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入红楼-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子以为,天下财富既然大多掌握在商人手中,朝廷就不应该抱着‘商人贱业’、‘商人不事生产,专靠投机取巧谋利’这样的错误态度对之。而是应该大力扶持,承认其地位,然后再收之以固定重税。

    弟子相信,朝廷只要收取天下所有商业中加收赋税半成,就足以使农税减为三十税一,朝廷之银也能丝毫不减,甚至还要盈余。”

    这还是贾清保守估计了。

    商人之豪富,不需多言。

    像天下有名的盐商、布商等大商贾,每家都有几百万之资!

    就连贾府姻亲薛家,别看如今只剩下孤儿寡母,但是薛父做了十多年皇商,也为他们孤儿寡母留了不下百万家资!

    这是十分恐怖的一件事。

    须知,偌大的大楚王朝,四海升平。天下所有盐铁税、农税、商税等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万两左右!

    也就是说,十来家稍微大点的商人就可以聚集出整个大楚一年所有税收。

    然而,天下商人何其多也!

    方守到底老成的多,直言道:“朝廷虽然对商税所收不多,但是天下权贵、官府皆都有盘剥商人之行,如此说来,其实商人也是生存不易!

    特别是那些个小商人,家业艰难,一个不慎,甚至会破家败业,所有钱财瞬间易手。

    只是他们的这些钱没落到朝廷手中,而是落入私人之手,可叹。

    如今若是朝廷再收之以重税,怕是使得他们愈发艰难了,如此必定造成民不聊生。兹事体大,不可轻言!”

    贾清笑道:“当然,这算是另一个更为重大的政事,吏治的问题了,此不在弟子目前可以考虑的范围之内。”

    贾清如何不知道这个。他甚至还知道,只有朝中有人的商人才能免受盘剥,比如:薛家。

    其实,薛家还不算什么,真正的大商人是那些依靠宗室、后族、勋贵、高官、地方豪族行事的大商巨贾家族,不但不渝遭受盘剥,反而可以盘剥更小的商贾、百姓。

    要收税,就要收这群人的才算事,否则,也只能是加速国朝腐败的谬政罢了!

    和贾清交流完他的策问答卷之后,方守沉默良久,然后沉重道:“此次乡试,你可能危险了!”

    贾清也没什么失落的表现,表现的很淡定。

    若是这个时代的人接受不了这个理论,他并不会强求。

    原本他也只是看到策问的题目,有感而发,才将这一套理论写在了答卷之上,倒不是认为可以吸引眼球才这般做的。

    对于目前的他来说,中个举人,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所以,就算此次落了榜,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方守倒不知道贾清心中所想,他只是忖度着贾清还年轻,此次落了榜,还未必就是坏事,所以不愿意在这事上面多言,转换话题道:“听说你大哥秋后就要问斩了?”

    贾清一怔,这事方守应该很清楚才对,如何还来问他?

    “是的。”

    “身为大家族中之人,有些事是难以避免的,你不要过于介怀!

    男儿在世,当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决心。

    千万不要为了些许阴私之事坏了自己进取的信念。”

    贾清这才明白,方守是要借此开导于他。

    “谢师尊教导,弟子必谨记于心,不敢或忘!”

    点点头,方守对于这个小徒弟表现应答十分满意,或许,可以将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

    贾清自然不知道方守的心思,若是知道,怕是要在心中说一声抱歉了,他注定是不可能走方守那一条道路的!

    因为,要想走方守的路,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凭资历、凭学问、凭威望,最终七老八十了,才能做到位极人臣,宰执天下。

    显然,这不是他理想中的道路,他,必须走捷径!

    ……

    贡院,直隶学政衙门。

    一间宽大的房舍之内,来往的文书、差役络绎不绝,并排有序的书案上堆满了数之不尽的试卷卷轴,这些都是参加直隶乡试的考生的答卷。

    乡试阅卷都不会阅原稿,而是全部由文书誊写,对照无误之后,再交由同考官审阅。

    同考房内,十八位同考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阅卷工作。

    阅卷是个十分辛苦的差事,整个直隶参加乡试的考生有好几千人,纵然是十八个同考官合力阅卷,那也是每个人几百份的工作量。

    这时候的试卷又不像后世的试卷一般只有小小的一张纸。每个考生的花了九天功夫做出来的答卷,铺展开来,都能有一张床那般大,这无疑也是阅卷工作的一大辛苦之处。

    三天之后就要放榜,所以每个人都不敢怠慢。

    同考房旁边的主考房内只有两个阅卷官,分别为此次乡试的主考和副主考。他们的工作相对要轻松一点,只需要审阅由同考官筛选出来的“荐卷”,再根据优劣排定名次。

    “此人文笔清新脱俗,言辞如锋。语言简洁自然,破题也可谓是十分巧妙。

    思想朝气蓬勃,只是略显激进,可以预料该考生年纪应该不太大。胡大人只给了一个二甲评定,倒是低了。”

    两人应该都是熟识之人,闻听旁边之人如此评价,主座上的主考官随意道:“哦,此人能得王大人如此多的溢美之词,想来其文章甚得王大人心意了?”

    副主考官是京城礼部左侍郎王显爵,也是和贾府走的比较近的一位文官。

    他微微一笑,继续翻阅后面的试卷。和方守想的一样,他也不看第二场的试卷,直接翻到了第三场。

    “唉,可惜了。”

    几个呼吸之后,王显爵叹息道。

    上座的主考官,堂堂内阁阁臣,两朝元老级人物,当今钦命的直隶乡试主考李珍,表字默海,闻听王显爵对同一人的答卷两次发出截然不同的声音,生出了好奇。

    “何等事又让王大人发此感叹?可否与我一观?”

