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丰军-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马有外地儒士不解的问道:“何为天时地利人和?”

    “大元帅以元末之乱世,提三尺‘龙泉’(其实郝仁当时拎着的是破菜刀)而举事,废苛政,除其暴而安其良,顺乎天而应乎人,大军所过之处,摧朽拉枯,鞑子兵闻其名而破胆,如今是的庆丰军据地千里,甲士‘数十万’(有点吹牛)之众,此既天时也!”胡明慷慨陈词道。

    几个吃瓜的士子赞许的点点头,有儒士反问道:“张九四、朱重八等诸侯,也同样占据天时,难道唯独大元帅能独据天下吗?”

    “问得好!”胡明赞道:“大元帅如今所占据之地,乃是义军的腹心地带,北面有刘福通、张九四、赵君用,西有徐寿辉,南有朱重八作为庆丰军的外围屏障,蒙元大军,就是想对庆丰军用兵,也无从下手,大元帅正可以利用外围的屏障,为庆丰军赢得积蓄力量的时间,待各路义军与蒙元打的两败俱伤,大元帅正可以积蓄之雄厚力量,一举而得到天下,此为地利也!”

    郝仁摇着折扇,对这儒士的见解,点头赞许,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能不能夺取天下,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这个儒士,确实有些见地,反而更大的增加郝仁夺取天下的信心。

    “蒙元不可能同时打击这么多路的义军,倘若有一两路义军,在夹缝生存发展,那时与大元帅等多天下,就保证大元帅一定能打败他们吗?”有个儒士,嫉妒的抬杠。

    “小可窃闻,大元帅颇善于交际,与各路诸侯交情都不错,东面的两路诸侯赵君用、张九四,乃是大元帅用雄兵打败了脱脱的百万大军,才救了两路义军,大元帅有大恩于他们,这两路诸侯,怎肯与大元帅争天下?剩下的刘福通,乃是大元帅的结拜兄弟,朱重八乃是大元帅的连襟,这二位有怎可能与大帅争呢?唯独一个天完政权罢了,倘大元帅和各路义军之力,共击天完政权,以庆丰军的利炮,雄兵,天完政权又怎是大元帅的对手?攘外而先安内,大元帅兼并各路义军,那时百万大军北伐中原,天下可定也!”

    儒士胡明又是长篇大论,侃侃而谈,把众儒士说的频频点头称赞同。

    郝仁就不太认同!比如郝仁和朱重八、刘福通的矛盾,胡明是不知道了,张士诚、赵君用也都是志向远大之人,不肯轻易归附的,胡明把问题想的太简单的。

    一个居下位的儒士,若能把这些矛盾厉害也看的清楚,那他比隆中对的诸葛亮还牛叉了。

    “阿弥陀佛,这位世兄所言,前两条小僧颇为认同,唯独这第三条,小僧窃认为,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一个身穿袈裟的年轻和尚,双手合十道。

    胡明很有礼貌长揖道:“愿听师傅高论!”

    “阿弥陀佛,有道是,人心险恶,各路义军的首领,都是人中龙凤,岂肯能这位世兄说的这般简单,坐看大元帅独得天下?”和尚轻蔑道。

    这和尚说的是正理,打天下没那么容易,群雄也不是任凭郝仁摆弄的玩偶,郝仁被和尚的言论所吸引,转头去看那和尚!

    郝仁不看则罢,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

    (。)

第二百四十五章 闹考风波() 
那个说话的和尚不是别人,正是郝仁师父周颠新收的徒弟,俗家姓姚,法号‘道衍’。

    若是放在正史上,就是几十年后帮助朱棣夺取皇位,声名赫赫的姚广孝!

