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感到恐怖欲呕。

    孙策的心情并不是很好。

    心虽然很硬,可是那场景能不见还是不见的好。

    所以,孙策并未入城。

    孙策命令徐盛处理后战后的一切,包括安抚城中百姓。

    李术和高顺登城之后没多久,城门洞开,孙贲和董袭分别率军入城,虎步营则将沙羡城团团围住,防止黄祖领兵突围。

    果然,在城破之后,不过几柱香的时间,黄祖突然率领百余骑兵从沙羡城中冲了出来。

    孙策皱了皱眉,对身边的凌统说道:“公绩,去把黄祖的脑袋给我提回来!”

    凌统闻言,狞笑一声,领命而去。

    200亲卫紧随凌统往黄祖处驰去,马蹄践踏在大地上的声音,隆隆作响。

    凌统手持双剑,跨在自己的大青马上,直往黄祖处杀去。

    黄祖见一年轻将军向自己冲杀而来,赶忙提到去挡,可是黄祖已经年过五旬,岂是弱冠之年的凌统的对手。

    凌统几个回合过去,手起剑落,黄祖脑袋已经被砍下。

    只见凌统一手提头,一手握剑,往孙策处返回。

    而随同黄祖一同突围的百余骑兵,也很快被亲卫全部斩杀。

    孙策看着提头而来的凌统,心中突然有了说不出的快意。自己穿越以来的最大仇人,黄祖,就这么死了?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虽然穿越之后的孙策,没有和孙坚有过哪怕一天的短暂相处。但是孙策愿意为孙坚报仇,不仅仅是出于理智,还出于感情。

    从理智的角度来讲。灭掉黄祖,是报杀父之仇,孙策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

    从感情的角度来讲。孙坚一代英杰,死于小人暗箭,殊为可叹。若是天下英杰尽皆如此而亡,岂不悲哉?

    况且,孙策自从占据了这幅皮囊后,便发现这具身体原本的感情在不断的影响着自己。

    比如在对待孙权的问题上。

    孙策本尊对于孙权的感情是真实的,而且是很强烈的宠爱。正如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孙策是个好兄长,好儿子。

    可是,穿越而来的孙策对于孙权可没有什么感情。

    以孙权做的那些事情来看,孙策杀他几次都不过分,可是孙策没有。

    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不过是借口罢了。

    孙策有时候也在叹息,如果历史上的孙策有机会知道,自己宠爱的弟弟,无时无刻不想着让自己死,又会怎样对待孙权呢?

    历史不能假设,可既然穿越而来,孙策就不会让悲剧重来。

    也许是触景生情,也许是机缘巧合,孙策已经下了决定,孙权的事情该解决了。

    孙策脑子里的胡思乱想,被凌统的声音所惊醒。

    “主公,末将幸不辱命!”凌统跳下战马,单膝而跪,提着黄祖还在滴血的人头,朗声说道。

    孙策笑了笑,点了点头,看着那圆睁的双目,心中颇为唏嘘。

    想了想,孙策还是说道:“将黄祖头颅硝制好,命人送往江都,祭祀先父!”

    沙羡城内外,剩余的事情,孙策已经不想去管了。

    给徐盛嘱咐了几句之后,孙策带着亲卫营,在高顺陷阵营的一并护卫下,往武昌而去。

    此时的武昌,与后世的武昌并不在一个地方。

    此时的武昌,位于长江以南,沙羡以北,沔口以东。

    也就是在汉水和长江交汇的地方。

    这里是江汉平原的中心地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商贸繁盛。乃是一等一的好地方。

    这地方,也是江夏黄氏曾经的统治中心。

    黄祖之所以将江夏郡的郡治从江北的西陵县,转移到江南的沙羡县,正是与此有关。在这肥沃的平原上,黄氏家族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良田,共计数万顷之多。

    如今的武昌还是一个镇子,属于沙羡县的范围之内。

    武昌镇内,尚未筑城。

    历史上,这个任务是有孙权完成的。

    如今,自然由孙策来做。不仅仅是武昌城,孙策计划在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建立三座城池。

    一为武昌城,一为汉口城,一为汉阳城,是为武汉三镇。

    屯兵于三镇之中,可完全扼守这一战略要地。

    没错,孙策打算将自己的治所迁往武昌。

    之所以迁往武昌,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江夏和长沙二郡,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攻掠荆州。当然,削弱吴郡四姓的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孙策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吴郡四姓的影响力将会不断削弱。

    地盘的扩大,将会使孙策得到更多的人才,尤其是荆州文学昌盛,人才尤其不缺。人才的不断增长,将会稀释吴郡四姓子弟在东吴官僚队伍中的重要性。

    淮南士族和荆州士族的加入,将会大大降低吴郡四姓的影响力,这是孙策乐于看到的事情。

    第二日,当孙策到达武昌镇的时候,也被其繁华所惊叹。

    这里早就应该建立一座城池了,一座高大坚固的城池,以保护这里繁荣的商业,发达的农业,富足的百姓。

    至于吴侯府,孙策并不打算劳民伤财的去建。

    镇外的江夏山上,有一座巨大的别墅。

    这别墅,乃是黄氏家族的产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作为吴侯府是完全够了。

    当天,孙策便率军进驻了这座新的吴侯府。

    自战争开始之后,其中的黄氏族人便逃得差不多了,大多在沙羡城中。

    守在别墅里的是一些侍女和僮仆。

    这些人,孙策还信不过,所以便命人全部将其遣散。

34、刘表要练新军() 
侍女和僮仆被遣散后的别墅,显得十分空旷。

    整个别墅都被军管起来。

    过了几日,原本在彭泽县停驻的幕府文官,纷纷往武昌赶来。战争基本结束,轮到文官出手了。

    徐盛不久便派人,自沙羡而来,禀报说,江夏郡郡丞苏飞被俘,问孙策应该如何处置。

    孙策原本打算将其一砍了事,却突然想起来,苏飞似乎对甘宁有恩。再者吴军初占江夏,总需要一个熟悉江夏事物的人来辅助,于是便任命苏飞依旧为江夏郡郡丞,协助徐盛处理沙羡事物。

