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九皇子-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李岑点头道:“杨杰乃不忠不孝之人,你我都知道,当年先帝之所以陨落在彭城,罪魁祸首就是杨杰。”

    杨易点了点头,李岑这话说的倒是不错,当年先帝败走彭城最大的原因就是杨杰以据凶狄人为由,紧闭西关,导致御驾军被凶狄人穷追不舍,直到被困彭城。

    却听李岑又道:“彭城之战虽然殿下大破凶狄人,阵斩凶狄左平王戈都安,却最终没能挽救回先皇,之后大光分崩四裂,群雄并起,再也难复盛世之威。”顿了一下,李岑看着杨易又说了一句:“素问蜀王殿下乃忠孝之人,你可还记得当年凝妃娘娘亦是陨落在彭城,随先皇西去?”

    杨易皱着眉头看了李岑一眼,凝道:“国侯有话大可直说。”

    李岑对杨易隐约之间的怒意视而不见,继续道:“殿下莫要误会,李岑想要说的是,弑君之仇,不得不报。老夫之所以回离开帝都,回到江南老家,就是想要与杨杰这个逆子叛贼分庭抗礼,逼其退位让贤,还我大光一个正统。”

    杨易点了点头道:“杨杰和我的仇恨,我杨易自然铭记在心,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李岑叹了口气道:“可是杨杰如今假正统之位以令诸侯,又有琮州刺史葛晋这样的逆贼相辅佐,势力扩展极为迅速,此番下去,恐怕要不了几年,你我都再难以与其抗衡,当时候想要报仇,可就难上加难了。”

    “那国侯的意思?”杨易疑惑道。

    李岑看了眼杨易,笑了笑,道:“老夫认为,杨杰之所以扩张如此迅速,无疑是因为其假借正统之名,为天下诸侯所忌惮,任谁和杨杰产生纠葛之时,都担心自己头上会被冠以叛国之贼的名头。

    我认为,对付此种行径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拥有我们自己的正统!”

    众人一惊,似乎已经预料到李岑想要说什么,杨易心下更是咯噔一声。

    果然,李岑起身朝杨易一拜,笑道:“而且李岑还听说,当年在彭城之时,先帝就有意传位于殿下,乃是凝妃担心殿下无法担当,劝阻了陛下。蜀王殿下当年奋死解救北军,竭战凶狄,仁勇之名遍布大光,如今又在蜀中开辟繁世基业,出征大越扬国威,平定黔州安国基,可谓人人敬崇。”

    顿了一下,李岑道:“殿下如此丰功伟绩,已经足以号令天下,岂是那杨杰可比拟。南国侯李岑愿意尊崇殿下荣登大光正统,平定四海不臣,开创万世基业,拯救浩浩万民于水生火热之中!”

第三百六十六章 令人眼红的陷阱() 
皇帝,皇为上,帝为下。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在中华古文明中,皇帝永远是这片千里国土上最高的权威所在,虽然有时候会没落,会被架空,甚至成为不臣之人的傀儡帝王,但任何人在提及皇帝时,依然会潜意识中流露出尊崇之意,即便这样的尊崇有时候会附带着恐惧或者憎恶。

    在杨易知道的历史中,帝王们出生时总会伴随着异象,什么青龙绕屋顶盘舞,五彩神云在产房上凝聚,什么夜有甘露降于墓树,神光照耀于室。如果单从这一点看来,杨易似乎还挺有皇帝像的,因为他出生时正是风雨交加,当空一声霹雳,杨易便骤然落地。

