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佳的享受。

    一旁的小火炉上,放着一个铜火锅子。

    火锅子里,翻滚着沸腾的油花,闻起来味道极好,香味扑鼻。

    张辽、高顺、陈宫和太史慈、韩当、凌统都围坐在火锅子边上。桌上摆满了各种荤素配菜,都用竹签子穿着。

    孙策放下酒杯,拿起几串羊肉放进了锅里。羊肉被切成了薄片,熟的很快,所以很快,众人便纷纷拿起签子,吃了起来。

    “公台,你以为袁曹之战,孰胜孰败?”孙策嚼着嘴里香嫩的羊肉,开口问道。

    陈宫闻言,知道这是孙策在考校自己。

    陈宫拿起酒杯,喝了一口杯中温热的黄酒,才缓缓说道:“仅以实力来论,袁绍据有幽冀并青四州之地,地广民富,兵多将广。相比之下,曹操虽据有广大中原之地,豫州、兖州、徐州、司隶皆在其手。然而徐州、司隶兵灾不断,残破不已。唯有豫州和兖州算是富庶。兵不如袁绍多,将不如袁绍广。曹操兵败的几率要大一些。”

    顿了一下,陈宫又说道:“然而打仗,向来不是只看兵多将广。袁本初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反观曹孟德,好申商之法术,有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乃非常之人,超世之才也!”

    孙策闻言,双眉微挑。

    想不到陈宫虽然背叛了曹操,却依旧对其评价如此之高!

    只见陈宫最后总结道:“因而,宫以为,恐怕袁曹之战,曹操的胜面要大一些。”

    孙策微微点头,陈宫的判断与历史相符。

    然而陈宫却没有停下,又继续说道:“不过,曹操虽胜,却不可能一战而竟全功。不过是攻守之势易耳!只要袁绍在一日,曹操便很难全据河北。袁绍若死,诸子争权夺利,曹孟德可逐一破之。不过,袁氏在河北民心颇盛,没有数年之功,恐怕河北难以平定。”

    孙策闻言,心中震惊。

    事实上,正如陈宫所预料的一般,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平定了整个河北。

    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曹交恶,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官渡战败,再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定乌恒,袁尚、袁熙败走辽东,为公孙康所杀,历时8年,河北方才最终安定下来。

    ',!'

    。。。

166、党同伐异() 
显然,陈宫是一个被低估的谋士。

    既然如此,孙策自然要发挥出陈宫的最大价值,以人尽其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正月底,孙策一行终于回到了秣陵。

    在孙策离开秣陵的这段日子里,整个江东发生了许多孙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总结起来,这些事情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即“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这四个字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事实上,所谓的党同,是孙策的有意为之,或者说这本就是人类的天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过如是。

    党同,是孙策为了平衡所需,是帝王权术。

    然而,伐异,却让孙策很不爽。有党同,自然就会有伐异。然而孙策始终竭尽全力的避免大规模的伐异爆发,是因为这种内耗将会极大的削弱集团的实力。

    如历史上有名的,唐朝的牛李党争,就是其中的典型。

    如今以孙策为中心的江东利益集团,其主要任务是对外攻伐,一统天下。然而,内部无休止的纷争,将会让集团对外的能力大为削弱。这绝不是孙策想要看到的。

    秣陵县,吴侯府,孙策的书房里,看着楠木桌上码放的整整齐齐,厚厚的摞在一起高达一尺的奏章,孙策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已经仔细的翻看过了这些奏章,其中并没有什么太大不了的事情。

    不过是一些相互之间的弹劾罢了。

    归纳总结一下,不外乎是江北士族和江东士族之间的互相弹劾。

    以张昭、张纮为首的江北士族,和以吴郡四姓为首的江东士族,本就有着天然的矛盾,再加上孙策自己的有意引导,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孙策端起刚刚泡好的清茶,微微啜了一口,皱着眉头,静静的思索着,到底是不是自己玩脱了?

    过了半晌之后,孙策终于确定,自己并没有玩脱。

    或者,准确的说,这应该是两大利益集团之间的一次相互试探。

    也许是孙策上一次迎娶大乔时,造出的声势,让江北士族看到了自己对吴郡四姓的不满。

    当然,吴郡四姓也可能希望借着这一次的互相弹劾,来搞清楚孙策到底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孙策的想法很简单。

    作为一个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显然不能让自己的手下铁板一块。

    孙策的统治,离不开其治下世家豪门的支持。

    原本孙策的统治区域,仅仅在江东一隅,虽然孙策手下同样有大量的江北士族为官,可是江北士族的势力与江东士族一比,便远远不如。

    然而,孙策的势力在不断扩张中。

    当孙策控制了整个淮南之后,江北士族的势力急剧扩大。

    以庐江周氏和乔氏为代表的江北士族,不能允许江东士族长期骑在他们头上。

    尤其是让舒县周氏和皖县乔氏不爽的是,庐江郡太守竟然会由吴郡四姓之一的陆氏子弟来担任,这简直是对江北士族的一种侮辱。

    孙策对外表现出,一种对吴郡四姓的妥协,然而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孙策让陆航去担任庐江郡太守,也有几分有意为之的意思。

