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灏参N亍T菔鼻诒焙M貅庀氯沃啊;蛐硎怯捎谡庑┰ㄔ矗㈢卟挪话盐业弊魍馊税桑 

    “允宣兄相劝之事。我也曾听家兄提到过,倒是要谢谢允宣兄的好意了,”杨遵彦沉吟了片刻,选择了向周惠敞开胸怀,“不瞒允宣兄,我的看法也和大兄差不多。在半年多以前,我甚至还曾经劝过二兄,让他不要和城阳王等人走得太近,以免给家族带来祸端,可惜家兄却没有听从。”

    “城阳王蜂目豺声,寡恩少义,嫉贤妒能,的确不是好相与的,”周惠点头赞同,趁机问杨遵彦道,“那么,对于城阳王提议让令尊前往河北,接替尔朱荣的北道大行台之职,招抚河东诸州,遵彦兄有何意见?”

    “缘木求鱼而已!尔朱氏在河东经营已久,如今更是已立新君,与朝廷针锋相对,岂是能够轻易招抚的?”杨遵彦摇了摇头,“家父于兵事并不擅长,守城尚可,进取却颇有不足,此去恐怕很难建功。”

    “遵彦兄之意,正与我不谋而合,当为之浮一大白,”周惠举樽邀杨遵彦共饮,饮罢后关切的问道,“既然如此,遵彦兄何不劝说令尊,让令尊推辞任命呢?”

    “我何尝没有劝过?可是,家父说他受恩隆重,即使明知不可,也要勉力为之,替朝廷减轻一些压力。我为人子人臣,也不好把话说得太过,暂时就只能这样了,”杨遵彦叹息了一声,“不过,此事我已经和二兄谈到过,二兄似乎有所感触。如今他奉命进宫,若能向天子建言,事情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如果是这样,遵彦兄可就注定要失望了,”周惠苦笑道,“建言之事,我已经试过,可结果呢?却是为城阳王所馋,遣往广州任职。情势如此,令兄建言也没有什么用,令尊司空公,恐怕是注定要去河北的了。”

    杨遵彦沉默了片刻,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既然这样,我兄弟没有二话,惟有不辞劳苦,随行赴任,患难与共,祸福同依。”

    他出言一出,周惠就已经明白,自己是没有希望把他招到麾下的了。同辈之间的交情再浓,怎么比得上孝道之重?更何况,杨遵彦虽然暂时没有官职,但以他通知散骑常侍的资历,一旦随其父杨津出外,行一州之事都完全够格,何必在自己这个刺史之下担任幕僚呢?

    周惠甚至放弃了招揽的心思,以免唐突好友,损害两人之间的交情。

    想到自己和这位俊才无缘,周惠心中充满了惆怅。他就着酒樽,闷闷的喝了一大口,这才勉强提起兴致,向杨遵彦举樽相邀:“令尊忠于国事,贤昆仲恪守孝道,我是敬佩不已。在此就借花献佛,祝愿贤父子一路顺风吧!”

    s

    。。。

第一一八章:失凤得鸿(二)() 
……,……

    从杨宅出来,周惠绕道内城司徒府,准备顺便拜访一下,却听说司徒公、临淮王元彧明rì休沐,如今已返回城西宅邸歇息。周惠看着天sè渐渐暗了下来,心知不免要失约于元彧,只好等待明rì遣人致歉了。

    返回城南家中,周惠却发现有数人数骑等候在门前。其中一人见周惠驭马而归,当即爽朗的大笑道:“允宣好兴致!出门访客这么长时间,却教咱们这些上门的客人好等!”

    “敖曹兄?”周惠听出来人的声音,立刻翻身下马,笑着拱手致歉:“是小弟的罪过!冬天将至,家中下仆前时都去周边招纳流民,现在没什么人在,连我自己前几天也是住军营中,结果却是怠慢了几位!”

