有很大可能生长子。

    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马日磾,他同样希望这一胎是个女儿,这样的话马妍嫁过来还有可能生长子。

    除了顾氏和马日磾,张昭和张纮也是同样的想法。

    自古以来继承人问题都是困扰着上位者的一大难题,所谓的长幼嫡庶让无数英雄豪杰犯难。

    张昭和张纮作为孙策帐下最为重要的两位文臣,他们自然要替孙策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即使这个孩子还没有出生。

    但是陈冰是妾,如果生了儿子必然是庶子。若是以后顾滢进了门,生下儿子必然是嫡子。嫡庶之争是张昭和张纮不想看到的。

    陈冰的房间里,终于传出了一阵响亮的哭声。

    孙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孩子出生了。

    过了一会儿,便有一个稳婆抱着孩子,站在房门口,对孙策说道:“将军,母女平安!”

    孙策大喜,自己有女儿了!

    而吴夫人也是大喜,添了个孙女,正合吴夫人心意。显然,吴夫人也考虑到了嫡庶的问题。

    孙策对此倒是不在乎,对于现代思维的他来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可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啊!

    吴夫人大喜之下,说道:“府中上下各赏千钱,院子里的丫鬟仆妇皆赏万钱,四个稳婆赏两万钱!”

    孙策听到母亲的话,毫无异议,对他来说,这些钱并不算什么,反正高兴,大伙就都乐乐吧。

    又过了一会儿,孙策终于被允许进入产房。

    孙策抱着女儿,看着躺在床上露出笑容的陈冰,充满了怜爱。

    孙策拿出丝巾为女人轻轻拭去额际的汗水,轻轻吻了吻女人的侧脸。

    “将军,给女儿想好名字了嘛?”陈冰枕在孙策的胳膊上,轻声问道。

    陈冰一开始就希望生个女儿,如今果然如她所愿。

    她并没有什么野心,她只希望能够守着自己的丈夫,守在他的身边。

    孙策笑着将女儿放在陈冰的身边,开口说道:“名字我早就想好了,就叫孙芸吧!”

    陈冰点了点头,看着身边的女儿,脸上带着一股子母姓的光辉。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51、视察会稽郡 一() 
孙策有女是一件大喜事。

    孙芸的出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快议事堂内的众臣就得到了消息。

    这下子很多人放心了,却又有不少的问题出现。

    尤其是,在生了女儿之后,孙策的子嗣问题再一次成为许多臣属们担心的事。

    顾雍此时尚在长水县,还没有得到消息。

    张昭和张纮凑在一起,密谈着什么。

    孙静坐在议事堂的一侧,身边围着孙瑜,孙辅,吴奋,孙海等孙氏宗亲。他们也在嘀嘀咕咕的说着什么。

    吴郡四姓的代表陆俊和张允也坐在一起说话,如今朱恒在海盐县统领一千盐丁,顾雍在长水县当县长兼任幕府司渔长史。也就只有陆俊和张允在吴县。

    “子诺兄,元叹妹妹的婚事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陆俊喝了一口清茶,轻声说道。

    只见张允点了点头,说道:“得把消息尽快送到长水县。”

    说着看了一眼那边正在和阚泽谈笑风生的马忠,又继续说道:“听说马太傅那边也有意将女儿嫁给主公!”

    陆俊点了点头,颇为警惕的看了马忠一下,说道:“此事不宜迟,以防夜长梦多!”

    另一边,马忠对于陆俊和张允的窥伺毫不在意,依旧与阚泽谈笑风生。而严畯和诸葛瑾也与二人围在一堆。

    孙策对于这些人的站队抱团毫不在意。

    这是他早就预料的,准确的说,他也有意为之。

    孙策喜得贵女,在将军府大宴一日。

    宴会上,孙策丝毫没有透露出要马上娶顾滢为妻的打算。

    在孙策看来,这事还是先别急,总得先留意下这顾滢的长相才好!

    日子过得很快,孙策每天都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