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入红楼-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妹们都安静了。宝玉的喜好她们清楚,她们虽不论对错,奈何这个时代如此,每个长辈见面几乎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她们也为贾宝玉捏把汗。

    “四书、诗经、书经都粗粗读过,史书读的少,现在在读子书,最喜欢读《庄子》。”

    贾宝玉斟酌着说完,长出一口气。

    谁都不知道他的紧张。

    林如海是他最讨厌的禄蠹之流,可惜却是黛玉的父亲。他既想疏远又想亲近,这种矛盾,让他此时心中很是煎熬。

    。

第五四三章 才比管乐() 
林如海对贾宝玉的回答还算满意,便问“可曾下场应试?”

    贾宝玉面色发红,低声道“不曾,我做不来那样的文章”

    林如海沉了面容。

    其实,贾宝玉回答说“粗粗读过”、“读的少”那是真的读的粗和读的少,经史子集中他喜欢读的也就诸子百家和诗词文集。

    可惜,林如海显然是误会了。

    姐妹们默默站旁边不好说话,贾清也没有马上给他解围的意思。

    叫你小子惦记我的林妹妹!

    你不是“不落于俗”吗?请坚持你的个性,兄弟支持你

    还是钟姨娘笑道“老爷你也太求全了,哥儿还小呢,读书举业是大事,又岂能急在一时。我看老爷是被清儿影响了,所以忘了别人家的孩子那都是十七八岁才下场考试的呢。”

    林如海心中一叹,他不悦的又岂是这个。贾宝玉没下过场他不奇怪,可是,他说的那句“做不来那样的文章”这是什么意思?

    功力不够、学业未精不会说?

    且把这样的心思记下,顺着钟姨娘的话点点头,道“道家常言无为而治,是何道理?”

    和俞渊晨一样,对于贾家两位声名颇噪的公子,他也有好奇。贾清他很熟悉了,对于这位深宅中的“宝玉”,到底是璞玉还是蓝田玉,总得亲自试试。

    贾宝玉道“老子说,为上者不应该过多干预老百姓的事,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

    林如海点点头,又道“你认为有无道理?无为,又如何让天下大治?”

    这就验的是真东西了。有无道理?那自然是有的,不然怎么用来教诲世人?关键是你怎么理解的

    贾宝玉对于别人考教他学问其实内心都是拒绝的,熟料林如海居然问的是少有的他奉行的理念,又见林如海对他点头,心中一喜,心想既然是林妹妹的父亲,或许和别的禄蠹有些不一样的见识!

    “道家理念,自然有其道理。然我认为,老子和庄子虽然同为道家鼻祖,但是庄子对‘道’的感悟却要高于老子。老子致力于规劝君王用‘无为’来治理天下,殊不知,他这么做就已经违背了‘无为’的道理。

    君王若是无为,则何需他这样的臣子?臣子若是无为,又何需官吏?百姓若是无为,又何需律法?

    所以,老子用‘无为’的说法去规劝君王大臣‘有为’,本身就是矛盾的。

    只有像庄子一样,不入官途,隐于一隅,这才是真正的‘无为’。庄子说人应该追求自由!只要每个人都像庄子一样真正的无为、无争,那天下自然再无纷争,人人安乐,又何需大治?”

    贾宝玉一番话毫无顿塞的说完,心情豁朗。

    林如海此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死心的问了句“你是这样理解这句道家的治国理念的?”

    贾宝玉毫不迟疑的道“正是,不过我认为姑父说它是一种‘治国’理念是不准确的,我认为它更像是一种‘治人’、“治己”的理念,人先自治,而后天下得以自治,无需人去治国。”

    林如海垂下了眼帘,他终于明白了贾宝玉的意思。只是他不能相信,一向被人赞扬为“宝玉”的贾宝玉对经义的理解居然片面至斯!

    无为而治四个字,他居然只知“无为”而不知更重要的“治”。须知,老子提出的无为,完整的应该是“无为无不为”!而不管是“无为”还是“无不为”,最后都应该落实到“治”上面来。

    若真的人人都像庄子一样的无为,那么天下倒真的能够太平

    可是,这可能吗?

    贾宝玉的想法,简直不能用天真来形容了。

    居然还大言不惭的批判先贤?

    庄子风采,固然令世人仰慕。但是,庄子肯定没让君王和大臣也像他一样任性而为

    庄子一直强调君王的残暴,他说卫君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是因为他觉得君王不会在意别人的死活,伴君如伴虎,只能“顺”。他不愿意顺从,所以不做官。

    可见贾宝玉虽然推崇庄子,却对庄子的处世哲学、为政思想只是望文生义而已。

    “那你又如何理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两句?”

    贾宝玉淡然答道“这不过是老子为了迎合世间俗人之法,强加解释而已。既说事必作于易、作于细,又何谈无为,此岂非以‘作’解释‘不作’?俗言不足信也。”

    林如海彻底死心了,揉了揉眉心,道“宝玉罢了,以后你可以多读些道家典籍,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可是古往今来,能够真正做好‘修身’一道的已是寥寥。

    汝于此道有不凡的天赋才思,便以此为目标,将来,或许能成为名动一方的贤者。”

    林如海何等眼力,短短的几句问答之中,就已看出贾宝玉鲜明的个性。

    教导已是无用,不如就鼓励他成为一名贤者吧。凭他的家世,不入仕,只修身,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贾宝玉是最高兴的,曾几何时,居然有为官的长辈不鼓励他读书上进考取功名将来为官做宰的?

