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叙叙别后情形如何?上次见面,还没来得及请教元兄尊讳哩!”

    “也好,我也正想与周兄畅谈一番。”元宝炬略一沉吟,接受了周惠的邀约。

    随后,他转身吩咐僮仆们:“李忠,你要仔细送你家娘子回宅;阿庆阿德,回去告诉娘子,说我在街上遇到故人,今天晚一点回家!”

    。。。

第三一章:战云再起(一)() 
六月十五rì,是魏朝举行朔、望大朝会的例行时间。按照制度,除告老、告病或身负特旨之人以外、所有在京的七品以上内官,都必须入太极正殿觐见天子(最低价者为从七品下奉朝请,名字来由一望而知)。周惠身为从六品员外散骑侍郎,正是在入朝之列。因此,在前一天的六月十四rì,他便从家中赶到了城内的车骑府,住进陈庆之给他安排的右厢房。

    驭马行到车骑府门口,周惠正要进宅,即看见有一人昂然出府,其人身上衣着极为随意,神情却颇是倨傲。两人相交而过时,周惠很有礼貌的停下步伐,向他拱手奉揖,此人却并未回礼,只是从鼻子哼了一声,便从周惠身边走了过去。

    周惠一愣,居然还有这样的无礼之徒?见人奉揖,他就这么哼一声作为回应?人家元宝炬,堂堂宗室侯爵、未来的至尊都没这么倨傲呢!还有,他不是来拜访陈庆之的么,怎么连仪容也不修饰一下?

    “此人是谁?可是来拜访将军之人?”周惠指着那人的背影,向门口的僮仆问道。

    僮仆自然认得周惠,闻言连忙躬身回答:“回周参军,此人是中散大夫弘农杨元慎,却并不是来拜访,而是为将军治病的。”

    “治病?”周惠讶然,“将军病了么?什么时候的事情?”

    “是前天,从城东孝义里张车骑府回来后,就突然觉得不舒服;昨天请了大夫过来,说是风邪入体,开了一张药方,将军服药后,却感觉更加的不适……然后今天这位杨大夫就主动登门来见,说是可以治好将军。”

    “这人会治病吗?”周惠感到非常的怀疑。虽然他是朝廷中散大夫,但此“大夫”并非彼大夫,而且看他那倨傲模样,估计最厉害的本事还是气人吧!

    “参军可不能小瞧杨大夫,他的本事非常厉害,在我们洛阳名气可大呢。”僮仆郑重的说道。

    “哦!我倒忘了,你是陛下调拨过来的,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周惠一笑,把手中的缰绳递给僮仆,“就借你吉言,希望将军已经被他治好了吧……我要去见将军了,麻烦管家叫人把我的马牵到马房。”

    “是,小人会让马房好生照顾。”僮仆应命说。

    对于这位毫无架子的参军,他非常的有好感。

    周惠微微点了点头,转过照壁,穿过中门,径直往陈庆之的卧房而去。

    卧房之内,陈庆之和衣而躺,脸sè一阵红一阵白,显得极为难看,而且头发上居然还带着水珠。在他的塌前,散布着一些细灰,似乎是刚烧过了什么东西。

    见到这情形,周惠大吃一惊,几步赶到陈庆之塌边,关切的询问道:“将军!这才几天时间没见,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

    陈庆之喘了几口气,闭上眼睛瞑了一会,脸sè总算好了点。他勉强坐起来,指了指边上的胡床:“允宣放心,我的病其实并不很严重。”

    “可将军这模样……”周惠在胡床上坐下,心里颇有些忐忑。陈庆之在洛阳因为水土不服生病,这他是知道的,之前也并不如何担忧,毕竟水土不服只是小问题。但是看陈庆之刚才这情况,却似乎病得非常严重啊!

