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投奔孙策之后,周泰便知道,自己迟早要和这个血屠夫对上。

    因此,当周泰看到身穿单衣,手执长刀而来的大汉,又看到对方船上迎风飘扬的“张”字大旗,便确认他就是张硕。

    今日,周泰便要用张硕的头颅来来他的踏脚石。

    “张硕,纳命来!”周泰大吼一声,冲杀过去。

    只见周泰一身轻便的皮甲,不带铁盔,手中是一杆黑漆漆的大铁枪,脚上连靴子也不穿,直接冲杀过去。

    而那张硕一身单衣,并未着甲,手执长刀,脚上也不穿鞋,原本洁白的单衣已经被鲜血染红,看上去果然像是“血屠夫”一般。

    两人之所以不穿鞋,是因为在船上穿鞋反而不利于行动。

    “砰”的一声,两人手中的武器很快便撞到了一起。

    一个是大铁枪,浑身精铁打造,沉重坚硬,端的是一把利器。另一个是精心打造的环首大刀,锋利一沉,舞起来虎虎生风。

    两人甫一交手,便是将遇良才,势均力敌,心中均是大震。

    正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张硕“血屠夫”的诨号也不是捡来的,那可是尸山血海中杀将出来的。

    周泰作为孙策麾下一等一的战将,武艺自是高强,与凌统的武艺也是在伯仲之间。

    如今两人交手,端的是精彩异常。

    铿铿锵锵,不一会儿,两人已经迅速交手了数十回合。

    两人的性格颇有些相似,都是那种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性格。

    《三国演义》曾有如此记载:“却说孙权与周泰守宣城,忽山贼窃发,四面杀至。时值更深,不及抵敌,泰抱权上马。数十贼众,用刀来砍。泰赤体步行,提刀杀贼,砍杀十馀人。随后一贼跃马挺枪,直取周泰,被泰扯住枪,拖下马来,夺了枪、马,杀条血路。救出孙权。馀贼远遁。周泰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

    这一段描写,正是体现了周泰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性格。

    此后,更是因为神医华佗出手,周泰方才保住性命。

    如今的周泰与张硕交手,也是不管不顾,很快便身中两刀。而张硕那里也不好受,几十回合过去,他已经身中数枪。

    周泰身上好赖还有一层轻便的软甲,而张硕只着单衣。又打了十几个回合,张硕便渐渐身处劣势。

    张硕眼看自己负伤,血流不止,体力消耗极大,顿时有些急躁,目眦欲裂,心中悲愤。

    只见张硕怒吼一声,手中长刀扬起,丝毫不顾周泰捅来的的大枪,以身抵枪,让枪头穿过腹部,不要命的将手中长刀砍向周泰。

    不过张硕显然高估了自己对疼痛的抵抗,枪头穿过腹部,那剧痛险些让张硕抓不住刀柄,分离之下,长刀险些脱手。

    而张硕也低估了周泰在生死面前的反应速度。

    如今生死之间,周泰可顾不得什么面子,只见他松开紧握长枪的双手,一个驴打滚,躲过了张硕这致命一击。

    而张硕显然没有料到,自己这最后一击,并没有想象中同归于尽的效果。

    周泰有些狼狈的起身,看着张硕踌躇的嘴角,仿佛是苦笑一般,吐出大口鲜血,恍然倒地,已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周泰轻叹一声,对于这个“血屠夫”张硕,还是有着不少敬意的。

    周泰来不及感慨,很快命人放下张硕的大旗,升起了自己的“周”字大旗。

    这一幕立马让江夏水军有些混乱起来。

    最高指挥官之一的张硕张将军战死了?左先锋大人战死了?横向大江的将军竟然战死了?

    这是所有江夏水军官兵心中的疑问。

    (第三更,请大家去小说主页投下票吧!求支持。)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45、血战柴桑 三() 
张硕的战死让江夏水军一下子陷入了混乱之中。

    陈就站在坐船的甲板上,双目赤红,双拳紧握着,仿佛随时都要爆发开来。

    一把长刀横行大江之上的“血屠夫”张硕,竟然战死了,不但是江夏水军的士卒们难以相信,连陈就自己也难以置信。

    陈就和张硕,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同是出身荆州士族,又都喜好武事,自然是好朋友。

    两人好的穿一天裤子,如今张硕竟然战死了,陈就一时之间又怒又急。

    “传我命令,猛攻江东水军!”陈就怒不可遏的喊道。

    就当陈就扔下头盔,拿起长刀,要接舷作战之时,几个亲兵紧紧的拉住了陈就,一旁的两个校尉苦苦拉住陈就说道:“将军,左先锋大人战死,我军士气全无,已不能战啊!”

    “是啊,将军。我军暂且退兵,休整之后再为左先锋报仇!”

    陈就虽然怒急攻心,但毕竟也是成名已久的宿将。

    他也明白,两个手下说的对,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好兄弟被江东军所斩,他就咽不下胸中的这口闷气。

    仿佛是有人在他的胸口用大锤狠狠敲打了一下似的。

    陈就低头垂泪,过了许久才缓缓说出两个字:“撤军!”

