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入红楼-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路过李纨的院子侧面,隔着几株梨树,就见一道小小的身影孤独的坐在窗边,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论语》“学而”篇。

    贾清驻足看了片刻,摇头叹息:贾兰才这么大一点,就被李纨这么拘着读书,难怪以后会变得性子孤拐,不易近人。

    身份尊贵,却没有得到贾母和王夫人应有的宠爱,而且几乎每次出场都总是伴随着贾环……

    要知道,贾兰可是读书相当用功,又听话,又懂事的荣国府嫡长曾孙啊!

    不是正符合“掌上明珠”的要求吗?难道就因为幼年丧父,是个没福之人这样荒谬的观念吗?

    大家族的恩恩怨怨,真是难得说清啊。

    怀着感慨的心情走进了偏院。用眼神示意看见他的惠香禁声,然后贾清就悄悄走进了卧室。

    卧室昏暗的烛光之下,容颜俊俏、身姿风流,穿着红红长裙的晴雯拿着绣花的绷子,怔怔的出神,完全没意识到贾清已经走了进来。

    “唉。”

    良久,只听晴雯微微一声轻叹,然后低头继续绣她手中那一张没有完工的手帕子。

    贾清遥看,她应该是要绣一只鸳鸯在上面。

    “叹什么气呢?”

    贾清轻轻的问话,却犹如一道仙音,落在晴雯的心坎上,使得她猛然抬起了头来。

    “二爷!”

    她惊喜莫名的叫道。

    贾清走过去,再次看了看她手里未完的工作,道:“你这绣的是什么呢?”

    晴雯脸微微一红,忙将手里的东西藏在身后,道:“没什么,不过是一张手帕罢了。”

    贾清手伸过去,想要摸摸晴雯的脸蛋,在对方的退避之中,笑道:

    “这有什么好害羞的,你以为我不认得?不过是只鸭子罢了,我也见过,你还瞒我呢!”

    晴雯气道:“胡说,我绣的明明是一只鸳鸯。你看看,这哪里像是鸭子了?”

    说着主动将手中之物拿出来,请贾清验证。待见到贾清脸上更加浓郁的笑意之后,才知道自己又被戏弄了。

    脸色羞红,就要起身站起来,不给贾清说话了。

    又被贾清按着坐了回去。

    “好了好了,我是逗你呢,还真生气了不成?

    不过呢,你这幅画绣的确实不对。”

    晴雯对自己的女工那是一向十分自信,才不信贾清的话。闻言反问道:“二爷倒是说说,哪里不对了?”

    “少了一只。”贾清正色道。

    “少了一只?”晴雯先是不解,然后才反应过来贾清又在调戏她,面上羞怒,心中却有些意动。

    二爷的意思,是说少了他么……

    贾继续道:“都说鸳鸯双栖,你这独独的绣一只在上面,它岂不孤单?

    不若再添一只上去,也让它们成双成对的,一起也有个伴,也不显得凄凉了不是?

    快,按我说的做!”

    晴雯闻言有些犹豫。看着贾清鼓励的神色,又心中甜蜜。

    贾清的意思她能明白,只是略微有些害羞。不过,终究不是个扭捏之人,慢慢拿起放在一边的绷子和绣花针,在贾清的注视之下,轻轻的在原先的鸳鸯图案旁边,落下针脚……

第二二五章 物富民丰() 
居德坊,内阁辅臣李珍府门前的大街边上,聚集了许多身着士子服,青衫折扇的人。

    他们,就是今科乡试中举的举人,来此是为了拜见他们的座师李珍。

    但是,人很多,李珍就是接见一上午都接见不完。所以,一般只有名次较为靠前的人才会得到亲自接见。

    此时,他们的拜帖已经全部递了上去,偶尔会有李府的管家出来叫个别人进去面见李珍。

    而现在外面站着这么多人,很多都是二十名开外的,此时还站在这里,也是存着万一的机会,李珍对他的文章有见教,或许会破例接见。。。。。。

    忽然,东西两边街道各自驶过来一架马车。西边一辆珠光宝气,装扮奢华。东边一辆,不但马车较小,而且几无装饰,普通简单。

    然而,等到两辆马车驶到跟前,各自的主人一下车,原本门口簇立着的人几乎都向着那一架普通马车的主人围去。

    这一幕,让刚下马车的贾清抽了抽嘴角。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今科解元呢!

    没理会这一茬,贾清整理了一番仪容,几步上了李府门前的台阶,欲要递上拜帖。

    “喂,你懂不懂规矩,唐解元在此,你岂能越过唐解元,先行投递?”

    突然,贾清背后响起一道士子的声音。贾清没甚在意,继续将手中拜帖递给守在门前的李府管事。

    “宁国府?贾举人稍候。”

    李府管事接过拜帖先是一奇,然后微微一礼,再给他旁边一人交代半句,就转身往府内而去。

    “说你呢,你听不见吗?”

    先前那个声音靠近了,隐约带着怒气。

    贾清皱了皱眉,他不在乎虚名,但不代表他愿意被别人踩踏。

    转过身来,后面五六个人,以其中一个青年男子为中心。说话的倒不是他,而是旁边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

    “你哪位?”

    其实,贾清这一转身,周围许多人面色都微微一变。虽然昨天的宴会,中心焦点是巡抚和那个什么“唐解元”,但贾清名居乡试第三,又年轻,还是很多人都默默的记下了他的样子。更有消息灵通之人,深知贾清的身世背景深厚,纷纷为出口挑衅的那人捏了一把汗。

    有些人,可不是好惹的!

