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丰军-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你家师是哪一个?姓甚名谁!”刘伯温问道。

    “家师姓施讳耐庵,如今乃是红巾军庐州太守!”

    刘伯温撇嘴,不加理会。施耐庵在他眼中看来,不过是辱没文人斯文的写曲儿的,他虽然听过,却不以为然,心道:“施耐庵算什么?及得上我刘伯温吗?”

    余德臣指着熙熙攘攘的街面道:“你看这寿州的繁华景象,恐怕家父治下,也不及这般繁华。”

    “你的家父又是哪个?”

    “家父讳阙,官至淮西宣慰史,如今为朝廷坐镇安庆!”余德臣朗声道。

    想不到余家公子居然在此,又听闻寿州有个明士宋克,也归顺郝十三,刘伯温上下打量余德臣一翻,却再也不敢小觑郝十三了。

    余阙何许人也?乃元统元年进士及第,属于元末不世出的能吏,就连朱元璋当了皇帝,还要为余阙祭祀歌颂呢。(注1)

    注1:朱元璋祭余阙,参见《太祖实录》

    ;

第一百章 刘基不言() 
周颠在郝十三的指点,十几年的心愿终于了了,找到明教遗失的《六甲天书》,精神比以前好了许多,也不用郝十三强留,他也不急着会颍州复命,在都督府住了下来。

    有一种人生的大喜乐叫做天伦之乐,周颠没了心事,却很享受这种乐趣。

    周颠年纪大了,睡眠少,东方未亮就来拍郝十三的门板,拉着郝十三强迫他练一些功夫。

    一开始,无非弓步、马步、仆步、虚步、盖步等基本步法,一个动作就要郝十三维持半个时辰以上,累的郝十三两腿酸麻,稍有一点偷懒,周颠老大的巴掌,就会结实的拍在屁股上。

    郝十三吃疼不过,讨饶道:“师傅啊,我手下近卫就有一千余人,我练习这功夫有什么用啊,在说,行军打仗,靠的是战阵——”

    周颠老大巴掌拍过来,厉声斥责道:“为师一生绝学,只收你这个徒弟,不教给你,难道让他失传啊。马步扎稳,手臂抬平!”

    郝十三无奈,只求哄的师父开心,依照师傅的指点,将‘沉桥大马’扎的稳健,周颠说着,一个‘扫踢’试探郝十三马步的力量,见步法并没有因为踢上去变形,赞许道:“有点模样!”

    待五个基本步法都练过,周颠也不让他喘息,“一千个俯卧撑,给我做!”

    郝十三只好抹了一把汗水,趴在地上做俯卧撑,慢一点,周颠手中的藤条就会打下来。

    杨芷玉、王梦晨轮流的来给周颠端茶送水,师父长师父短的叫,只求周颠分些心,好让郝十三偷上一点懒。

    郝十三见周颠回头与娘子说话,“七百三十一,七百三十二”只虚喊,想偷点懒,哪知道周颠也不回头,一藤条就打在屁股上了。

    天天如此,直折磨郝十三到日上三竿,折磨的不成人形,郝十三自去将作坊调度了,周颠也不闲着,忙上忙下的为郝十三张罗婚礼。

    郝十三这个年纪,按照常理来说,已经过了练武的最佳年龄段,幸好,小时候周颠已经给他打下良好的入门基础,也就是常说的‘铸基’,虽然周颠早年没有事件教郝十三一些绝学,有这根基,练起武来,也就不吃力。

    要不郝十三幼年练下的基础,怎么能和奇男子常大拔河拔个平手,怎能三日之后,就学上乘功夫。

    头三日,周颠将这些基本动作,纠正的严谨,才肯将毕生绝学——三十六路屠虏刀传授给郝十三。

    可能是因为周颠在郝十三年少的时候就着意培养,练就郝十三一身的力气,正是这样力量型选手,最适合练刀了。武谚云:“剑走青,刀走红”,说的正是练习刀剑的法门,剑法靠轻盈,刀法靠的是狠力。