    科举虽然是儒家的事情,郝仁怕没有那么多的儒士参加,也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宗派没有好恶之分,特意强调无论‘僧、道、儒、达失蛮(元朝对穆/斯/林的称呼)、也里可温(元朝对传教士的称呼)’都可以参加考试。

    郝仁要的是终于自己的各类人才,万万没有想到,儒士如此之多,居然还真有和尚来参加。

    而且这个道衍和尚,也是奇葩,他若想做官,只要找郝仁说就可以了,最起码也能让他做个参军,在庆丰军元帅府做几天参军,锻炼合格,自然也可以像手下其他参军、宿卫一样,出任重要职务,这个道衍和尚,却偏偏来参加科举考试了。

    郝仁确实有点捉摸不透这个道衍和尚,别说是郝仁了,就是真正研究明史专家,以及道衍和尚的亲友,都无法明白和理解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所说的话,虽然有些硬气,郝仁认为,确实在理,不过,几个懵懂的儒士,却对道衍和尚嗤之以鼻。

    元朝的皇帝重佛、道,有‘一僧,二道,三官’这样的九流排序。

    成吉思汗西征时,曾经向全真教的道长,长春真人丘处机问过长生不老之道,其子孙继位后,因此重视道教,道教因此兴盛,就是道教圣地武当山,也是元朝正式兴起。

    世祖忽必烈为了平定吐蕃,皈依佛教,引吐蕃活佛‘八思巴’为国师,吐蕃也因此正式划入中央版图,番僧比汉僧更有地位。

    今上元惠帝尤其好佛,不但宠信番僧的房中秘术,每年都要给寺庙(喇嘛庙)进行大量的赏赐。

    和尚和道士,因此也有许多特权,不用向朝廷缴税,寺庙有官府赐的田产,衣食无忧,不少百姓为了偷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庙、道观挂名,其中元末群雄中的方谷真(方国珍)、徐贞一(徐寿辉),就在道观挂名,至于朱重八,也因为饥饿等其他原因,皈依了佛门。

    不少心态不好的儒士,对和尚有气,儒士在元末地位低下,儒士们却自命清高,见一个和尚也来与他们争科举的名额,不禁有气。

    “贼秃,大元帅定能剿灭群雄,一统天下,岂能容你实民脂民膏的和尚胡言乱语?”一个年轻的儒士气氛道。

    胡明见那儒士要动手,赶紧拉着儒士规劝道:“这位世兄,小师傅所言无有不妥,何必口出恶言啊!”

    道衍和尚只有二十三岁,他明明与胡明聊得好好的,默然遭到不相干的人恶语,也出言反驳道:“我说的有何不妥?这位世兄可以与我辩驳,何必恶语伤人呢?”

    “你个贼秃,不好生在庙里念佛,却来与我们儒士争榜单,我就骂你了?怎样,你咬我啊?”那儒士依旧不依不饶道。

    道衍听对方一口一个‘贼秃’的骂着,丝毫没有一点修为,也怒道:“大元帅榜文上写的清楚‘僧、道、儒、达失蛮、也里可温’都有权参加,考试凭的是真本事,谁抢你的榜单?”

    道衍身后也有两人,一个双手一摊,口称:“阿拉呀,请惩罚这个口出恶言的狂徒吧,道衍和尚,不必和一个阿拉惩罚的人计较!”

    说这话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庐州铁矿坊的原东家——旭烈兀汗国人莫布里,如今帮郝仁管着商队,他怕自己的地位不稳固,也想争取个功名。

    另一个‘也里可温’(传教士)在胸前划着十字架,也规劝道衍道:“噢玛咖等,真是一个没有教养之人,道衍师父,我们还是准备我们的考试吧,没有必要和他动怒!”

    道衍和尚同行的两个朋友不劝还好,说的话,都是带刺的话语,如同在火上浇油!

    “达失蛮和也里可温都是外乡人,抢占我们的土地资源,争夺我们的财富,如今又和我们来争夺榜单,揍他!”那儒士一股鼓动,不少无知的儒士,却真的挥舞拳头,上来就打!

    双拳难敌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一个和尚、一个达失蛮、一个也里可温,他们不是像施耐庵那样的文武全才,他们不会武功,怎么能抵挡住众人的拳头?