    战争虽然已经到了尾声,可是由霍峻率兵坚守的云社县,依旧是孙策的眼中钉,肉中刺。

    云社县外指挥作战的陈宫、韩当、太史慈、张辽诸人都被打出了火气。

    为了迅速攻克云社县,孙策命侍卫司校尉李术,押送剩余的猛火油和火油弹往云社县而去,并接受韩当节制,协助攻城。

    孙策已经把江夏山上的别墅,当做了临时的中枢,各种命令从别墅中签发,并传达到孙策治下的所有区域。

    如今许多东吴的官僚,在私下里,喜欢称秣陵县里的吴侯府为“建业宫”,而称江夏山上的新吴侯府为“武昌宫”。

    相比于城中的“建业宫”,这座黄祖建造的“武昌宫”显然要更加的恢弘和壮观,完全能够体现出孙策如今的身份和地位。

    与战争时紧张的气氛相比,战后的一系列工作却似乎更加的琐碎和麻烦。

    孙策并不擅长处理这些琐碎的事物,然而这些事物又是必须去做的。

    想要将一个地方完全处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仅有军事上的占领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各种安抚工作。

    所谓的安抚,一是治疗战争创伤,比如修筑在战争中受到破坏的城池。

    二是,将占领区内的士族豪强纳入到统治阶层内。

    当初孙策将淮南诸郡纳入治下时,就给了庐江周氏和乔氏不少优渥的待遇。

    在江夏郡同样如此。

    江夏郡内,黄氏长期一家独大,或明或暗的打压着郡内的其他士族和豪强。自然是引得了众多家族的不满。

    因此,当战事明朗起来后,几乎所有的士族和豪强都派出了代表向孙策示好。

    武昌宫内,已经摆满了各种礼物。

    光是名贵的马匹,宫中的马厩里就有四五匹。除此之外,各种金银珠玉也是数不胜数。

    而孙策自然也是投桃报李,礼聘了其中一些家族的子弟在幕府做事。

    当孙策这边忙忙碌碌的每天安抚郡中士族之时,襄阳城内却是阴云密布。

    兵败的刘磐、蔡瑁和蒯越,相继逃回了襄阳城。

    相比于刘磐的独自一人逃回来,蔡瑁和蒯越似乎输的并不是很难看。你看人家两个不仅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两百骑兵哩。而如今在云社县固守的霍峻,在名义上还是受蔡瑁的指挥。

    可如果对比一下两方的实力,刘磐以诸郡乌合之众对敌,战败尚且可以理解。

    可蔡瑁和蒯越不一样啊,他们两个率领的两万大军,可是正儿八经的荆州精锐,是刘表倾尽全力,用心打造的精兵!

    可不管怎么样,三个人的心情都不好。

    三人自从回到襄阳之后,就被刘表下令,各自在家中面壁思过。刘表连见他们都不想见。

    一直到今天,约莫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刘表终于派人来传唤三人。

    三人都是忧心忡忡,颇不好受。

    襄阳城的中心,州牧府内,大堂之上,刘表高坐,左右文武分立两侧。

    刘磐、蔡瑁和蒯越,跪拜在大堂之上,不住请罪。

    显然,今天是一个特别严肃和重要的日子。荆州的文武高官,能来的都来了。

    刘表身居高位多年,早就练得喜怒不形于色,可是自孙策伐楚以来,刘表已经不记得自己大怒过多少次了!

    这一次,刘表已经没劲发怒了。

    “你三人,可知罪?”刘表沉声问道,嗓音有些嘶哑。

    三人闻言,连忙叩头说道:“侄儿(属下)知罪!”

    刘表听了,怒哼一声,厉声喝道:“你们太让老夫失望了!”

    刘琦和刘琮二人,也站在堂下,闻听父亲怒喝,身子情不自禁的一抖,脸上满是忧虑之色。不同的是,刘琦担心刘磐,而刘琮担心蔡瑁。

    过了好一会儿,刘表才又缓缓开口。

    “别驾,你说说,该如何治这三人之罪?”刘表将目光看向了刘先问道。

    刘先身材欣长,面上颧骨很高,头发有些斑白,精神看起来却很好。只见刘先闻言出列,拱手说道:“主公,属下以为,刘太守、蔡军师和蒯太守三人均有大罪,然三人昔日曾有大功,所以不宜严惩,罚俸三年如何?”

    刘表闻言,轻哼一声,不置可否。

    事实上,刘表确实没有打算严惩三人。一来,三人或是自己亲族,或是亲信,岂能自断臂膀?二来,刘表真真是无人可用啊!

    “子柔,你怎么看?”刘表又将目光看向了主簿蒯良。

    蒯良一时之间,有些犹豫。毕竟蒯越是自己的弟弟。

    想了想,蒯良还是开口说道:“主公,属下以为,可命三人戴罪立功!”

    刘表听了,轻轻嗯了一声。

    又过了一会儿,刘表缓声说道:“王威、文聘何在?”

    二人闻言,拱手出列。

    刘表点了点头,说道:“你二人前些日子上表,请求编练新军,我以为大善。如何编练可有章程?”

    王威和文聘对视一眼,面面相觑,自家主公这思维跳跃的也太快了吧。不是还在讨论如何治罪嘛,怎么又到了编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