    “都是刚才杨元慎闹的,”陈庆之叹了口气,“这人言辞极具锋芒,前rì我在城东张府宴饮,乘着微醉贬低了北朝几句,结果被他驳得说不出话来,回到宅中就感到胸口烦闷,而且无心饮食。这还不算,今rì他一反常态,主动过府来见,说是能祛除我身上的祟邪,我本不想见他,几个僮仆却说得天花乱坠,把他的本领夸到了天上地下。结果……咳咳!”

    “原来如此。”周惠点了点头。

    经过陈庆之这番提醒,他终于想起了那杨元慎是谁。此人是晋朝冀州刺史峤六世孙,曾祖杨泰,从刘裕入关担任上洛太守,后来投奔魏朝,被明元帝任命为广武郡、陈郡太守,赐爵临晋侯。到他父亲杨辞,便不愿再做官,而他则子承父志,乐山爱水,好游林泽,虽然担任第四品中散大夫的高官,却经常辞疾退闲,更别说担当任何庶务。

    在这洛阳城内,杨元慎的名声极大,号称三绝。一为嗜酒,饮至一石神不乱,常慷慨叹息不得与阮籍同时交游;二为善谈,不仅学识广博,而且jīng通玄理,陈庆之和他辩论,完全是自找苦吃;第三就是解梦,名声下及僮仆,上及王侯。当初广阳王元渊奉命,率十余万台军北讨葛荣,夜里梦见身着衮衣(三公的服饰),靠着槐树而立,认为是很好的征兆,特地跑去请教他。他和元渊说,这是要做三公的祥瑞,听得元渊极为高兴。然而,等元渊离开,他却告诉交游的人,说槐字是木傍鬼,广阳估计要死了,死后当得三公。后来广阳王果然被葛荣所杀,追赠司空公,和他说的分毫不差。

    至于杨元慎对陈庆之做了什么,后来也由僮仆传了出去(毕竟不是自家人,口风不严很平常),记载在时人的笔记中。当时杨元慎写了一纸除祟表文,然后披发仗剑,当头喷了陈庆之几口水,将除祟表文穿在剑上烧掉,边烧边念,什么“吴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什么“乍至中土,思忆本乡,急手速去,还尔丹阳”,将陈庆之大大嘲讽了一通。陈庆之不好发作,只能伏枕苦忍,这才气成了那副模样。

    想通了其中的原委,周惠离座上前,扶着陈庆之躺了下来,安慰他道:“既然将军并无大碍,属下也算是放心了,还请好好将养歇息。等会属下去门下省一趟,替将军告病,推了明天的大朝会。”

    “有劳允宣,”陈庆之微微点头,颇为感叹的说道,“看来我是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生病。之前转战上千里,夺城三十余,也没有遇到什么病痛。”

    “将军是静极思动了吧!”周惠微微一笑,“不过,魏主陛下正忙于宴游享乐呢,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动作。”

    “是啊!”陈庆之叹息了一声。元颢的举止,他和众朝士交游,也听说了一些。原本他还希望能借机招揽几个像周惠这样的人才入幕,但是众朝士虽为南人,却大多不愿再和南朝有什么瓜葛,尤其是看到元颢这模样后,更是纷纷推辞不迭。

    (ps:之所以写杨元慎,是因为后面有戏份。原本还可以写更多,例如两人间的正朔之争和那篇著名的除祟文,但为了避免灌水之嫌,全部略去。)

    。。。

第三一章:战云再起(二)() 
陈庆之不明白,为什么元颢会变成这样?从率军北上徐州算起,两人已经共事了大半年,他并未发现元颢有这种贪图逸乐的毛病,否则岂能忍受千里转战、曝师于野的辛劳?是以上次在兖、徐边境被元颢召回时,他还认为是想把他这支强军用于别的方向,却没想到元颢会不思进取,停止所有的攻略,只顾在洛阳宫中rìrì宴游。

    不过,以他现在的状况,就算元颢让他出兵,他也没办法做到。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好好养病,争取早rì康复。

    陈庆之端起床塌边的苦涩药汤,仰头一饮而尽。

    ……,……

    次rì大朝会,并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是走了个过场,然后由天子大飨群臣。作为从红朝来到魏朝的穿越者,周惠非常理解这种状况。要知道,按照魏朝编制,在京内官总人数为二千三百七十余人,其中官阶在七品以上、有资格出席大朝会的,至少也有一千两百多,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能讨论具体事情么?

