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群,自然是吴郡四姓、江北士族、孙氏宗亲和亲军武人这四大集团。

    今日一大早,议曹陆俊、典学从事张允、朱恒的从弟朱行,便齐齐来到了秣陵城中的顾府。

    顾府的当家人顾雍如今是吴县县令,并不在秣陵城中。

    因此,出面接待三人的乃是顾雍的弟弟,顾徽。

    顾徽乃是顾雍的同母弟弟,字子叹,有才辩,少游学。如今顾雍在外为官,顾氏在秣陵城中的事物便交由顾徽来打理。

    顾徽并非是不想出仕,只是兄长在外,顾家在秣陵城中得有个主事人。

    顾府中堂,四人同桌而坐。

    桌上放着几样茶点和一壶清茶,是个精致的青瓷茶杯袅袅的冒着热气。

    整个堂中无一侍女,只有四人在房中。

    四人都是同辈,只是陆俊与张允年长,朱行和顾徽同岁。

    朱行与顾徽一样,也没有出仕,原因自然也是一模一样。

    四个人都没有言语,各自静静的品着茶。

    过了许久之后,还是顾徽先开了口:“三位所为何事,我已知晓,我已经派人去吴县向家兄报信了。”

    陆俊闻言点了点头:“子叹行事稳妥,此事确实需要元叹拿个主意。”顿了一下,陆俊看着诸人,又说道:“大家也说一说吧,分析分析,免得到时候抓瞎。”

    张允也点头道:“抓瞎倒不至于,毕竟现在还只是风声而已,阿滢是正妻,如今又生下了儿子,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朱行闻言,摇了摇头说道:“这恐怕不只是风声那么简单,昨夜将军府发生的事情,今天便传入你我耳中,整个江东谁有这本事?”

    其余三人闻言,皆是一愣。

    答案自然是呼之欲出,倒也不是其他三人傻,只是一时心急,只顾着去考虑对策,却没有想过消息是怎么传出来的。

    “将军刻意为之,是何道理?”顾徽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解。

    陆俊想了想说道:“一来,是给大家个心理准备,毕竟与礼不和。二来,主公也想看看诸人的反应。”

    顾徽听了陆俊这话,突然说道:“我们可不可以在与礼不和上,做做文章?”

    顾徽这话,顿时让陆俊和张允沉默了下来,朱行倒是跃跃欲试。

    过了一会儿,顾徽和朱行显然也看出了两人的不对。

    还是张允先开口说道:“你二人未曾出仕,不知道主公个性,也情有可原。主公既然放出了风声,说明已经拿定了主意,我等若借‘礼’来做文章,只能徒增主公不快。也让马氏成了受害人的角色,对我等并无什么益处。”

    陆俊点了点头,说道:“为今之计,恐怕也只能是稳坐钓鱼台。毕竟我等占了先手,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陆俊话音一落,其余三人纷纷点头。

    从封建宗法的角度来讲,陆俊的分析确实没有问题,嫡长子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不过孙策向来不喜欢按常理出牌,事情究竟如何发展,还要走着瞧。

    顾府这边热闹的很,步骘府上同样也很热闹。

    步府后院里,步骘、诸葛瑾和严畯三人同座。

    步骘苦笑着对二人说道:“子瑜和曼才的来意,我也清楚,可是我根本没有此意。”

    严畯闻言,开口说道:“不管子山有无此意,你都在风口浪尖上。”

    诸葛瑾也点头道:“我二人也并无怂恿之意,毕竟练师被主公纳入房中也没多久,尚无所出,此时就打算,未免太早。不过主公的态度似乎颇有深意。”

    步骘怎么会不明白诸葛瑾的意思。

    孙策摆明了要用步骘这一批年轻的江北士族来制衡吴郡四姓,如今又加上了马氏一脉,这场面是越来越热闹了。

    步骘笑着说道:“我等为主公效力,细心办事,方为正道。”

    顿了一下,步骘起身道:“二位,请回吧!”

    眼见步骘已经把话说到了这地步,诸葛瑾和严畯也相视一眼,告辞离去。

    步骘真的没有那意思吗?

    诸葛瑾和严畯才不会相信。不过,步骘倒真是有些有苦难言。

    孙策的本意是为了制衡,什么夺嫡啊,继承啊,还早得很。如今孙策春秋鼎盛,想的太多了,不过是惹其猜忌罢了。

    步骘当然有那么一点想法,可这也要看步练师的肚子争不争气,更要看孙策给不给他这个机会。

    诸葛瑾和严畯难道不懂嘛?不会,说白了,二人也只是来试探一下。毕竟江北士族虽然并不十分和谐,可是江北士族青壮派的利益是一致的。

    或者说,孙策对他们的定位是一致的。那就是制衡吴郡四姓。

    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张昭的府上,不过张昭的府中只有他和张纮两人。

    两人在孙策麾下的地位超然,是江北士族的领袖人物。

    张昭和张纮并不愿意掺和进孙策的后宫斗争中去。当然,二人在本意上还是支持顾滢这个正妻。无他,封建宗法,等级秩序罢了。

    但是,二人又能够理解孙策的做法。

    不外乎就是制衡二字。

    所谓制衡,帝王之术也。如今看来,孙策显然玩的很不错。

    在周瑜的府上,同样发生着同样的事情。不过这边只是随便提了几句而已,亲军武人乃是绝对忠于孙策的力量,他们只服从于孙策的决定。

    大战过后,这些武人们自然要好好的乐呵乐呵。

    周瑜府上,有孙策赏赐的厨子和不少顶级江东大曲。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主公的义弟呢?

