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月底,孙策领兵至秣陵。

    孙策同样开始谋划分割丹阳郡。

    丹阳郡有民百万,辖十六县,宛陵、芜湖、春谷、溧阳、丹阳、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

    丹阳郡北部的江城,句容,湖熟,秣陵,石城,丹阳,芜湖,溧阳,春谷九县,是靠近长江,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利的地带,可以称得上是整个丹阳郡的精华区域。

    虽然这部分区域的面积不过占整个丹阳郡的五分之一,人口却占了十分之七,也就是说这九县就拥有人口差不多70万左右。

    而其余的宛陵、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则分布在丹阳郡南部,面积广阔,却常有山越出没,且人口不过30万左右。

    孙策打算将讨逆将军府驻地迁往秣陵县,那么丹阳北部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相当于东汉十三州中的司州。

    因此,孙策拿起炭条,在丹阳地图上花了一道线。

    这道线自宛陵以北划过,北边是句容,湖熟,秣陵,石城,丹阳,芜湖,溧阳,春谷九县。孙策将这九县并为秣陵郡,郡治秣陵县。由于秣陵县正处于重建中,因此暂时以丹阳县为郡治。

    丹阳南部的宛陵、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七县,地盘广大,孙策将之并为宛陵郡,郡治宛陵县。

    同时孙策任命原讨逆将军府主簿恒阶为秣陵太守,暂时不设郡丞,以原侍卫司军司马孙河为秣陵都尉。同时命孙河于秣陵郡招募五千郡兵,其原本所部侍卫司亲军不再由其统领。

    正好孙瑜阵斩薛礼,从侍卫司军司马升任为侍卫司校尉,孙策命孙河将其原本所属一千侍卫司亲军交给孙瑜统帅。

    至于宛陵郡,孙策任命原讨逆将军府仓曹从事鲁肃为宛陵郡丞,行太守事。与高岱一样,鲁肃也同样有着资历不足的原因。不过孙策相信,鲁肃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同时,孙策任命别部校尉董袭为宛陵都尉,于宛陵本地扩兵3000,统帅5000郡兵。

    如此一来,孙策所统领的区域就包括了六郡两都督府。

    即毗陵郡,吴郡,会稽郡,秣陵郡,宛陵郡和鄱阳郡这六郡。以及江北都督府和护山越都督府这两个都督府。

    孙策一人独坐在大帐中,心中暗自叹息,还是缺少文人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44、彭林与祖剑() 
孙策将讨逆将军府主簿恒阶和仓曹从事鲁肃调走之后,幕府主簿和仓曹从事这两个重要的职位就空了出来。

    孙策没有再多做考虑,直接将议曹从事严畯改任为主簿,将幕府参军诸葛瑾改任为仓曹从事。

    孙策视察过重建中的秣陵县,又对秣陵县令步骘勉励几句之后,便由凌统率五百人护卫着返回吴县。

    而其余众臣则随大军一同回返。

    孙策之所以要先走一步,是因为他刚刚得到消息,陈冰要生了。

    陈冰五月怀孕,算算日子,也就是这些天了。

    孙策匆匆忙忙的往回赶,而吴县讨逆将军府中也是忙成了一团。

    吴夫人对陈冰生子这件事可是极为重视,要知道,这可是吴夫人的第一个孙辈,虽然陈冰只是一个妾。

    同样关注这件事的人可不少,程普已经派兵将讨逆将军府严密的保护了起来。孙静也时常入府探问,马日磾也是非常积极,就连吴郡四姓也是隔几天便有人来打探消息。

    对于这些人的心思,吴夫人多少也知道一些。

    不过自己的儿子马上就会回来,量他们也做不出什么。

    孙策此行由凌统带500亲军护卫。

    这五百亲军都是从数万侍卫司亲军中精挑细选出来,专门给孙策做护卫的勇士。他们的装备是最好的,即使江东缺马,孙策依旧废了很大的力气使这五百亲军保持着一人两马的状态。

    每人都身着皮甲,而且是带有护心镜的,质量最为上乘的皮甲。五百亲军的武器标配是一把骑枪,一把环首刀,一面圆盾,一把骑弓,两壶箭,同时还有骑弩一架。

    这五百亲军中的任何一人,在任何一支军队中都起码能担任队率或屯长等低级军官。同时,他们对于孙策有着绝对的忠心,他们享受着最好的待遇,除了平常有粮饷,还有获赐的百亩田地,以及免税的优厚待遇。

    这一次,孙策选择的回程路线,是从秣陵县至毗陵县,再从毗陵县至无锡县,由无锡县到吴县。

    这条回程路线,原本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然而从秣陵县通往毗陵县会经过茅山。

    没错,就是茅山道士的那个茅山。

    茅山位于秣陵郡和毗陵郡的交界处,算是个两不管地带。而且茅山中道教极为兴盛,道观宫阁不少,常有各处百姓前来进香朝拜。

    说起茅山,就不得不提起茅山这个名字的来源,和茅山道士所信奉的“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便是矛盈,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创始人。

    公元前82年,六十开外的陕西咸阳人茅盈来句曲山,在山中采药,济世救人,在洞中潜心修炼,得道成仙。

    元《茅山志》记载:有一天,王君接到仙书,朝见西王母,携茅盈同往,驾起双龙神车,飞往白玉龟山,在青琳宫见西王母。

    得道后,一次茅盈回乡对父亲说,我已受圣师符箓,无时不有天兵天将在守护,千万不可打我。否则,三官大帝考察到了,将会受到惩戒。其父不解其意,正欲举手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飞扬,穿柱陷壁。

