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丰军-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却任二品工部侍郎,二等伯爵爵位!”宋克颇为耐心的开导道。

    那个学生似乎有些顽劣,又嚷嚷道:“可是我只想当兵打仗,当个小兵也好,你看征南回来的将军们,哪一个不是腰包鼓鼓的!”

    “竖子顽劣!”大宋大军乃是威武之师,不掳不掠,各个腰包鼓鼓,难道南征的大军是去掳掠去了吗?宋克愠怒道:“国家为了遵从学子的个性发展,特意开设不同学科,你既然不喜欢工科,为何又要考进来啊?国家四年培养,你却要去当士兵,岂不是白白浪费国家钱粮,你如此这般,对得起当今圣上的一番栽培吗?”

    “我成绩不好,文科考不上,武科也是因为差在文化上,所以也考不上,我只能勉强考入工科!”那学生又是顶撞道,惹得一应学子一番哄堂大笑。

    “你如此顶撞学政,目无尊长,叫什么名……”宋克的话还没有说完,却见郝仁带着几个文武大人,出现在自己一旁,赶紧住了自己的话,转身抱拳行礼道:“臣庐州太守、太学学政参见陛下!”

    满操场的教师、学生纷纷抱拳拱手。

    郝仁笑容可掬,让众人免礼平身,早已经将一切看在眼中,他见那个发问的学生又黑又矮,颇觉有趣,问道:“你想抛弃将作坊的高额俸禄,甘心当一个小兵?”

    那个学生在郝仁面前便收起了自己的顽劣,满脸尊敬的抱拳道:“北伐在即,学生早就坐不住板凳,学生甘愿当一名士兵,为我大宋开疆拓土!”

    学生勇气可嘉,但是郝仁不想破例,花四年时间不少金钱培养一名将作的大匠不容易,而一个大匠挥动斧头擅长,却不能让他像普通士兵一样去填沟壑。

    操场边有各色武科学生训练用的石锁,其中最大一个石锁,至少在四百斤以上,郝仁保证,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举起,设置这个大号石锁的目的,就是要告诫那些自侍力大者,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太学堂不分学科,都有基本的长跑、拳脚、兵器的练习,任何一个学生单独拿出来,也能附和一个士兵的基本标准,甚至比一般的战兵更出色。

    郝仁想让那个学生知难而退,指着地上的最大号石锁道:“你若能举起这个石锁,我便准许你放弃工科,到我中军充当宿卫!”

    那学生丝毫没有畏惧,还不确定的问:“陛下说话当真?”

    郝仁听这学生的口气,有点吃不准了,可是自己话已经出口,自然不能反悔:“当真!”

    “陛下上眼了!”那学生说着,掖起自己的衣襟,撸胳膊挽袖子,径直走到石锁前,摇了三摇,换了三换,啊呀一声呐喊,硕大的石锁,却已经高高的举在头顶。

    那学生的面部表情因为用力显得狰狞,双眼大小比例明显,却还从牙根中发出几个字:“可乎?”

    这小子也太能逞强了,郝仁真怕他成为第二个秦武王嬴荡,赶紧点头表示同意,待那学生将石锁“咚”的一声砸在地上,一个熟悉的银锁,却从脖颈上荡了出来!

    毕竟这个石锁自从立在哪里,从来没有人提起来过,学生们早已经欢声雷动,高声呼喊着这个力能举鼎学生的名字:“常茂!常茂!”

    郝仁自从那个银锁从学生的脖子荡出来,郝仁便已经知道他是谁了。郝仁曾经带着娘子去给常遇春的母亲拜年,这银锁是夫人亲自常遇春的两个留守儿童挂上的,其中常升学文,这个必然就是常茂。

    功勋名将之子入卫,本就无可厚非,凭借常遇春在军中的战功和威望,常茂就是在军中做个千夫长也不足为奇。

    这个常遇春可倒好,既没有找郝仁求情让考不进文武科的常茂入学,也没有在军中为常茂安排军职,却让常茂自己为了能升太学,考了个自己不喜欢的工科。

    常茂武力继承了父亲常遇春,郝仁还能说什么呢?

    (。)

第四百三十章 免费午餐() 
常茂放下石锁,黝黑的面皮上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却不至于大汗淋漓或红头胀脸,气息微微有些起伏,却不至于气喘如牛。

    没有出现秦武王嬴荡失手被鼎砸死,也没有因为用力过度而倒地暴毙,其功夫手段几何不得而知,就是这一身神力,当不次于乃父常遇春。

    “单凭我这一身的力气,当个百夫长千夫长也绰绰有余,陛下真让我当个宿卫马?”常茂显然被众人的欢呼搞得有些膨胀,自然不甘心当一名没有军阶的宿卫。

    郝仁感觉自己先前说了答大话,不好在众人面前失信,又不好轻易破了太学堂的规矩,吧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跨专业任用。

    单凭常遇春在大宋军中的地位,按照惯例,其子入卫中军当个千夫长、百夫长是绰绰有余,这种武学武将勋臣的子弟,或多或少都要得到家父的一些经验传承。

    尤其是郝仁起兵时,常遇春率领三百弟子、义子来归,其人数经过战损,至今存在人数不足当初的半数,其中能力最弱者,当个百夫长也是绰绰有余,何况这个这个亲儿子加上关门弟子的双重身份的常茂,常遇春传授起来,自然不会像猫教老虎一样,必然会不遗余力。

    郝仁对常茂的能力自然不怀疑,也不可能让他当中军普通的宿卫,在常遇春的面皮上也说不过去,但是他没有时间在这和常茂聊家常,只是颇有威严道:“你先站到中军队列去,我的宿卫总管会给你安排适合你的岗位!”