    不过那些帝王的母亲在分娩前总会梦到神仙授语,蛟龙追赶之类的事情,杨易以前满怀期待的问过凝妃有没有梦到被神仙蛟龙,凝妃却笑着说只梦见过杨易流着哈喇子问自己要糖吃。

    杨易的出生没有带来普天同庆,万众崇仰,反而连累了接生的稳婆,宫女太监们人头落地,而且还给帝都地庆城带来了大半个月的狂风鄹雨。

    杨易没能成为帝王的接班人,却成了无人不知的瘟神九呆子。

    李岑的话无疑是一句晴天霹雳,将在场所有人都惊住了,没有人认为李岑在说笑,因为天下间没有人敢用大光皇位来说笑。

    杨易这个人没有什么长处,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着非常明确的自知自明。大光数百年底蕴,能人善才不尽其数,就算皇帝轮流做,也不知道那年才能轮到杨易这里,因此,杨易反而是营帐中最冷静的人。

    杨易震惊过后,很快便平复了心情,脑速飞转便知道李岑这是在给自己下套。

    如今天下大势,瞬息万变,李岑坐拥大光江南富庶之地,势力扩展迅速,可是同时也成为了中原各路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无人不眼红。其中,最为不乐意的自然是京城的杨杰,李岑之所以扩充的如此顺利,除了李家在江南开枝散叶多年底蕴深厚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李岑公然的极力反对新皇杨杰,从而笼络了大批反对杨杰的人才。

    可是万事有利自然有弊,随着李岑的势力越来越广,杨杰已经对其恨之入骨,双方爆发大战那是迟早的事情,这让李岑很是棘手。

    江南和帝都的势力奇虎相当,若是综合所有因素来考虑,江南显然还要稍逊于帝都,一旦杨杰对李岑势力发起大规模进攻,李岑无疑将陷入一场耗日持久的苦战,即便能胜,也是惨胜。

    因此,李岑想要转移杨杰的注意力。

    一旦杨易接受了李岑的提议,成为大光另一位新皇,杨杰如何能坐的住,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小孩子都知道,那时候杨杰还不拼了老命也要和杨易斗个你死我活,这样李岑的压力就将骤减,甚至可以从中取利。

    而且李岑的话语中还给杨易玩了个语言技巧,他说的是尊崇,而不是归奉。杨易可以肯定,如果自己真的做了皇帝,李岑这个南国侯自然是稳如泰山,他只会在明面上称呼自己一声皇上,对于杨易的皇诏旨意一定是阳奉阴违,杨易却拿其没有丝毫办法。

    想到此处杨易心中冷冷一笑,李岑为了自己能脱身,甚至不惜抛出皇位这样巨大的诱惑,只要杨易定力稍差,很可能就会忍不住接受。

    “国侯抬举了,杨易无德无能,安能当此大任。”

    李岑似乎也料到了杨易会婉拒,也是笑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殿下乃先皇第九子,大光蜀王,继承皇位乃是”

    杨易笑凝凝的看着李岑,道:“国侯您也知道,我杨易自小便无大志,最大的理想便是能做一个纨绔子,带着家将们每日里招摇过市。不瞒国侯,若不是先皇和母妃临终前所托,恐怕我连这个蜀王的位置都坐不住,累啊,实在是累。”

    李岑顿了一下,甚至连一旁的刘安等人也是瞪大了眼睛,天下间哪里会有人因为怕累而不想做皇帝的,九呆子,果真名不虚传。

    李岑叹了口气,有些哀伤道:“先皇仙临,大光分崩离裂,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殿下您不肯担当大任,何人能阻挡杨杰,大光真的要万劫不复了,先皇和大光列祖列宗泉下有知,如何得安啊。”

    说着说着,李岑竟是声泪具下,苦的极为伤心。

    一旁的刘安也不是被李岑的话给触动了,还是为了应景,也是痛哭流涕。

    这两个老家伙一唱一和,倒是将杨易落在那里极为尴尬,跟着哭吧,自己既没有学过表演,也没有这两个老家伙一样的心机,不哭吧,反而显得自己有些不忠不孝了。

    杨易只好劝慰道:“国侯莫要伤感,杨杰乃土鸡瓦犬,我大光数百年气韵还由不得他祸害。”