    孙策不希望任何一方独大,不论是以吴郡四姓为首的江东士族,还是以淮南士族为主导的江北士族。

    制衡,制衡,就是制约与平衡。

    孙策要的是江北士族和江东士族之间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平衡。

    如何做到相互平衡,显然就要看孙策自己的水平了。

    好在这一次,江北士族和江东士族之间的相互弹劾,还算是比较有分寸,没有搞得让孙策下不来台。

    而且,以孙策上千年的见识来看,他们之间弹劾的水平实在是太低了。

    大都是些什么贪污,渎职,不作为之类的事情,而且绝大多数涉及的都是县令、县长之类的基层官员,没有上升到郡一级的官员。

    显然,这是一种试探。

    孙策相信,如果自己没有什么剧烈反应的话,很快新一波的攻讦和弹劾就会来临。

    而且新一波的攻讦和弹劾,绝对会更加猛烈!

    这不是孙策想要看到的。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这是多么重要的一年。

    可以说,建安四年和建安五年,这两年是能够决定天下走势的关键两年,孙策怎么可能在内耗中度过?

    所以,孙策的措施很简单,也很粗暴。

    既然你们弹劾,那好办,全部撤职好了。

    没错,不管是江东士族,还是江北士族,凡是在这一次弹劾中涉案的,孙策不分青红皂白,甚至连查都不差,全部撤职,而且,更重要的是三年内不可在孙策治下为官!

    当孙策命令一出,整个治下一片哗然。

    显然,所有的人都看出了孙策的不满。

    于是乎,不论是江东士族还是江北士族,都暂时消停了下来。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次的相互弹劾,损失实在是有些大,出身江东士族的县级令长被撤职13个,出身江北士族的县级令长被撤职7个。

    虽然从表面上看,江东士族的损失要大一些。

    但是,江东士族的人数本就要比江北士族多,尤其是在基层的县一级衙门里,大多是江东士族充斥其中。

    所以,事实上江北士族的损失要更大。

    江北士族顿时肉疼无比,而江东士族则暂时放下了心来。

    孙策各打五十大板的命令,让两大利益集团明白了,起码暂时是没有东风压倒西风,或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可能性。

    将矛盾暂时压制下去之后,孙策治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备战之中。

    袁曹之间的关系在不断恶化,去年袁绍已经平定了公孙瓒,而曹操也解决了心腹之患吕布。袁本初和曹孟德,一个占据河北,一个控制中原,两雄争霸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

    明年的官渡之战,更是会决定整个中国北方的归属。

    孙策若是不从中夺取一些好处,那也就不是他孙策了。

    ',!'

    。。。

167、袭许之谋() 
至于如何夺取利益,就要看孙策自己的手段了。

    事情的发展,正如孙策记忆中的一样。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初,得知吕布已死的消息后,臧霸投降了曹操,曹操终于全据徐州(除广陵郡)。

    二月,曹操调集大将曹仁、史涣攻入黄河以北的河内郡。这一事件,使袁曹关系降至冰点,两雄争霸已然无可避免。

    对于这一事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是如此记载的:“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

    河北,向来是袁绍的势力范围。

    然而,曹操突然进入河北,无疑打破了二者之间原本的默契。

    也正是曹操进入河内郡,为其在河北之地取得了一个据点,所谓进可攻退可守,正是如此!

    正是在曹操占据河内之后,袁曹两家各自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先说曹操,作为两雄争霸中处于守势的一方,曹操的所有措施都是围绕着如何进行有效的防守而进行的。

    首先,曹操命令臧霸率军进攻青州。青州刺史袁谭难以抵挡,齐郡和北海国相继失陷于臧霸之手。曹操的右翼得到了稳固。

    其次,曹操调集于禁领兵北上,屯驻于黄河南岸,以防袁绍大军南下。

    最后,曹操任命陈登守下邳,李通和满宠守汝南郡,夏侯惇与曹洪守许昌以西。这一项措施,显然是在防备孙策、刘表和张绣。

    再说袁绍,作为进攻的一方,袁绍自信满满。

    《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随后,袁绍又相继派出使者,联络刘表和张绣,一同夹击曹操。

    然而,让袁绍没有想到的是,刘表表面上假惺惺的答应了,实际上却打算作壁上观,按兵不动,毕竟对于刘表来说,孙策才是更大的威胁。

    更让袁绍愤怒的是,张绣不但拒绝了袁绍的联络,还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

    虽然曹操深恨张绣杀其子曹昂、其侄曹安民,以及爱将典韦,可为了稳定大局,曹操还是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使曹操免除了来自于张绣的后顾之忧。于是,曹操命曹洪驻守宛城,防守刘表。

    这是整个建安四年上半年所发生的大事,虽然大战一触即发,却仍旧没有爆发。袁绍和曹操都在小心翼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