    常茂是个淘气的孩子,小时候就好舞动弄枪,而他心中崇拜的英雄莫过于郝仁。郝仁开疆拓土,所向无敌,就连号称常无敌的父亲提起来,也赞叹不已。

    既然郝仁已经答应收了他,迫于对郝仁的敬仰,便也不再多说什么,满是喜悦的走进中军宿卫之列,为了显得自己更加威武,还特意将左右的两个宿卫向左右挤了挤,腰杆拔的近乎后仰,以方便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威武。

    常茂的显赫背景,太学学政宋克这个正直的人自然不知道。因为他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靠的是自己从龙日久,他不想去巴结别人,显然也不需要巴结任何人,他的台阶是郝仁和内阁说了算。

    宋克虽然不知道常茂的身份,而常茂的身份,早已经在一应的学生中间传开,郝仁为了彰显自己不是看常遇春面子,让常茂这个工科学生改行从军,对下面的学生道:

    “倘若还非武科的学子想改行从军,如常茂一般,能够举起最大的那个石锁,便可以入朕的宿卫!”

    下面的学生一片哗然,却知道,那个最大号的石锁,在各学科必修的军事科目上,众人都曾经对他望尘莫及。有那么二三个从军**强烈着,也想效仿常茂,试图去举起石锁,可是,满斗大汗之后,石锁只是平移,却并没有移动,只好悻悻作罢,自然也没有人对常茂从军改行提出异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郝仁望着讲台下面人头攒动的莘莘学子,心中无限感慨。

    柳三变的婉约诗词名满勾栏所,可是其不适合做官,只适合在勾栏所厮混,李太白斗酒诗百篇,可是他更适合仗剑走天涯,四处游山玩水。

    可见,文学水平和做官的水平并非共通的,文章写得好,未必适合做官。

    就像御史蔡子英一样,写的一副好檄文,能把陈友谅的病骂痊愈了,让天下人都对陈友谅咬牙切齿,可是他动不动就哭鼻子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做独当一面的官,他更适合写文章,恐怕给他一个县城也治理不了。

    郝仁最开始搞科举制度,的确是因为自己急需人才的补充,更重要的一点,延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是收拾天下士子心的最好方法,而科举的弊端却是太多太多,最令人切齿的莫过于策论的八股文,更是后世某个时间段批判的腐朽落后的东西。

    如今的新宋已经和以前大有改变,尤其重视工业贸易的发展,显然科举是不可能为大宋培养出适合的治理相关方面的人才,何况汉地受胡虏压迫日久,大宋的精锐科技,至此已经损耗殆尽。

    当然,郝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的废除科举,郝仁已经决定,小学、中学、太学三级学堂制度日趋完善,逐渐的减少科举的次数和招聘数量,直至最后彻底废止科举制度,提前让这害人的东西在中土拔根儿。

    “诸位学子!”郝仁登高一呼,众位学子们知道这是皇帝亲自训话,本能的鞋跟靠拢,发出整齐的碰撞声,站起笔挺的军姿,各个如同苍松一般的挺拔。

    “你们是我大宋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太学人才,你们是我国的栋梁和希望!跟随我一同打天下的军政大员,都有老去的一天,而这个太学堂的存在,就会为大宋国家,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太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你们将会有无数的师弟从这个学堂走出来,朕只希望你们,能给你们后进的学弟们起一个表率的作用,不要辱没了我们大学堂这块金子一般的招牌,国家建设在即,你们将大有作为!”

    郝仁一番近似于煽动的讲话,听得下面莘莘学子们热血沸腾,如同雷鸣一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是呀!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只要你的学业足够好,便可一路享受国家的免费培养,吃穿用度,都是站在台上的这个大宋皇帝出钱,从太学堂毕业,便可以得到丰厚的薪酬待遇,这些二十左右岁的学子们没有遇见过,就是那些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是闻也未闻。

    这样的国度,值得这些享受一路免费教育的学子们为之奋斗,甚至为之牺牲自己的生命。

    野蛮对文明的残酷践踏后,这样幸福的国度,让人倍觉珍贵。

    荣誉,似乎都显得黯淡,为这个国家尽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享受了一路幸福后,应该奉献的义务。

    当然,这些学子的费用并非是郝仁自己无端印刷出来的,这钱,大部分是来自学子的父母们贡献的赋税,至于大宋庞大的对外贸易所得,是要用来进行对外无限的扩张,甚至要这些学子,为之付出生命。

    天下,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是价格高低不同罢了!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日臻完善() 
当然,郝仁认为自己的学堂只是一个雏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亟待改善。

    比如要将各学科单独独立出来,至少要将文、武两学科划分开。文武交往过密,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情,历来被各朝廷忌惮。

    工科更应该像后世的技术学校发展,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并考虑取消官职任命。

    女学也要兴办起来,在这种男权时代,不奢望能让女子学的跟男人一样,至少也可以考虑在医科、女工、纺织方面着重培养,进而促进科技的兴盛。

    郝仁知道,这一切将会阻力重重,但他坚信自己能办成。免费学堂已经由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硕果累累,还有什么不可能?

    百姓们已经看见自己沉重的赋税税有所值,倘若基金不足,也可以考虑将百分之十五的税赋,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只要监察御史们保证这笔花销,没有进入各级官员的口袋中就可以。

    至于最终会不会的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工作岗位,这已经不是郝仁考虑的问题,在人才奇缺的建国之初,人才过剩?几十年内郝仁是看不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