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还没有进入盛夏时节,可是树林中,草地上,各种小虫子还是不少,分外惹人讨厌。不过当兵吃饭,本就没有身娇体贵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再加上有华佗专门配置的驱虫药,也能缓解上不少。

    甘宁一身甲胄,手执双戟,轻扶着一棵树,抬头看向了远处的章陵县城。透过月光,看着甘宁棱角分明的侧脸,满是桀骜之气。

    “准备动手!”甘宁轻声说着,很快命令便被相继传到了每一个屯中。

    在东吴的军制中,每一个百人屯,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而屯长,也是短兵相接之时,指挥作战的基本军官。

    此时章陵县城外,每一个屯长,都抽出了自己腰间的环首刀。相比于普通士卒身上的简陋皮甲,屯长的皮甲上多了些铁部件,仅仅是胸前的护心镜,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防御能力,这也是区分他们地位的最好方式。

    夜更深了,仿佛上天都在帮助一般。天边突然飘来了一片片乌云,缓缓的遮住了月亮。原本明亮的月光终于变得黯淡了。

    就是现在!甘宁扬起双戟,率先大步朝章陵县城墙边潜去。

    夜深人静,士卒们的靴子踩在草地上,发出沙沙的低微声响。墙头上的火把,在习习风中不断摇曳着。守夜的士卒,抱着长枪,靠在女墙上,昏昏欲睡。

    早已经准备好的数十架长梯,被士卒们轻手轻脚的靠在了墙上。领头的屯长们扬刀缘梯而上。

    甘凌是甘宁的堂弟,跟随甘宁很多年。作为甘宁麾下的屯长之一,甘凌手底下的功夫自然是不弱。七八米高的城墙,不过是几下的功夫,甘凌便纵身跃上了墙头。

    左右一看,手起刀落,还在呼呼大睡的守夜士卒已然在梦中见了阎王。

    很快,大量的骁果营士卒,登上了城头,整个章陵县城头都已经被控制住。已经有身手迅速的士卒沿着城梯而下,想要去开城门。

    响动终于惊醒了军营中的荆州军,大量的荆州军士卒,持刀握枪冲了出来。

    甘宁锐利的双眼,扫过城下,轻哼一声,已然扬起了手中的双戟,冲杀进去。甘宁这么一冲,就仿佛是猛虎入羊群一般。

    腥风血雨,弥漫在章陵县城墙内外。

    悍不畏死的骁果营士卒,拼命的扭动绞盘,吊桥在吱呀声中缓缓落下,厚重的城门也被慢慢推开。

    结果已经注定了,章陵县城中的荆州军大势已去。

    蒯越根本没有想到,甘宁竟然会干出深夜袭城之事,毫无防备的荆州军自然无法抵抗。而蒯越本人,也成了甘宁的俘虏。

    蒯越是被孙策专门点了名的人,甘宁自然不会虐待他,况且甘宁也早就听闻过蒯越的大名。

    章陵县被攻克之后,郡内其余几县也被骁果营很快逐一攻克,堪称势如破竹!

77、为了吴侯() 
却说甘宁全据章陵郡之后,随即命部下整顿兵马,补充士卒,同时征发民夫修筑各城池,加强防备。另一边,甘宁已然派出快马,往孙策处报信。

    北路军都督徐盛,自出江夏郡之后,同样一路连克数城,其势如破竹,行军迅捷。

    有侍卫司校尉霍峻领路,荆州军的底细早就被吴军摸得一清二楚,不过十日时间,襄阳郡门户,鄀国、编县、宜城、都国四县已被尽皆攻克。徐盛指挥大军,沿汉水而上,水路并进,终于在距离襄阳城百里处,被荆州大军挡住。