    林妹妹的父亲果然不是俗人。

    见林如海不再和贾宝玉说话,钟姨娘开始给贾府众姐妹派发见面礼。

    林如海这次进京为官,需要拜访的人家不会少。对于给后辈的礼品,那是准备的很充足的。

    贾宝玉也得了一份,见贾清默默侍立在林如海身边,便上前扯了扯他的袖子小声问“你怎么不去拿?”

    贾清瞥了他一眼“我和你们又不一样。”

    贾宝玉这才反应过来。

    钟姨娘却笑着说“你虽然和他们不一样,但是老爷同样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可惜在船上没搬下来,回头再给你。”

    贾清立马站出来给林如海拜谢。

    林如海道“不过是我以前用过的一些书册,给你整理了一箱子出来。对你以后参加科举或许有些作用。”

    贾清一听就知道应该是林如海当年用过的“资料”,虽然过去了二三十年,但科举考的东西又不会过时,这可是学霸的笔记本呢

    林如海出了大观园后再次到贾母院辞别,这才随贾清回宁国府。

    路上贾清问他关于陈寿的事。

    “你打听他作甚?”

    “他曾经表示想收孩儿为弟子。”

    林如海沉默片刻,道“你若是拜他为老师,对你有百益而无一害。不过,你既已拜了方阁老为师,若无他的同意,自然不能再拜别人。”

    贾清苦笑道“他可是个道士,孩儿并不想拜他为师。”

    贾清在他亲近的亲人面前,果然少了些虚伪,说话也从心。

    林如海道“这便看你自己了。不过,既然他看中你,若有机会你可以多和他接触,若能学到他一些本事,于你将来大有助益。”

    贾清忍不住问“义父为何如此推崇他,孩儿虽也觉得他颇不简单,因为他很博学。义父既要我跟他学,他到底有什么本事是孩儿不知道的?”

    林如海淡淡道“他大部分的本事你不需要学,我也不想你浪费时间去学,但是他有两样本事对你很重要。”

    “什么?”

    “治国,领军。”

    ??贾清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怎么可能!”

    “这不是孩儿妄自尊大,别的本事倒也罢了,只是这两样,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治国领军,这都是需要实践检验的本事,可不像算命那样,能够随便忽悠的。

    再说,这世间当真有全才吗?贾清不相信。

    林如海对贾清的怀疑没说什么,只道“有些人确实天生就和别人不一样。就比如说你,搁在十年前,又有谁能相信世间会出你这么个异数?”

    林如海本想说“妖孽”的,临了换了个词,嘴角却也忍不住笑了。

    “你不用怀疑我的话,只要记住,一个能让当年的义忠亲王倚重,让今上生出爱才之心故而释放的人,绝不是欺世盗名之辈。

    当年就连太上皇也说过,“其人才比管乐”,由此可见一斑。

    只是他一直栖身太子府幕后,世人并不熟知他罢了。”

    好吧,贾清默默点了点头,暂时算是相信了林如海的话。

    有机会,倒是正要看看他是不是真有别人说的那么邪乎。

    还真是文武全才了不成?

    。

第五四四章 杀了秦氏() 
钟姨娘先回下处,林如海和贾清一同进了宁国府。

    陈寿还在府内等候。

    因为陈寿和林如海要叙旧,贾清就安排他二人在宁安堂左近的小花园之内喝茶,自己躬亲侍奉。

    看得出来,两人之间的交情很深,而且陈寿言语之间对林如海十分恭敬。

    贾清就在想,如果这个陈寿真如林如海所说,是个惊才艳艳之辈,那么他为人肯定相当的傲气。就算两人是好友,林如海是高官,至少两人之间也该平等论交。

    而观如今这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比较合理,那就是林如海对陈寿有恩!

    古人重义,若是这样就说的通了。

    想到这一茬,正好见林如海询问陈寿的行程安排,他便插嘴道“听闻道长有大才,如今我义父遵从圣命入京,眼见就将卷入京城这一泥潭旋涡。道长既与我义父兄弟相称,何不在京城驻留些时日,倘若我义父事有不决之处,也好向道长请教”

    陈寿锁紧了眉头。

    林如海深知陈寿的个性,甚至连贾清的算盘也能猜到一二,笑了笑赶在陈寿说话之前道

    “伯长不必在意稚子之言,我知伯长早已不问世事,潜心向道。况且我等世俗中人,何处又能少了是非争夺,若时时寄希望有他人相助,又如何在这俗世之间立足?

    伯长不必为难,若是因我之故而坏了伯长修行,岂非我之罪过?”

    陈寿道“多谢如海兄大义。话到如此,我也有一言想赠予如海兄。”

    “请讲。”

    “方才如海兄扶我之时,弟曾悄悄为兄把脉,兄身体之状况”

    林如海一笑“伯长有话不妨直言。”

    陈寿道“弟粗通医理,兄之身体,积年以来,已有痼疾缠身,加上新伤触发,越发严重。但纵然这样,如海兄若能潜心静养,不问俗务,容弟专心为兄调养,尚有痊愈之期,若不然”

    贾清听了一惊,乱忙道“义父……”

    林如海给了贾清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然后才对陈寿道“伯长不用担心,我的身子我自己清楚。林某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况且我辈读书人在世,当有所作为,若是浑浑噩噩,庸庸碌碌,纵然再多活个十年又有何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