    李岑闻言抬起头来,忧道:“殿下所言甚是,老夫此次邀约殿下攻略南地,实际上就是为了扩展战略防线,希望从几路对杨杰的势力形成压迫,方能遏制其迅速扩张,秦州一路便是最好的一个战略方位,出秦州,从同州府逼近西关威胁杨杰的左路,让其不敢大肆侵略。”

    杨易凝了一下,李岑终于表露出了最终目的。

    今日会谈,最大的原因就是定夺秦州归属之争,南国侯李岑绕了一个大圈子,甚至不惜以大光皇位为诱饵,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想要争夺秦州这个战略要地。

    李岑这一招很毒辣,声泪俱下的给杨易盖上一顶天下的大义帽子,杨易和杨杰又本身势不两立,杨易无论如何抉择似乎都没有理由和李岑争夺秦州。

    答应登基为皇这更是不可能,且不说杨易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去坐那个皇位,此时登基为皇,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适时宜,更加违背陆元良跟自己顶下的“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稍有不慎自己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杨易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余光看了眼坐在一旁的刘安,这家伙很老道,看似还沉浸在悲伤之中,实则一言不发,态度很明确,杨易和李岑二人的决议,他绝不参与。

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型投石机() 
杨易脑速飞转,放下茶杯,笑道:“杨杰乃国贼,人人得而诛之,国侯忧国忧民之心杨易着实佩服,不过…想要对付杨杰的方法有很多,不知国侯可有心思听一听?”

    李岑抬头看了眼杨易,也不知道杨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问道:“殿下请言。”

    杨易站了起来,背手而立,道:“杨易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无疑是财力和军力,财力上面虽然杨杰作用中原富庶地境,可是国侯的江南之地,沃土千里,丝毫比比任何地方差,相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李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杨易又道:“那么国侯想要战胜杨杰,自然是需要在军力上想想办法,迅速提高军力,乃是国侯的当下之急。”

    李岑眼眸一亮,问道:“殿下可有迅速提高军力的方法?”

    杨易道:“军力自然指的是军队战力,国侯的临江军精锐奋勇,可谓天下少有,想要在从士兵素质一面提高战力已然是非常困难,杨易认为,国侯应该在军备之上想想办法。”

    李岑皱着眉头道:“殿下的意思?”

    杨易笑道:“最近我蜀中研制了一些新型的军备物资,不知国侯是否有兴趣观赏一下?”

    李岑是聪明人,立刻明白了杨易想要用军备物资来与李岑做交易,取得秦州的归属权,心中暗自好笑,临江军的装备虽然说不上匹敌天下,但绝对算的上精良,杨易有何胆气竟然断定蜀军的军备强于临江军。

    不过军备乃是决定一个势力强弱的最大因素,李岑曾经在密探和使者的口中听说过蜀军的装备神秘而且怪异,也让他心生疑惑,不明白“怪异”这个词为何会用在此处,既然杨易由心卖弄,他也很想看一看到底蜀军的军备怪异在何处。

    李岑点头道:“素问蜀军精良强悍,前番黔州之战,蜀军以两万远征之师,击溃长生教近十万神教军,老夫也对这样的强军拭目以待。”

    杨易见李岑同意,回身对身后的猴尖儿轻言了几句,猴尖儿点了几下头,急匆匆的走出营帐,牵过一匹快马,飞快的往二十里外的蜀军大营奔去。

    见猴尖儿离去,杨易又转身问刘安道:“刘刺史,此处可有能够远观之地?”

    刘安想了想道:“荟城城墙高三丈,足以远观。”

    杨易点了点头,对李岑道:“那就请国侯随杨易移足城墙之上。”

    李岑犹豫了一下,虽然不知道杨易在卖什么管子,还是抬步跟着杨易往荟城城墙走去。

    一行人来到城墙之上,站在面向蜀军一侧。

    荟城四周皆是平原之地,视野开阔,可极目眺望,这是也是将会盟之地选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