    “哈哈!好说!只要允宣拿好酒出来待客,这怠慢之罪咱就不计较了!”高昂毫不客气的笑道。

    他的话音刚落,身后转出一人。其人仪容伟岸,比高昂还高半个头,相貌上颇有相似之处,但是风度十分闲雅,与高昂的雄壮俶傥格外不同。

    “三弟,恩人之前,怎可无礼?”这人责怪了高昂一句,随即向周惠躬身奉揖,“渤海高乾见过周将军。舍弟幽禁于廷尉寺那阵,多承周将军照拂;前时又蒙周将军举荐,得以逃脱牢笼,领兵建功,可谓是恩同再造。我忝为兄长,在此替舍弟感谢周将军的恩德。”

    “原来是高侍郎,”周惠连忙拱手还礼,口中逊谢道,“我与敖曹兄同历牢狱,意气颇为相投,彼此已经引为知交,理当相互照拂,何劳高侍郎相谢?”

    “我就说嘛!允宣是重情重义之人,何必拘于俗礼呢?”高昂哈哈一笑,亲自替周惠牵过马匹。大声招呼他道,“允宣快去开门备酒!枯等了这一会,酒虫都要爬出来了……这马匹嘛,我来帮你安置便是。”

    “麻烦敖曹兄了。”周惠笑着点了点头,开门请众人进宅。

    酒过三巡。高昂又把四弟高季式介绍给周惠。再次相互寒暄了一番,待高昂入席后才进入正题。周惠问起高乾入京的始末,得知他是听到尔朱荣死讯,特地率部曲前来驰援元子攸。同时营救三弟高昂,结果才到北中城,就得知高昂早已被释放,并且还立下一番大功,除平北将军。晋封开国侯爵。而后,他自己又得到朝廷的飞骑宣诏,于下午入宫觐见了元子攸。

    “天子加我为抚军将军,令我和敖曹俱归州里,招集乡闾起事,支持河北行台魏兰根,与朝廷为表里形援……因形势紧迫,我兄弟明天就要动身返回,想着还未曾向周将军致谢。这才冒昧登门。”高乾最后说道。

    “这还真是巧了!”周惠感慨的一笑,“不瞒几位,我下午才接到诏旨,明天也要率军离京,出镇广州。若高侍郎……恩。若高将军此刻没来,咱们可就只能错过了!”

    “允宣要外任地方?还是广州?”高昂大感诧异,“广州那边,不是颇为安稳吗?要允宣去做什么?朝廷现在的大患。是在北线和东线!以允宣的大才,即使不在中枢参与决策。也至少该参与北线和东线的战局,怎么能够放到南线闲置着?”

    和渤海高氏不同,周惠的家族本身并无什么势力;而周惠的长处更是在于全局的判断和谋划,目前也正率领着河南府户军。依高昂的观点,周惠这样的人,正该留在中枢发挥作用。可朝廷却把他派往无光紧要的广州,而且还搭上他麾下的府户军jīng锐,进一步削弱京师的兵力,这简直是莫名其妙。

    “我看那些朝臣是发昏了!这才刚刚逼走尔朱世隆,就忘了是谁的谋划和功绩!忘了被围时那两天的惶恐不安!”高昂颇为刻薄的评论说。

    “老三,这些话可不是咱们该说的。”高乾阻止高昂道。可是看他的表情,显然也对朝廷的这一举措很是不认同。

    周惠自己却并不如何可惜。一则是他知道自己为城阳王元徽所忌,不可能留在朝堂之中,被遣出外是迟早的事情。二来正如他对李苗所说的,与其待在京师勾心斗角,还不如出镇一方更为自在,也更有发挥能力、发展势力的空间。

    虽然在刚接到诏令时有些失落和无奈,失落于不为元子攸所亲信,无奈于未能改变历史的轨迹。可是,既然已经这样了,周惠也只好接受,正如他当初来到这个时代,不得不接受现有的身份一般。况且元子攸对他已是极其厚遇,不仅给予一个三万户的中等以上州,还把王建和府户东军、西军都拨到了他的麾下;而凭着这两份资本,再延揽一些人才为己用,他可以做出很多事情来。

    “其实在地方也没什么不好,”周惠举樽一饮而尽,趁着这番酒意,试着和高乾兄弟谈起了更深层的话题,同时也一舒心襟,借以排遣不为元子攸所重的失落,以及未能收纳杨遵彦的失望,“如今天下已经纷乱多年,中枢威权所丧无几,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在地方上其实要便宜得多。我虽然没有贵家那般声势,但手下有这四支府户军,到哪不能有所成就?”