    真正处理rì常事务,其实是在尚书省朝堂举行的小朝会,或两三rì一朝,或五rì一朝,视天子勤劳程度和时局安定状况而定,出席者都是掌握庶政的朝臣;至于更重大、或更机密的事务,则是在式乾殿、含章殿或太极东、西两堂,由天子和少数重臣、信臣商议解决。

    周惠自认不是天子信臣,离重臣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在朝飨结束、接到天子宣召的时候,周惠是实实在在的大吃了一惊。随后,他由内侍引导着,转过太极正殿,来到右边的太极东堂,肃立在外间等候召见。

    此时的太极东堂内,已经汇聚了四位重臣,分别是录尚书事、临淮王元彧,领军将军、安丰王元延明,右卫将军、台军大都督宗正珍孙,尚书左丞、前西北道行台李苗。这四位重臣,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曾出外领兵,元彧、元延明自不必说,李苗和宗正珍孙两年前也曾经同掌西北行台,讨平汾、绛两州蜀贼,是真正的得力之臣、朝廷栋梁。

    如今将这四位有领兵经验的重臣召集过来,显然是即将面临战事。

    就连多rì来耽于酒sè的元颢,如今也振作了一些,很沉着的交代众人道:“诸位卿家,朕昨rì接到消息,长乐和尔朱荣已经离开长子城,召集北地兵马往司州河内郡而来,元天穆所部叛乱台军,正赶去和长乐汇合……之前朕曾经致书长乐,以大义及利害劝其南归朝廷,可惜他却执迷不悟,宁愿受尔朱贼党摆布和利用,因此朕只能加兵征之,望诸位卿家同心同德,扶保我大魏基业!”

    “自当为陛下效命!”元延明拱了拱手,“只是,尔朱贼党来势汹汹,锐气正盛,臣以为应当以防守为先,依托大河天险,将贼党阻于河北之地……如今正值酷暑,贼党曝师于外,时rì一长,必定会上下离心,自行逃散。”

    “安丰言之有理,”元颢作势沉吟了片刻,顺水推舟的同意了他的意见,“那么,请安丰率军四万沿河据守,并征用河上所有船只,防止贼党暗地渡河;宗正大都督转任车骑将军,率军一万前往河内,助太守元袭坚守郡城;李左丞转任北中郎将,前往北中城修葺城池,与郡城互为依托。另外,稍后朕将亲出黄河南岸,为李卿后盾;朕亲征之后,朝中诸事,皆委临淮与尚书台决之。”

    这个方案,是元颢昨晚与元延明商议后的结果,如今的这番话,主要是说给其余三位重臣听的。而三人听后,也尽皆凛然受命。

    “安丰,卿既然外出,台军中枢就无法顾及了。朕yù把领军将军一职交给太子,卿则以大司马率领所部台军,如此可还妥当?”元颢忽然对元延明说道。

    元延明诧异的望了元颢一眼,这可不是昨晚说好的方案啊!不过,天子既然发话,他不得不从,只好向元颢拱了拱手:“臣遵旨……然则西、东两方委之何人?”

    魏朝制度,领军将军总领台军,下辖左卫羽林、右卫虎贲,诸武卫、直阁、直寝、直斋等;护军将军低领军将军半阶,领四方中郎将和诸关津尉。不过,护军将军已经空缺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领军将军便兼领四方中郎将,乃是一等一的重职。之前此职由元延明担任,西中郎将和东中郎将自然由他安排;但如今元颢将此职转交给太子,太子元冠受却还只有十余岁,不可能处理军务,因此元延明要向元颢问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