    后茅盈又将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语,在世活了90岁。

    如今茅山宗宗主乃是矛盈的嫡系子孙,茅清。因为茅山宗不忌荤腥,可以成家。所以整个茅山人口不少。

    人多了,自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隐患出现。

    孙策想不到,自己千方百计想要干掉的祖剑和彭林就在隐藏在茅山中。而茅山宗宗主茅清就更加想不到这一茬。即使祖剑和彭林二人也并不清楚对方同样隐藏在茅山中。

    茅清看起来年纪并不算大,约莫只有三十岁左右,但是继承茅山宗宗主的职位已经有十几年了,整个茅山宗都完全在他的掌控中。

    然而,最近却发生了一件让他十分担忧的事情。

    那就是浮屠教突然在江东开始传播开来。

    茅清让人打听过事情缘由之后,心中更加担忧。

    原来,浮屠教在江东的传播与如今掌控大半个江东的讨逆将军孙策有关。

    对于讨逆将军孙策,茅清了解的不是很多,但也一直在留意。毕竟宗教是不可能离开政治存活的。

    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支持,宗教很难得到快速发展。

    据说如今吴县城外枫桥附近的寒山寺,便是讨逆将军出资修建的,而那寒山寺里的主持,寒山大师据说也和讨逆将军是不错的朋友。

    而因为讨逆将军的缘故,寒山寺的香火也极为旺盛。官绅世家纷纷出钱资助,吴郡四姓,孙氏亲族,以及讨逆将军麾下的众多臣属,纷纷在寒山寺上香。

    好像一夜之间,江东所有的达官贵人都信了浮屠教。

    对了,好像讨逆将军是把浮屠教称作佛教,把那些浮屠称作和尚,如今这种称呼也流传了开来。

    茅清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放下自己的矜持,去拜见讨逆将军一下。

    如果他知道有两个胆大包天的贼人一直隐藏在茅山意图对孙策不利,他是不是会气的吐血?

    不管孙策和茅清如何去想,事情总是要发生。

    茅山山脚下的一处密林中,小路还算平整,孙策根本预料不到会有人在这里行刺自己。随着自己手下亲卫军越来越强大,孙策对于那场刺杀的担心越来越少。

    或许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应有的警惕性吧。

    总之,这场刺杀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开始了。

    突然,伴随着嗡嗡嗡的声音,一阵箭雨从密林中射出,不少亲军都中了招。

    当然,由于所有的亲军都穿着皮甲,所以大多是受伤,只有几个倒霉蛋不幸脖子中箭而亡。

    孙策心中一震,不好的预感极为强烈。

    就在这时,上百号黑衣人从密林中窜了出来,这些黑衣人全部左手持盾,右手持刀,看上去极为悍勇。

    孙策手下的亲卫们当然不会惧怕这些黑衣杀手,挺枪而上,便与之战成一团。

    密林中的箭雨还没有停下,孙策手中的九曲霸王枪时不时的挥动着,打掉几支朝自己射来的羽箭。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45、茅山叛徒名于吉() 
这一场刺杀来的毫无征兆,孙策面沉如水。

    凌统知道,恐怕密碟司主事孙江和情报司、刑讯司主事孙湖这次要有麻烦了。

    战斗依旧在进行着,山下小路上,孙策的骑兵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敌人虽少却极难纠缠。

    孙策看着这些黑衣人,心中明白,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征祖郎时逃走的彭林及其部下。

    想必,这些人里有不少都是传说中的黄巾力士吧。

    武艺果然不凡,打斗了许久,竟然还有数十号黑衣人依旧在搏杀。

    孙策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不安,他可不相信,彭林的谋划会如此简单。

    约莫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剩下的数十号黑衣人无一存活,全被杀死。而五百亲卫军也战死四十余人,受伤八十余人。

    孙策实在想不出来,对方到底还有什么谋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队伍再次出发,只是速度变得慢了一些。

    “缓速前进!”孙策缓缓开口道。

    正要再次出发,却见不远处出现了大批穿着青色道袍的道士,为首一人身着黄色道袍,头戴纯阳巾,腰间是一把正一剑。

    那为首的道士正是茅清,茅山宗宗主,此时他满头大汗,心中十分忐忑。

    作为茅山地界的地头蛇,他竟然完全不知道山中竟然混进了刺客,而且一下就是上百号人,这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是来刺杀讨逆将军的。

    要知道,自己可是还没想好去怎么讨好这位年轻的将军。

    如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茅清不认为自己能够轻易过关。

    他根本不敢小看这位年轻的讨逆将军。

    就是这个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破严白虎,败王朗,击刘繇,短时间内便掌控了大半个江东,这可是有着数百万人口的广袤地域。

    “可是讨逆将军在上?”茅清匆忙上前施礼问道。

    孙策皱了皱眉,因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提到了道士于吉之事,孙策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对道士的感官十分差。

    而这一次,又是在茅山地界,发生了刺杀这种事情,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孙策已经打算等回到吴县,就命人兵围茅山。

    “我就是孙策,你是何人?”孙策的语气很冷淡,茅清更加感到了紧张。

    茅清再次施了一礼,开口说道:“在下正一道上清派茅山宗宗主茅清,特来恭迎将军!”

    孙策轻轻一笑,开口说道:“看来茅山宗的迎接仪式很独特嘛!”

    孙策这话一出口,茅清脸色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