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大部分的山越都集中在会稽南部,对于北部的影响并不甚大。

    会稽郡北部,沿浙江南岸及后世杭州湾分布,共有十一县,即如今孙策实际控制的余暨,山阴,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诸暨、剡县、乌伤、大末十一县。

    这十一县乃是整个会稽郡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整个会稽人口将近七十万,而会稽郡北部便有六十万之多。

    距十一县较近的章安,永宁二县约莫有人口七八万。

    而东冶县则在极为遥远的南部,其地方大概就是后世福州市一代,人口不足三万。

    从浙江省一直到福建省,全都是会稽郡的地盘。

    如此庞大的长条形地盘,孙策自然需要将其分割开来,以利于管辖。

    而且由于会稽郡南部,山越肆虐,若是将南部分割开来,专门设置一郡,则更有利于解决山越问题。

    孙策计划以北部十三县为会稽郡,这样会稽郡就大概与后世浙江省的辖区相差不多。

    则南部就只有东冶一县,南部实际上就是后世的福建省,如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而真实的历史中,福建大开发要到五代十国时期。

    即闽王王审知开闽时期。

    以一县为一郡,实在是前所未有,还需要好好思量一番。

    定会稽后,第六日,扬武中郎将韩当领兵马回。

    与韩当一同回山阴的还有一人。

    此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长相极为勇武,乃是会稽郡余姚人。

    原来,韩当领兵至余姚时,严白虎已死,正是此人领家中数十僮仆将严白虎杀死。

    韩当因此领这人来见孙策。

    “义公将军,快快给我介绍这位壮士!”孙策笑着说道。

    韩当点点头,指着这人说道:“禀主公,这位壮士名为董袭,字元代。此次便是他领人杀死严白虎此贼!”

    孙策点了点头,这位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东十二虎臣之一,董袭。

    “元代可愿为军中别部司马,暂领千人?”孙策笑着向董袭开口问道。

    董袭闻之,大喜,说道:“此乃吾之所愿!”说罢行礼,口称主公。

    这一日,孙策召从事祭酒张纮,兵蓸朱恒,功曹秦松,主簿恒阶,吴南都督府长史陆昭等文臣,及虎步中郎将徐盛,陪戎中郎将周瑜,扬武中郎将韩当,侍卫司诸军司马,还有别部司马凌操,董袭前来议事。

    山阴县城内,太守府中的一处花厅,众人聚坐一堂。

    孙策见众人齐至,开口说道:“今中原混战不休,我欲扩大江北都督府,窥伺淮南,诸位以为如何?”

    张纮闻言开口道:“主公,若守江东则必守淮南,淮南便是江东屏障。”顿了一下,张纮又继续说道:“江北混乱不休,若取淮南,则如今江北都督府军力有所不足,的确需要增加江北都督府的实力。”

    张纮看孙策脸色并无异样,遂继续说道:“只是,纮以为,我军当前的扩张方向应以全据江东为上,然后以主力向荆州扩张,而江北则应派偏师为宜!”

    孙策闻之颔首,笑着说道:“子纲先生,知我也!”

    孙策看向陪戎中郎将周瑜说道:“我欲调宣武中郎将兼江北都督朱治南下会稽,任会稽郡都尉。”

    “公瑾可愿意将这江北诸事的重担承担起来?”孙策笑着问道。

    周瑜闻之大喜,起身拱手道:“此乃瑜之所愿也!”

    孙策随即说道:“传我命令,调任宣武中郎将兼江北都督朱治南下任会稽郡都尉,兼会稽屯田事宜!”

    顿了一下,又说道:“调任陪戎中郎将周瑜北上,兼任江北都督府都督,江北都督府长史依旧为江都县令陈端兼任。”

    略微思索了一下,孙策继续道:“撤销吴南都督府,调原吴南都督府长史陆昭为江北都督府参军。”

    说罢,孙策又看向侍卫司军司马李襄说道:“侍卫司军司马李襄阵斩王朗麾下中郎将周昕有功,特升任为侍卫司校尉,扩并至两千,调任江北都督府听用,受江北都督周瑜节制!”

    李襄闻言大喜,连忙起身,拱手称是。

    孙策点点头,继续开口说道:“调任,侍卫司军司马孙暠,邓当,别部司马凌操于江北都督府听用,受江北都督周瑜节制。”

    三人一听,也是起身,拱手称是。

    周瑜,陆昭,李襄,孙暠,邓当,凌操六人一同领命而去,随同而去的还有孙策调朱治南下的命令。

    周瑜领兵到达江北之日,就是朱治率宣武营南下之时。

    六人离去后,孙策与众人继续议事。

    过了一会儿,孙策突然看见一侍卫司亲军跑了进来。

    只见那亲军在孙策耳边低语几句,突然脸色大变。

    “诸位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孙策说罢便匆匆离去。

    距花厅不远的一处耳房内,有两人垂首而立,看上去脸色也不甚好看。

    原来,这两人竟是孙策派去追捕王朗的徐琨和贾华二人。

    孙策面沉如水的看着二人,缓缓开口道:“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二人闻言,皆沉默不语。

    贾华碰了碰徐琨,徐琨才不情愿的开口说道:“禀主公,王朗从海隅南渡,乘船至东冶,东冶县长商升助王朗反叛,联络会稽郡南部诸多山越豪帅,我二人在追击途中被山越人埋伏,大败而回,部属只余半数。”

    贾华在一旁接口说道:“请主公责罚!”