    王显爵连道:“正该请李阁老裁夺为是。此人必定天资过人,文才卓然!

    然而竟是一个狂妄不可务实之辈,在本次的策问答卷之中,他居然妄想挑动历朝立国之本,企图通过大力提拔商人的地位,达到减赋安民,富国富民的目的。

    想法倒是很好,只是未免太过于天真了些!”

    年过六旬的李珍接过了王显爵捧过来的卷轴,惯例先查看了首场经义文章,觉得无甚问题。同、副两位同僚的评阅皆言之有理,于是翻到第三场。

    王显爵原本以为过不了多久李珍就会发出和他一般的看法,可是七八个呼吸以后,李珍还是在安静的观看答卷,王显爵也诧异了。

    像他们这样的人,看一篇举人文章,也就几个呼吸的功夫就完了,哪里需要看这么久?

    抬头看过去,就看到李珍居然翻过了答卷,又从头开始看了起来。

    这……

    “李阁老,此文章还能有何深意,值得您老如此品鉴?”

    又过了一会,王显爵实在忍不住打断道。

第二一一章 一封折子() 
李珍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答卷,笑着回道:

    “王大人有所不知,老夫年轻时曾在户部做过多年的郎中,专司商税这一项。就是如今,圣上也是叫我暂署户部,所以对于商事了解较多

    此篇文章虽然乍一看大违体制,属于空想妄谈之策。

    细究,则不然!

    此文逻辑紧密,理论已成章法,大不似纸上谈兵,倒像是胸有成竹一般。

    亏他一个不务政的人如何能做到这般言之有物的?

    比如他其中一句‘一百两银子落于百姓之手,流通有无,谓之财富;一万两银子深埋地下,那也只是土疙瘩而已!’如此浅白,却极有道理。

    再有,他于文中论证所用‘三户论’。以一个外来商贩与拥有不同物力的三户贫穷村民交易,轻而易举就使得原本落后的三户人家富足起来。

    其间不损他人一丝钱财,不但三户人家富足,而且商贩也赚得银钱。。。。。。

    如此以小见大,喻指商人在一个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实在是形象的很。

    如今,老夫倒是很想当面问问他这些见解从何而来。。。。。。”

    王显爵还是不能认同,劝解道:“李阁老或许言重了。如阁老所言,一个从未理过政的人,如何能得出实策?不过是异想天开,不知轻重罢了。

    况且,商人自来重利,勾连四方,不服王化。

    我辈读圣人之书,通晓大义之人,自当为圣上守牧一方,理镜安民,依天理而存人意。何故还要与此等重利而轻大义之辈虚与委蛇?又谈何重之?”

    其实,自古商人为何被压制,王显爵已经点出来。

    其他的都是屁话,一句‘不服王化’,就是症结。

    所谓不服王化,其实就是不利于封建皇权制度下的统治。后世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公开处决就是明证。

    但是,不是说有威胁就要扼杀!武勋、文臣势力坐大,一样会对皇权产生冲击。但是一个国家需要,那就必须给予其相应的地位。

    商人亦然。否则,纯粹的以这个时代落后的农耕来使得国富民强,实在是有些强“地”之所难。

    不过,一切还是要看目今的当权者怎么看了。贾清目前只能作为一个小喽啰在地面上呼吁,结果,他是管不了的。

    李珍做阁臣都有十多年了,对于官场、朝堂的所有弯弯绕绕一清二楚,他自然不会与王显爵争论,而是道:“朝廷采不采取他的献策尚不用考虑,毕竟又不是状元策。

    但是此人文才、思辨能力大与他人不同,我认为可取为举子,王大人认为呢?”

    所谓状元策,就是取中殿试头名状元的那一篇策问答卷,那是得到皇帝认可了的献策,朝廷是一定会重视的。而且,三年才出现一次的状元策属于国家机密,一般不对外公开,只有皇帝和少数大臣可以拜读。

    王显爵虽然还是不太认可,但是李珍既然如此说了,他又只是副主考,只得点点头道:“阁老自做主就是。。。。。。”

    。。。。。。

    三天后,宁国府贾敬的书房内。

    经过三天的调养之后,贾敬的身子已经完全康复了。

    “这么说来,我出事的这些日子,府里不论大小事宜皆是清儿做主裁定的了?”

    此时,他重新坐回了自己书房的金丝楠木椅上,对站在下首的赖升询问着府里最近发生的事。

    “是的。奴才也没有料到二爷居然还有这等临危不惧、处事之才。

    老爷骤然遇害,奴才等就慌了手脚,恐惧的不行。

    这时候,幸好有二爷站出来主持大局。一边弹压府里浮躁的风气,一边还要应对各个府上来往探视的老爷夫人们。

    得亏二爷小小年纪居然能全部处理周全,一点错处也没有。

    原本西府里的老太太咋一听见此事,是要过来帮忙主持大局的,可是见二爷一应事物皆已经处置妥当,这才安心回去了。”

    赖升是将所有的好话不要命的往贾清身上堆。

    贾敬老了,贾珍完蛋了。宁国府还剩下贾清和贾蓉。

    不说他已经事先投靠了贾清,有“从龙”之功。就是从整个宁国府的利益和大势出发,也势必应该由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