    后面,眼见有人挑衅自家少爷,李衍几人都悄悄的围了上来,却被贾清眼神看住了。

    “诃诃,原来是贾经魁。

    张同年,你也太多事了。大家都是同年,何必计较这些。原本就是贾经魁先到,自然先递,我等一会何妨?”

    为首的一人看来也知道贾清,出言圆场道。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客客气气的,贾清自不会倨傲,也回道:“见过唐解元。”

    围在唐解元身边的那几人都是名次靠后的人,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身都不高。

    而且,自来豪门难出贵子。科举,大都是普通寒族子弟的龙门。因而,这些人,多有一股仇贵蔑富的心态。

    贾清先前一副张扬的出行方式,早就让这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得中举人的人心生不满了。后来见贾清无视“老大”的地位,抢先上了拜帖,顿时找到了由头。

    这才有了这个长得和瘪三一样的为唐解元“打抱不平”。

    此时看唐解元先行低了头,虽然更为不满,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将头望向了一边。

    没人生事,贾清自然不会多事。这些人,才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

    和贾清不一样,对贾清来说,举人、进士只是多一个点缀。而对他们来说,就是进入仕途的唯一希望。况且,明年春闱大比,那才是真正的战场。

    因为,加入了比北直隶更为强势的南直隶。这些人,金榜题名的机会太渺茫了!纵然侥幸得了个三甲,还要等到吏部出了空缺,才有那么一丝机会出任外官。

    一般来说,普通三甲进士,外放不了知县,一般也就是个县丞、县尉。等爬到高位,那不知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

    至于没得到外放机会的,大概就只能凄凉一辈子了!京中穷酸小官,多如牛毛。

    对于这些人,实在难以让贾清多正视。倒是这个唐解元,长得风度翩翩,前途也敞亮。

    和其顺便说了两句客套话,就有李府管家引了一个举子出来,然后道:

    “有请贾举人入府。”

    ……

    和大多数文官的府邸一般,李府也没有多奢华,但胜在清幽雅致。格局也和方守的府邸差不多,都是两进的大宅院。

    李珍的书房之内。

    李珍笑看着恭肃的站在屋内的贾清,道:“你就是圣上钦赐的贾家文林郎,国朝有名的少年神童?”

    “学生不敢妄称神童,只是偶得圣上隆恩,赐了官身。”

    李珍点点头,又问:“你今年几岁?”

    “将满十二。”

    李珍叹道:“居然如此小的年纪!你那篇策论我印象很深,至今记得,却不知你小小年纪如何有了那些大胆的想法?

    可否给我说说?”

    贾清道:“学生所作策论,不过凭空妄想,纸上谈兵而已,却算不上什么见解。

    若是老师有兴趣,学生倒是愿意为老师细说学生的想法。”

    座师是师生关系中较为牢固的一种关系了。所以,为何每届科举,各省乡试的主考都是皇帝钦派信重的大臣前往,不过是为了给臣下刷名望罢了!

    因此,贾清唤李珍一声老师是毫不为过的。而李珍,在看重的前提下,一般也会不吝赐教的。

    “老师可能知道,学生是大家族子弟。我家人丁不少,人员复杂,每年各类开支甚巨。

    而我家的进项主要为两项。一为田庄所出,包括族中祭田和普通农庄。但是,尽管所拥良田甚巨,每年产出亦是远远不够族中开销。

    其二,街面商铺。虽然鄙府中长辈皆不屑于商事,但不可否认,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超农庄。

    但是,由于为鄙府做商事的家下人往往得不到重视,所以偷奸耍滑者甚多,甚至于中饱私囊。以至于产业日微,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深知我家早已是在透支祖宗恩泽。面上虽还光鲜,内里却早就是寅吃卯粮了。

    由小见大。一家如此,一国又如何不是这般?

    国家财富大量掌握在商人手中,而其却没有相应的地位,整日里处在朝不保夕的状态,其势必会四处找寻保障,以至于大量钱物落于私人之手。

    而这些原该收入国库之中的钱财,流入官府、权贵手中,却不会产生善政,而是造成罪恶的来源……

    所以,学生这才大胆提出‘宽农重商’这样的概念。让农民少交税,商人多纳税以获得地位。并以为此法不但可以增加国库收入,造成国富。

    假以时日,必能使得整个大楚的百姓安居乐业,物富民丰!”

第二二六章 中秋前夕() 
李珍既然将贾清点为乡试第三名,就说明他对于贾清的某些观点是持肯定态度的。所以,贾清才会在他面前畅所欲言。

    尽管,李珍最后也如方守一般对他的这套理论提出了许多“致命”的缺陷。

    但也让贾清意识到,在这个官本位世界,虽然推行商本位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还是有人愿意支持“改革”。只是,这事明显不是现在的他能做的,甚至不是李珍可以做的。

    出了李府,贾清又分别去了副主考王显爵、推荐他的同考官胡周府上,一一拜见。

    这是礼数,是不能省的。

    从胡府出来,贾清原本想到贾芸新宅去看看,行到别院附近,想起好几天没看看双儿和仙儿她们了,就折道往别院而去。

    下了马车,李衍等人自去栓马,休息。贾清独自进了院子。

    靠近正房,忽听的一阵悠扬、绵长的琴音从后边院子里传来。

    贾清寻声而去,进了花园,只见一袭白衣、英姿飒爽的吴仙儿独自在亭中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