    “不是三支吗?”高乾奇怪的问道。

    “四支。还有一支在郡内,是我从流民中招纳的,差不多相当于是自家的部曲吧!”周惠呵呵笑着,态度极为坦诚。

    高乾目光微闪,心中暗自惊讶。

    在此之前,高乾虽然对周惠的见识和才能颇为佩服,并且欣赏他结交三弟高昂的为人处事手段,可是心中却免不了存着几分轻视。何者?周惠毕竟是寒门子弟出身,在士族中人脉极浅,即使能够出镇一方,帐下也收纳不了什么人才,终究难成太大的气候。可他没有想到,以族中那浅薄的根底,仅仅凭着一个三千户的下郡,周惠就能拉出两支府户军来,而且还收纳了另外两支!

    这份经营势力的能耐,当真是骇人听闻。

    。。。

第一一九章:失凤得鸿(三)() 
高乾并非愚忠之辈。当初葛荣肆虐大河以北、太行以东,他曾认为天下即将大乱,生出纵横河北之志,故而广交豪杰,接纳流民建立乡曲,还接受了葛荣的赐封。等到元子攸继位,派人前往三齐招抚,他与父兄相率出降,一方面是鉴于和元子攸的旧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家的前途。可是,元子攸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而掌权的尔朱荣却记着之前的旧怨,把他们兄弟俩解官赶回乡里,之后还屡次排抑和折辱他们。

    尽管如此,高乾并未放弃志向。他闲居家中,依然招纳骁勇,以shè猎自娱。等到尔朱荣一死,他便点起八百余人,千里迢迢的驰赴京师,向元子攸表示忠诚,意图获得朝廷的重用。

    山东各世家大族,态度大抵都是这样。他们以文化传承和家族声望为根基,和一味仰仗武力的尔朱氏本就难以相容,又在河yīn之难受其屠戮,对尔朱氏可谓痛恨之极。尽管尔朱荣事后痛悔,大肆追封被杀的宗室和朝臣,可是他们依然不肯原宥,不少人或基于义愤,或心怀异心,纷纷投靠了葛荣,这才有葛荣南下攻略洛阳之事。

    例如前河内太守、渤海封氏的封隆之,其人本无多大胆略,可是因父亲封回被杀,也慨然和权倾天下、党羽遍地的尔朱氏对上,被元天穆赶出河内郡后,便与他们渤海高氏互相结连,共同抵制投靠于尔朱氏的冀州刺史元嶷。

    只不过,凭他们两家的实力和声望,终究还是小了点,自保或许没什么问题,进取却颇有不足。高乾这次赶来京师,原本就是想获得朝廷的名分,借以扩大影响,同时结连其余亲近朝廷、从属朝廷的家族和重镇。然而,尔朱氏的势力仍在,河北的局势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他能够借重的,就只有缺兵少将的河北行台魏兰根一人。

    如今见识到周惠的经营能力,高乾忍不住想到,如果能够凭着三弟高昂和他之间的交情。与这周惠达成盟约。那该有多好!他们有乡里之望,周惠有经营之才,两方一结合,足以荡平整个冀州。辐shè周边地带,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只可惜,周惠是河南人氏,仅有的根基都在河南,作为最大倚仗的府户军、还有麾下几名得力将领也都扎根于河南地方。即使朝廷忽略这一点。胡乱的把他派往河北任职,他自己也不会答应,因为他不可能抛下自己来之不易的根基,去河北受制于人。

    高乾在心中暗自惋惜着,继续与周惠宴饮了一会,便起身向周惠告辞。

    ……,……

    看好周惠的人,可不仅仅只有高乾一个。

    在高乾兄弟与周惠宴饮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