    孙策叹了口气,说道:“你二人虽有小错,大错却在我。”

    看了两人一眼,衣服上多有破损,甲胄上还有暗红色的血迹,孙策倒不忍再罚二人,只是赏罚严明乃是为上者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

    想了想,孙策说道:“你二人便罚俸半年吧。”

    顿了一下又说道:“先跟我去花厅议事吧!”

    二人随孙策一同入花厅就坐,众人一看,皆不免窃窃私语。

    孙策沉默了一会儿,轻咳一声,缓缓说道:“徐司马与贾思马领兵追捕王朗,大败而回!”

    话音刚落,花厅中一片哗然。

    孙策又轻咳一声,说道:“如今王朗与东冶县长商升起兵反叛,联络诸多山越豪帅,会稽南部危矣!”

    顿了一下又说道:“是我小看了王朗这腐儒,没想到如今这般形势,王朗还敢起兵再战!”

    (第四更,求收藏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3、护山越都督府() 
“子纲先生,你以为王朗此人可否为我所用?”孙策想了想,看向张纮问道。

    张纮想了想说道:“我昔日曾听闻,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来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还好船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一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了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抛弃了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并且关照那个人。”

    停顿了一下,张纮又道:“王朗此人极为惜命,且为人没有原则,虽为经学大家,与华子鱼相比,却差之甚远。”

    “如此说来,王朗能为我所用?”孙策疑惑道。

    却见张纮摇了摇头,说道:“主公派大军剿之,事不可为,王朗必降,可若为主公效力,怕是没有可能!王朗此人心眼极小,且记仇!”

    孙策闻之颔首,暗道,这就对了,要不是王朗心眼小,怎么可能被诸葛亮骂死呢?

    “既然如此,便来议一议,如何讨伐严白虎,还有山越!”孙策敲了敲案几说道。

    孙策话音刚落,便见虎步中郎将徐盛起身,说道:“末将原率本部征讨王朗!”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虎步营都是刀盾兵,讨伐山越倒是正合适。”

    沉吟了片刻,却见一旁张纮又开口说道:“主公,山越最是反复,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可效仿江北都督府例,设护山越都督府!”

    孙策想了想,张纮的建议与自己分割会稽郡的想法倒有些不谋而合。

    将东冶一县设为一郡有些不合适,可若是设为都督府就无所谓了。反正这都督府也是自己创造的。

    在会稽郡南部建立护山越都督府,用上数年时间平定山越,再将都督府改为郡,如此做法倒是不错。

    “将会稽郡南北分割,以北部余暨,山阴,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诸暨、剡县、乌伤、大末、章安、永宁十三县为会稽郡。会稽南部设立护山越都督府,以虎步中郎将徐盛兼任护山越都督府都督,征讨王朗!”孙策思索片刻后说道。

    徐盛闻之大喜,起身拱手道:“末将遵命!”

    孙策看着众人,见别部司马董袭似乎有话要说,便问道:“元代,有何话要说?”

    却见董袭说道:“主公,末将想推荐一人,此人对山越颇为熟悉,而且曾经多次击败山越!”

    孙策闻之,大感兴趣,便问道:“哦,此人是谁,元代快快说来!”

    董袭拱手道:“此人名为贺齐,字公苗,山阴人,曾为郡吏,后来代理剡县长。当时县吏斯从轻薄放荡、为非作歹,贺齐想惩治他,但县主簿劝他说,斯从,郯县豪门大族,山越人都附从他,您今天惩治了他,明天贼寇就会前来进犯。贺齐闻言大怒,当即就斩杀了斯从。斯从的族人党羽便相互纠集联合,聚众千余人,举兵进攻县城。贺齐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发起突然进击,大获全胜,由此威震山越。后来大末县发生叛乱,贺齐被任命为大末长,诛恶扶善,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将叛乱镇压。”

    原来董袭说的人是贺齐。

    贺齐乃是东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将,为东吴平定山越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中这样评价贺齐的功劳:“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凡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

    孙策点点头,说道:“派人召大末县长贺齐来山阴,我要见见他。”

    然后,孙策又对徐琨和贾华说道:“你二人补齐兵马,然后入护山越都督府听用,受徐盛节制!”

    二人拱手承诺。

    议事结束后,花厅里只剩下孙策与张纮二人。

    “子纲先生,我如今深感帐下文臣稀少。连护山越都督府的长史,参军,还有会稽郡的太守,郡丞都没有合适的人选。不知先生可有何法?”孙策开口向张纮问道。

    张纮想了想答道:“主公可发布求贤令,命密碟司传播天下。在主公辖下各郡郡治也可设立求贤馆,以招纳贤才,求贤馆每月可将招纳的贤才送往主公出评鉴,若有大才便用为守令,若有小才可用为丞长,庸才可为书佐小吏。”

    孙策一听,不由笑道:“此法大善。”

    张纮微微一笑,又继续说道:“至于现在,我倒是可以向主公推荐一位隐士高才!”

    “哦,说来听听!”孙策感兴趣的问道。

    “此人名为高岱,字孔文,吴郡吴县人。聪明通达,轻财重义。曾举孝廉。因得罪许贡,隐于余姚。”张纮缓缓开口说道。

    孙策一听是高岱,心中不禁对历史上孙策的做法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