    徐盛士卒在荆州大营数十里外安营扎寨,同时迅速给后方的孙策汇报战果和局势。

    荆州大军约莫有五万之众,以王威为主帅,蔡瑁为军师,除了刚刚训练的两万新军之外,还有一万乃是王威当初的南郡士卒,剩下两万则是襄阳郡士卒。

    仅以兵力论,挡在徐盛面前的荆州士卒,约莫是吴军的两倍。

    徐盛率领的士卒,除周泰、蒋钦、孙瑜的六千水军之外,只有陆军两万五。其中,有徐盛本部虎步营一万兵马,侍卫司骁骑校尉张辽、陷阵校尉高顺及侍卫司校尉李术、陈武、吕岱共一万兵马,还有江夏郡都尉孙贲手下的5000郡兵。

    徐盛下寨之后,领诸将前往查看敌情,却见荆州军大寨之中,布置严整,旌旗密布,颇似强军。

    “这支兵马,应该是荆州最后一支强军了!”徐盛不由的开口说道。

    眼见众人表情各异,徐盛又继续说道:“待明日大破敌军后,襄阳城就是没了衣服还敞开大腿的娘们!”

    听了徐盛如此粗俗的话语,众将听了却是哈哈大笑。

    在大笑之中,众人纷纷打马而回。

    虽然众人对荆州军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徐盛却由不得自己有半分懈怠。必须剿灭眼前挡住自己去路的这支敌军,这干系到吴军能否入主荆州。徐盛已经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仔细思考起破敌策略来。

    对于吴军士卒的战斗力,徐盛从来没有怀疑过。

    然而,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在严整的军阵面前,士卒的个人武技并没有特别大的作用。勇武固然可以克敌制胜,但还需要考虑士卒的数量和大军的阵法。

    当夜,徐盛命士卒饱食一顿,养精蓄锐。

    粟米粥,稻米饭,腌鱼汤,对于这个时代的士卒来说,绝对算是难得的好饭。士卒饱食过后,心满意足之下,睡得特别安稳。

    第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大营中的旌旗,在微风吹拂小,缓缓飘荡着。徐盛精神饱满,一身甲胄,手握长刀,大步走出了帅帐。作为一名年轻的将领,徐盛迫切的需要战功来证明自己。无论他曾经立下过多少功勋,想要让世人所认可,他就必须不断立功!

    “整军列阵,出营决战!”徐盛的命令,简短而有力。

    在传令兵的声音里,徐盛的命令,很快便传到到了每一个士卒耳中。在军侯和军司马指挥下,一队又一队士卒,迈着整齐的步伐,换换出营。

    徐盛扶刀站在辕门边上,不时点点头,看着精神抖擞的儿郎们!

    “文远,准备好了吗?”徐盛扭过头来,看着身边的张辽,微笑着问道。

    张辽报以微笑,合拳说道:“都督放心!”随即,大步离去,身上甲胄的叶片在龙行虎步之下,发出铿铿的碰撞声。

    只见张辽牵过自己的战马,干净利落的翻身上马,轻磕马腹,随即头也不回的打马而去。两千骑兵紧随其后,往营外奔驰而去。

    荆州军与吴军,仿佛是商量好了一般,各自出营十里,列阵而立。

    徐盛骑在马上,手握长刀,看向远处,却见数万荆州军排列成严整的军阵,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好一派肃杀场景。

    这注定是一场大战,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役!

    “擂鼓!”徐盛开口领道。

    徐盛命令刚下,其身后的传令兵,便摇动了手中的红色旗子。霎时间,早已经准备多时的鼓手,挥动着健壮的臂膀,大阵后方,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战鼓声!

    整齐严谨的吴军大阵后方,是上百面蒙着牛皮的战鼓。

    包着红绸的鼓槌,敲击在牛皮鼓面上,那声音震耳欲聋,鼓手健壮的臂膀上凸起的血管犹如虬龙般缠绕着。

    对面的荆州军,也不甘示弱,在王威的命令之下,也响起了巨大的鼓声。

    巨大的旷野上,全是咚咚的响声,不管是荆州军士卒,还是吴军士卒,均是斗志昂扬!他们整理着身上的铠甲,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为了吴侯!”徐盛扬起了手中的长刀,高声吼道!