    周颠的刀法,简单而毒辣,多是大开大合大砍打杀,本事高低,全在力量上,不出七日,郝十三已经将周颠的一趟刀法,练的滚瓜烂熟。周颠见自己毕生绝学有了传承,心中喜不自胜。

    在周颠张罗下,吹吹打打,一乘花轿抬进后院,周颠穿着一领崭新的道袍,脸上开花,只在高堂的位置坐了,受郝十三和王梦晨三拜,送入洞房,夫妻琴瑟和鸣自不必细说。

    如今正值战事连连,郝十三也不想大操大办,只许寿州百夫长以上前来参拜道喜,礼金礼品,一概不收,急的焦作、焦玉父子抓耳挠腮。

    他家先前焦禄的婚礼,郝十三送了二两礼金的,如今还礼给都督,都督却如何也不肯收,父子三人发誓,只能用性命还郝十三的礼了。

    王梦晨没有带来嫁妆,郝十三却不好看她冷落,将西院的一应小娘,以及先前刘福通送来的盈盈、燕燕,一并做了王梦晨的陪嫁丫头,满后院,个个欢喜。

    陪嫁丫头,一个重要的要务,就是为主人家开枝散叶,算是在都督府正式有一席之地,虽然不及妾的身份,可是郝十三只有两个正妻,一个妾也没纳,也算是都督府的人,王梦晨既有了面子,一应人也有了身份,确实人人欢喜。

    待婚礼办完,郝十三又苦留周颠住了三日,周颠心中记挂将《六甲天书》送归明教,却再也留不住。

    “徒儿万般都好,只是心肠太过善良,如今只收纳两个正妻,就如那日那般的囧破了,若不是师父到来,差点弄出人命。你以后想妻妾成群,不用些手段能调度得开吗?还有,能成就大事的,都是心肠狠毒的人,日后御下,在重恩义的同时,千万别轻了威言,让手下人矮看了你。也不要讲什么仁义礼智信,那些东西都是做在面子上的,你看哪个豪杰,不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周颠临别,拿紧要的话语,语重心长的来告诫徒弟。

    郝十三似懂非懂,只求师父安心:“师父金玉良言,徒儿都记在心中,只求师父了了心愿,早早归来,徒儿在庐州候着师傅!”

    郝十三又央周颠带三五面新造出来的铜镜,带为转交韩林儿的母亲杨氏,送出二十里,才与师傅含泪作别,周颠甩开大步去了颍州,郝十三望背影远去,只好悻悻的回城。

    刘伯温自从口头上归顺了郝十三,每日在自己养伤处,郝十三来过几次,他只是不发一言,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周颠但凡抽出时间,就要捏着拳头来恐吓一般,吓得他不知道去何处躲藏,听闻周颠离开,才敢出门,却在街口上正遇见郝十三。

    但见街上的商贩,热情的与郝十三挥手打招呼,郝十三笑脸相迎,被刘伯温全部看在眼里,心道:“果然不成材料,全然没有一点的气概!”

    “呦!刘先生,伤势好些了吗?”

    刘伯温正想回避郝十三,却被郝十三喊住了,他逃脱不得,只好回礼道:“多蒙都督挂念,才下得地!”

    郝十三又与他嘘寒问暖数语,无非是‘吃的习惯不?’‘住的习惯否?’刘伯温心中好生厌恶,只好虚与委蛇。

    郝十三对身后的两个参军道:“贯中,得臣,你们陪刘先生在寿州走走,熟悉熟悉军中情况,日后也好共事。”也不管不顾的去了。此等桀骜之人,还要慢慢降服。

    余德臣、罗贯中二人领命:“谨遵都督法令!”陪着刘伯温在街面上走,只将自家好的东西说的出来。

    “刘先生乃当下明士,常听师父提及!”罗贯中道。

    “不知道你家师是哪一个?姓甚名谁!”刘伯温问道。

    “家师姓施讳耐庵,如今乃是红巾军庐州太守!”

    刘伯温撇嘴,不加理会。施耐庵在他眼中看来,不过是辱没文人斯文的写曲儿的,他虽然听过,却不以为然,心道:“施耐庵算什么?及得上我刘伯温吗?”