    撤退的号声响起,早已经士气全无的江夏水军纷纷脱离战团,向后撤去。

    而江东水军此时也是力有不及,无力再追,只得同样退兵。

    水军罢战,徐盛诸人在城头上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相比于众人打惯了的陆战,这一场水战让众人看的是惊心动魄。战场之上,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惊险之中也让江东水军的短板明显暴露出来。

    一是,数量太少,10000江夏水军在6000江东水军面前,有着绝对的数量优势。

    二是,经验不足,虽然江东水军的新式武器层出不穷,可是架不住他们作战经验缺少。战场之上,最忌讳的便是不知变通,江夏水军丰富的战斗经验恰好弥补了武器相对落后的问题。

    江东军的武器并没有先进到形成代差,因而无法挽救江东水军此战战败的命运。

    即使在接舷战中,周泰阵斩张硕,也不过是使江夏水军暂且退兵罢了。

    至于说江东军战败,主要是从战损比来看。

    回到柴桑水寨的周泰三人,清点了一下战船的数量和士卒的人数。知道结果之后,三人的面色都不太好看。

    三人的战损差不多,周泰的战损稍轻一些,却也强不到哪里去。

    周泰营中士卒只剩下1000出头,三十余艘艨艟轮船有二十三艘沉没,十艘二层楼船有六艘没能回来,倒是三艘三层楼船基本没有什么损坏。

    蒋钦营中士卒损失过半,只余800多人,三十余艘艨艟轮船只剩下六艘,十艘二层楼船剩下了四艘,三层轮船也损失了一艘。

    至于孙瑜,营中士卒也损失过半,剩下了900余人,连孙瑜自己也受了不小的伤。艨艟轮船全军覆没,十艘二层轮船倒是只损失了四艘,三层轮船未损失。

    这样巨大的伤亡和损失,让周泰三人心疼无比。

    而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斗,更是让三人心中蒙上了一层阴云。

    江东水军士卒已经不足3000,战船也损失过半。

    而江夏水军的情况显然要好一些,10000大军损失了约莫3000人左右,战船的损失也没有江东多,依旧对江东水军呈压倒性优势。

    不过幸运的是,张硕战死,江夏水军要恢复士气,还得需要一段时间。

    接下来该怎样,徐盛有些犹豫。

    他有心命水军撤往彭泽,却又不知道孙策是什么想法。

    彭泽都督府参军张玄,显然看出了徐盛的犹豫。

    于是张玄轻声提醒道:“都督改向主公汇报军情了!”

    徐盛闻言,立刻明白了过来。

    只见徐盛赞赏的朝张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先发鸽信,将战况简单汇报。”

    顿了一下,徐盛又继续道:“至于发往彭泽的详细军报,有劳清虚帮我代笔了!”

    张玄自然明白徐盛之意,微笑颔首应承下来。

    张玄乃是从事祭酒张纮之子,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不得不说,在哪一个时代,官二代总是会比别人有更多的特权。

    尤其是在汉末这个时代,出身异常重要。

    孙策若不是大名鼎鼎的孙坚之子,谁会鸟他?马日磾又怎么可能给孙策加官进爵,江东士族又怎会臣服?

    说到底,不过是孙坚当年打下的名望,杀下的威风,留下的人脉。

    当然,孙策的个人努力也是很重要的。

    若是孙策自己不争气,也不可能短短数年间便整合了大半个江东,雄踞东南。

    在如今的江东利益集团中,官二代这个群体已经逐步凸显出来。

    比如说马日磾的儿子马忠便刚刚升任为宛陵郡郡丞,张昭的儿子张承如今是吴郡长水县县令兼幕府司盐长史,张纮的儿子张玄则是彭泽都督府参军。

    徐盛原本以为张玄这个人能力并不算出众,只不过因为他的父亲乃是从事祭酒张纮,才得以出任彭泽都督府参军一职。

    毕竟张纮乃是孙策手下排名第二的文官,位置极为重要。孙策怎么着也要给张纮一个面子。

    不过,当徐盛看完张玄一蹴而就写好的军报之后,不得不承认,自己小看了张玄。

    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孙策,当孙策收到军报之后,他开始蓦然沉思。

    第一,孙策小看了张玄。

    果然,能够在史书中留名之人,都不可能那么简单。即使张玄的名字之所以能够出现在《三国志》之中,只是因为他是张纮的儿子。

    第二,孙策在考虑是否将水军撤往彭泽县。

    张玄并没有在军报中明确提出将水军撤往彭泽县,只是详细说明了水军的战斗过程和战斗结果。

    根据这份军报,孙策的结论是有两点。

    第一,江东水军之所以不能敌过江夏水军,最重要的是数量上的差距,其次才是士卒的经验问题。

    第二,新型的轮船在水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却无法达到左右战局的程度。

    孙策沉思良久,无法做出决定。

    从性格上讲,孙策是一个绝不服输之人,他难以做出让水军撤退的命令,即使这个命令可能是正确的。

    孙策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撤回水军之后,柴桑的守卫是否会受到影响?对接下来的战局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第一更。关于上架的投票发出来之后,收藏竟然开始掉了。太受打击,求支持!)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46、血战柴桑 四() 
孙策考虑了良久,依然在踌躇。

    茶杯中的水已经换了三次,最终孙策不得不长叹了一口气,对亲兵说道:“召祭酒和军师前来!”

    从事祭酒张纮和军师郭嘉都住在彭泽城内,没过多久便到了县衙。

    孙策命侍者给二人上座看茶,随即便开口说道:“子纲、奉孝,我欲将柴桑的水军残部召回彭泽,尔等以为如何?”

    张纮皱了皱眉说道:“主公,若将水军召回,会不会影响柴桑战事?”

    孙策摇了摇头,开口道:“如今柴桑城中有虎步中郎将徐盛的5000大军,鄱阳郡都尉孙贲的4000郡兵,以及侍卫司校尉吕岱和宋谦的各2000大军,共计13000大军。若是只守城的话,应该无虞。况且江夏水军对攻城的助益并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