    胡明、武甲等不少人从中阻拦,却也抵挡不住,只一瞬间,三人就挨了不少的拳头!

    场地上有很多儒士,若是大家都来拉架,决不至于三人挨打,不过更多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纷纷闪到一边,给本来不能上手打人的人,腾出了地方,却阻挡了前来维持秩序士兵的通道,前挤后拥,乱哄哄一片。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这些儒士,是奉行这样的入门老师教诲,此时正是斗闹的场地,按照他们的理解,就应该远远的避开,管他谁打着谁,谁伤着谁!

    郝仁虽然离斗闹场,差不多三四米的距离,却也被挤得里倒歪斜,此时卫兵不能上前,他不能坐视不管,郝仁大吼一声:“助手!”

    这一声音,太过响亮,直震的两个宿卫骨膜簌簌作响,却也把所有的文人都镇住了!

    这个大个子是谁?凭什么出来阻拦?

    众打人儒士,被郝仁一身的杀气镇住了,停了手,把目光齐聚在郝仁的身上。

    道衍和尚最先看见郝仁,委屈的喊了一声:“师兄”,如同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了家长,眼泪忍不住的落了下来。

    莫布里一见是郝仁,也满肚子的气氛,双手一摊,抱怨道:“阿拉呀,大元……”他的‘帅’还未出口,却见郝仁向他摆手。莫布里看郝仁又穿的儒衫,知道是郝仁不想暴露身份,后面的话,硬生生的噎了回去。

    郝仁没有言语,却先将地上的道衍拉了起来,真怕这个心理阴暗的少年,收到太大的刺激,心里变得更加阴暗。

    那个带头闹事的儒士,名叫孙山,他挑起这些事情,自己一直没有上手打人,他目的只有一个,自己置身事外,把事情扩大,无论打人还是被打之人,退出考试,好给他顺利登科让出地方,少一人考试,他就多一分胜算。

    孙山一见有人出来阻拦,事情要和解,目的怕达不到了,他是外地考生,并不认识郝仁,道衍和尚喊一声‘世兄’,那他们就是一伙的了。

    又煽动道:“他们是一伙的,一起打,给这大个子,也打的不能考试!”

    二十多个儒士,估计是读书读傻了,受了挑唆,挥舞拳脚,上聒噪着就向郝仁袭来,丝毫不忌惮,郝仁的一个大脚板,能踹倒他们一片。

    郝仁身边的两个宿卫长见主公有危险,“噌”的一下拔出短刀,厉声斥责道:“哪个敢动我家公子一下,我就地给他放血!”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公平正义() 
陈达、斐冠军两个武夫,晃着明晃晃的短刀,凶神恶煞一般,哪一个儒士还敢动?看热闹的也怕溅身上血,纷纷后退。

    “大元帅眷顾天下文人,重开科举,闹出斗殴事件,已经丢尽了天下士子的脸,这位世兄不要动怒,闹出人命,恐怕于大元帅的面皮上不好看,还是让你的书童,收了刀子为好!”胡明并不畏惧,上前一个长揖,却来规劝儒士中的狠人郝仁。

    郝仁的下颚轻轻一扬,两个书童(宿卫千户)领命收了刀子,郝仁微笑着轻拍折扇,赞道:“这位世兄,好见地,好担当!”

    胡明抱拳恭维道:“大丈夫当担当天下之事,岂能因为祸福趋避,何况此事因小可而起,胡明更不能置身事外!”

    此时,一队维持秩序的巡逻兵,在庐州太守罗本的带领下,已经拨开人群,冲到垓心!

    罗本主业学文,虽会一点武,平素做事,也偏文弱,维持其秩序也是有板有眼,若是用武夫维持秩序,早就将挡在前面儒士,推得里倒歪斜了,可能把事件酝酿得更大。

    “哪一个敢闹事?不想参加考试了吗?当心本太守罢了你们的考试资格!”罗本本在高处,用望远镜监察下面的儒士动态,他已经了解事情的大部分经过,本有成熟的处置方案,却不曾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