    余德臣指着熙熙攘攘的街面道:“你看这寿州的繁华景象,恐怕家父治下,也不及这般繁华。”

    “你的家父又是哪个?”

    “家父讳阙,官至淮西宣慰史,如今为朝廷坐镇安庆!”余德臣朗声道。

    想不到余家公子居然在此,又听闻寿州有个明士宋克,也归顺郝十三,刘伯温上下打量余德臣一翻,却再也不敢小觑郝十三了。

    余阙何许人也?乃元统元年进士及第,属于元末不世出的能吏,就连朱元璋当了皇帝,还要为余阙祭祀歌颂呢。(注1)

    注1:朱元璋祭余阙,参见《太祖实录》

    ;

第一百零一章 连环铁马() 
寿州城外的高坡上,威风吹着军旗咧咧作响,郝十三披挂一身银白色鱼鳞甲,胯下宝刀,只在马上端坐着,杨芷玉、王漫晨带着一应女兵,以及中军宿卫千户吴六玖、徒单斛带着都督府全部宿卫,如临大敌一般的宿卫在郝十三身后。

    “禀报都督大人,都督府前军千户已经编练完成,请都督典验!”前军千户徒单钧马上抽出双手长苗刀,一手将刀立在胸前,朗声汇报道。

    郝十三问道:“不知道徒单大人编练的什么军阵,废了这许多周折!”

    郝十三先前想派徒单钧与付友德一同掳掠寿州东面的,被徒单钧推说新军未曾编练完成,好十三提防着这他其中有诈,以典军为名,图谋自己,所以加着小心,严阵以待。

    “回都督的话,这叫‘拐子连环马’,是否开始操练,请指示!”徒单钧回道。

    郝十三听见‘拐子连环马’,想起两个典故,一个是岳飞的郾城大捷,破的金兀术完颜宗弼的拐子连环马,《水浒传》中,吴用等计赚徐宁上山,为的也是用钩镰枪破呼延灼的拐子连环马,不过,时下还没有《水浒传》问世呢。

    不曾想,自己手下的前军千户,居然编练了这样一支队伍,却不知道战斗力如何。徒单钧是女真军户出身,从小是听他们的战神完颜宗弼的故事长大的,根据传说,编练一支军队,也不足为奇。

    “开始操练!”郝十三冷冷的下了命令。

    “诺!”徒单钧领命。

    呜——

    呜——

    呜——

    空中想过一阵凄厉的号角。

    咚——

    咚——

    咚——

    紧接着,慷慨激昂的战鼓,徐徐敲响。

    山坡下,伴着号角和战鼓的节奏,徐徐列出两千五百人的军阵,其中步兵一千五百人,列在队伍前方,一千重甲骑兵,列在后面。

    一千五百人的步兵,没有太大变化,清一色的蓝色战衣,铠甲多还是原先的制式的牛头大铠,后面的一千骑兵,才是徒单钧的重头戏。

    那一千骑兵,铠甲和马匹都是上次破李察罕缴获的,士兵也是李察罕和滁州军俘虏中优中选优,看上去颇为精壮,人和马,都披重甲,只留下两个眼睛和鼻孔出气,每个人手中,都是统一的装备,手中一丈八的重装长矛,腰跨双手长苗刀。

    十匹马为一组,用铁链相连接,连接处,还挂着三尺长的狼牙棒,每个人的腰上,拴着一根锁链,锁在马甲上,十个人与十匹马连为一体。

    待军阵列对完毕,军中闪过一阵号角,前面的步兵回身,用黑布蒙住马的眼睛,分作两队,闪到骑兵的两侧,为骑兵冲锋让出空间。

    军中鼓声一变,一千骑兵一同催动马匹,骑兵一并呐喊,如林的长矛一齐向前,排山倒海一般,冲了出去。

    一千五百步兵,划着弧线,紧紧随着重甲骑兵,也做冲锋一般架势,假做前面的重甲骑兵冲散了敌军的军阵,后面步兵跟进砍杀。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