    徐盛身边的亲军们,顿时齐声嘶吼起来!

    这嘶吼声,仿佛是战斗的信号一般!大军列阵向前,铿铿的声音响起,原本竖举着的长矛,被士卒们纷纷放平,铁质的矛尖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红色的缨穗仿佛鲜血一般,这一幕看在眼里,寒气顿生。

    整齐的步伐,踏在旷野的草地上,掀起了阵阵烟尘。

    徐盛披坚执锐,骑在马上,眯着眼睛,看向远方。

    碰撞!激烈的碰撞!

    兵甲碰撞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上万人的军阵,在碰撞之下,很快变得扭曲起来。所有的士卒,仿佛都是悍不畏死。一个倒下了,很快有后面的士卒补上。端平的长矛,被士卒们紧紧握在手中,仿佛机械般的一次又一次刺出收回,刺出收回。铁质的矛尖,终于被鲜血所染红。

    鲜红的缨穗,更加惹人注目,不时有粘稠的血液顺着缨穗缓缓滴下,落在草地上。

    嘈杂的战场上,血滴落在地上的声音,轻不可闻。徐盛在战场后方,脑中却漠然想着,明年这片旷野上的植物肯定会长势特别好吧!

    长矛兵在大阵的最前方,短兵相接之后,刀盾兵很快自两翼出击。脸上是狰狞的神色,小臂紧紧穿过方盾的把手,环首刀在晨光中充满了杀气。

    “为了吴侯!”一阵嘶吼声突然想起。

    也不知道是哪个人率先开口喊道,顿时间,整个战场上,充满了“为了吴侯”的口号。这只不过是一句自发的口号,却仿佛触动了所有将士们的共鸣一般。

    舍生取义,不外如是。

    正如孟子所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侠义壮烈,正当如此。

    在将士们的心中,是吴侯给了他们一切,地位、财富、荣耀!此时,正是他们回报吴侯之时。他们可能没有读过多少圣贤之书,不明白很多大道理,可是他们知恩图报,他们明白舍生取义!

    饶是荆州军在数量上,占有很大优势,却依旧只能和疯狂的吴军打成平手而已。

    王威骑在战马上,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一旁的蔡瑁,此时也顾不上和王威的个人恩怨了。若是此战败了,不光是王威有责任,他蔡瑁也好不到哪里去。

    “王将军,战事已经僵持了,该如何是好!”蔡瑁紧张的开口问道。

    王威皱着眉头,却没有说话。

    蔡瑁的目光却看向了王威身后的一万后军,这一万后军乃是身经百战的南郡兵,曾经和益州军多次大战,算得上是精锐!

    这一万人马,可以说是王威的底气和预备队。一旦战事有望,王威就会亲率这一万大军压上去,可若是前方战事不利,王威也只能带着这一万大军撤退,保卫襄阳为上。

    蔡瑁也不是蠢人,自然对王威的想法,清楚的很。

    只是,眼看着战事越来越激烈,蔡瑁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以蔡瑁看来,僵持的局势中,如若有这一万生力军压上,吴军有八成可能会抵挡不住,溃退下来。可是蔡瑁根本不明白,王威到底在犹豫什么!

    王威斜睨了一眼,着急的蔡瑁,低声说道:“吴军的骑兵还没动!”

    蔡瑁闻言,顿时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张辽在领兵出营之后,便隐藏在旷野旁的树林之中,就是为了在两军僵持的时刻,突然冲杀出来,一举奠定胜局!

    一株大树下,张辽抬眼而望,心中有些踌躇。

    如今战事虽然有了僵持,可是荆州军还有约莫万人的后军,张辽不能下决定,是否现在就冲杀出来。

    毕竟,他手头的骑兵也只有2000。

    正当张辽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亲兵跑过来说道:“将军,都督那边传来了信号,命令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