    所以,不上周瑜府上打秋风去谁府上?

    (第二更,求收藏,求支持,求花花!)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76、顾曲周郎() 
孙策很快就收到了该收到的消息,一切仿佛都在孙策的预料之中。

    孙策相信自己,完全能够控制得了局势。

    点了点头,孙策放下茶杯,看着躬身而立的吴越,问道:“还有什么事?”

    吴越想了想,踌躇了一下,还是说道:“回禀主公,侍卫司陪戎中郎将周瑜在家中举行宴会,侍卫司武将大多前往。”

    孙策闻言,笑了笑,这是常有的事,他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奇怪。

    吴越离去之后,孙策逗弄了一会儿精力充沛的小孙定,想起周瑜正在家中举行宴会,突然有些心血来潮,也想要去看看。

    于是乎,孙策命凌统备马。

    没过多久,孙策便到了秣陵城中周府的门前。

    与孙策一同来的有100全副武装的亲卫,不过孙策本人并未着甲,只是在腰间斜挎着倚天剑。

    孙策也不是第一次来周瑜家里,门口的僮仆很快便认出了孙策,赶忙去府中向周瑜禀报。

    孙策倒也不急,看着周府崭新的大门,暗暗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周瑜便领着众将一同前来恭迎孙策。

    “拜见主公!”周瑜与侍卫司一众武将一齐行礼,高声说道。

    孙策笑了笑,看着眼前的众人。

    除了陪戎中郎将周瑜之外,还有虎贲校尉太史慈,侍卫司校尉吕岱、孙辅、宋谦、潘璋、侍卫司军司马何冲等人。

    “都起来吧,倒是我打扰了你们的兴致,都进去吧!”孙策笑着在众人的陪同下进了周府正堂。

    原本堂中诸人宴饮正欢,诸人进来后,很快又是各种丰盛的酒菜端了上来。

    丝竹声声,不绝于耳;云袖飘飘,歌舞摇曳;真是好不快活。

    孙策也不是第一次和侍卫司的武将们一起欢宴,整个宴会的气氛好极了,众多侍卫司武将们也不会感觉放不开。

    众人一边吃喝,一边闲聊着。

    孙策正在和周瑜讨论军制改革的事情,突然,耳边传来了广陵散的琴声。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琴曲之一,弹奏难度极高,许多琴师往往望而却步。

    《广陵散》被认为与《聂政刺侠累曲》,乃是异名同曲。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而著称,据说其在临刑之前,仍然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此曲旋律激昂,慷慨壮烈,是一首充满了戈矛杀伐的战斗气氛的琴曲。

    广陵散此时在民间流传颇广,尤其在广陵郡内更是闻名遐迩。

    这曲子背后的故事,自然便是聂政刺侠累。

    顾雍的老师蔡邕,曾在其著作《琴操》中介绍过这一故事。

    听闻这琴师弹奏着《广陵散》,堂中诸人都停下了交谈。

    《广陵散》,起初极为平和悠扬,犹如月照空山,风过花溪一般恬淡,到后来却平地生起一股激越之气,金戈铁马之音交响不绝,直达心际深处;到尾处却又余叹无穷,大有义愤填膺、豪情满怀之意,所以人们往往一听此曲,就陡生斗志。

    听着高潮起伏的《广陵散》,众人都深深的陶醉于其中。

    周瑜听着听着,却突然扭过头去,朝琴师微微一笑。

    孙策原本也觉得似乎琴音有些高了,见周瑜扭头微笑,那琴音缓缓转低,这才确认,确实是琴师出现了失误。

    一曲终了,孙策笑着对周瑜说道:“人言‘曲有误周郎顾’,世人诚不欺我也!”

    周瑜听罢,拱了拱手,笑着道:“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原来,《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曾经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着一曲《广陵散》终了,丝竹之声再次响起,不过已经不再是激昂慷慨的乐曲,换成了软绵绵的靡靡之音,堂上也多出了一批舞女。

    说起来,这些舞女的姿色确实还算可以。

    不过,孙策可没有时间去欣赏舞女的曼妙身材,他正忙着和周瑜商量事情。

    “公瑾,我欲把江东军队划分为禁军和乡军两部分。”孙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禁军包括侍卫司亲军,和忠武营,昭武营,宣武营,扬武营。而乡军则是各郡郡兵。”

    周瑜闻言,一下子便明白了孙策的意图。

    一来,进一步强化对军权的控制,尤其是对战斗力最高的禁军的控制。

    二来,节省资源,当然主要是从乡军,也就是各郡郡兵那里省。

    周瑜并没有说话,他还在继续听孙策说下去。

    “禁军待遇基本不变,除了授田、免税、抚恤、赏功之外,还要发放薪俸。当然,这么高的待遇,自然要承担绝大部分的作战任务。至于郡兵,尤其是没有军事威胁的郡中,将5000郡兵裁撤至1000,郡都尉改为郡司马。郡兵的职责依旧不变,承担辅助作战任务、屯田、以及维护地方治安。郡兵不授田、不免税,屯田属于将军府所有,一半所得上缴府库。有战功则赏,有战死则抚恤。”孙策条理分明的说着。

    周瑜一边听,一边点头。

    孙策的想法很好,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禁军的待遇能否满足?

    事实上,禁军和乡军一直以来的待遇基本就是这样。所以,保持如今的军队规模,自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如今整个江东的军队规模在十万左右,其中约莫一半属于乡军,也就是各郡郡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