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桑作为鄱阳郡门户,是扼守长江和彭蠡泽的第一站。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能够守住柴桑县,那么就胜利了一多半!

    为了巩固柴桑县的防御,孙策在整个柴桑屯兵达15000人。

    这15000的兵力,主要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重中之重的水军,由周泰、蒋钦和孙瑜各自率领2000。

    第二部分则是徐盛亲领的虎步营5000士卒,他们作为极其精锐的山地步兵,将会是柴桑攻防战中,守城的主力部队。

    第三部分则是鄱阳郡郡兵,由鄱阳郡都尉孙贲带领,约有4000人。

    在江东军的作战序列中,郡兵的战斗力稍低,不过也有不同。

    比如孙贲率领的鄱阳郡兵,因为要面临西部刘表和南部刘繇的威胁,战斗力还算可以。

    不过,据说刘繇得了重病,已经时日无多,所以孙策才敢命令孙贲率领4000郡兵支援柴桑县,只留下1000郡兵看家。

    刘繇之所以重病,其中缘由还要好好说道说道。

    原来,刘繇重病,追根溯源,还要追到刘表那里。

    刘繇和刘表同为汉室宗亲,应该说虽然不是很熟,但总要有些宗室的体面,起码面子上也还都过得去。

    比如说刘璋和刘表之间,就一直保持着这种不冷不淡的关系。

    大家各扫门前雪就是了,你别管我,我也不干扰你。

    可是自从刘繇被孙策打败,不得不退守豫章郡之后,刘表的心里就有了那么一点别样的小心思。

    比如说,让刘繇给自己当小弟,一起干孙策。

    这想法当然是好的,如果真能成,孙策还真要有些麻烦。

    两面夹击,对于孙策来说,怎么着都不是个好消息。

    不过,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刘繇是谁?朝廷册封过的,正儿八经的扬州牧啊!

    虽然说人家刘繇现如今落魄了,困居豫章一地,甚至连豫章郡北部的一半土地都被孙策给抢走了。

    可人家好歹还有上万兵马,人口也有数十万,就这么想让人家给你刘表当小弟,想得美!

    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也是朝廷册封的荆州牧,可是人家刘繇也不差你啊!

    没有大义上的名分,还想让最爱面子的刘繇听你的,这不是白日做梦嘛?

    可是,刘繇不想给刘表当小弟,不代表别人也这么想。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繇这艘破船是真的快沉了。

    要是不赶紧凭手下的这点兵马当资本,麻溜的换船,难道真的要和刘繇一起沉没不成?

    什么?你说忠义!

    忠义也能当饭吃?

    若是孙策在这里,定然会骂道,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没错,这个人就是刘繇麾下的大将笮融。

    笮融此人性格暴虐,出身土豪,曾经背叛过徐州牧陶谦,算是有前科之人。

    不过刘繇此时手下确实是缺乏人才,也就使得笮融这种小人上位,竟然一下子掌握了5000兵马。

    却说笮融此人一向笃信佛教,说起来在汉末也算是佛教领袖级别的人物。

    然而,笮融虽然信佛,却毫无任何的怜悯仁慈之心。

    笮融在豫章大肆征发民众百姓修建庙宇,搜刮金银修建佛像。

    如此一来,笮融自然招致了豫章百姓的不满。

    于是乎,笮融便被告到了刘繇这里。

    刘繇自战败之后,便心灰意冷,整日里寻欢作乐,身体也很快垮了下来。

    笮融的暴虐劣行被刘繇知道后,刘繇大怒。

    刘繇正准备派兵捉拿笮融,却没料到笮融先反了。

    笮融此人本就心有反意,当初入豫章之前,就曾经提议过投奔刘表,以与孙策再战。然而,他的意见并未被刘繇所接受。

    自那时起,笮融就认为跟着刘繇已经没有前途和希望了。

    当然,笮融的判断确实是正确的。

    可是,笮融万万不该做出改换门庭的背主之事。

    刘表招揽刘繇不成,便将主意打在了刘繇麾下文武的身上。

    孙邵为人忠信,曾经做过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称作“廊庙才”,如此人物自然不会被刘表所拉拢。

    至于许邵,更是名满天下之人。与其兄许靖共创“月旦评”,乃是汉末时期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许邵的德行操守也一向为人所称道。许邵的堂兄许相,因为谄媚宦官,所以官至三公并封侯,他多次派人请许劭,许劭以许相没有德行为耻,始终没有去看他。如此之人,怎么可能被刘表和笮融所拉拢?

    至于华歆,作为名满天下的大儒,更加不可能做出那等龌龊之事。

    算来算去,也就只有笮融了。

    笮融本来就想要跳槽,刘表这么一拉拢,两人自然是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笮融反叛之初,那声势倒是很大。

    不过随着刘繇的大怒,笮融的叛军很快被遏制住。

    刘繇虽然干不过孙策,可是你笮融算是什么东西?盛怒之下的刘繇,很快表现出了一方诸侯所应有的素质,迅速的调兵遣将、安抚百姓。

    同时,孙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襄阳,好好羞辱了刘表一番。

    刘表看过刘繇的信之后,一时无言,竟然踌躇了好几日未曾给笮融派遣援兵,从中可见刘繇言辞之犀利。

    也正是靠着这几日时机,刘繇命孙邵迅速领兵大败笮融。

    战败的笮融,惊慌失措之下逃亡山林,躲在了他于山中修建的一座寺庙中。

    却不料几日之后,在寺庙中的金身佛像前,笮融被奋起的百姓所分尸。

    好不容易解了一口恶气的刘繇,命人将笮融的头颅砍下,装进箱子里,送往襄阳刘表处。

    自这之后,为了脸面考虑的刘表这才消停了下来。

    不过,刘繇的身体状况也自此更加不堪,很快重病不起。

    正是因为刘繇的重病不起,孙策才可以放心的调动鄱阳郡郡兵。

    (第二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42、战起() 
彭泽县作为扼守鄱阳郡和彭蠡泽门户的第二站,同时也是柴桑的坚强后盾,自然更是屯驻重兵。

    此时的彭泽县就仿佛是个大军营一般。

    先期到达的陪戎中郎将周瑜和侍卫司校尉吕岱共7000大军于彭泽县城外扎营。

    与孙策一同而来的扬武中郎将韩当、虎贲校尉太史慈以及侍卫司校尉孙辅、宋谦和潘璋合计共13000大军一并屯驻于彭泽县城之中。

    8月6日,孙策领一众文武至柴桑县检阅水军。

    柴桑县城是一座中等大小的城池,约莫有万余户百姓。自从彭泽都督府建立之后,彭泽都督府都督徐盛便大力营建柴桑县和彭泽县的防御工事。

    可以说,这两座县城都是城墙高厚,护城河宽广,滚石檑木等防御物资的准备也十分充足。

    柴桑县和彭泽县因为距水道太近,恰好位于长江与彭蠡泽的西夹角和东夹角处,所以两座县城都各有一座水门。

    所谓的水门,实际上就是在河流进出及泄水口处的城墙上所开设的城门,其作用在于既能够使城墙跨河而过,又能保证河道的正常行船,并可加强这一交接处的防御。

    水门为了保证河流的正常通航,通常设有用铁棒打造的水闸。

    柴桑县的水闸是由横十六竖八,共二十四根铁棒打造而成。

    柴桑县外的水军基地十分庞大,倚靠着整个军港而建立的水寨,易守难攻,保护着整个柴桑外的水道安全。

    周泰、蒋钦和孙瑜麾下的6000水军正在水寨之中。

    水寨寨门之上,孙策正领着一众文武检阅水军。

    周泰、蒋钦和孙瑜各自率领麾下的2000水军,形成编队,自东向西行过。

    孙策看着三支编队驶过,微微颔首。

    只见孙策侧头对身边的马钧说道:“德衡,这次轮船改造的不错,战后我要重重赏你!”

    马钧面带微笑的说道:“此乃属下应尽之责!”

    周泰三人手下的水军,各自打头的乃是成锋矢阵的三十余艘艨艟轮船,船体覆盖装甲,轮子隐藏在装甲之下,丝毫不影响船的速度,甚至隐隐比之前的船速更快一分。

    艨艟轮船之后乃是十艘改装后的二层楼船,加装了隐蔽的轮子和更加先进的三种武器,速度和攻击能力都大大提高。

    二层轮船之后,则是三艘改装后的三层楼船。其中最大的一艘三层轮船乃是周泰等人的旗舰。

    三支舰队,每一支的规模都是如此。

    孙策看着自己的三支舰队,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子得意和骄傲。

    这也是正常,后世的天朝人,哪一个没有海洋梦?哪一个不是想着有强大的航母舰队?

    “文向,这水军训练的不错嘛!”孙策看着三支舰队,编队整齐的驶过水寨寨门前,开口对徐盛夸赞道。

    却不料徐盛摇了摇头说道:“主公谬赞了,水军的训练只是尚可而已,未曾经过实战,且人数不占优势,这一仗不好打啊!”

    孙策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怎么,文向对这一仗不看好?”

    徐盛闻言,赶忙开口答道:“主公恕罪,盛以为我军此战必胜,只是代价会很大!”

    “说说看!”

    徐盛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主公,末将以为,我江东水军经验不足,数量不足,虽然有马长史设计改装的先进战船,但恐怕也难以得胜,甚至有可能折损大部!”

    孙策一听这话,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这6000水军可以说是徐盛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对于三支舰队,自然是有着很深的感情。

    如今大战将起,而江东水军又处于明显不利的局势之下,战后还能有多少人存活下来,尚是个未知数。

    徐盛自然对此有了担忧。

    却见孙策拍了拍徐盛的肩膀,开口说道:“这一战关乎我江东之命运,胜则长盛不衰,败则短时间内不可能东山再起。”

    顿了一下,孙策看着徐盛的眼睛,缓缓说道:“即使这一仗打光了全部水军,我们也在所不惜!”

    徐盛是个军人,他当然能够理解孙策话里的意思。

    “末将有些感情用事了,请主公恕罪!”徐盛拱手说道。

    孙策摇了摇头,又拍了拍徐盛的肩膀说道:“人之常情,你何罪之有?”

    “况且你要相信这些小伙子们,他们可是你亲自训练出来的。你要相信,他们不会让你失望,也不会让我失望,更不会让江东百姓失望!”孙策缓缓说着,也算是对徐盛的一种安慰。

    检阅完水军之后,孙策很快便返回了彭泽县。

    回到彭泽县的孙策总感到有些不安,也许是受到了徐盛的感染。

    于是,孙策下令,调侍卫司校尉吕岱、宋谦各领本部兵马前往徐盛处协防。

    而扬武中郎将韩当也被孙策调动到了柴桑县南部的历陵县驻防,因为韩当的扬武营中有1500人的骑兵,可以迅速的增援柴桑。

    一下子调走了9000大军之后,彭泽县的防御顿时显得有些薄弱。

    孙策为了加强彭泽县的防御,同时也为了自身的安全,迅速派人往宛陵郡传令,命宛陵郡都尉董袭率4000郡兵赶来彭泽协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